
在清代遗老兼金石学家罗振玉、京都帝国大学教授内藤湖南、日本画商原田悟郎,著名汉学家长尾雨山等人的影响下,日本鉴赏界于二十世纪初改变了收藏品味。因此,日本收藏界以二王为宗,推祟董其昌南北宗论,以明清书画为主,贴近中国传统文人书画正统,培养出一系列收藏名家,既出书研究,又设馆展览,规模浩大。现今日本重要博物馆如京都国立博物馆、大阪市立美术馆之中国书画珍品,多于此时搜索购入。相比由宋、元时代禅僧等传入之“古渡”日子,此时之交流被视为日本藏中国书画之“今渡”时期。“今渡”发生在二十世纪初的数十年间,当时重要的中国绘画作品,其中包括早期绘画作品,针对日本收藏者为买家流入日本市场。相较而言,第二次同行浪潮的记载较少,此件毛怀行书《吴梅村集》卷就是其中之一。
LOT 816
毛怀
行书《吴梅村集》卷
水墨绫本 手卷
引首:35.5×108 本幅:35.5×235 题跋:35.5×108
来源:此卷为罗振玉旧藏。内藤湖南、饭田新七家族递藏。
说明:
1.罗振玉题签条。
2. 徐康题引首并跋。徐康,字子晋,号窳叟,长洲(今江苏苏州)诸生。工诗、画,篆、隶、刻印,靡不研究,尤精鉴别书、画、金石,通岐黄。斋号为莘田砚室,杨岘以宋荦称之。著有《前尘梦影录》、《神明镜诗》。
3. 内藤湖南题木盒。本名虎次郎,字炳卿,号湖南。今日本秋田县人,是日本近代中国学的重要学者,日本中国学京都学派创始人之一。从对中国稀见古籍史料的搜求、考证、编辑、出版,也都卓有建树。
4. 施南金题跋。施南金,字献琛,号少谷、稻芗。清代道光年间苏州人,诸生。亦工书。亦以书名吴中。
← 建议横屏观看以获得最佳体验 →
徐康所题“画禅滴髓”,四字道出了毛怀书法的渊源,卷中书法风格的结体和用笔,都证实了毛怀深得董书法神髓。其后有施城之子施南金题跋。书卷后归国学大家罗振玉收藏,作品后钤有“玉简斋”一印,按《永丰乡人行年录》“清光绪三十二年丙午(一九〇六)”条目:本年,得吴越投龙玉简,因颜所居曰:“玉简斋”。罗振玉得到此卷当在1906年之后,后转于日本内藤湖南、饭田新七家族,作品传承有序。
Lot 817
刘墉
书法信札卷
手卷 水墨纸本
引首:19×51;本幅:19×50;题跋:19×50
说明:
1.此卷为项松茂旧藏。项松茂(1880~1932),中国新药业先驱。名世澄,别号渭川,浙江宁波鄞县人。曾多次到日本、欧美考察学习,引进制药先进技术。至1929年,项的企业横跨众多工商业领域,成为上海实业巨头之一。
2. 林驺题引首。林驺,清末福建人,著名书画家。林纾的堂兄弟,常协助林纾翻译。
3. 蔡元培、陈宝瑨、马相伯、阎甘园、王珩等题跋。
▲Lot 817题跋部分(蔡元培、陈宝瑨、马相伯、阎甘园、王珩等题跋)
信中提及“五哥”,或为刘樽。刘樽(1717-1801),字象山,号松庵,山东诸城人。乾隆二十五年进士,官终鸿胪寺卿。刘樽是刘墉同曾祖的堂兄(《高密文史资料选辑,第15辑,明清进士传略》)。刘墉堂伯父刘继爚第四子,乾隆三年戊午科山东乡试中副榜第六名,乾隆十八年(1753)中顺天乡试举人,依伯父刘统勋游学京师,与刘墉友情甚笃。在刘墉家书中,有相当一部分是刘墉写给刘樽的。另外在《刘文清公遗集》中,刘墉亦有数诗是写给刘樽的。在这些史料中,刘墉皆称刘樽为“五哥”或“五兄”。刘墉在《用韵柬松庵五兄》曾回忆兄弟二人在京师的往事。
▲Lot 817 蔡元培、马相伯题跋
刘墉喜用浓墨,字体圆厚,变化无常,气象恢弘雄伟。此《书法信札卷》貌丰骨劲,味厚藏神,作品融入行草笔意,粗细相间,丰腴淳厚,平稳正大,在吸收唐人笔画之中又有清劲矫健之势。刘墉书法师承赵孟頫、董其昌,集诸家之所长。小楷宗法钟繇、颜真卿拙中藏巧,行草则得《淳化帖》中诸家之风韵,但又不纯粹模仿古人笔法,而是在学习古人笔法特点的基础之上妙用其风格,在特殊的手法中表现出独特的境界,所谓师古不泥。
- The End -






已展示全部
更多功能等你开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