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ndex}}/{{bigImglist.length}}
{{memberInfo.real_name}}
{{commentname}}

文慧1994年代表作《100个动词》即将在中间美术馆办公室复刻上演

{{newsData.publisher_name}} {{newsData.update_time}} 浏览:{{newsData.view_count}}
来源 | {{newsData.source}}   作者 | {{newsData.author}}

中间美术馆正在展出的《伊冯娜·雷纳与文慧:舞蹈即存在》复刻排演了两轮雷纳在1960年代的编舞作品之后,即将复刻文慧创作于1994年的舞蹈剧场代表作《100个动词》。这一次,中间美术馆团队参与到此次作品表演中、与文慧共同创作,排练正在紧张进行中。演出将于10月19日上演,仅限内部邀请观看。


今日推送介绍这件文慧早期的代表作,更多展览内容还将陆续推出。




《100个动词》,北京,1994年,摄影:凌幼娟


《100个动词》在中间美术馆《伊冯娜·雷纳与文慧:舞蹈即存在》展场图


《100个动词》

文 / 黄文珑 (中间美术馆展览与研究部)

(本文将会收录于展览同名出版物)


1994年前后,文慧开始实践当代舞蹈剧场。她尝试以日常生活和私密体验作为表达的核心,在创作中与舞者和参与者一起实验如何解放身体,开启一种结合身体解放、日常性和女性视角的创作实践。1994年,她在美国游学期间创作了《100个动词》,她说:“人只要活着就是一个个动词。”在美国的两场表演均由文慧一人完成,主题是一个女人一天的日常行动。比如在纽约的表演中,文慧以收晾晒的衣服开场,并用米粒当作水来洗澡。她的身体动作强调“做”事情本身,是去表演化的。同年,文慧回国与吴文光成立了“生活舞蹈工作室”,并且她带回了一个日后伴随自己舞蹈事业的理念“什么样的人在什么地方都可以跳舞”。


《100个动词》,华盛顿,1994年,摄影:林晓东


《100个动词》是文慧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当代舞蹈作品。回国后,她组织了十位相熟的朋友一起排练,他们都是与“专业舞蹈”无关的人。文慧引导他们进行身体放松,从最日常的动作,比如走、看、靠、拍,穿,脱来发展个人的身体语言。日常性作为一种策略,在90年代的艺术界广泛使用,但文慧并未完全聚焦于日常及其机制的批判,她更注重调动每个舞者身体的自由,引导身体走向日常中表征的无规范性。正式表演发生在北京电影学院舞蹈教室,是文慧托朋友的父亲租到。相较剧场,教室更接近日常生活空间,观众围着教室自己选择坐或站。舞台道具包括15个台灯、绳子、2台电视机、15只铁桶等,台灯和铁桶是从农民日报社借得,电视机是从文慧家和朋友处搬到现场。表演者的服装也是自己的日常穿着。作品由文慧编排,基本动作由文慧设定,但每一位表演者可以自主决定如何完成分配到的动词


表演从搭建舞台这一刻就开始发生,舞台上的开灯和关灯比喻日常的一天。文慧的身体动作如同支撑作品的一条线索。她用日常动作编排舞蹈,也把女性经验穿插其中,如洗衣服,晾衣服,跪在地上擦地,抱着红塑料桶在自己身上搓柔。男舞者与文慧的身体动作产生一种反差,似乎在提示男女性的不同社会分工。舞者的动作时而是日常生活的,有时也逾出日常的限制。每个舞者都用一种亲密的方式对待自己的身体,身体还未变成陌生的对象,而是解放的一种途径和自由表达的符号。


《100个动词》,纽约,1994年,摄影:成方圆


《100个动词》,纽约,1994年,摄影:成方圆


1995年,作品在伦敦表演时,文慧与五名居住在伦敦的亚裔男舞者一同表演。开场,文慧在灯光下缝衣服。相较北京的表演,她的身体动作更趋向日常动作,男舞者的动作编排也更为丰富。实际上,她编排的舞蹈是通过阅读每位舞者个人的身体历史及生活记忆产生的,比如一位香港裔伦敦男舞者面对着观众喃喃道:“你是哪国人?你们是中国人?你们是英国人?”,这样的情节设计是从他个人的身份认同问题上展开的。

 

演出记录:

1994年10月美国华盛顿,乔治华盛顿大学舞蹈表演项目

1994年10月,美国纽约,乌贼舞蹈教室开幕表演

1994年12月,中国北京,北京电影学院舞蹈教室

1995年10月,英国伦敦,Re: Orient中国戏剧舞蹈节(伦敦当代舞蹈中心)



注:歌手、演员成方圆为文慧在美国的演出拍摄过剧照,开幕后她来中间美术馆参观展览并在个人公众号(??点击前往)发表了观感。




正在展出 What's On

相关活动 Events


{{flexible[0].text}}
{{newsData.good_count}}
{{newsData.transfer_count}}
Find Your Art
{{pingfen1}}.{{pingfen2}}
吧唧吧唧
  • 加载更多

    已展示全部

    {{layerTitle}}
    使用微信扫一扫进入手机版留言分享朋友圈或朋友
    长按识别二维码分享朋友圈或朋友
    {{item}}
    编辑
    {{btntext}}
    艺客分享
    {{mydata.real_name}} 成功分享了 文章
    您还可以分享到
    加载下一篇
    继续上滑切换下一篇文章
    提示
    是否置顶评论
    取消
    确定
    提示
    是否取消置顶
    取消
    确定
    提示
    是否删除评论
    取消
    确定
    登录提示
    还未登录崇真艺客
    更多功能等你开启...
    立即登录
    跳过
    注册
    微信客服
    使用微信扫一扫联系客服
    点击右上角分享
    按下开始,松开结束(录音不超过60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