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ndex}}/{{bigImglist.length}}
{{memberInfo.real_name}}
{{commentname}}

中国水墨年鉴丨贾云涛:当代水墨正当其时

{{newsData.publisher_name}} {{newsData.update_time}} 浏览:{{newsData.view_count}}
来源 | {{newsData.source}}   作者 | {{newsData.author}}


9月11日,水墨在此时——《中国水墨年鉴》暨当代水墨的创作、展览、收藏与市场论坛在嘉德艺术中心举办,中央美术学院教授、艺术管理与教育学院副院长、“中国水墨年鉴”项目创办人赵力,艺术家杭春晖、康春慧,中国美术馆策展人邓锋,嘉德拍卖助理总裁、书画资深专家贾云涛,嘉德当代水墨高级业务经理李伟等嘉宾参与论坛并进行精彩发言,《中国水墨年鉴》论坛系列文章根据各位嘉宾发言整理成文,经嘉宾本人审阅并同意发表。本篇为嘉德拍卖助理总裁、书画资深专家贾云涛发言纪要:


贾云涛在论坛现场


当代水墨充满未知和不确定性,需要对艺术家充分了解
我本身是绘画出身,后来又做艺术市场。在中国我可能是最早尝试推动当代水墨创作包括观念水墨进入二级市场的一员。作为参与者,我们一直在肩负着一个任务,就是把价值如何转换成价格,在市场上怎么体现创作者的价值?我记得2004年我刚接手嘉德拍卖的当代水墨业务时,总裁王雁南问我如何看待中国当代水墨市场?因为当时水墨的拍卖市场是一块白纸。我回答她:十年,这十年要看我们如何建构中国水墨的价格体系。
实际上水墨走到今天,包括中国当代艺术发展了这么长时间,价格体系到现在为止才初步形成。我觉得对于当代水墨来说现在是一个特别好的时间节点,因为最初我开始做水墨的时候,只是艺术家和少数艺术家周围的朋友参与,而现在参与水墨市场的人已经越来越多,我们将要面对的是一个相对成熟而多变的市场。

杭春晖,透明色-意境,57x240cm,纸本绘画,2019

作为书画这一门类从古代绘画到近现代绘画以及当代水墨,在既往的工作中都有涉猎。但我个人觉得最难判断的其实是当代。因为古代与近现代艺术,这两部分实际上是已经盖棺定论的了,通过知识补充,是可以解决一些判断上的问题。但当代这部分还在继续发生,属于未来,没有人知道未来是什么样。当代是未知的,所以当代的每一位艺术家,包括今天在座的几位,我不敢说未来能不能成为大师,但是我通过跟他们的接触,观看他们的作品,我觉得当代的艺术家实际上是以个人的经验,在完成一个美术史的一部分,每一个人都像搭积木一样充当着自我的角色。
实际上我们在选择艺术家的时候,会了解艺术家的整个工作轨迹,他的艺术经历,这对于判断艺术家是非常重要的。近距离的与艺术家的接触,然后了解他如何去面对当下的问题,如何理解传统,以及包括西方艺术在内的越来越多的视觉资源。所以我觉得中国当代水墨艺术家所面临的问题,可能会比我们中国当代的油画家更多些。因为他们不仅是面对一个新世界,就是在现在这个图像时代,他们同时还要面对中国传统。即便从卷轴画成为主流的宋元开始算起,到现在也有千年历史,更不用说汉唐甚至更早的传统艺术了。那么当今的艺术家们要面对这么强大的已经形成了一种逻辑的绘画系统,如何去面对,如何去突破,这些问题其实是摆在所有中国当代水墨艺术家面前的问题,我也一直在关注这些问题及水墨发展的轨迹,真心希望能够在年轻这辈艺术家的作品中看到一种更新的东西出现。
 

康春慧,物云云·碧,171×106cm,纸本设色,2017

市场的突然火爆只是表象,当代水墨行情十年前已经启动
实际上当代水墨市场并不是2012、2013那几年突然火爆的,我个人感受是在整个艺术品市场中,尤其是把包括古代、近现代绘画和当代水墨作为整体来考察的话;其实,几个板块在艺术市场里表现为一种轮涨的态势,就是轮流上涨,而且是有先后和因果关系的。
整个这一轮行情,早在2004年就开始了,而不是2014年突然出现。当时,我就判断出中国水墨绘画整体会有一次大的启动,为什么我会有这种预感和判断?是因为当时我在做当代水墨,周围很多的艺术家朋友,包括中央美院、中国美院,我习惯叫浙美,我发现他们的作品开始变得非常抢手,很多画廊,包括有一些朋友也在订购。我意识到一个问题,国内藏家收藏艺术品主要有两个方向:基本会从近现代入手,随后,一个是往前面走,追逐古代的艺术或古典艺术。另一个是往后面走,收藏当的新艺术家的作品。甚至有人还涉猎收藏西方当代艺术品,都属于往后走这个方向。2004年那时候当代水墨行情开始走高,尤其是江浙地区,那个阶段南京和浙江地区经济繁荣,当时很多企业家、爱好者都开始购买收藏水墨,中国美院的老师们的作品特别受欢迎。从那个时候开始,整个水墨板块热度随之开始,而当时当代水墨绘画市场的兴起,实际上起到了整体拉动书画板块的作用。我们判断了这种趋势,至此嘉德公司开始推动当代水墨,第一次组织了以当代水墨作品为标的的专场拍卖。

陈俊,素影无声NO.2,150cm×120cm,纸本、综合材料,2018

之后,我们迎来了近现代书画的大热,大概2005-2007年是2011年之前的一次高峰期。可以说这一轮行情是当代水墨带动起来的,当代水墨艺术家,他们的老师辈或者老师的老师,正是20世纪早期那些重要的画家。有经验的藏家会看重艺术家的师承关系,会追溯美术史的线索,随之近代艺术市场受到藏家追捧,同时中国早期油画,中国一、二代油画家的作品等到关注,随后是2006年开始走高的中国当代艺术,紧接着古代书画的热度起来,这就形成了书画这一门类此一轮行情上涨现象。
今天我们回过头去看市场的轨迹,看得就非常清晰了。这一轮行情的周期差不多十年,正是刚才我说的形成我们中国水墨价格体系的十年。建构价格体系其实就是对市场价格具有话语权,可以说2008、2009年左右,中国水墨的话语权和价格判断逐渐回归到中国大陆了。我们现在看到的所有中国水墨绘画的价格判断和收藏体系的建立,实际上是由我们国内的收藏家在市场上慢慢买出来的,是靠资金一点一点堆积出来的。

谢天卓,岸边人,85cm×155cm,纸本设色,2019

那么,之后很多人关注到的2014年左右当代水墨价格的高起和迅速回落这一现象,并不是凭空出现的。这一轮行情始于2011年,当年秋拍我在委托席上,当时当代水墨的负责人问我怎么看待未来的市场,我回答他:“当代水墨的机会来了,三年(行情)。”这个三年被言中了,但当时当代水墨上涨的征兆已显露。2011年整个近现代绘画作品的普涨与持续高价,市场热度之高已经完全超出我们对价格的判断。当时中国古代书画、近现代书画价格都已经非常高,早已经突破千万大关,个别作品进入到亿为单位的时代。在近现代部分,比如齐白石的普通作品都已经达到上百万一尺,换手周期开始变短,说明这个市场已经达到了相当的热度。而这时当代水墨绘画相比之下价格很低,近现代绘画部分价格居高不下,部分投资者开始将目光转向当代水墨这一品种,当代市场艺术家的作品还没能很好的沉淀,由于大量资金的涌入,一下子将当代水墨市场整个推高。尤其是在二级市场,这个时候还夹杂一些海外的力量,速度十分迅猛,以至于很多人还没有反应过来。2014年的时候这一轮行情达到了最高峰,持续的推高使得当代艺术家的常规作品在市场上开始流动,并影响了之后进场藏家对价格与价值的判断,流动性的减弱和价格的波动,成为必然。三年的时间,使得投资者和收藏家难于锁定艺术家的重要作品,这个时候拐点出现了,整个市场行情下行,价格回落将近30~40%。所以在这种背景下,并没有某个艺术家可以称作突破、逆势而上,所谓绩优股艺术家,这时也随着市场的波动价格也在停滞或下行。

程保忠,迷雾,136cm×62cm,纸本设色,2016
 
艺术家要爱惜自己,才能在市场大潮中保持稳健

但是市场存在这稳健的艺术家,比如朱新建。他曾经是新文人画的代表人物,但在当代水墨最热闹的那几年,他被忽略了,前几年过世了。水墨市场最热的那几年,朱新建的表现并不突出,然而热潮退却之后,人们重新审视这个阶段,他的重要性和在美术史上的位置却显露出来了。还有一个现象很明显,就是价格的两极化,好的作品,市场会越来越好。

2014年是一个转折点,市场回落了,我反而对市场很乐观,因为我觉得它回到了一个相对正常的状态。同时它也提醒艺术家,要爱惜羽毛,珍视自己,善待自己,严肃对创作的态度,包括一场展览。刚才策展人邓锋老师也说到,集体回忆的时代结束了,大家一起疯一起闹的时代结束了,无论是水墨还是其他,大家要看到你是谁?凸显个体的时代来了。这对于我们这些做艺术品市场来说更难了,因为每一个人你都要去接触,否则你不知道他在干什么,你就无法解读他的作品。这一点和策展人其实是一样的,在某种程度上策展已经进入到了画家的创作中,跟艺术家已经可以说是分不开了。但是即便很难,我们也要去做,因为对于藏家来说,他们很难第一时间接触到这个艺术家的作品和参观展览,而是需要通过我们来帮助他们甄别、解读。总之在转折之后,我相信艺术市场会越来越良性化,越来越健康。


李军,FaceTo-7,纸本水墨,50×120cm,2018年

 
定价不是简单的参照,不要预支自己的价值

 

我们接触过很多年轻艺术家,我觉得年轻艺术家面对市场的时候应该有一个好的心态。李伟刚才说的挺好的,就是说你是不是敢用十年去规划自己的价格。当年我做当代艺术,推广当艺术家时候,发现很多艺术家都是暗地里在比价,这是一个特别不好的现象,这样会伤害到自己,其实同样也伤害到别人。

中国艺术市场,很多人不太相信中间人,中间的环节是相对趋利的,趋利的结果是什么?就是很快的将艺术家推送到市场,缺乏一个沉淀过程。还有,一个艺术家如果急于在市场里拿到一个份额,实际上这相当于你提前拿走,你提前预支了你的价格,你得不到以后的价值。刚才也说到用十年建构价格体系,我记得从我2005年开始做到2014年,为什么会出现这样一个回头的过程。有些艺术家的价格会出现虚拟的成分,这块虚拟的部分,其实是应该用十年慢慢完成的价格上涨,但有些艺术家的价格相当于预支将近20年的。


卢辉,瑞雪,纸本水墨,70cm×95cm,2018


每一个艺术家进入市场都在选择渠道,比如说通过“中国水墨年鉴”、青年艺术100这样的平台,让我们这些市场的推动者有机会看到你的作品,因此渠道非常重要。定价不是简单的一个参照,参照我的同龄人、我的同学或者是已经成熟的艺术家,定价不是这样的,而是说要正确认识你的艺术水准到底在哪,正确的给自己定位,如果你错误的判断,可能你会步履艰难,市场不缺的是画画的人。艺术家要进入市场,就要跟真正意义上专业的机构合作,专业的推动者、策展人合作,然后努力地参与到这种面向公众的展览里,包括认认真真去面对每一次个展,我相信机会是属于你的。

 

2019青年艺术100启动展·《中国水墨年鉴》论坛现场



“中国水墨年鉴”课题组会将每位论坛嘉宾的精彩发言单独整理成文,敬请关注“中立策略”、“中国现当代美术文献研究中心”公众号近期推送,并欢迎持续关注“中国水墨年鉴”更多学术活动及动向。
往期回顾:
赵力:水墨在此时



让世界认识水墨认识

中国水墨年鉴
征稿进行时


{{flexible[0].text}}
{{newsData.good_count}}
{{newsData.transfer_count}}
Find Your Art
{{pingfen1}}.{{pingfen2}}
吧唧吧唧
  • 加载更多

    已展示全部

    {{layerTitle}}
    使用微信扫一扫进入手机版留言分享朋友圈或朋友
    长按识别二维码分享朋友圈或朋友
    {{item}}
    编辑
    {{btntext}}
    艺客分享
    {{mydata.real_name}} 成功分享了 文章
    您还可以分享到
    加载下一篇
    继续上滑切换下一篇文章
    提示
    是否置顶评论
    取消
    确定
    提示
    是否取消置顶
    取消
    确定
    提示
    是否删除评论
    取消
    确定
    登录提示
    还未登录崇真艺客
    更多功能等你开启...
    立即登录
    跳过
    注册
    微信客服
    使用微信扫一扫联系客服
    点击右上角分享
    按下开始,松开结束(录音不超过60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