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ndex}}/{{bigImglist.length}}
{{memberInfo.real_name}}
{{commentname}}

孟郊:一生多舛,还被苏东坡嘲笑,我太难了!

{{newsData.publisher_name}} {{newsData.update_time}} 浏览:{{newsData.view_count}}
来源 | {{newsData.source}}   作者 | {{newsData.author}}

本文授权转载自 菊斋(ID:juzhai02)

转载请联系菊斋


//////////


苦难如孟郊者,整部文学史中也不多见。


有穷者孟郊,受材实雄骜。……酸寒溧阳尉,五十几何耄。孜孜营甘旨,辛苦久所冒。……

——韩愈《荐士》节选


韩愈不愧是孟郊的毕生知己,用一个“穷”字,道尽了孟郊的一生。

 


跟很多著名的唐代诗人不同,孟郊并没有显赫的家世。他父亲孟庭玢只是个小小的昆山尉,在孟郊兄弟三人出生后早早就去世了,孟郊是被寡母裴氏一手拉扯大的。


可想而知,身为长子的孟郊承担着家庭什么样的期望。

 

已经很难推断孟郊初入长安应进士试的时间,但是当他踏进繁华的长安,一定也跟所有的举子一样,怀抱着最天真、最宏伟的梦想。


孟生江海士,古貌又古心。

尝读古人书,谓言古犹今。

作诗三百首,窅默咸池音。

骑驴到京国,欲和熏风琴。

……

——韩愈《孟生诗》节选


他知道自己写得一手好诗,然而唐朝虽以诗赋取士,却也不是单凭文采就能考得中的。

 

唐朝科举惯例,考卷并不糊名,考官阅卷时可以看到考生信息。更重要的是,进士的取录标准,不仅取决于举子的试卷成绩,主考官往往还会考虑举子平日的名声,以及各方名人的推荐。


出生名门、善于交际的举子,考中的可能性自然就大些。而孟郊这样“谅非轩冕族,应对多差参”的寒士,在考场中的待遇也就可想而知了。


拔心草不死,去根柳亦荣。

独有失意人,恍然无力行。

昔为连理枝,今为断弦声。

连理时所重,断弦今所轻。

吾欲进孤舟,三峡水不平。

吾欲载车马,太行路峥嵘。

万物根一气,如何互相倾。

——孟郊《感兴》


不过他当然不会就此放弃。他家里还有多病的老母,年幼的弟弟,他争取的不是自己的前途,而是家族的生计。

 

第二年他再一次走进考场,然后是第三次,第四次。


一夕九起嗟,梦短不到家。

两度长安陌,空将泪见花。

——孟郊《再下第》

 

晓月难为光,愁人难为肠。

谁言春物荣,独见叶上霜。

雕鹗失势病,鹪鹩假翼翔。

弃置复弃置,情如刀剑伤。

——孟郊《落第》

 

自念西上身,忽随东归风。

长安日下影,又落江湖中。

离娄岂不明,子野岂不聪。

至宝非眼别,至音非耳通。

因缄俗外词,仰寄高天鸿。

——孟郊《失意归吴因寄东台刘复侍御》


关于孟郊共应试几次说法不一,最多的说他曾落第六次

 

难以想象,一次次的希望和失望,一次次被读书人唯一能证明自己的朝堂拒之门外,是怎样的屈辱和折磨。

 

不考自然也是可以的。


回家去,面对母亲和弟弟眼中的失落,面对困窘的家境和黯淡的前途,面对自己毕生才学白白浪费的结局。

 


孟郊选择再考。

 

然而就像白居易初入长安时面对的调侃所说,“长安米贵,居大不易”,路费、食宿、还有必不可少的为了增加知名度而进行的干谒和交际,这些都需要钱。他不得不把生存的需求压到最低,甚至到了衣食不继的地步。


所幸的是,贞元十二年,他终于考中了。


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孟郊《登科后》


后人说这是孟郊“生平第一快诗”。

 

有人讥讽:“年五十始得一第,而放荡无涯,哦诗夸咏,非能自持者,其不至远大,宜哉。”

 

然而孟郊又有什么错?他被压抑得太久了,在得意忘形的背后,是一个怀才不遇的贫寒书生半生的悲苦。


登第后,他被任命为溧阳尉。虽然只是一个小官,但也可以衣食无忧了。他把母亲接到溧阳,在迎接的路上写了那首著名的《游子吟》: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孟郊《游子吟》


寸草如能出头,也算是报了三春晖。

 

孟郊的母亲在几年后去世。能看到儿子前途有望,她应当是含笑而逝的。

 

也许应当庆幸她去世得早,没有看到孙子们一个个夭折。

 

厄运总是在孟郊身边徘徊。他有三个儿子,先是十岁的大儿子去世,接着两个小儿子先后撒手人寰。对一个年老的父亲来说,这该是怎样摧心裂胆的痛苦。


一闭黄蒿门,不闻白日事。

生气散成风,枯骸化为地。

负我十年恩,欠尔千行泪。

洒之北原上,不待秋风至。

——孟郊《悼幼子》


元和九年,孟郊结束了他苦难的一生,年六十四。

 

他一生的悲哀都在他的诗里,饥寒交迫的处境,怀才不遇的愤怒,痛失亲人的悲伤,一字一句都是血泪铸成的。

 

难怪一生乐观豁达的苏轼嘲笑他的诗像“寒虫号”

 

然而谁说诗就不能“寒”?孟郊的坎坷人生磨砺了他的诗才,造就了他“埋泉断剑,卧壑寒松”般的诗歌品格。他用自己的血肉打磨苦难,在琳琅满目的唐诗宝库中增加了一颗光彩夺目的珍珠。

 

孟郊的终身好友韩愈说过:“夫和平之音淡薄,而愁思之声要妙,欢娱之辞难工,而穷苦之言易好也。”

 

也许上天给孟郊以苦难的命运,就是为了证明苦难的价值。


点击名字了解更多人物

唐寅 / 赵孟頫 / 徐渭 / 宋徽宗

倪瓒 / 苏轼 / 王羲之 / 文徵明

袁枚 / 沈周 八大山人 / 雍正

樊锦诗 / 王维 / 陈洪绶

贺知章 / 李渔


文由菊斋授权,转载请联系菊斋



往期珍赏 · 珍品目录

(点击标题  即可阅读) 


宋人,真香!

龙形象简史

苏博“画屏”展

樊锦诗:我为敦煌尽力了

今秋重磅展:去故宫,赏「萬紫千红」

如此“上帝”,我代表博物馆拒绝接待!

与千年古尸同眠,文化传承?博眼球?


多棱镜游学:长按识别左图二维码关注,收获最全面的文化游学信息与最有趣的历史、文化知识



文 博  /  历 史  /  文 化  /  展 讯  /  馆 舍 推 荐  


后台回复关键词“投稿”

可查看约稿函

微信ID:atmuseum
微博:@博物馆的那些事儿

微信群:    扫下方二维码即可


(人已满员,小编正在开拓新号,

若好友申请未通过请过几天再尝试)

来都来了,点个在看再走吧~~~

{{flexible[0].text}}
{{newsData.good_count}}
{{newsData.transfer_count}}
Find Your Art
{{pingfen1}}.{{pingfen2}}
吧唧吧唧
  • 加载更多

    已展示全部

    {{layerTitle}}
    使用微信扫一扫进入手机版留言分享朋友圈或朋友
    长按识别二维码分享朋友圈或朋友
    {{item}}
    编辑
    {{btntext}}
    艺客分享
    {{mydata.real_name}} 成功分享了 文章
    您还可以分享到
    加载下一篇
    继续上滑切换下一篇文章
    提示
    是否置顶评论
    取消
    确定
    提示
    是否取消置顶
    取消
    确定
    提示
    是否删除评论
    取消
    确定
    登录提示
    还未登录崇真艺客
    更多功能等你开启...
    立即登录
    跳过
    注册
    微信客服
    使用微信扫一扫联系客服
    点击右上角分享
    按下开始,松开结束(录音不超过60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