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讲座:重新在场——历史语境下的感知媒介思考
主讲人:宋哲
主持人:陈研
时间:2019年9月8日(周日)
14:00-16:00
地点:OCAT上海馆,一楼公教空间
请识别二维码预约参加


关于讲座

对“所知”和“所见”的表达构成了艺术史演进的不同动力系统。贡布里希认为古埃及人画的是他们所知道的,而印象主义者画的是他们所见到的。审美经验既来自生物属性的感知,也来自于文化棱镜引发的体认。“所见”作为视网膜图像的自觉,一定程度上也是知觉化和概念化的产物。作为错觉的综合的艺术,正是在不同感知媒介、观念媒介、对象物媒介的综合中生成。随着艺术的场域化和感知媒介的转向,“所感”似乎可以作为新的艺术和哲学的维度纳入到思考视野。

莱昂纳多,头部剖面图,包括与洋葱进行对比的外层图和内部脑室图,约1490年,皇家图书馆,温莎,12603r。伊丽莎白二世2007年的皇家收藏。
成书于西元五世纪的《画山水序》提出了“含道暎物”、“澄怀味像”、“身所盘桓,目所绸缪”等艺术思考,和当下的艺术实践有着精神图景上的呼应——当下的世界实则正经历着东方性的转向。艺术关乎人的主体性的完成,身体性和精神性如何在艺术和世界面前重新双重在场,既是艺术史的重要命题,也关乎艺术实践。本讲座基于对贡布里希经典著作的梳讲,面对艺术场域化转向等诸多命题,尝试给出一条关于感知媒介的东方思考路径。

主讲人
宋哲
(中国美术学院视觉中国协同创新中心博士生)
宋哲,中国美术学院视觉中国协同创新中心博士生,中国古典哲学与艺术理论方向。参与瑞士苏黎世达达一百周年中国特别行动(2016)、上海双年展“理论剧院”项目(2016)、法国斯特拉斯堡“山水,一份宣言”项目(2017)、云栖2050大会save as项目(2018)等。“女神的装备---当代艺术@博物馆”系列艺术项目(2018)学术支持。
主持人
陈研
(上海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副教授)
陈研,2008年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史论系,随即考入中国美术学院史论系就读研究生并顺利毕业,2015年顺利于中国美术学院美术史博士毕业,现任上海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副教授。多年来,陈研研究的重点放在中外美术史的图像问题,运用艺术史的研究方法串联文化外延的课题。

关于OCAT上海馆
开馆时间 | Opening Hour
10:00-18:00 周二至周日;逢周一闭馆。
10:00-18:00 from Tuesday to Sunday; Closed on Mondays.
联系我们 | Contact us
Tel: 021-66085119
Email: ocatshanghai@ocat.org.cn
地址 | Address:
上海市静安区文安路30号(轨道交通8号线、12号线曲阜路站2号口)
30 Wen'an Rd, Shanghai (MTR Line 8&12 Qufu Road Station, Exit 2)






已展示全部
更多功能等你开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