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绘画·诗歌·文献展
特邀嘉宾
北岛
总策划
张健
学术支持
黄石 树才 薛庆国
展览策划
歆菊 童伊婷 Arwad Esber
开幕
2019.10.31 6 : 30pm
地址
三尚当代艺术馆
(浙江省杭州市上城区延安路52-2号)
阿多尼斯无疑是当代最杰出的阿拉伯诗人。他的诗译入汉语后,受到了中国读者特别的喜爱。他的诗集《我的孤独是一座花园》(薛庆国译)出版后,再版已超过二十六次。这是一个小小的奇迹,阿多尼斯感到有点不可理解。他曾问我是什么原因。我说:“当然是你的诗有魅力!”我还有一个解释:阿多尼斯本人太有魅力了!他每次来中国同读者见面,他温暖的微笑和说话的智慧都给他的诗歌再添一份魅力。
在语言的神秘殿堂,阿多尼斯已经是“一个诗歌之神”。按他自己的说法,也是“一个一无所知之神”。这样一个诗歌之神,在古稀之年却不知不觉生产起“图画”来。当然会有人问起:“这究竟是因为什么?”阿多尼斯回答:“这纯属偶然”。
听一听阿多尼斯自己的回忆吧:“有一天,我写不了东西,也不想阅读。但我的创作能量必须出来。于是,我就开始用笔……但我一看,很差。我就把它撕了。然后我重新开始……终于,我感到有点满意了。于是继续下去。”
Nature not still 自然不是静止的 40x20cm 2016
1998至2012年,阿多尼斯先是尝试着做粘贴。粘贴,就是用现成材料,对它们进行重新组织。这里就有身心的放松。发生过一桩趣事。有一次,阿多尼斯的一位法国朋友米歇尔·加缪,在他的工作室里看见了一些粘贴作品。他就问:“谁做的?”阿多尼斯回答:“一个朋友做的。”“我能见他吗?”“好啊,隔两周吧,我会同他说……”两周过去了。加缪惦记着这事。他又打电话给阿多尼斯,并说想给他做个展览。阿多尼斯说:“你过来吧!”见到阿多尼斯,加缪还在问那位朋友。阿多尼斯这下只好承认:“是我做的”。阿多尼斯的艺术尝试,就这样一步一步走向深入。
阿多尼斯在写诗之余,把“一些废物”(一块小木板,一角布料,一截绳子,一张废纸等)利用起来,粘粘贴贴;而在素描纸上,他又涂涂画画,观察墨色的渗流,勾勒动态的人形……他是想给双手更大的自由。阿多尼斯说这些艺术尝试是“另一种诗歌”。

Unknown bird1 不知名的鸟 57x77cm 2014
2009年春,在薛庆国教授的安排下,阿多尼斯来北京外国语大学访问。北外是我的母校。我去参加了诗歌朗诵会,结识了阿老。中国之行让阿多尼斯发现了墨水。很快,他就把墨水运用到他的艺术创作中。
2013年以来,他创作了不少水墨,我称它们为“字图作品”:字,指阿多尼斯自己手书的阿拉伯语诗句,它们构成作品的底色;图,指他用水墨或其他质料(线条、色块、颜料等)画出的形象。这是阿多尼斯的特别之处:把诗句引入画面,让书法参与结构。
在他的每一幅字图作品中,墨水几乎总能暗示出一个“人”形,或站立,或舞蹈,或飞翔,手臂通常前后甩开,嘴巴紧闭无言,书法呢则把“人”形围绕起来,仿佛在一片田野上(书法笔触让人看到风中野草),“人”正在劳作、游戏或奔走。画面给人一种抽象的感觉,模糊而神秘。就这样,阿多尼斯把诗歌“延伸”到画面上,仿佛古老的诗句长出了鲜活的面孔。

Field1 旷野 30x42cm 2017
书写本身是一幅画。阿多尼斯的“书法”,写得随心所欲,因为诗句早已熟记心中,恰似树枝斜出,随风摇曳,有飘逸之美。他的书法是这些字图作品的一个亮点。我能读出他自由创造时的放松心态。他与墨水游戏,常得偶然之妙。他有他的书写之法,他的书写之体。他的字就是图。他的书写包含了图画。字图就在他的书写中。写诗写什么?其实就是写字。
阿多尼斯渴望给他的诗歌另一种形式,另一个向度。在阿拉伯的传统中,如同在中国的传统中,诗歌就是词语。通过创作诗歌和粘贴,阿多尼斯区分了语言(抽象符号)和质料(具体事物),因为除了在语言中有诗,在事物中也有一种了不起的诗。字图作品,对阿多尼斯来说,就是另一种诗歌,就是他在词语之外,在语言之外,创作“另一些诗”。画面上的“诗句”都是阿拉伯文字,是阿拉伯古代诗人的诗歌片断。

Flower 花 59x42cm 2017
阿多尼斯平生最倾心的事情,一是诗,二是艺术。这两件事情,其实又是同一件:创造。在他看来,世间永不过时的东西,就是创造,就是诗歌,就是艺术。因为艺术直接显现在我们面前,而且永远指向未来。艺术意味着形式。在艺术中,过去、未来和现在是一体的。正是透过诗和艺术,人们理解一个文明、一个民族和一种历史。历史属于艺术,而不是相反。粘贴也好,水墨也好,在阿多尼斯那里,体现为“另一种创造”。他把“诗”的含义扩展为“各种形式的创造”。从这个意义上,阿多尼斯的“字图作品”,不是他诗歌的溢出,而是包含在他整体的诗性的“创造”中;他的艺术努力属于广义的“诗”,是为了尝试着参与到“艺术”中来。
“向着诗”:这也许就是阿多尼斯“字图作品”的精神愿望。在阿多尼斯的劳作中,诗始终是在场的。通过粘贴,阿多尼斯赋予“废物”以生命,他创造了它们之间“新的关系”。对他来说,关系才是本质。通过水墨,他看见和领略了中国墨水的流动和渗透;剔除颜色,水墨本质上就是水,而流动正是诗的姿态,在偶然中生成各种“形”象和“形”态。

Arab Spring1 阿拉伯之春 42x59.5cm 2018
确实,这些“字图作品”给阿多尼斯的诗歌带来了一种延伸。书写与图形,诗歌与水墨,它们互相支撑,彼此生成,呼应着阿多尼期的童心,实践着他看似游戏的创造雄心。在诗歌中,他完成;在字图作品中,他致力于“未完成”。我们可以自由地想象他在每一幅字图作品中“想说什么”和“说了什么”,但更重要的,恐怕还是我们观者“想象到了什么”和“被激活了什么”。
阿多尼斯,这位89岁的老诗人,启示给我们两个关键词:诗、艺术,它们恰好对应于:自由、创造。
树才 2019.10.11
阿多尼斯▼

树才▼
树才,本名陈树才。诗人、翻译家。文学博士。1965年生于浙江奉化。1987年毕业于北京外国语学院法语系。1990至1994年在中国驻塞内加尔大使馆任外交官。现就职于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已出版《单独者》《树才诗选》《节奏练习》《灵魂的两面》《心动》《春天没有方向》《去来》等诗集;译著有《勒韦尔迪诗选》《夏尔诗选》《博纳富瓦诗选》《法国九人诗选》《小王子》《杜弗的动与静》《雅姆诗选》等。2006获首届“徐志摩诗歌奖”。2008年获法国政府颁发的“教育骑士”勋章。
更多信息,关注我们▼

三尚当代艺术馆
中国 ? 杭州市延安路52-2号 吴山综合楼
SANSHANG ART
NO.52-2,Yan’an Rd. Hangzhou.310002.China






已展示全部
更多功能等你开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