哨声响起前,时间在交叉跑动 | artnet
{{newsData.publisher_name}}
{{newsData.update_time}}
浏览:{{newsData.view_count}}
来源 | {{newsData.source}} 作者 | {{newsData.author}}
戴陈连,《海上明月共潮生》,2017年,行为演出,长时表演。图片:致谢上海外滩美术馆
上海外滩美术馆的年度特别项目“RAM HIGHLIGHT 2019:哨声响起前”已于近日展开,这是RAM HIGHLIGHT年度特别项目的第四届。每一次的开启,时间均在中秋节前后,裹挟着节日的狂欢;每一次的进行,都对美术馆进行着重新定义,让人们在这个有着近百年的老建筑里进行交叉跑动:更沉浸、也更颠覆。
今年的RAM HIGHLIGHT项目持续10天(9月13日至9月22日),贯穿着日与夜,作品形式涉及录像装置、摄影、360度虚拟现实(VR)录像装置、歌舞演出、吟唱仪式、长时表演、清谈酒吧等。除了重构观者与艺术之间关系的主旨外,“时间”是缝合这十多件作品的内在逻辑。
历史的时间:重新排演和按摩
美术馆变成了体育馆、按摩厅、夜总会。三层展厅,一座东欧风格的红色观展台,你可以坐着这里看一群举重冠军的表演。克里斯坦·扬可夫斯基(Christian Jankowski)作品《重量级历史》中,这群身材健硕的冠军被要求抬起一个个城市里重要的雕塑与纪念碑。人们常说,历史是沉重的。于是艺术家用近乎戏谑的方式,用肉身去掂量历史的重量。
克里斯坦·扬可夫斯基,《重量级历史》,2013年,单频彩色有声录像装置,25分46秒。图片:致谢上海外滩美术馆
往里走是“按摩厅”,你可以或坐或躺,在按摩椅、按摩床上观看扬可夫斯基的另一件作品《按摩大师》。这件作品中,这位德国艺术家将欧洲的冷峻幽默与日本的宅人无厘头幽默做了无缝隙融合,演绎了一场“一本正经的胡说八道”。日本的执业医师身着白大褂、谦和有礼地登场,解释完按摩的医学知识后,开始对这些具有历史意义的城市雕塑进行徒手按摩,他们极其认真严肃,把雕塑当成人的肉身,并对毫无人形的雕塑进行了人体结构的重新认知。
克里斯坦·扬可夫斯基,《按摩大师》,2017年,单频彩色有声录像装置,36分43秒。图片:致谢上海外滩美术馆
92岁的柯比·余的出场,简直是奇迹。此前,在上海外滩美术馆的展览“百物曲”中,她以影像、照片的形式出现在杨圆圆的作品《相爱的柯比与史蒂芬》中,此次她和她的伴侣还有都板街舞团带来现场演出《交错剧场:紫禁城夜总会的一夜》。上一刻,幕布上,放映着关于舞团的纪录片,演员们诉说着“个人史”;下一刻,撩开幕布,他们就载歌载舞地出现在现场,年迈身体穿越了很多时代,但生命力丝毫没有凋谢。
杨圆圆,《交错剧场:紫禁城夜总会的一夜》,2019年,表演、录像装置,40分钟。出演:都板街舞团,柯比·余与史蒂芬·金。剪辑:庞玉红。第三幕剧本作者:Chuck Gee,Gum Ting。图片:致谢上海外滩美术馆
艺术家林人中的作品与睡眠相关。在二层展厅的一隅,一地的各式闹钟,表演者会不定时在其中安睡,并在定时铃响中再醒来,然后在铃响中睡去,如此反复。这似乎是现代社会人们的睡眠被闹钟掌控、切割的直观表达。表演者或穿着居家睡衣、或白领装扮,或休闲装扮。这三种装扮涵盖了人在现代社会的全部身份:工作和工作之外。
关于资本主义是如何重塑和压榨人类睡眠的话题,乔纳森·克拉里在《24/7:晚期资本主义与睡眠的终结》一书中有过很妙的论述:“24/7的世界昼夜通明,消除了阴影,是资本主义后历史(post-history)的最后幻象……24/7逐步破坏了白天和夜晚、光明与黑暗、行动与休息间的区别。24/7的时代是冷漠的,睡眠不再被看作是必然的或自然的经验,而被看成一种可变的功能、可以被控制,与很多其他事物一样,只能从工具性和生理性的角度加以定义。”
林人中,《时间是圆的》,2019年,行为演出、闹钟、胶带,长时表演。图片:致谢上海外滩美术馆
林人中作品中的“闹钟人”在美术馆的不同空间中睡眠,他们的身体留下一些彩色的线条。“以胶带画出一个大圆,我们就在这范围里睡眠和移动,只要闹钟一响,就以胶带在圆上刻画时间,像是划出时钟刻度般,直到刻满一整个圆”(林人中语)。随着项目的推进,彩色线条越来越密集,它们占领着美术馆空间,完整被割裂,像极了被资本社会系统切割的现代人的时代。林人中的另一件作品,在美术馆第五层能看到日出日落的地方,也是关于“被改变自然规律”和“被塑造的时间”:两台电视,一台播放的是常规的“日出”,一台则是反常的,细看会发现海浪在倒退。一进美术馆,就响起充满律动的声音,一遍遍地唱着“Are you crazy”(李杰作品《我想你是疯了吧》)。这件作品被处理成一个歌厅或者MV播放现场。“抽掉缓冲的空间,让观众从踏入门的那刻,就完全置入作品的氛围”,此次项目的策展人谢丰嵘说。幕布贴近大门,观众的进进出出,门外太阳光线的变化都会投射在幕布上,成了观影的一部分。
李杰,《我想你是疯了吧》,2017年,单频彩色有声录像,3分26秒。图片:致谢上海外滩美术馆
美术馆的五层是作品《岛屿酒吧》。歌厅的入场,酒吧的结束,展览开始和结束都以大众文化的外衣呈现,形成一个叙事的循环。此次展览题目“哨声响起前”正象征着一个时间的循环。哨声作为时间的标识,它的响起,既是开端也是结束。

岛屿酒吧,《岛屿酒吧(台北)》,2018年,表演,长时表演。图片:由台北表演艺术中心提供
在哨声中,我们在美术馆中跑动。不同楼层的参展艺术家跑到了《岛屿酒吧》的作品中,成为故事的讲述者、聆听着,四面八方的观众也跑入其中。我们在古老传说的重新演绎中跑动(赵川、吴梦作品《故事新编》)、在李杰的暧昧不明的情绪与情境跑动,在由VR营造的莽荒宇宙中跑动(何子彦作品《R代表回响》), 在颠倒的潮汐里跑动(林人中作品《日出日落》)……激活着我们被日常规训的拘谨身体和安详的美术馆展厅。何子彦,《R代表回响》,2019年,360度虚拟现实录像、混合立体声头戴耳机、单频道录像投影、5声道立体声,尺寸可变。由沙迦艺术基金会委托制作,由上海外滩美术馆及马凌画廊(香港、上海)支持。图片:致谢上海外滩美术馆
RAM HIGHLIGHT 2019:哨声响起前
策展人:谢丰嵘
艺术家:克里斯坦·扬可夫斯基、戴陈连、何子彦、岛屿酒吧(藤原力、余美华、住吉山实里、草台班、JK·安尼科切、巴薇尼·埃·沙玛嘉布德、宋怡玟、月台小组、主任)、李杰、Senyawa、林人中、杨圆圆(都板街舞团、柯比?余与史蒂芬?金出演)、赵川、吴梦
展期:2019年9月13日-9月22日
地点:上海外滩美术馆丨上海市黄浦区虎丘路20号
{{flexible[0].text}}
{{newsData.good_count}}
{{newsData.transfer_cou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