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目前人工智能艺术领域中生成艺术方面具有代表性的9位艺术家,10部作品将于2019年11月3日—2019年11月15日亮相南京大学。
展览试图通过艺术家自己的观点和看法,解码人工智能艺术。每一个艺术家都以其自有的方式,探索了如何以技术来增强自身的创造力,创作了个人化的作品,并在展览中创造了一种具有丰富内容的对话。
(本展览免费向公众开放)

《假面现实》
Harshit Agrawal, Masked Reality – 2018
“在我们存在已久的文化中,我们精心设计并参与过众多象征集体和个人转化与超越行为的仪式。在我们进入未知领域时,在我们庆祝人类象征的可锻性时,或者在实际伪装和娱乐中,面具和面部改造装饰品已经成为整个印度文化的基础。
它帮助我们从一个全新的角度与世界互动,增强着我们的自我意识,这与当今的科技(尤其是AI)非常相似。当这些超越性的媒材碰撞在一起的时候会发生什么?我们可以把文化遗产的知识教授给机器,使它们成为我们探索和与遗产互动的工具么?”
关于艺术家
哈西特·阿格劳瓦尔
阿格劳瓦尔的作品在世界最大的计算机科学博物馆——德国帕德博恩的海因茨·尼克斯多夫博物馆中长期展出。此外,我也很荣幸能在世界其他顶级艺术节和博物馆中展出我的作品,包括:奥地利电子艺术节、英国泰特现代美术馆、亚洲文化中心(展览《其他空间/知识》),澳大利亚昆士兰科技大学艺术博物馆(展览《为什么未来仍然需要我们》),巴西明日博物馆、纽约诗学计算学院、韩国纳比艺术中心、法国拉瓦勒虚拟现实展、印度班加罗尔奇妙艺术节和加拿大国际电子艺术研讨会。
艺术家网站:http://harshitagrawal.com/
《巴黎世家AI》
AI Fashion - Robbie Barrat, 2018
关于艺术家
罗比·巴拉特
《隐藏的面孔》
Alexander Reben Latent Faces
关于艺术家
亚历山大·雷本
艺术家,机器人专家,雷本透过艺术与科技之眼探索人性。他的作品践行着“作为实验的艺术”理念,让观看者在隐喻的语境下体验未来。雷本的艺术作品和研究成果在国际上均有展示与出版。同时,他也为各大公司提供咨询服务,为人机交互环境的未来提供创新指导。
他的作品曾在多处展出,包括:维特拉设计博物馆、维也纳应用艺术博物馆、根特设计博物馆、维也纳双年展、奥地利电子艺术节、VOLTA艺术博览会、翠贝卡电影节、卡姆登国际电影节、Doc/Fest国际纪录片电影节、以及波士顿赛博艺术画廊。
艺术家网站:https://areben.com
《中国古代家谱视觉化》
Fan Xiang, Shunshan Zhu Herbariums of Ancient Chinese Family Trees
“中国历代人物传记资料库(简称CBDB)做了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几十年以来它收集了无数重要的数据。但是当我们去深挖的时候,就会发现一些问题,比如出生日期、死亡日期还有籍贯信息的缺失。就是在兄弟姊妹之间,有时候也找不到关于他们某一个特定祖先的数据。有时候,数据库里面还会有一些明显矛盾的信息,比如一个人拥有不止一个特定的祖先,或者更荒谬的——父亲的出生日期晚于其子女。有时候我们通过定位一些分散的数据了解到一个人是另外一个人的第五代后人,但是中间却没有亲戚。”
《全国美展获奖油画作品视觉化》
Fan Xiang, Shunshan Zhu AwardPuzzle
“《全国美展获奖油画作品视觉化》是一个互动的数据可视化在线平台,这里对第6届到第12届2276幅全国美展油画奖提名作品进行了可视化呈现,旨在尝试用中国顶级艺术家的作品,以多种动态互动的方式描绘中国油画30年的历史。该作品用多种形式的分布图来揭示中国主要国家艺术奖项评审团的偏好,并为如何获得此奖项,以及如何保持三十多年的获奖记录提供“建议”。”
关于艺术家
向帆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视觉传达设计系副教授,她专注于运用数据技术探索文化性、社会性数据中所隐藏的抽象关系,以视觉艺术表现?而实现生动的信息传播。主要学术领域集中于:动态媒体设计、数字视觉化设计。她曾经在中国、日本及美国接受设计教育,于美国帕森斯设计学院担任?工智能访问教授、?本多摩美术大学担任研究员。
向帆最近发表的作品《中国古代家谱视觉化》发现了古代家庭关系中的尚未被普遍观察到的“??多父”现象,并构建了跨越千年的巨型家族树。她的作品《全国美展获奖油画作品视觉化》激起了广泛的社会影响,推动了人们对于当代中国艺术评价机制的反思。她的作品及研究成果入选意大利米兰三年展(2019)、法国《1,2,3 Data》数据设计展览(2018)、IEEE视觉化艺术展(2018),中国家设计?大展(2012,2019)。近年来她也发表了多篇视觉化设计、设计批评及设计史相关论文。
艺术家网站:https://zeelab.xyz/
朱舜山
计算机科学家,毕业于南理工、中科院和美国麻省大学,具有计算机科学及生物物理学双重学历背景。曾就职于Verizon、BMC 等美国知名通信公司及软件公司,主要知识背景跨越计算机算法、神经网络、互联?、?数据及数据视觉化。现为北京必果科技创始人兼CTO,主持研发智能语音交互英语教育产品;并在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智能交互系统设计研究所任高级研究员。
向帆和朱舜山在数据视觉化、数字媒体及数字艺术领域有大量合作。主要工作是将数据转化为视觉语言,以帮助人们观察抽象关系。作品试图揭示中国当代艺术和艺术教育的状态,并在近年涉猎数字人文领域,不少作品如《全国美展》《央视春晚》等均产生了重要社会影响,并被广泛认同。
他们的作品曾与美国NASA和洛斯拉莫斯国家实验室的作品一起入选美国《科学》杂志“2016数据故事”的最终名单,作品入选2016年和2019年《信息之美》设计大赛长名单,还有作品分别入选2018年法国首次数字艺术展暨巴黎《Data 1, 2, 3》数据设计展、2018年德国柏林IEEE视觉化艺术展、2019年第22界意大利米兰三年展,以及2019年中国国家博物馆《艺术与科学展》。2016年,他们被美国《快公司》中文版评选为年度中国商业最具创意100人。
《微像》(软件1)
Casey Reas, Still from Microimage (Software 1) - 2002/2014
“软件《微像》的核心算法是一天之内写成的。该软件目前这一版是逐步迭代开发而来的。虽然控制运动的基本算法是理性构建的,随后的发展却是多个月以来和软件互动后美学判断的结果。通过直接操控代码可以创建成百上千个快速迭代,并在分析响应结构的基础上进行调整。整个过程更像是跟随直觉绘制的草图而非理性的计算。”
《无题5(不是现在。不,不)》
Casey Reas, Still from Untitled 5 (Not now. No, no.) ,photo credits to the artist
每一部《无题》影片都是一个想象的空间,暴露着我对清晰与转瞬即逝之间的梦境般图像的渴望。GAN(生成性对抗网络)的明确研究目标是创造与摄影图像没有差别的图像,但是《无题》系列的影片则旨在利用GAN创造未知的景观。
关于艺术家
凯西·瑞斯
1972年生于美国俄亥俄州,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教授,现工作生活于洛杉矶。2011年他和本·弗莱共同开发了开源编程语言Processing (一款为视觉艺术打造的开源编程语言环境系统)。他的作品小到纸上作品,大到城市公共装置。在工作室创作个人作品的同时,他与诸多建筑师和音乐家也均有合作。
瑞斯的软件作品、印刷作品和艺术装置作品曾在美国、欧洲和亚洲的多家美术馆与画廊中展出,并被纳入一系列私人和公共收藏,收藏机构包括蓬皮杜艺术中心和旧金山现代艺术博物馆等。
艺术家网站:http://reas.com/
《基层》
Jared Tarbell, Substrate – 2003
关于艺术家
贾里德·塔贝尔
1973年生于美国新墨西哥州,计算机编程师,塔贝尔喜欢将生成设计融入图形艺术。2005年7月,他参与共同创立了Etsy(全球手工制品售卖市场)。最近他创建了一家玩具工厂,将算法设计带入了材料世界。
艺术家网站:http://www.complexification.net/programmer.htm
《无极,太极》
Sougwen Chung, The Limitless, The Absolute -2017
“我并不认为传统和科技是对立的或者相互排斥的。我使用传统技术,但是难道我们不应该把科技的应用当成一种惯例么?目前我们既可以围绕手工制造展开传统叙事,也可以围绕机械制造展开技术叙事,而我正在做的无疑是对两者交汇处可能性的探索…这条探索之路越走越清晰。”
“在《无极,太极》里,钟愫君艺术性地诠释了“八卦”;道家的八卦把现实世界看作是鲜活的、充满感情的经验性环境。道家宇宙观的八卦概念解释并且思考了现实和存在。艺术家运用八卦图案的概念性逻辑创造了精致、复杂、不断变化的环境,表现了生态系统。”
关于艺术家
钟愫君
《感知板》
关于艺术家
大卫·杨

展览时间
2019年11月3日—2019年11月15日
展览地点
南京大学鼓楼校区建筑学院东展厅(汉口路22号)
费用
免费
主办单位
南京大学艺术学院艺术与科技研究所
南京大学艺术与文化创意创新实验室
南京大学国际合作与交流处“2019国际战略合作伙伴计划”
南京大学高研院数字人文创研中心
南京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Artnome.com
开幕式信息
时间
2019年11月3日 11:40
地点
南京大学鼓楼校区建筑学院西展厅105教室
(汉口路22号)
主持人
南京大学宣传部副部长 祁林教授
开幕式流程
南京大学艺术学院何成洲院长致辞
策展人詹森·贝利致辞
策展人陈静致辞
詹森·贝利主题演讲:我们这一代人中最重要的艺术——生成艺术的历史
策展人导览
讲座
导览活动
策展团队将在展览期间定期开展导览活动,开幕式以外的导览时间如下:
第一场
策展人导览,11月9日 15:00-15:30
第二场
志愿者导览,11月14日 15:00-15:30
开幕式活动与导览活动需报名参加
报名方式
1. 扫描下方二维码
2. 发送【开幕式】/【第一场导览】/【第二场导览】+【姓名】+【电话】+【所在单位】至13914703998
关于策展人
詹森?贝利
陈静
陈静,南京大学艺术学院副教授,从事文化与媒介研究、数字艺术及数字人文研究。近年来主要聚集于数字媒介转型期的视觉知识生产问题,并开展了包括“中国商业广告数据库”、“中国大运河虚拟展示”、“南京非物质文化遗产虚拟展示”及“云锦色彩分析”等在内的一系列数据库项目。
关于
艺术与文化创意实验室 Transmedia Lab
南京大学艺术学院艺术与文化创意实验室(Transmedia Lab)成立于2015年,自成立以来一直在艺术前沿领域进行创新研究与跨媒介实践,最近两年专注探索艺术与科技领域,开展了互动设计工作坊、VR设计工作坊、生成艺术工作坊、新媒体艺术创新实践营、新媒体艺术展览、人工智能与生成艺术展览等多个活动。同时,实验室也跨界非遗领域,以新媒体技术对非遗保护与展示进行实验性的探索与研究。在南京大学的支持下,实验室配备了诸多先进的仪器设备,如影音数据采集设备、数据处理工作站、虚拟现实设备、灯光设备、打印输出设备、显示设备、数字绘图设备及存储设备等,为影像采集、数字研究、艺术空间数据采集、数字艺术制作、影像制作等提供了坚实的技术支持。此外,实验室也是艺术学院对外交流的重要平台。依托实验室,艺术学院教师定期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开设与人文社科领域相关的工作坊课程、讲座、展览等活动,并对公众开放,不仅为校内学生,也为南京带来文化艺术领域的前沿动态。更多精彩活动发布,请关注公众号:TransmediaLab 合作请联系:ch@nju.edu.cn
设计:Chris
编辑:东 申
合作/投稿/转载请添加微信号:artmana
未 经 允 许 请 勿 转 载 到 其 他 公 众 号
商业洽询,请联络ziyi@manamana.net
MANA | 全球新媒体艺术平台,MANA是全球新媒体艺术行业媒体与资源对接平台,致力于建立艺术、设计与科技协同创新的生态系统。MANA持续聚焦追踪行业热点,旨在提升优秀原创、艺术科技跨界的影响力,为相关领域人士提供交流互励平台,为优秀创作者赋能,为企业及品牌整合对接最新的行业资源,推动行业发展。/ 官 方 网 站 /www.manamana.net






已展示全部
更多功能等你开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