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ndex}}/{{bigImglist.length}}
{{memberInfo.real_name}}
{{commentname}}

“从展览的历史到展览制造的未来”——阅览室现已开放

{{newsData.publisher_name}} {{newsData.update_time}} 浏览:{{newsData.view_count}}
来源 | {{newsData.source}}   作者 | {{newsData.author}}


“从展览的历史到展览制造的未来”
——阅览室

 开放日期 
2019.9.30-2020.2.16,周二到周日14:00-18:00
 地点 
广东时代美术馆一楼榕树头项目空间
*免费对公众开放


由比利安娜·思瑞克和蔡影茜共同策划的研讨会“从展览的历史到展览制造的未来——第三次集会:2000年以来中国和东南亚的展览实践”,将于2019年12月14日至12月15日在广东时代美术馆举办。与之相关的阅览室将自9月30日起,于时代美术馆一楼榕树头空间内对公众开放。


阅览室项目是比利安娜?思瑞克与上海外滩美术馆共建的研究平台中的一个重要部分,该研究平台旨在研究1990年代以来中国及东南亚地区的展览实践与历史。国际学界中有关展览历史的学术研究主要是基于西方当代艺术背景中的文献展开的,相较之下,在亚洲地区开展的自发性研究则屈指可数。因而,这一开创性的研究平台旨在展现亚洲不同地域的独特性与文化语境的多样性,进而从在地语境的视角出发,为重现亚洲地区的展览实践和重写艺术展览史作出关键性贡献。

“阅览室”现场

“阅览室”部分书籍

阅览室将展览史视为一个值得严肃探究的学术领域,集中展示该领域的新近研究成果与重要出版物:从来自上世纪90年代的档案文献,到对于展览历史的实证研究皆有囊括。此外,阅览室项目还将尝试以各种方式探索书籍在重访艺术展览史中所扮演的角色,及其媒介功能的多样性。


阅览室的读物主要来自上海外滩美术馆、OCAT研究中心、广东时代美术馆以及比利安娜·思瑞克的个人收藏和众多策展人、写作者、艺术家伙伴的赠予,将集中展示关于1990年以来中国和东南亚地区展览历史的一手文献及材料、批评性读物、展览画册、艺术家制作的书籍,以及绝版出版物的复制品等,本次在时代美术馆,还收录了由即将参与研讨会的研究者们提供的相关书目,并获得由澳门艺术博物馆、深圳何香凝美术馆、香港艺术中心、新加坡美术馆支持和赠予,以及由亚洲艺术文献库借出的书籍和文献。我们邀请观众与它们进行互动,令其不断扩充,并传播相关展览历史的记录形式与方式,提升公众的关注和理解。


同时,策展人邀请艺术家程婷婷介入到阅览室的呈现中。程婷婷的作品与她同时作为女性和艺术家的经验息息相关,反映了性别本身及性别观点的复杂性。她与策展人一起设计了阅览室的展陈,并融入她的作品。程婷婷在阅览室中展示了她的自画像、艺术家书和雕塑,以此审视阅览室文献背后的性别失衡。这也成为她对阅览室进行研究的起点,并将创作一系列新作品,之后也会呈现在阅览室中。

程婷婷,《自画像》,2018

布面丙烯,18x24 cm



推荐阅读:
研究方案入选公布——“2000年以来中国和东南亚的策展实践”
论文征集:关于2000年以来中国和东南亚的策展实践






推 荐 项 目

{{flexible[0].text}}
{{newsData.good_count}}
{{newsData.transfer_count}}
Find Your Art
{{pingfen1}}.{{pingfen2}}
吧唧吧唧
  • 加载更多

    已展示全部

    {{layerTitle}}
    使用微信扫一扫进入手机版留言分享朋友圈或朋友
    长按识别二维码分享朋友圈或朋友
    {{item}}
    编辑
    {{btntext}}
    艺客分享
    {{mydata.real_name}} 成功分享了 文章
    您还可以分享到
    加载下一篇
    继续上滑切换下一篇文章
    提示
    是否置顶评论
    取消
    确定
    提示
    是否取消置顶
    取消
    确定
    提示
    是否删除评论
    取消
    确定
    登录提示
    还未登录崇真艺客
    更多功能等你开启...
    立即登录
    跳过
    注册
    微信客服
    使用微信扫一扫联系客服
    点击右上角分享
    按下开始,松开结束(录音不超过60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