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ndex}}/{{bigImglist.length}}
{{memberInfo.real_name}}
{{commentname}}

2019 ART021 | 蜂巢当代艺术中心将携23位艺术家 超强阵容亮相艺博会

{{newsData.publisher_name}} {{newsData.update_time}} 浏览:{{newsData.view_count}}
来源 | {{newsData.source}}   作者 | {{newsData.author}}


第七届ART021上海廿一当代艺术博览会将于2019年11月7日至10日在上海展览中心举办。本届博览会将汇聚来自18个国家57个城市的顶尖画廊参展,呈现国际知名及新晋艺术家的当代艺术设计创作。

作为连续七年参展主展区单元的画廊,蜂巢当代艺术中心精心筹备,挑选了23位艺术家,以超强的阵容亮相这一届艺博会。




参展艺术家及部分作品预览



 段建伟 (1961 -)


段建伟/ Duan Jianwei

母子/ Mother and Child

2011

布面油画/ Oil on canvas

73×60cm


段建伟/ Duan Jianwei

小孩/ Child

2012

布面油画/ Oil on canvas

100×80cm


段建伟,1961年出生于河南许昌,毕业于河南大学美术系,现任教于首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段建伟的创作与他的生活经历密切关联,却并没有因此陷入情景重现的写实泥淖。与之相反,他的绘画进入了一种由个人化的自觉性转向形而上化的创作路径。一直以来,人物是段建伟绘画中的主要对象。准确地说,他的人物就是那些构成乡土中国大多数的农民。在以往众多的创作中,农民的形象很容易被过度化渲染,艺术家通常以一个知识分子的视角在看待这个阶层,要么高大上地颂扬,要么居高临下地怜悯。而段建伟的创作态度似乎介于这两者之间,甚至就像这个群体中的一员,以平和对等的眼光去打量着身边的人与事:劳作,憩息,喜怒哀乐,甚至无可名状的苦恼……这些农民世俗化的日常生活,事实上也是同样栖居在大地上的其他人的普遍性行为。万物皆有灵性,与其说段建伟在画农民,不如说是对生命本质的感悟与赞美。他对人性内在的探究和关注,让他的作品重现了本雅明所说的“在机械复制时代凋萎的灵晕”。



龚辰宇(1988 -)


龚辰宇/ Gong Chenyu

偶像-黑珍珠/ Idol-Black Pearl

2018

布面油画/ Oil on canvas

200×200cm


龚辰宇/ Gong Chenyu

偶像-凶手/ Idol- Murderer

2019

纸本素描/ Sketch on paper

119×90.5cm


龚辰宇,1988年生于黑龙江省,2012年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雕塑系获学士学位,2015 年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油画系获硕士学位,现工作生活于杭州。龚辰宇的绘画有着纷繁的图像来源,无论是艺术史,民俗文化,还是地域神话中都有可供他信手拈来的形象与叙事。他常常在戏剧化而史诗般的宏大场景中偷换关键性的细节与道具,制造异样的隐喻,并故意滑向原意的歧途,以至于经典形象被转化成了戏谑的角色扮演,而龚辰宇也就此扭转了其与图像的权利关系。



 管玉 (1989 -)


管玉/ Guan Yu

花非花/ A Flower is not a Flower

2018-2019

布面丙烯/ Acrylic on canvas

180×240cm



管玉/ Guan Yu

嘣/ Bomb

2019

布面丙烯/ Acrylic on canvas

100×100cm



管玉,1989年出生于山东青岛,2011年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现工作、生活于青岛和伦敦两地。管玉的作品是一座座精心构建的,文字与图像的迷宫,她在对亲密关系的审视中不断逼近对于自我多重身份的试探。管玉的作品从来不是直译的,从文字到图像抑或从图像到文字之间从来不是由此及彼的矢量运动。两者之间并非完全贴合,而是留有刻意的或大或小的误差与错位,以此容纳更大的释义空间。在最新阶段创作中,管玉刻意将绘画的动作压缩为看似单调的重复,具体到同一个字母的书写,同一朵玫瑰的涂抹,然而一笔一画之间又保有微妙的差异,通过不断的累积、加重,最终裹挟着观者一同坠入暗潮汹涌的情绪漩涡。



季鑫 (1988 -)


季鑫/ Ji Xin

红心柚/ Red Pomelo

2019 

布面油画/ Oil on canvas

130×90cm



季鑫/ Ji Xin

夏天的静物/ Still Life of Summer

2019 

布面油画/ Oil on canvas

130×90cm



季鑫,1988年生于江苏南通,本科和研究生均就读于中国美术学院油画系,现工作生活于杭州。季鑫将自己看做是古典绘画之于现代重建或缔造者当中的一员。其作品当中的物象所呈现出来的关系,往往充满矛盾、离奇与惊异。那些看似不可能或者说日常不曾察觉到的组合,当他们以某种关联被放置在同一个画面,往往能够延伸出新的意义。



 孔千 (1956 -)


孔千/ Kong Qian

吹戏图/ Blow a Drama

2008

布面油画/ Oil on canvas

193×155cm



孔千/ Kong Qian

No.13

2016

纸本素描/ Sketch on paper

44.3×29.5cm


孔千,1956年出生于天津。1982年毕业于天津美术学院壁画系,随后分配到天津大学建筑分校建筑系任教。1986年调回母校油画系任教授、硕士生导师。曾于1998 年赴比利时安特卫普皇家美术学院做访问学者,进行中欧之间的艺术交流。早在美院学习期间,孔千便开始漆画创作,深受“杨柳青版画”风格影响;1983年转为架上油画创作。他的素描也另辟蹊径,自成一体,1998年出版的《孔千素描》,被众多艺术学子奉为临摹典范之一。在孔千的创作中,中西文化的冲突与融合,历史的延续与断裂,普世性价值观的建立与坍塌,道德信仰的沦落与丧失,社会转型期带来的焦虑与困惑等等,无不成为他关注、思考和探讨的主题。他的作品让我们觉察到了当代艺术创作当中罕见的“历史的意识”,也感受到艺术家明确了自己在时间中的地位以及和当代的关系。



李昌龙 (1975 -)


李昌龙

亚洲鲤鱼/ Asian Carp

2019

布面油画/ Oil on canvas

160×100cm



李昌龙,1975年出生于贵州贵阳,1999年毕业于西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现工作、生活于北京和成都两地。青年中坚一代的艺术家李昌龙热衷于借用艺术史中的经典图像建立全新的形色关系。他的绘画似乎总是停留在走向经典图像过程中未完成的一幕,在颜料准确抵达形象之前脱手,由此汇聚而成的是绘画行动的痕迹。李昌龙的作品仿佛可以无休止地被绘制下去,时空可以进一步被打破,场景与人物可以更为充分地彼此渗透,而他总有办法让画面停留在“真正”完成前的面貌,甚至是与“真正”的完成背道而驰。建构与解构的左右互搏无疑说明了他对于“完成”拒绝的姿态,而这也恰恰是对于艺术史中经典绘画语言的反叛。



 李维伊 (1987 -)



李维伊/ Li Weiyi

鸟、球、星星和书/ Bird, Ball, Star and Book

2019 

镜面不锈钢雕塑/ Sculpture, mirror stainless steel

214×250×278cm


李维伊出生于1987年,2009年毕业于同济大学,2012年硕士研究生毕业于耶鲁大学平面设计专业,2015年至今于英国皇家艺术学院攻读设计工程学博士学位。李维伊的创作方式是以文本研究作为基础,生产视觉成果,佐证一种个人化的观看逻辑系统,其对于日常物全新的观看可能性、重新分配观看者、使用者以及物本身的属性与功能。

李维伊是一位艺术家 weiyi.li 、设计师weiyiandfriends.com 、策展人 bigbadgallery.com 、出版人 re-publication.com 、杂货店主 currently-available.com ,她同时生活和工作在以上五个网页链接里。


李维伊作品的向来都是以最灵活的综合知识运用给观众创造最简单的观看入口,观众的思维和知识经验可以很容易被调动并且收获智性的愉悦。公共艺术和易于合影的(网红)艺术品成为了当下艺术世界想要争夺互联网社交平台传播红利的主要手段。在这种迫切的需求之下我们在日常公共场景当中看到了越来越多的公共互动艺术品,在努力寻求着关注。李维伊的最新公共雕塑作品《鸟、球、星星和书》可以看做对这种现状的一次有趣地回应,并且结合了中国人对于“公共雕塑”的视网膜经验和集体审美无意识。



 李文光 (1985 -)


李文光

11

2018

中性水笔、油彩、明胶、树脂、布面纸本拼贴 

Pen,oil,gelatin,resin,paper collage on canvas

160×160cm


李文光

污水怪谈(三)/ Dark Water Tales Ⅲ

2019

中性水笔,油彩,树脂胶,布面纸本拼贴

Pen, oil, resin, paper collage on canvas

180×180cm



李文光,1985年出生于上海,自2004年绘画创作至今,依靠自身纯然的创造力,已然建构了一个能够盛得下其内驱力的纯粹世界。李文光的作品具有某种格物性质,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法亦在当中扮演一定的角色。尽管结构化是李文光关注的主线,实际上并不同于荷兰风格派艺术家杜斯伯格对诸如将一头牛也即具象的物通过不断简化,从而达到抽象效果,其所采用的是完全不同的方式。李文光的思维导向要更为偏向纯粹数理逻辑一方,且作品数理化作为他从早期创作至今,一直延续并且将会着重考量的因素。同时,不可忽略超现实的显影依旧在某些作品的名称以及抽象图式当中以某种诗意化的方式存在。而李文光的“科幻小说”系列,则是延续了他自2012年始基于伪科学、潜意识这一领域,对于“谬论—科幻小说”这个系列进行的持续探究,与这一系列的早期作品不同的是,当前阶段的作品延伸了艺术家特殊的方法论,也即围绕构成作品的基本元素与艺术家所编造的“科幻小说”这一文本叙事之间,延伸出多重空间向度。



 梁铨 (1948 -)


梁铨/ Liang Quan

天下/ Tianxia

2015-2016

茶、色、墨、宣纸拼贴/ Ink, color and rice paper collage

159.5×121.4cm



出生于1948年的梁铨,祖籍广东中山,长于上海。梁铨是上世纪“文革”后首批留美的中国当代艺术家,也是中国当代艺术中最早从事抽象创作的艺术家之一,他在创作中体现出来的中西方视觉文化的双重特色及互文性修辞成为其艺术风格形成的关键所在。他的作品通过形式的途径保持了对西方现当代的关注,却反向构建了一个与西方艺术有着差异性的美学框架。在汲取西方现当代艺术经验的同时,艺术家也借助这一途径,归返中国艺术传统的源泉,以此呈现当代艺术的东方高度。在梁铨近期的作品中,虽然依旧以宣纸、色、墨、手绘、拼贴进行创作,但在材料的形态上,梁铨作了较大的变动,演化出不同风格的各种系列。他在放弃传统笔墨程式的同时,以墨彩染成的宣纸拼贴图式,建构了一个理性而克制的抽象视觉世界:静谧,平和,悠远,却又洋溢着线条的张力和美感,看起来微不足道,却无比细致而真实。



罗颖 (1973 -)


罗颖/ Luo Ying

今夕何夕/ What a Night

2018

绢本设色/ Ink and color on silk

130×218cm



罗颖/ Luo Ying

那年云起/ The Clouds,That Year

2019

绢本设色/ Ink and color on silk

62×62cm


罗颖,1973年生于浙江杭州,2010年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国画系并获博士学位,现为中国美术学院中国画与书法艺术学院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山水是罗颖创作中一条持续的线索,其形式承接两宋的传统,这一点尤其见于她的设色山水小品中:工谨有力的线条与华丽的赋彩反映出艺术家对传统的坚持,方寸之间回荡唐宋的遗韵。然而罗颖笔下中的林泉也带有柔媚与个人化的另一面:水般涌动的皴擦、园林建筑、生于幽涧的香花野草、立于怪石的仙鹤,皆被一片柔色虚空笼罩,构筑出空无一人的桃源幻境。正如艺术家所述:“以山水释人,人释山水,取镜花水月之意来做一种镜像的表达,镜中山水多娇媚,实为用山水之观塑自我之貌。”看似阴柔的山水面貌之下,实质是艺术家“以柔克刚,以媚释道”心境的观照。



蒲英玮 (1989 -)


蒲英玮/ Pu Yingwei

集邮图鉴:中国资本草图

Philatelic Terms Illustrated:China Capital Sketch

2019

布面油画,油漆笔/ Oil on canvas,paint marker

30×20cm


蒲英玮/ Pu Yingwei

革命现实主义字体:男性崇高

Font of Revolutionary Realism:Male Sublime

革命现实主义字体:女性崇高

Font of Revolutionary Realism:Feminine Sublime

2019

布面油画,油漆笔,石墨,蜡笔,喷绘布印刷

Oil on canvas,paint marker,graphite, crayon, ink-jet printing

170×100cm×2


蒲英玮(b.1989)现工作生活于北京。2013年毕业于四川美术学院,获学士学位;2018年毕业于法国里昂国立高等美术学院,获硕士学位并获得评委会最高嘉奖。通过展览、写作、出版、讲演、翻译等不同形式的实践,蒲英玮进行着对政治历史文本的个人化重访与戏仿,并将这些跨越了种族、国家、语言等宏大命题的叙述悉数降落在其非虚构的个人史写作上。其作品试图描述中国本土境况在与其它文化语境的相遇中互为参照并且相互阐明的关系,并于毕业同年在法国中法学院实现其第一个机构个展。他曾获得约翰·莫尔绘画奖(2012年),入围华宇青年奖(2018年),入围 IAAC 国际艺术评论奖(2015年),影片《访谈录》入选法国卡昂 Si Cinéma 电影节(2018年)。

“革命现实主义字体”是艺术家蒲英玮的近期所开展的架上绘画研究。这套由艺术家所发明的字体结合了中文的方块字字形、英文字母的文法、以及苏俄文字的字体等多种元素与符号,分别影射了由本土现场(中文)、全球化语境(英文)、与前社会主义乌托邦遗产(俄文)所交错影响下的中国境况。这套字体象征了“中国”在多重历史与意识形态所角力下所诞生的特殊视觉形态,而字体背后所叠加的图像则贯穿了由艺术家的个人传记所牵扯出诸多命题:乌托邦理想、殖民的历史、家庭伦理与权力宣传等一系列既宏大又微观的图像散文。而如同历史上诸多先锋派运动一样,蒲英玮将“绘画”作为一个“历史的,感知的,伦理的”政治性话语空间,并且通过一系列不间断地工作(涉及展览、写作、讲演、翻译、设计)呈现出了一个诉诸美学的、一个构建中的理想社会草图。



七户優 (1959 -)


七户優/ Masaru Shichinohe

双子/ Gemini

2018

布面油画/ Oil on canvas

130.3×97cm



七户優/ Masaru Shichinohe

午夜咏叹调/ Midnight Aria

2018

布面油画/ Oil on canvas

117×91cm



七户優,1959年生于日本青森县。1981年毕业于武藏野美术大学造型系建筑科。在从事建筑工作三年后,转而专业从事艺术创作。晋身画家初期,虽然日本的艺术市场仍均偏重“超扁平”及日本动漫风格,但七户优依然故我,集中钻研现实主义画风,并逐渐蜕变成为超现实主义。在七户优的世界里气压趋近于零。他画面里的少男少女、玻璃眼兔子、机械摆设、天体、飞艇以及永远停留在12点的时钟无不渗透着触之可及的沉默。连撞球的运动轨迹都被表现为停留在不同时间点的半空,令人联想意大利未来主义艺术家的多重曝光摄影实验,它们在七户优创造的静谧空间中掀起波澜。



钱佳华 (1987-)


钱佳华/ Qian Jiahua

落叶效应/ Defoliation Effect

2019

布面油画/ Oil on canvas

160×200cm



钱佳华/ Qian Jiahua

不在/ Not Here

2019

布面综合材料/ Mixed media on canvas 

75×100cm



钱佳华,1987年出生于上海,2011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现生活、工作于杭州、上海。钱佳华确乎是在探查现代绘画的可行路径,立体主义作为其创作介入的切口,在某种程度上成了其知觉依据的逻辑起点。自然这一起点无论是出自她对格林伯格言辞的理解,甚或对于立体派绘画的视觉体察,终究要归诸切近其自身意趣的直觉推演。此外在创作间隙不断建构的个体经验,与具有先验意味的形式和结构认知不断融入其创作的内在体系。同时,个体日常体验所延伸出来的情节与情绪的部分则在画布平面性这一范畴内提供了某种特殊面向。



 任小林 (1963 -)


任小林/ Ren Xiaolin  

女主人的庄园/ Mistress of Manor 

2019

布面油画/ Oil on canvas   

180×160cm



任小林/ Ren Xiaolin

伴侣/ Partner

2014

布面油画/ Oil on canvas

100×75cm



任小林,1963年出生于北京,幼时随父母迁徙云南,随后又迁徙贵州,1986年毕业于四川美术学院绘画系,1991年进修于中央美术学院壁画系,现居住于北京。任小林的作品总像是夹杂着原始的泛灵论色彩,与物、象、言相结合,始终在感性形象中运动,并伴随着主体情感的体验和自由抒发,而近几年的新作在象征上出现了明显的取向变化,由个人的诗意的转向了神秘主义和宗教感,充满了象征意味的交错形式与结构,而任小林用个人化的绘画的方式在画面中植入了时间概念,使其保持着一种阐释上的绝对多意性与开放姿态,将宗教形态中过于明确的所指模糊化,不被形式本身所要挟。亲历中国当代艺术近三十年,他的绘画像是带着一种复魅气息逆时思考,一直涌动在时代记忆暗处。



 时永骏(1978 -)


时永骏/ Shih Yung chun

帐篷里看书的人/ A Book Reader in a Tent

2019

布面油画/ Oil on canvas

130×162cm



时永骏/ Shih Yung chun

有鸟围绕的烧肉店/ The Birds in the Yakiniku

2018

布面油画/ Oil on canvas

72.5×91cm



时永骏,1978年出生于台北,是亚洲备受关注的青年艺术家之一。探究艺术家的个人史,我们不难发现“眷村”经验和成长过程中“亚洲四小龙”经济蓬勃时代的物质产物对他有着深刻的影响,时永骏对当时的亲历则是具体的,反映到其早期绘画创作中,时常出现的旧物件、玩具以及家具等等,都成为时代的证物、时间的容器,是时永骏作品中不可替代的情感载体。时永骏的作品像是被拨乱的时间机器,用不同的媒介切换去定位他最在乎的某个或是时间或是场域的结点,指向了“无空间”(U-Topos)。纵观时永骏的创作,绘画链接着时永骏的所有创作方向与思维逻辑,无论是摄影、装置甚至是小说当中的描述性语言,各自媒介中的场景安排、观察角度的预设都有绘画的痕迹,画面中物象包括人物的设置似乎被雕像化和道具化,或许他们同样被艺术家视作为个人所珍惜的藏品,希望被定格在某个个人化的“无空间”之中。




 谭永勍 (1990 -)


谭永勍/ Tan Yongqing

黑暗骑士/ Dark Knight

2019

布面丙烯/ Acrylics on canvas

150×100cm


谭永勍,1990年生于河北,2014年研究生毕业于清华美院绘画系油画专业。谭永勍异常执着于对人像的描绘,它们往往以模糊失真的面貌示人,同时夹带着些许僵硬的情绪与动作。画面中几何形体般规整的形象与其说是对古典主义绘画的致敬,不如说是对当下视觉习惯与制像模式的忠实反映。谭永勍对人物的着力刻画分明就是以绘制自画像的方式进行着对于自我和所处时代的探究。西装所代表的社会与职业身份,与星空的浪漫环境构成了一种荒诞的感官体验。现实中本应暴力的人物关系,在谭永勍的笔下,由于画笔的缓滞与时空的压缩,构成了一段刻意排演的图像。



 田牧 (1985 -)


田牧/ Tian Mu

可替代药片 01/ Alternative Tablets 01

2019

UV打印、镜面钢板、珐琅漆

UV print, chrome on Aluminum, enamel paint

60×100cm


田牧/ Tian Mu

可替代胶囊 02 / Alternative Caplets 02

2019

UV打印、镜面钢板、珐琅漆

UV print, chrome on Aluminum, enamel paint

60×120cm


出生于1985年的田牧,先后毕业于切尔西艺术学院和中央圣马丁纯艺术专业,以及皇家艺术学院雕塑系。田牧创作的方式不是概念先行而是从材料入手的,这种对材料的敏感依托于从小在工厂生活的经历,和长久以来对机械及人体器官模型的收集,在与亚文化的视觉杂糅之后形成了一种后人类式的视觉语言。然而他的关注点一直以来并不是以科技和未来为导向的,而是根植于不同材料、不同物质之间的属性来探讨现实社会当中牵涉个体与群体、亚文化与主流文化、人类中心主义与后人类概念之间的关系。

田牧极其善于在亚文化的视觉表皮之下进行对于身份政治的考量。此次的新作发端于他近期在柏林完成的驻留项目。深谙柏林街头文化的田牧巧妙地利用文艺复兴艺术家小汉斯·荷尔拜因的版画作品《死亡之舞》(Dance of Death)中的死神形象串联起土耳其烤肉(Doner Kebab)与俱乐部音乐、药物成瘾这三个欧洲青年生活重要组成部分的潜在关系。不经意间,撬动了德国所处的全面土耳其化的社会现实,乃至整个欧洲正在面临的人口危机。对于作为一个旁观者与局外人的田牧来说,这场新世纪的“死亡之舞”是暧昧而意味不明的。自由与毁灭之间的微妙关系如同在火焰上起舞,直抵神经中枢的诱惑总是与危机四伏并存。



 王顷 (1968 -)


王顷/ Wang Qing

胡须/ Moustache

2018

纸本综合材料 / Mixed media on paper

21×33cm



王顷/ Wang Qing

节日/ Festival

2017

布面综合材料 / Mixed media on canvas

100×100cm



王顷,1968年出生于河南商丘,少年时代居住的地方迁移频繁,定居时间最长的城市大约是开封。王顷少年既广泛涉猎电影、文学,他自小学画,1992年考取了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自2005年起,王顷执教于天津美术学院新媒体艺术学院。作为艺术家的王顷,目前常往来于天津、北京、柏林、郑州、开封等城市。王顷的绘画反复跨越了事实与虚构的界线。通过多种方式,王顷对人文及材料资源进行了大量收集,他对素材原本的叙事内容总是有所隐瞒,这种隐瞒相对于盛大的表态而存在,他更倾向于作品中物态形态的微妙举动,这是对信息隐秘地引用和不明显的提及,朴素却隐瞒不了艺术家呼之欲出的狂热。近期作品中对色彩的果敢设定和取用,恰恰证明了他这种天马行空般的幻想和内心的狂放。



夏禹 (1981-)


夏禹/ Xia Yu

工作使我快乐/ Work makes me happy

2019

铝板坦培拉/ Tempera on aluminium-plastic panel

94×122cm



夏禹/ Xia Yu

It is the Time

2018        

木板坦培拉/ Tempera on board    

180×240cm


夏禹1981生于安徽肥东,2004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第三画室,现工作生活于北京。“坦培拉”这一特殊媒材的物理属性和象征性作为夏禹创作选择的一条路径,图像母题或描绘场景的选择经由他的撷取和重组。在近阶段的创作中,夏禹使用了在后现代语境下,颠覆了逻格斯中心主义的修辞“戏仿”(Parody),将健身、工作、两性等可视为符号化的现代生活方式以特定的情境进行构建,这些情境指涉着作为艺术家的夏禹所体察到的,自身所处时代的诸多悖论与荒诞。而这一荒诞的显形与虚拟次元的拓展不甚相关,现存秩序下人类主体行为的多义性作为夏禹考察并且关注的重点,其背后则是对于既存秩序合理性的一种反思。在这一特定主题的形式选择上,作为手游高端玩家的夏禹提供了这样一种视像,与温暖的记忆所携裹的自然光的斑驳不同,新作画面结构的电子感与整体的金属质地,也标示着其主题创作与媒介实验之间的多重契合。



于林汉 (1990-)


于林汉/ Yu Linhan

自我检测12/ Self-checking 12

2019

布面丙烯综合技法/ Mixed techniques, acrylic on canvas

210×200cm


于林汉/ Yu Linhan

骨鲠在喉 1 / Fishbone Caught in Throat I

2019

布面丙烯综合技法/ Mixed techniques, acrylic on canvas

210×200cm


于林汉1990年出生于北京,在2009年和2013年分别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附中和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之后前往德国,并在2016获得不莱梅艺术大学自由艺术系硕士学位,2017-2018师从Stephan Baumk?tter于不莱梅艺术学院大师班。现工作生活于柏林。于林汉在最新作品中对于医疗与身体题材的涉及,很大层面上加入了艺术家的涉身经验和强烈的个人情感,以此为内核所发生的延异效果也能更多的勾连出丰富的感受性内容。虽然在此谈论社会介入性可能并不够严谨,但这种内化程度的深化以及个人艺术创作中暗含的更多对于社会现实的映射,无疑跟艺术家身处的社会环境与政治气候变化有关系。



曾志钦 (1985 -)


曾志钦/ Zeng Zhiqin

离弦之箭No.4/ Out of Control No.4

2019 

绢本设色/ Ink and color on silk

69×41cm


曾志钦/ Zeng Zhiqin

离弦之箭No.6/ Out of Control No.6

2019 

绢本设色/ Ink and color on silk

69×41cm


曾志钦,1985年出生于广东河源,2008年毕业于广州美术学院国画系,现工作、生活于北京。在曾志钦的绘画中,虚心紧绷的张力、平衡克制的美感,甚至怯羞的勇敢同时存在,画面中的陌异形态似乎存在一种神秘力量,让观者似曾相识又浮想联翩。对于形式的注重,使得直觉性思维让位于对未来的感知,曾志钦所使用的带有承载意味的绢本媒介,与其意图在作品中赋予的特殊能量,在某种程度上,回应了人类大脑在面对技术传统与现代文明生产的诸多现象之间的对冲。在虚实的缝隙处,曾志钦细心拿捏,从中牵扯出一点神思,找寻到一条于现实重压下,能够使作品和自身在不同层面上,得以出逃的路径。



 周力 (1969-)


周力/ Zhou Li

线-递相 之二

Lines—Externalization & Internalization NO.2

2019 

布面综合材料/ Mixed media on canvas

160×130cm


周力,1969年出生于湖南。1991年毕业于广州美术学院油画系,1994年赴法国生活,2003年回国于深圳居住和创作,现为广州美术学院油画系教授。周力的创作从个人的直观出发,她以多维度的立体化线条,构建了一个又一个超脱物理逻辑和表象的抽象寰宇——除了有个人心境的写照、感情的表抒,也勾唤生命记忆。她的创作不以现象世界的实景或实境为文本,绘画性和书写性兼而有之。情感内蕴于身体,具体而柔性;记忆也与此有关,却可能随着时间,而渐变为一种朦胧、依稀的类抽象。一圈圈的如幻之圆,宛若透明的时空通道,提供跳跃与穿越的联想——记忆在此徘回,往返,甚至依依不舍。就此而言,周力的作品犹如自画像一般,也可以看成她个人情感与记忆的混合书写。



祝铮鸣 (1979 -)


祝铮鸣/ Zhu Zhengming

松童/ Lad with Pine Bough

2019

绢本设色/ Ink and color on silk 

78×61cm


祝铮鸣,1979年出生于浙江,本科及研究生分别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国画系及壁画系,现工作生活于北京。将祝铮鸣的绘画作为一个系统来考察,可以发现她作品中隐形的“时间”线索。她件件作品,意味着复合、叠韵、轮回,归结为世代时间的继替,就是“前后接笋,秉承转换,开合正变”(翁方纲)。形象的驻留是暂时的,绘画的魅惑却是永远的。她画中人物的行为、服装、道具和依恃物,混合着诗、神话、瑜伽、炼金术和记忆。这些均是带有原型记号的象征元素,她做得简洁朴素,看起来又离奇诡异,似乎体贴地证明了祝铮鸣的绘画,自带生生不息的经学流量,最终化境为一种文本的肉身。




蜂巢北京  HIVE BEIJING

ON  EXHIBITION

2019.9.28-11.13

点击海报图片 了解展讯详情


点击海报图片 了解展讯详情



蜂巢深圳  HIVE SHENZHEN

ON EXHIBITION

2019.10.26-12.20




蜂巢当代艺中心

Hive Center for Contemporary Art


蜂巢当代艺术中心总部位于北京市798艺术区内,建筑面积达4000多平方米,拥有五个标准展厅,是中国最具影响力和规模最大的当代艺术机构之一。作为具有国际视野的艺术机构,蜂巢当代艺术中心旨在全球化的语境中实现跨文化、超视域的多元话语交互,希望以优质的展览及艺术顾问服务构建中国最专业、权威的当代艺术机构,促进艺术产业的繁荣与发展。

2017年初,蜂巢(深圳)当代艺术中心在珠三角重镇深圳设立分支机构,位于深圳OCT华侨城创意园区内的展示空间面积约500多平米。

Hive Center for Contemporary Art was founded by XIA Jifeng and stated to operate as a gallery in 2013. Located in the renowned 798 Art Zone in Beijing, the Main Gallery owns five exhibition spaces in a 4000m2 building. By representing outstanding artists and providing high quality artconsultant service, Hive Center for Contemporary Art is committed to building itself as one of the most professional contemporary art galleries in mainland China.

Hive's Branch in Shenzhen, inaugurated in March 2017,and situated at the OCT art zone, now is open to the public .


蜂巢(北京)当代艺术中心

北京市朝阳区酒仙桥路4号798艺术区E06

Hive Center for Contemporary Art (Beijing)

E06 798 Art Zone, 100015, Beijing, China

 

蜂巢(深圳)当代艺术中心

深圳市南山区华侨城创意园北区A4栋1-5

Hive Center for Contemporary Art (Shenzhen)

1-5 Block A4, North Zone OCT-Loft, Nanshan District, 518053 Shenzhen, China


开馆时间:周二至周日 10:00-18:00,周一闭馆

Opening hours, Tues.-Sun.10:00-18:00, closed on Mondays

Tel. 北京 Beijing +86 010 59789530 / 59789531

Tel. 深圳 Shenzhen  +86 0755 86547786

官方微信:蜂巢艺术 (ID: HIVEART2013)

蜂巢生成:蜂巢生成(ID:HIVEBECOMING)

官方微博:@蜂巢当代艺术中心

Instagram & Facebook:@hiveartcenter

info@hiveart.cn   www.hiveart.cn

{{flexible[0].text}}
{{newsData.good_count}}
{{newsData.transfer_count}}
Find Your Art
{{pingfen1}}.{{pingfen2}}
吧唧吧唧
  • 加载更多

    已展示全部

    {{layerTitle}}
    使用微信扫一扫进入手机版留言分享朋友圈或朋友
    长按识别二维码分享朋友圈或朋友
    {{item}}
    编辑
    {{btntext}}
    艺客分享
    {{mydata.real_name}} 成功分享了 文章
    您还可以分享到
    加载下一篇
    继续上滑切换下一篇文章
    提示
    是否置顶评论
    取消
    确定
    提示
    是否取消置顶
    取消
    确定
    提示
    是否删除评论
    取消
    确定
    登录提示
    还未登录崇真艺客
    更多功能等你开启...
    立即登录
    跳过
    注册
    微信客服
    使用微信扫一扫联系客服
    点击右上角分享
    按下开始,松开结束(录音不超过60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