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ndex}}/{{bigImglist.length}}
{{memberInfo.real_name}}
{{commentname}}

【OCT-LOFT一人一世界讲座回顾】周力:艺术家只是为了金钱,他的艺术也就到此为止了

{{newsData.publisher_name}} {{newsData.update_time}} 浏览:{{newsData.view_count}}
来源 | {{newsData.source}}   作者 | {{newsData.author}}


9月19日晚上,由华侨城创意文化园主办,《打边炉》和华侨城策划规划联盟协办,《打边炉》主编钟刚策划的OCT LOFT “一人一世界”讲座第20季“对对碰:深圳艺术和设计的100个问题”在华侨城创意文化园举行。


第四场活动的对话嘉宾是艺术家周力和建筑师刘晓都,主题为“在深圳,最带劲的东西是什么?”以下是活动下半场刘晓都向周力提问的部分,发表前经过双方审校。




刘晓都:你愿意别人称呼你是什么艺术家?

 

周力:很棒的艺术家吧(笑)。



刘晓都:当别人介绍你是女性艺术家的时候,你内心是什么感觉?女性艺术家的优势和劣势是什么?


周力:我性别肯定是女的,我真的不在乎。我觉得社会在任何职业前面加个“女性”,常常都是出于偏见。我也不知道艺术家各自有什么优势劣势,艺术本来就不是比赛,你要比谁优比谁劣呢?女性这方面先要自己迈过去,不要被周围环境所左右,不要在乎别人的眼光。



刘晓都:我印象中你好像没有去北京做过工作室,如果是真的,你愿意把自己定义为深圳艺术家吗?


周力:我现在在深圳,被称为深圳艺术家当然没问题。我肯定不会去北京做工作室,因为北京那个尺度不适合我。我这个人比较敏感,如果觉得一个地方的尺度和我不太合,我就没办法待下去。



刘晓都:跟我们分享一下你的艺术生涯,尤其谈一下出身艺术世家对你的发展的影响?


周力:小时候的绘画训练,对我来讲,得益于我父亲没有那么严格地教我。他这方面对我哥哥管得严,从来不管我。我父亲确实画得挺好,但我也没学到他的好。遗传当然有的,或许还有种家庭的氛围和下意识的东西。我考上了美院之后,中间有一段时间跑到国外,不想做艺术了,但回过头来,还是喜欢,这就是和从小环境有关。

 

但基础的,技术性的东西还是得有。像我现在教课,第五工作室偏向于实验性,很多小孩以为线条不重要,但是如果不训练,后面很多想法是落不了地的,由天马行空到实践,手跟不上,这是特别大的问题。



刘晓都:你也看到我们搞建筑设计的人都是很忙乱的,你却看上去生活安排得井井有条,同时还游刃有余地保持高产的创作状态,这是怎么做到的?

 

周力:我决定做一件事情却没做好,或是承诺一件事情没做到,我会内疚很久,会跟自己较劲。生活安顿好了,才能安心创作,不只是时间,还有心态也一样。生活和艺术是一体的。我也不算高产,每天到工作室,我会先写字半小时,安静下来,才开始创作,保证有两个小时就差不多了,状态好的时候会延长时间。就是一种习惯吧,感觉自己那个时间不画画,就像午饭时间不吃饭一样。



刘晓都:当代有些成就的中国艺术家都很受市场的青睐,日子很好过,即便是跟欧美的艺术家对比,从工作室到生活方式其条件都可以说是奢侈,这显然是好事。那么这种状态对艺术家的创作有什么影响?


周力:如果艺术家仅仅是为了温饱、买辆好车、穿好一点、住好一点,目标仅此而已的话,他的艺术也就到此为止了。


优秀的中国艺术家并不是都很受市场青睐,相反,你要是不够优秀的话,受市场青睐的机会可能还大一些,因为你可以改变自己迎合它。欧美也一样,自古都这样。另一种优秀了一阵子,市场也青睐了一阵子,就开始退步的艺术家。我不知道他们受了什么影响,我觉得不应该,但每个人都不一样吧。



刘晓都:如果艺术创作无法给你带来可观的收入,你还会如此从容吗?你会考虑其他的选择吗?


周力:收入跟从容,从来不是成正比的。很多比我收入高得多的人,一点也不从容,相反,我的很多学生都很从容,我从他们身上还能学到一些东西。



刘晓都:你这两年你和建筑师合作过几个装置,你自己觉得做的是艺术装置还是建筑装置?或这两个装置类型有什么区别吗?你喜欢它们的点在哪里?

 

周力:建筑也是艺术,本质上讲,建筑装置和艺术装置是没有区别的。当然,艺术家一般有更自我的,非功能性的表达,可以不注意结构、空间的关系;而建筑师作品,可能更多考虑空间的流动性和实用性。两者是可以综合的。



刘晓都:你和国际顶级画廊合作,在画廊伦敦的空间做了个展。这个可以看作成为国际级艺术家的标志。跟我们分享一下?


周力:我不认为这个展览是任何标志,它就是一个展览,当然我很荣幸在白立方展览。我努力呈现了我在当时的创作,如果当时我不在白立方,而是像学生们那样在自己工作室或者一个拆迁楼里做了展览,我还是会同样努力去呈现同样的东西。



刘晓都:最后一个问题:你已经在艺术的旅程中登到了一个高度。请你告诉我们你所看见的风景。


周力:我没觉得我登到了任何高度,而且艺术是无止境的。我觉得每个人眼中的风景都很特别,每个人都很特别,我只是恰好是我自己。每个人都是自己,所以我没法跟人分享我的风景,我只能分享我看风景的方式,这也是我作品的来源之一。






OCT LOFT “一人一世界”第20季特别策划

对对碰:深圳艺术和设计的100个问题


时间:2019年9月12日、17日、18日、19日

主办:华侨城创意文化园

协办:打边炉 华侨城策划规划联盟

场地合作:华侨城创新研究院


“对对碰”主讲人:
李燎 梁铨 薛峰 周力
刘晓都 刘珩 黄扬 张宇星
(按姓氏首字母排序)

策划人:钟刚

讲稿编辑:劳秀汶(实习生)

视频制作:王若男







{{flexible[0].text}}
{{newsData.good_count}}
{{newsData.transfer_count}}
Find Your Art
{{pingfen1}}.{{pingfen2}}
吧唧吧唧
  • 加载更多

    已展示全部

    {{layerTitle}}
    使用微信扫一扫进入手机版留言分享朋友圈或朋友
    长按识别二维码分享朋友圈或朋友
    {{item}}
    编辑
    {{btntext}}
    艺客分享
    {{mydata.real_name}} 成功分享了 文章
    您还可以分享到
    加载下一篇
    继续上滑切换下一篇文章
    提示
    是否置顶评论
    取消
    确定
    提示
    是否取消置顶
    取消
    确定
    提示
    是否删除评论
    取消
    确定
    登录提示
    还未登录崇真艺客
    更多功能等你开启...
    立即登录
    跳过
    注册
    微信客服
    使用微信扫一扫联系客服
    点击右上角分享
    按下开始,松开结束(录音不超过60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