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ndex}}/{{bigImglist.length}}
{{memberInfo.real_name}}
{{commentname}}

[ OCAT图书馆 | 直播预告 ] 柯律格研讨班系列第三期:从公共空间到世界空间

{{newsData.publisher_name}} {{newsData.update_time}} 浏览:{{newsData.view_count}}
来源 | {{newsData.source}}   作者 | {{newsData.author}}

通知


OCAT研究中心(北京馆) 2019年度讲座荣幸地邀请了英国牛津大学艺术史荣休教授柯律格(Craig Clunas)作为主讲人,讲座围绕“中国艺术史上的三个跨国瞬间”的总主题,将集中关注20世纪的前30年,其时现代/传统、西方/东方的二元对立首度被运用到中国艺术中。


讲座于9月2-4日(周一到周三)下午 14:00-17:00在芝加哥大学北京中心进行,OCAT深圳馆将在图书馆同步直播,欢迎有兴趣观众前来观看。





2019年度讲座


中国艺术史上的三个跨国瞬间


主讲人:柯律格


第一讲 

1902-1903年:谢赫在加尔各答,中村不折在巴黎

9月2日 14:00-17:00 

 

第二讲

1922-1923年:董其昌在伦敦,杜里舒在北京

9月3日 14:00-17:00 

 

第三讲

1927-1928年:潘玉良在罗马,保罗·塞尚在上海

9月4日 14:00-17:00


本次直播由艺术头条独家支持,可识别以下二维码直接观看






本系列三场讲座将集中关注20世纪的前30年,其时现代/传统、西方/东方的二元对立首度被运用到中国艺术中。讲座尝试将这一时期的发展置于一个更大的框架中,关注此时特定的翻译和置换行为,它们让思想和物在全球范围内移动,并让跨国因素为当时全球理解中国艺术的方式贡献了前所未有的影响。每场讲座以一组个体、文本和地点的相遇为起点,检视“世界主义”如何能让我们更深入地理解和欣赏这一关键历史时期的文化。(此处“世界主义”仅指“过去人们超越本土思考和行事的方式”。)讲座主张“世界主义并非从一种文化的单一中心辐射出的一个圈,相反,中心无处不在,边缘更无从谈起”,并将尝试寻找中国现代艺术研究的新路径,以突破这一领域中诸如“影响”之类的概念,用更复杂的方式来理解流动和连接。

第一讲

1902-1903年:谢赫在加尔各答,中村不折在巴黎


第一讲的起始点之一是5世纪的画论作者谢赫,其“六法”在亚洲以外的首轮探究,尤其是冈仓天心 (1862-1913)于1903年的著作《东方的理想》中对“六法”的首度英译。讲座特别关注冈仓天心成书所处的印度环境,以及同一环境如何促成了英国博物馆典藏员、艺术史家劳伦斯·宾扬(1869-1943)自身对“六法”的理解。本讲的起始点之二是日本艺术家中村不折(1866-1943)在巴黎接受的训练,他写作的中国绘画史是最早也是最有影响力的作品之一。这些片段将共同开启一张思想网络,正当“中国艺术”作为一种新的研究对象浮现之时,这些思想也在全球范围内迅速流转。

第二讲

1922-1923年:董其昌在伦敦,杜里舒在北京

时至1920年代早期,已有一批不同语言的文献试图诠释中国艺术的历史。本讲将关注这些发展,以及一些关键人物和思想如何成为了经典,又是如何在北京、伦敦和东京等主要中心传播的。与此同时,讲座还将关注某些波及全球,且影响了艺术理解的思潮,尤其是亨利·柏格森和汉斯·杜里舒的思想,关于二人“生机论”观点的论辩和运用真正上升到了国际性的规模。这些观点也被蔡元培(1868-1940)和梁漱溟(1893-1988)等重要学者挪用,形成了思考艺术的新的跨国框架。

第三讲

1927-1928年:潘玉良在罗马,保罗·塞尚在上海


最后一讲将关注1920年代末中国艺术所处的方兴未艾的全球环境,以及艺术家在几个活动地点间的流动,讲座还将重访这一论争四起的年代里最著名的争议之一。这场争议由画家徐悲鸿(1895-1963)激起,他撰写的《惑》一文将被重新置于一战后全球对现代主义的反应这一语境中,从而揭示一位常居南京的艺术家如何全然参与了串联一系列地点的思想流动,此间,真正的 “艺术世界”也在逐渐形成。本讲最后将反思如何建构一种不那么机械化的艺术史,一种能对过去的艺术实践作出更全面考量的艺术史。


柯律格简介

出生于1954年,于1983年获得伦敦大学亚非学院蒙古与中国研究(Mongol and Chinese Studies)博士学位。他曾于英国维多利亚与阿尔伯特博物馆长期从事策展和研究工作,并先后于苏塞克斯大学、伦敦大学亚非学院担任教职。2007年至2018年间,他于牛津大学艺术史系担任教授和系主任的职务,现为该系荣休教授。因其杰出的学术成就,柯律格在2004年获选为英国国家学术院院士(Fellow of the British Academy)。


相关链接:

柯律格研讨班系列第三期 | 从公共空间到世界空间

讲座及研讨活动预告 | 变化的前沿:图像志文献库的过去与现在

年度讲座相关阅读(一)| 关于现代中国民族主义的变化的视角

年度讲座相关阅读(二)| 关于现代中国民族主义的变化的视角(下)

年度讲座相关阅读(四)| 柯律格:工具箱与教科书(节选)



OCAT深圳馆成立于2005年,位于华侨城创意文化园内,是OCAT馆群的总馆。作为馆群中成立最早的机构,OCAT深圳馆长期致力于国内和国际当代艺术和理论的实践和研究。从开创至今,一直围绕着艺术的创作和思考而展开其策展、研究和收藏工作。

地址:深圳南山区华侨城恩平街华侨城创意文化园南区F2栋OCAT深圳馆

开放时间:10:00 - 17:30(逢周一闭馆)

网站:http://www.ocat.org.cn/index.php/home

微信公众号:OCAT深圳馆(ID: OCATShenzhen)

微博:OCAT深圳馆

Instagram:ocatshenzhen

Facebook:OCT Contemporary Art Terminal - OCAT Shenzhen

__________

长按二维码,走进OCAT深圳馆




{{flexible[0].text}}
{{newsData.good_count}}
{{newsData.transfer_count}}
Find Your Art
{{pingfen1}}.{{pingfen2}}
吧唧吧唧
  • 加载更多

    已展示全部

    {{layerTitle}}
    使用微信扫一扫进入手机版留言分享朋友圈或朋友
    长按识别二维码分享朋友圈或朋友
    {{item}}
    编辑
    {{btntext}}
    艺客分享
    {{mydata.real_name}} 成功分享了 文章
    您还可以分享到
    加载下一篇
    继续上滑切换下一篇文章
    提示
    是否置顶评论
    取消
    确定
    提示
    是否取消置顶
    取消
    确定
    提示
    是否删除评论
    取消
    确定
    登录提示
    还未登录崇真艺客
    更多功能等你开启...
    立即登录
    跳过
    注册
    微信客服
    使用微信扫一扫联系客服
    点击右上角分享
    按下开始,松开结束(录音不超过60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