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编者按 : 今年九月底木格堂和东京禅摄影艺廊将共同出版发行艺术家木格于2013年绝版的摄影集「尘」新版,木格年底也将于禅摄影艺廊举办睽违6年的个展。

塵
ASH
MUGE塵
「尘」序言


新版「尘」收录木格2010 年至近年同系列新作。

ASH.Shan Shui, 2010, 50 x 40 cm
他们的忧愁
有人可能会说木格的照片充斥着一种Saudade的感觉,这是一个葡萄牙语单词,具有一种宿命论的语气,以及一种压抑的情感,指的是思念的某样东西也许真的不会再回来了,按我的理解——这里就是指对失去家园和梦想的怀念之情。
摄影成为一种用以将记忆变成某种有形的东西的工具,一次纪念的尝试,为的是将记忆完整的保存下来。对于许多人而言,这种变化太过剧烈,无法承受,渴望演变成麻木,其中包含的遗憾在于,我们不再知道我们所渴望的是什么,甚至是我们不知道是否曾有过渴望。

木格,1979年出生于重庆,现居住在成都。木格堂创办人。曾获2013年度美国PDN摄影界新闻杂志年度摄影师奖、日本IMA摄影杂志评选最值得关注的70-80代摄影师等。自2005年起,木格开始《回家》拍摄计划,记录因三峡水利工程而产生巨大动荡的返乡风景。面对中国社会环境的剧变所带来的矛盾和无力感,木格尝试改变拍摄手法和观看方式,换以大画幅技术性相机,从居家日常的周遭静物开始,衍生到自然环境中的各种物象观察。
自2010年起着手拍摄的《尘》系列,便是透过自然界中最不易变化的物质—山、水、石,观看时间和历史所留下的痕迹,还原自然的本真。近期则有新作《沿墙而行》,借以长城遗址图象为符号线索,走访北方乡村,途经传统意义上在长城界限内外的中国,自2013年起持续六年,行走128,658公里,试图定义当下「家」的中国。透过艺术家对自身的反思,他长期所关注的「家」,从个体居身的环境,逐渐扩大至容纳整个中国的「大家」。2019年,由木格策划,联合摄影师冯立、张克纯展开「洄流」中国计划,以身体力行之举,洄游中国大小城市,结合实地创作、展览和出版呈现当下中国。
木格的作品刊登、评论发表于众多出版物:《纽约时报》、《华尔街日报》、法国《Le Monde》、《中国摄影》等。作品展示活跃于海内外,像是个展「沿墙而行」(Format国际摄影节,英国德比,2019年)、「中国当代摄影四十年」(深圳OACT当代艺术中心,2018年、北京三影堂摄影艺术中心,2017年)、「浮世相-中国当代摄影展」(德国波恩当代艺术馆,2015年)、「龙的崛起:当代中国摄影展」(纽约Katonah艺术博物馆,2012年)等,皆可看到他的作品。主要出版物有《尘》(禅摄影艺廊,2013年初版、2019年新版)、《回家》(假杂志,2014年)。
ASH.Scenery, 2017,38 x 28 cm




Muge Art Space 近期活动
9月7日
陈萧伊
- 写于「塔楼」之诗 -
欢 迎






已展示全部
更多功能等你开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