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想到,《小城之春》又迎来新一“春”!
{{newsData.publisher_name}}
{{newsData.update_time}}
浏览:{{newsData.view_count}}
来源 | {{newsData.source}} 作者 | {{newsData.author}}
1947年,毕业于熊弗西担任校长的四川省立戏剧音乐实验学校的李天济,写出了剧本《小城之春》,1948年导演费穆将其拍成电影。
他们两个人都没有想到,这部片子在2005年香港电影协会“中国电影诞生100年”的“最佳华语电影100部评选”中,被选为百部影片中的第1名。


诞生于战火纷飞年代和废墟中的《小城故事》,并没有止步于“博物馆”式的旧展品,而是渐渐成长为一个中国文艺青年心中的大IP。2001年,导演田壮壮重拍了这部极具代表性及影响力的电影,戏剧导演李六乙则在2015年将《小城之春》搬上香港国际艺术节的舞台,其创作还得到了由著名声乐家费明仪提供的其父亲费穆的珍贵电影剧本手稿及相关资料。
2015年,李六乙导演版话剧《小城之春》
现在,在电影《小城之春》初映70余年之后,这棵“废墟”上的大树再次伸展出新的枝杈,开出新的花朵。一部全新的《小城之春》越剧版,将带我们一起走出剧场的“小城”和“围墙”,重新发掘这个故事的当代意义。让观众在这个令人无所适从的时代里,依然能感受到春光与希望,并解锁越剧的现代表现方式。
实验越剧《小城之春》插曲 作曲:赵斌 作词:黄锐烁 1948年,中国的战争结束了,但人们内心的战争还在继续。中国南方的一座小城里,到处都是战后遗留的废墟。
春天里,一位客人走进了小城,他叫章志忱,是戴礼言的昔日好友,却也是周玉纹的旧时情人。章志忱一直没忘记周玉纹,而周玉纹也将章志忱当作了生活的希望。春天的小城里,一场内心的战争无声地打响了……
如今战争岁月早已远去,废墟变成高楼与大厦,1948年大历史拐点处所发生的故事,对今天的年轻人而言,难免有些晦涩与陌生。但情感与人性总是亘古不变的,今天的我们该如何重新演绎这个故事呢?实验越剧《小城之春》鼓足勇气,要做一次尝试:战后的背景、废墟的环境首先被淡化和进行现代化改写,作为一出希望更多面向年轻人的作品,这种淡化和改写是必要的,因为这不是我们生存的背景。我们生存的背景主要是新世纪,我们或许经历过香港、澳门回归,经历过非典,经历过奥运会,经历过网络时代的更迭,而在我们眼前的,是即将到来的更新的时代,是5G,是人工智能,是基因工程,是一切都飞快过时,一切也都呼啸着袭来的新的时代。有意思的是,在这样的生存背景下,我们竟然活出了“丧”、“宅”与“佛”。因此,作为电影《小城之春》的改编,越剧版《小城之春》有了可以言说和改写的可能。我们所面对的不再是战争和废墟,而是时代更迭所带来的无所适从。也因此剧中人也将在这部作品中被发掘出另一种意味——戴礼言是曾经拥有很多东西,但却尽数失去,因此颓丧的沉沦者;周玉纹是自我困守,寄望于他人来拯救的被动者;章志忱是出走十年,回乡却只见“物是人非”的闯入者。由此当代人与剧中人将形成一种对位。当代人的心中,也的的确确存在着一座小城,而这座小城就是当代人心中的困境——我们也在这个时刻新旧交替的时代中沉沦着、被动着、犹豫着,因此丧,因此宅,因此佛,因此怀念过去,因此对未来缺乏足够的信心和希望,因此有些无所适从。在实验越剧《小城之春》中,这座人人心中的小城将被具象化。当观众走进剧场的时候,将会被由羊毛毡所搭建的四面高墙所包裹,仿若走进一座小城。而在剧场中央,将升起一座舞台,舞台四面挂流苏,象征另一座小城,也象征剧中人内心的千丝万缕。观众围绕舞台四面而坐——自己在一座小城中,看着另一座小城发生的故事。相较京剧、昆曲、梨园戏等剧种而言,越剧是个极年轻的剧种。既是年轻,也就意味着有更多成长的可能性。因此,选择越剧来进行此次的实验与尝试,是合乎情理的。实验越剧《小城之春》的主创们认为,《小城之春》这个故事的情感基调非常内敛,没有太多外在情绪的起伏,因此用较为夸张的程式化的表演是不适合的。此剧的实验性恰恰在于,将越剧与话剧的表演方式进行一次融合尝试——将那些极为内敛的、静水微澜的、幽深隐秘的内心情感变化,借由小剧场话剧停顿、沉默与细微的动作变化的表演方式来进行表达。值得一提的是,《小城之春》这个文本,在成为电影之前,最早就是一个话剧剧本。此外,《小城之春》的故事发生在江南水乡式的小城,采用“吴侬软语”进行念白与歌唱的越剧,与故事、人物的气质无疑是非常契合的。在实验越剧《小城之春》故事的最后,戴礼言说出了“我想同我自己争争看”,然后在梦中打开了心门;周玉纹明白了章志忱是一个虚妄的希望,能拯救自己的只有自己;而章志忱最终也离开了小城,留在小城的,就是春天了。经由一场内心的战争,三人最终都从心的裂痕处,看到了照进来的春光。电影《小城之春》上映已有70余年,借由此次越剧版的改编,我们希望可以重新发掘出这个故事的当代意义,并探索越剧的更多表现方式。更希望观众看完戏,走出剧场中的“小城”和“围墙”时,也能感受到在这个令人无所适从的时代里,依旧存在的春光与希望。二〇一九年十月廿一至廿二
上海长江剧场·黑匣子
《 小 城 之 春 》 3 . 0
一副鼓板,一架钢琴,一柄二胡。
我们捆住戏曲的手脚,
剖出一把吴侬软语的愁肠,
在戏曲的母胎中横冲直撞。
这一次又会是什么?
我们希望你在判定她是什么之前,
先去感受她是否带给你感动。
实验越剧
《小城之春》
时间|Date&Time
10月21日 19:30
10月22日 14:30/19:30
地点|Venue
长江剧场 黑匣子
票价|Price
统一票价 150
双人套票 270
三人套票 380

主创团队
艺术指导:罗怀臻 韩生 石俊
原著:李天济
编剧:徐雯怡
导演:朱轶星
制作人:朱彭彭 徐雯怡
执行制作:李若晴
舞台设计:邱文馨
舞台监督:韦晓田
服化设计:闵依纯
灯光设计:冯灵
灯光执行:袁圣
唱腔设计/音乐设计:赵斌
演员:赵一兰 姚煜晨 姚磊 楼沁
摄影摄像:秦彩斌
平面设计:毛金晶
宣传策划:程韵
特别鸣谢
韩爽、季强、水晶、金一立、段晓、丁金贤、张艾嘉、冯军、徐慧娜、李宇航、朱家林、王焕夫、朱佳静、刘坤、徐旭阳、秦钟
出品单位:上海戏剧学院研究生部
支持单位:上海越剧院
上海市一流研究生教育引领计划成果
上海戏剧学院导演系MFA毕业作品
2019表演艺术新天地委约创作作品
只当痴情还年少,
笛鸣一声残梦消。
忽忆故人今总老,
贪梦好,茫然忘了邯郸道。

你可能还想看 ↓(点击图片了解更多)
上海丨国际戏剧演出季
*9部剧目现已开票*
形体剧丨反转地心引力
世界巡演第955场
9/12-10/2
默剧丨也许, 也许, 也许
一颗孤单的钻石
10/5-10/13
声音剧场丨一桌N椅
“麻将桌”上开音乐会
10/24-10/27
经典戏剧丨安提戈涅
说“不”的女人
10/30-11/3
舞蹈丨虎生/虎生·童话
“色香味形”俱全
11/20-11/24
戏剧丨我心深处
一“窗”内外的悲喜人生
11/28-12/1
戏剧丨孤寂棉田
欲望,冲突与对抗
12/17-12/18
{{flexible[0].text}}
{{newsData.good_count}}
{{newsData.transfer_cou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