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月17日,上海电影博物馆举办了“电影字幕翻译”主题讲座,我们特别邀请到了资深影视字幕翻译家张国辉老师。有着丰富中翻英翻译经验的张老师,结合了自己长年以来的电影字幕翻译经历与大家分享了影视翻译中的要点和相关故事。整个讲座不仅有着浓郁的学术氛围,而且还有张老师风师风趣幽默的讲解。
前来参加本次讲座的观众除了有英语专业学生、翻译从业者,还有许多对影视翻译特别感兴趣的电影爱好者,在讲座现场能热切地感受到他们的热情与认真。本次讲座的题目是“隐形的译者:电影字幕翻译的大学问”,如何隐形?如何大学问?那么下面就让电博君带着大家来回顾一下本次讲座的精彩内容吧!
讲座一开始,张老师首先举了一些电影字幕翻译中的错误例子,比如把“sorry”直接翻译成拟音词“骚睿”,这种明显的低级错误引得在座的观众们忍俊不禁,一下子便把讲座厅中的气氛炒热了起来,也更好的把大家带入了“怎么处理电影字幕翻译”这个大问题中。在张老师看来,译者要达到最好的翻译是需要“精确而短”的,但如何做到这点,他也给出了自己的独家“三字经”——“析、择、撰”。
首先看“析”这个字,结合相关影片,张老师指出需要在原片原文中,解析出台词的“意思”和”信息“,这样才能组成其中的 “意义”。他举例说明了影片《弱点》,不难看出有些翻译仅是找到了意思或者信息,却没有找到其中的“实质意义[1] ”,比如其中的“Baby, watch my stuff, alright?”这一句不少视频网站将其翻译为“宝贝,看好我的东西”或者是“宝贝,看好我的包”,不过这都是错误翻译,剧中人更想表达的是想让孩子看好自己怎么处理这一件事的,所以最佳翻译应该是“宝贝,看我的”,“准确而短”也能呼之即成。为了让大家更好的理解,张老师又结合了《通天塔》中的片段一起赏“析”,也从而引伸出了翻译中“表情意义”的概念。《通天塔》作为一部在多处阐述了多层文化以及不同人格之间的冲突,其中翻译也更需要译者细致入微的把握不同情感下的表达的差异,否则不能表现出其饱满的人物形象与心理活动。
而后又举了《欲望都市》与《唐顿庄园》中的例子,也意在表明“析”的重要性,而结合之前所提出的“实质意义”和“表情意义”,这两部作品中的例子的侧重点在于“预设意义”和“联想意义”两个方面,这四点是“析”这一单独的字眼中都不可或缺的。
在讲座的前半段张老师就给出了如此清晰的思路以及精心准备的例子,现场观众更加兴致勃勃了。
张老师继续分析影视翻译的第二要:“择”,即翻译策略的选择,提出了形式对等(归化)与动态对等(异化)这两个概念与方向,并给出了简洁易懂的示意图与电影中的相关例子对应其中,让不少电影字幕翻译的外行人也能轻松明白张老师的意思;而张老师选择的出自《狮子王》中的一句台词,从归化到异化的层层递进不仅蕴含趣味,还能强调出“择”这一要点。
当张老师把第三要”撰“引出大屏幕时,讲座中内容也越来越深化,于是张老师用了两部不仅耳熟能详还能容易抓住特点的影片《绿皮书》和《少年派的奇幻漂流》作为例子。《绿皮书》中马赫沙拉·阿里饰演的黑人钢琴家是不同于传统刻板的黑人印象的有修养、教养和风度的一个人,而维果·莫腾森饰演的白人司机却是一个相对粗鲁的人,如此具有鲜明人物特点的影片中的电影字幕翻译加工应该更需要译者将两人在对应桥段中的“雅”和“俗”表现出来,张老师选择有中文翻译加上中文配音的版本予大家进行解析,发现其中多处黑人钢琴家的语气是存在傲慢与偏见的,这不符合原文中其谦逊有度的台词,而白人司机的语气也无法更好的体现出他的不逊和粗鲁,经过了张老师的一系列调整,如将“现在应该改一改”改成“可能需要调整一下”、将“在纽约周边三角洲地区多么地道迷人”改为“在家乡多么受欢迎”都顺畅且舒服了许多。结合实例,在诙谐幽默的讲解中让大家理解何为“撰”,何为一个好的电影字幕翻译者应该做到的“隐形”与应该学到的“大学问”。
讲座的尾声是观众互动环节,不少观众积极踊跃地与张国辉老师交流关于电影字幕翻译工作的问题,有的是希望踏入这个行业的学生,也有对于这个行业颇为感兴趣的圈外观众。不论是关于电影字幕翻译本身的问题还是关于此类行业工作者的问题,张老师与观众们亲切热烈的交流,甚至在讲座结束后还有许多观众围在张老师身边听听谈谈关于电影字幕翻译的那二三事。讲座整体氛围轻松、有趣却又充满专业性和学术知识点,最后在全场观众与张老师的愉悦交谈中落下了帷幕。






已展示全部
更多功能等你开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