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ndex}}/{{bigImglist.length}}
{{memberInfo.real_name}}
{{commentname}}

展讯 | 港口与影像II 消失的码头:在时空与记忆之间

{{newsData.publisher_name}} {{newsData.update_time}} 浏览:{{newsData.view_count}}
来源 | {{newsData.source}}   作者 | {{newsData.author}}

港口与影像II 

消失的码头:在时空与记忆之间



中国港口博物馆


参展艺术家 / Artists

陈旻、何博、木格、石真、唐小松、吴鼎

策展人 / Curator

何伊宁

助理策展人 / Assistance Curator

蔡昕媛


开幕 / Opening

2019年10月16日 09:00

展期 / Duration

2019年10月16日-12月1日

地址 / Location

浙江省宁波市北仑区春晓港博路6号

No.6 Gangbo Road, Chunxiao, Beilun District, Ningbo, Zhejiang




关于展览


纵观全球港口发展的历史,码头作为集交通、贸易、仓储和社会生活等功能的建筑集合体,它的命运伴随着水文地质的变化、人类战争的影响、贸易重心的变迁,以及科技和生活方式的变革而不断演变。在全球化语境下,那些曾经在城市进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的码头被转移、被拆除,抑或是被其他建筑功能所取代,成为了娱乐、休闲和社交的中心。
 
港口与影像II”选择将消失的码头作为隐喻,试图从艺术家的创作出发,在探索港口的现代性与历史传统在建筑、空间、生态环境以及社会和文化方面的关系的同时,考察逐渐消失或即将消失,以及新生的港口文化对于个体和集体所产生的影响,并试图在历史和当代的语境中重新认识那些被遗忘的故事。
 
 “港口与影像”项目的初衷是通过委任艺术家展开摄影和相关媒介的实践,来探索全球经济一体化背景下中国港口地区发展的现实环境,以及港城空间关系下衍生出的不同议题。在对传统意义上的港口都市,即宁波、泉州、广州、上海、香港、大连以及连接陆地和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城市南京展开视觉探索之后,“港口与影像II”在委任艺术家的范围、内容和呈现方式的多样化上予以拓展,本期项目考察的对象将从海港伸到沿江和内河港城,内容包含了针对港口和城市历史、文化的视觉再现,针对港口文化的变迁对于个体和集体经验的影响的叙述,以及针对港口作为一个特殊的空间所展开的创作。
 
第二期项目共邀请共七位来自中国和日本视觉艺术实践者,这些创作分别围绕着一个胶东半岛家族数代人与青岛的情感关联;宜昌及其相关的精神文化在中国社会、政治、文化的关系;重庆朝天门码头环境空间与人之间的关系;天津作为一个深受码头文化影响的港口城市,其休闲娱乐的变迁;福州马尾港的在地文化与个体经验之间的冲撞;针对日本横滨港历史事件的视觉化讲述;以及上海洋山港智能化码头与模块化世界之间的联想所展开。本届展览将呈现六位中国艺术家的作品。



木格

重庆 -「朝天门码头」

朝天门始建于西汉,是重庆历史上最早的老码头,在重庆众多老码头中最具代表性。古时,朝天门主要用作 “迎官接圣”,即上级有重要官员来重庆,或者皇帝有圣旨、诏谕到重庆,就都在朝天门码头靠岸,地方官员也到朝天门码头迎接,这也是朝天门得名之由。


从2004年开始,我一直在关注三峡区域的变化。作为三峡区域的一个重要码头,朝天门区域由大型码头、长途车站、旅游必去地、小商品市场集散地、历史遗迹以及解放碑商圈的外围组成,与其说是一个交通枢纽,不如说它更像是城市花园,一个精神领地。“朝天门码头”作为一份图像文本,通过新旧图像并置呈现来关注朝天门区域人与空间的存在,以及其伴随着三峡蓄水的功能变迁。

?木格,选自《重庆朝天门》系列,2004-2019


?木格,选自《重庆朝天门》系列,2004-2019




陈旻

福建马尾 -「朝朝长长」

“朝朝朝朝朝朝夕,长长长长长长消。”
——罗星塔对联

“马尾港”正在变成过去式,新头衔不断叠加在这座城市的名片上:开发区、自贸区、船政文化旅游区、生态公园。它在持续地被想象(imagined)中生成:19世纪60年代末,围绕着船政局和官街的建设,形成了如今工贸者云集的马尾镇;80年代中期,开发区的规划建设以喷砂造地的方式将最后一批山民迁到了城区;如今,这座小镇又迎来了新一轮的棚户区改造和船厂搬迁计划。时代的更迭一次次地中断了这片土地上传统和生活的联系。马尾同时也是中国近代史的一个重要叙事对象,见证了洋务派“师夷长技”梦想的孕育和破碎。马尾船政、船政学堂(1866年)和中法马江海战(1884年)点亮了近代民族军工史与反殖民抗争史的重要时刻。造船工业的沉浮糅合了官办企业与资本化运营之间的矛盾,从近代专科学堂到职业教育的转变反映了现代教育和科学技术意识的形成。新的历史篇章正在书写,越洋航旅的终点“驻锚塔”(Pagoda Anchorage)、车间里传出的锻打声、巨轮的汽笛声和每逢初一十五淹过老街人家台阶的河水,只能留在外国水手的歌谣中、描述远洋轶事的电影和连接乡愁的诗歌里。

?陈旻,选自《朝朝长长》系列,2019


?陈旻,选自《朝朝长长》系列,2019


?陈旻,选自《朝朝长长》系列,2019


《朝朝长长》只是一篇不尽职的游记,面对如此宏大的历史对象和庞杂交错的现场,我的束手无策和慌乱只能允许我匆匆记录下某些印象——记录,而不是描绘,因为“现实”已经急迫到我们无法对它进行细致的深描和准确的绘制,只有粗糙简单的急就章才能让我稍微触碰到这条老狐狸的尾巴。如果说摄影是某种情不自禁的冲动的后果,但它也能成为一种连接作者与地方、与地方种种鲜活个体的视觉工具。在图像之外,我选择以口述记录的方式与这些个体相遇,意图将经验之外的经验、尚未显露的真实转变成地方与地方外的共同时刻。



何博

天津 -「您受累,请问天津还有什么好玩的?」

2018年10月之前,我从未到过天津。我之于天津,只是个新游客。而游客般好奇又疏离的心态,让我在面对策展人何伊宁建议的“天津娱乐事业发展”这一半命题时,得以相对自由地制造并不宏大的创作计划,甚至是“点对点”的策略——在这一宽泛的话题下,尝试触碰具体的“娱乐”方式与不同时期的人之间的关联。


我以清末及租界时期至今,天津人娱乐生活延承、变化的几个面向为基点,以过往和当下的娱乐场所、曲艺、相声、赛马、跳舞、妈祖与当代人的形象等具体话题为线索,设置了不同的次级项目。这些项目一部分由摄影图像构成(过往娱乐空间在当下形态的记录、娱乐休闲空间中人的状态等);另一些则建立在我自己的行为,以及其他人(尤其是一些天津人士)的参与之上,实现对“发展、变化”不同方式的阐述甚至个人化的介入,这部分作品的呈现样态包括视频记录、直播平台互动录屏、小型现场装置等。此次展览将展示其中的一部分。


【第一部分】看不到脸的蜡像水兵无法与之留念
基础版的旅游指南告诉我去往天津的哪些景点、街区和建筑打卡。不同空间过往的功能差异,如今统一被整理、加工,或凝缩于背景板供人们扫视(以及凝视),或被寄存到(仿)古旧物件、声音、氛围等等之上,围绕但不触及来来往往的人。人们因“此曾……”之诱导进入这些场所,然后迅速转变成暂时的主人,把它们的碎片收纳进自己的私人历史。
大历史因休闲旅游而“续命”,而对当下的游客来说,如果不拍张留念照,这些新生成的、更微小的历史碎片会有另外(未来)的人愿意保管吗?
对了,如果你登上停靠在汉沽八卦滩的基辅号航母,可以跟那位埋头整理被褥、看不见脸的水兵打声招呼。也许唯有他,被后世重塑的个人历史依然凝固于一刻,只属于自己。


【第二部分】茶好,水开
依据天津仁昌广播电台1936年1月1日整日的节目单,我重制了其中的曲艺节目,于几个月内,在直播平台上分时段播放这些曲目;请受邀的听众在闲暇时收听,并在确认自己舒服的状态下,拍下正在饮用的水/酒/茶/其他饮品,将照片发回给我。此举旨在回应关于天津旧日茶馆、戏园的评价标准:茶好,角好,水开。


【第三部分】七种蹄印
清末至民国时期,天津的7个地方曾修建了赛马场。我以马蹄铁的印记为基本素材,结合直接摄影与视频、行为、老照片、地图、表格等,以7种版块展现赛马相关话题,尝试在历史与空间、(伪造)遗物与痕迹、荣誉、血统等方面建立不严肃的联系。


【第四部分】肖像·复制
此版块由9位天津籍或在天津工作、学习、生活的青年女性与我合作完成。她们在我提供的刊登于20世纪30年代《北洋画报》头版,彼时天津知名女性的照片中选一幅,我将其输出成30cm×37.5cm的照片,装框后寄给合作者。合作者收到照片后,在某一天出门之前(或回家后),将当天自己在面部进行的化妆/护肤行为,在照片女性的面孔上重复一遍:把使用的护肤品/化妆品涂抹在画面上,部位和手法最好与自己使用这些产品时一致。完成后再寄回给我,并且留下使用的化妆品/护肤品的品牌、款式等信息记录。

?何博,《天津,2012年8月22日》,“七种蹄印”系列,选自《您受累,请问天津还有什么好玩儿的?》,2018-2019


?何博,邓懿 1935年(化妆:王艺萱)》,“肖像·下:复制”系列,选自《您受累,请问天津还有什么好玩儿的?》,2018-2019




石真

青岛 -「月亮去哪儿了」

最终还是回来了。


大巴从机场开往老城火车站,一路上看着眼前划过的景象,熟悉的、陌生的,关于这座城市的记忆碎片开始不断地在脑海中涌现,我甚至能够清楚地记起那时候走在哪儿、谁说过什么话,以及夏天夜里黏腻的海风。


2005年8月13号是我离开青岛的日子,坐火车回到济南已近深夜。未曾料想的是,外公当晚突发脑溢血过世,而我,却因此错过了与他最后道别的机会。这件事令我耿耿于怀了十几年,于是自那时起,青岛便成了一个我心底里再也不愿意涉足的地方。直到今年年初,外婆也走了,当她的手最后在我手里一点一点变得冰冷和僵硬,我第一次切身感受到原来“生命流逝”是一种真实存在的客观描述。


头七夜里我做了个梦,梦里回到小时候黄岛路长长的石板街,两侧店铺都还挂着以前的木招牌。路灯昏黄,远处的外公戴着他最喜欢的那顶呢子礼帽,外婆烫着年轻时候的卷发,两个人依偎着在慢慢往前走。走着走着,月亮不见了,外婆好像感应到什么似的,转过身来向另一头的我摆摆手,用口型对我说:“回去吧,回家去。”


?石真,选自《月亮去哪儿了》?,2019


?石真,选自《月亮去哪儿了》?,2019


?石真,选自《月亮去哪儿了》?,2019




唐小松

宜昌 -「轻舟」

湖北省宜昌市地处长江三峡峡口,山地与平原的过渡地带。“水至此而夷,山至此而陵”,宜昌古称夷陵、西陵等,因山川形势而得名。同时,因地处进出巴蜀的要道,宜昌得以建城,并成为港口。


古时,宜昌地处中原与蛮夷交界的边塞之地,又是华夏文明重要的发源地之一。《史记》《水经注》等典籍中,记载过黄帝娶西陵之女嫘祖、神农尝百草、大禹开峡等事。先秦时期,宜昌是楚文化、巴文化的发源地之一。中国第一位大诗人屈原,出生于宜昌。《史记》中秦将白起火烧夷陵,是正史中对宜昌城最早的记载。


但在整个农业文明时代,作为港口,宜昌的航运、商业地位并不重要,只有军事地位相当重要。从三国、隋、宋到民国,宜昌都曾发生过国家级重大战争。


?唐小松,美国亚利桑那,选自《轻舟》之《海》(部分),2019


1876年,应《中英烟台条约》规定,宜昌开埠,成为中国最早的开放口岸之一,迎来第一个商业繁荣期。但直到1990年代,宜昌所辖的三峡山区,仍是全国最贫穷的地区之一。1994年,三峡工程在宜昌境内动工兴建,令宜昌经济快速发展,一跃成为湖北省第二大城市。


近20多年里,长江宜昌段兴建了9座长江大桥,2座巨型水电站。拦江大坝、发达的高速公路网和高铁网的建成,令长江宜昌段的内河航运明显衰落。宜昌的港口功能已大大弱化。


在我看来,宜昌最耀眼的一段历史,是其与中国文学史上最具华彩的唐宋诗歌史产生交集的一段。因为是进出巴蜀的必经之地,紧邻最艰险的三峡航道,风景壮美,又是屈原和昭君故里,诗人们船经此地,常处在情感被高度激发的状态。唐宋最重要的诗人,大半曾在宜昌留下作品,包括李白、杜甫、白居易、元稹、陆游、欧阳修、苏东坡、黄庭坚等。藉由长江三峡和三游洞,此地形成了一种延续两千多年的追慕诗人的传统。但在今天,诗歌的影响力也已日渐微弱。


?唐小松,《少司命,掌管人类子嗣和儿童命运的天神》,选自《轻舟》之《九歌图》,2019


1976年,我出生于宜昌市兴山县高阳镇陈家湾村。这个村子地处三峡深山,紧邻神农架,在香溪河边,也是汉明妃王昭君的家乡,距屈原出生的乐平里村24公里。


我在小县城长大,寒暑假常去20多千米外伯伯的家乡高池村。记得直到1990年,高池村才第一次用上电灯。那时,听说县里更边远的山村,村民们第一次见到汽车,还曾给车喂过草。1990年,从高池村到一百多千米外的宜昌,公共汽车要坐十多个小时。而现在,高池村附近正在建高铁站。通车后,到一千多千米外的北京只需4个小时。


而今天的我在北京生活,去过近30个国家,有过13年的男性杂志从业经历。几年前,决定离开我所不适应的名流和奢侈品世界,以创作者的身份,重新看待国家和个人的经历。我意识到,在今天的中国人身上所发生的,可能是同等时间长度的人类历史上最剧烈的变化。我这一代人,40年间,似乎就历经了人类历史上四次工业革命所带来的一波又一波变化。而这些变化不仅关于物质和生活方式,也关乎情感和人生意义。


?唐小松,《江中男子》,《轻舟》之《两岸猿声》,2019


《轻舟》这个题目,源于2019年5月22日《人民日报》第三版有关中美贸易战的一篇社论标题,《轻舟已过万重山:“中国退步论”可以休矣》。对诗歌的引用,触发的正是我对于“从传统到现代”变化的关注。诗歌,作为农业文明时代最美的文化产物,一种基于人生、生活和情感的艺术,代表着这个民族的某种内心特质。正在进行的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第四次工业革命中,诗歌的命运,也将折射出这种内心特质的变迁。而我始终注视的,不止有千山万水,还有两岸猿声。




吴鼎

上海 -「洋山港」

在超级人工化的今天,模块成为了世界得以运作的本质,工业化的庞大机体正是基于模块的有机组合。在模块化的世界中标准、协调、顺滑、加速……成为美德,试图排除一切的不稳定和偶然。模块化的运用代表了一种典型现代性的态度,即对空间和效率最大化的追求。单个模块构成多个模块,多个模块构成一个功能区块,多个功能区块又运作为一个系统,多个系统聚合为一个矩阵,每种运作都有着自己的节奏,它无以复加地在加速度中自我生成、解体和重构。


模块化的集装箱作为一种独立的密闭空间存在于港口的堆场矩阵中,同时它们也是作为货物从产品属性转化为商品属性的临时过渡空间。它们的存在是一种无序迭加有序,偶然迭加必然的状态。

?吴鼎,选自《洋山港》系列,2019


?吴鼎,选自《洋山港》系列,2019


?吴鼎,选自《洋山港》系列,2019


从青岛的家庭故事,到宜昌和重庆朝天门码头的诗意再现,从三座港口城市的视觉再现与口述历史,到上海洋山港的未来叙事,与其说“港口与影像”项目是针对中国重要港口的委任项目,不如它是一场探索之旅,邀请艺术家在广泛的视觉领域中积极拓展知识和形式语言的边界。“港口与影像II”展览的现场将按照这些作品之间潜在的逻辑,将传统的博物馆展览空间转化为一个开放的对话和交流的平台。本次展览也是宁波市北仑青年文化节的系列项目之一,配合展览的一系列线下及线上活动即将在宁波和其他城市陆续展开,以增进大众对港口及港口文化的理解。展览出版物由假杂志社设计和编辑,中国民族文化出版社出版,于展览开幕同期推出。


关于艺术家


木格
木格 (1979年生于重庆,现居住在成都),木格堂创始人。木格的作品得到广泛展出,包括纽约Katonah艺术博物馆,德国波恩当代艺术基金会,英国QUAD艺术中心,澳大利亚莫纳什艺术馆,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上海摄影中心以及纽约Anastasia画廊等。


他的作品评论刊登于众多出版物,如《纽约时报》《纽约客》《华尔街时报》《PDN》,法国《Le Monde》,荷兰《Eyemazing》,《英国摄影期刊》,日本《IMA》以及《中国摄影》《生活月刊》等杂志。


木格曾获得2013年度美国PDN摄影界新闻杂志《PDN’30》年度摄影师奖、日本IMA杂志评选的16位值得关注的70-80代摄影师、美国HeyHotShot摄影师奖、2012年中国大理最佳摄影奖等奖项。他的作品被众多机构和私人收藏,包括荷兰OBC银行、加拿大中国档案馆、上海摄影中心等。


陈旻
陈旻生于福建福州,现工作、生活于杭州。曾留法十年,目前在中国美术学院当代艺术与社会思想研究所攻读博士学位,同时也在从事艺术理论翻译和展览策划工作。陈旻以摄影、影像及档案为创作及研究媒介,寻求所谓“历史之眼”,也就是投射在自然史中的单体生命史的叙事之道。近年其作品展出于OCAT研究中心、法国Villa Pe?rochon当代摄影艺术中心、集美x 阿尔勒摄影节、连州摄影节等;亦为2019首届之江国际青年艺术周、明当代美术馆等策划展览和活动。


何博
1989出生于四川德阳,现工作、生活于京。何博致力于围绕现成图像、业余影像、灾难与暴?事件等主题进?艺术实践。曾入选荷兰Foam Talent Call 2018、2017年第9届三影堂摄影奖。获2016年、2018年平遥国际摄影大展优秀摄影师奖、2018年西双版纳国际影像展优秀展览奖。作品和?章发表于《Foam》《中国摄影》《数码摄影》《摄影之友》《摄影世界》《摄影是艺术》《中国摄影家》《??长:百名85后中国摄影师个案剖析》以及光明日报、信息时报等刊物。


石真
石真(b.1989年)出生于中国山东,现居巴黎。石真的艺术实践以影像、艺术家手工书和非虚构写作为主并涉及多种媒介,通过在预设叙事结构下对个体真实生活经验的介入,来探索在“档案与虚构”“私人与公共”母题下,真实与回忆间错综复杂的关系。她的作品中经常对已有文献(如文学、历史档案、电影、戏剧)进行引用,来建立叙事的情节迷宫。在她所构筑的自我指向性的世界里,有关自我意识中西西弗斯似的、诗意而柔软的部分被展示出来。石真的实践也同时尝试探讨从历史语境到当下持续变化的境况中,时间是如何悄无声息地存在与消亡。


唐小松
《智族GQ》杂志原副主编,有13年男性杂志从业经历,曾任职于《时尚先生Esquire》《时尚健康·男士》杂志。电影《时尚先生》编剧。2015年开始自由职业,尝试多种创作。合作的人物传记今年10月由三联书店出版。此为首个艺术摄影作品。


吴鼎
1982年生,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跨媒体学院,现生活、工作于上海。他擅长运用文字、图片、录像与电影作为主要创作媒介,进行影像方面的探索与实践。其近期作品关注形成于时间与空间中的“秩序”,希望探讨真正隐藏在这个世界中那些只能被感知但无法被言说的“内在的秩序”——或许它是支撑起解释这个世界唯一的支点。他通过选择具有象征性的事物,把元素本身的含义抽离,赋予其深层次的意境。他使用抽象和冷峻的视觉语言, 将观念结合在影像媒介中,既单独成立且相互之间也有机联系的画面,通过不同的形式展示,呈现出具有诗性的、交响乐式的复调效果,并构建出与物质世界相关的独特语境和体系,我希望观者在作品中能体验到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的实在本质。世界上一切事物的形态以及变化发展都存在着一种秩序,所以上帝不会掷骰子是因为“骰子的一掷注定取消了偶然性”。毕达哥拉斯学派认为数是万物的本原,事物的性质是由某种数量关系决定的,万物按照一定的数量比例构成了和谐的秩序。这个命题与现象充满了美感和直觉,它不但体现在黄金分割点、勾股定理等几何定律中,也出现在康德的相关哲学中。在由物质和现象组成的世界中,物质为什么会形成我们感官所感知到的实在物,并作为现象的一部分存在其中?物质是真实存在的么?我们对于现象世界的本质认识又是什么?“冰山运动之雄伟壮观,是因为他只有八分之一在水面上”,他想要探讨的是,从物质到现象的背后,或许隐藏着一种内在的秩序,而它本身就是一种无法言说的美。

策展人 何伊宁

何伊宁(1986),摄影史学者,策展人。毕业于伦敦艺术大学伦敦传媒学院。2010年开始从事摄影及视觉文化的写作、策展和翻译等工作。


她关注摄影作为一种出入艺术自由的实践,在回应和提出与历史和当下相关的社会议题时的有效性、多样性和跨学科性。何伊宁目前的学术研究多在艺术史、文化研究和其他跨学科框架下展开,方向包括“文化认知与摄影再现:1960年之后的英国摄影”和正在进行中的摄影叙事理论研究。


何伊宁是OCAT研究中心第一届“2018研究型展览策展计划”的优胜者,其策划的展览曾先后在国内及欧洲的博物馆、美术馆、艺术空间和摄影节展出,包括“记忆寓所”(2019,OCAT研究中心)“混合的公共性与私密性——第三届北京国际摄影双年展”(2018,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北镇文化产业中心)、“港口与影像:行动中的中国港城影像计划”(2017,中国港口博物馆)、“虚构叙事的转向”(2016,集美阿尔勒国际摄影节)、“来自中国的50本当代摄影书”(2015,英国Format国际摄影节)等。出版物包括《英国摄影教室》《港口与影像》等;译著有《摄影与旅行》、《场所视角:风景摄影的理论与实践》(待出版)、《艺术与摄影》(待出版)、《做书的艺术家》(待出版)等。


何伊宁于2014年年初创办Go East Project,旨在通过博客、展览以及出版等方式向西方推广中国当代摄影,并帮助年轻摄影师搭建国际化的摄影平台,探索摄影的无限可能 。自2016年起担任Brownie Art Photography艺术顾问。


个人网站:www.heyining.com


助理策展人 蔡昕媛

蔡昕媛,生活工作于北京,助理策展人、激发研究所(IFP)成员、摄影师。毕业于武汉大学数学系。参与第三届北京国际摄影双年展、2018连州国际摄影节“在克诺索斯的迷宫中”“梦露/门罗:女性议题与摄影叙事”、2019OCAT研究型展览获胜方案“记忆寓所”等多个展览的策划及执行。参与翻译《Prisma》(即将出版)、《阿马利娅·乌尔曼:优越》等出版物。



博物馆简介:


中国港口博物馆由国务院批准命名,位于浙江省宁波市北仑区春晓滨海新城,建成于2014年,是国家二级博物馆和国家3A级景区。中国港口博物馆以港口文化为主题,集教育、展示、收藏、科研、旅游、国际交流等功能于一体,具有国际性、专业性和互动性,是我国规模最大、等级最高的港口专题博物馆。中国港口博物馆是研究港口历史传承港口文化、传播海洋文明的重要基地,是新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文化支点。


主办方:

中国港口博物馆


机构合作伙伴:

BROWNIE Art Photography、假杂志图书馆、 Go East Project、黑影文化、乐图、三七影艺


媒体支持:

《中国摄影》、《大众摄影》、《中国摄影报》、甬派、《数码摄影》、《摄影之友》、腾讯谷雨、新浪图片、蜂鸟网、图虫网、OPEN SEE、澎湃市政厅、澎湃Sixth Tone、艺术碎片、守候微光、在艺





曾毅 · 杨怡绘画展 -「 十月 · OCTOBER」






Muge Art Space


展期 / Duration
2019年9月28日-11月13日
28 SEP-13 NOV 2019

地址 / Location
成都市青羊区蜀华街55号-木格堂·Muge Art Space
NO.55/SHUHUA STREET, QINGYANG DISTRICT,CHENGDU


欢  迎





木格堂·Muge Art Space是2019年成立于成都的艺术空间,我们通过Space与大家分享艺术与生活相关的一切美好的事物,除了艺术展览,你在这里还将看到更多关于生活的艺术品。


PS:Muge Art Space除开幕活动外观展方式由定时开放调整为【预约制】。请添加V:mugetang2018 进行预约以免走空哦!


{{flexible[0].text}}
{{newsData.good_count}}
{{newsData.transfer_count}}
Find Your Art
{{pingfen1}}.{{pingfen2}}
吧唧吧唧
  • 加载更多

    已展示全部

    {{layerTitle}}
    使用微信扫一扫进入手机版留言分享朋友圈或朋友
    长按识别二维码分享朋友圈或朋友
    {{item}}
    编辑
    {{btntext}}
    艺客分享
    {{mydata.real_name}} 成功分享了 文章
    您还可以分享到
    加载下一篇
    继续上滑切换下一篇文章
    提示
    是否置顶评论
    取消
    确定
    提示
    是否取消置顶
    取消
    确定
    提示
    是否删除评论
    取消
    确定
    登录提示
    还未登录崇真艺客
    更多功能等你开启...
    立即登录
    跳过
    注册
    微信客服
    使用微信扫一扫联系客服
    点击右上角分享
    按下开始,松开结束(录音不超过60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