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ndex}}/{{bigImglist.length}}
{{memberInfo.real_name}}
{{commentname}}

从地心到宇宙,再到治疗癌症与“赋灵”智能,这届腾讯WE都聊了些啥?

{{newsData.publisher_name}} {{newsData.update_time}} 浏览:{{newsData.view_count}}
来源 | {{newsData.source}}   作者 | {{newsData.author}}

利维坦按:



第七个年头了。

就在昨天下午的北京北展剧场,今年的腾讯科学WE大会如期召开。

探索颅内宇宙、捕捉幽灵粒子、解码癌细胞免疫、展开星尘与弦……虽说是顶级科学活动,聚集了来自全球的好几位权威科学家,但今年大会上聊的,与我们自身或我们正所处的这个世界,都息息相关。
现代社会节奏匆忙,咱直接来看看大会上都聊了些啥。



Hod  Lipson

这人是谁————
哥伦比亚大学创意机器实验室主任,致力于开发机器人的创造力,让机器人拥有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说了些啥————
大概100年来我们一直试图建造有自我意识的机器人,我们希望这些机器人的形态和行为都像人。

但是,整个过程中,机器人学是令人失望的,它是一个奇幻、梦想,而不是现实,但是现在正在发生一些重大的趋势,推动机器人学的发展,甚至我们都无法想象。这其中就包括对自我意识的琢磨。

自我意识,其实不过是能够把自己模拟到未来情景当中的能力,也就是说在多大程度上你能够想象,预测自己在未来会如何感觉,会如何采取行动,有什么样的经历和体验。

在多大程度上能够预见自己在未来,意味着你所拥有的自我意识的程度。比如说想象在一个沙滩上,感受到自己脚下的沙砾,海风的味道,这就是你的自我意识。

一个狗它可能会偷偷把骨头藏起来下一顿再吃,你可能会存钱退休以后用,能够想象自己未来的情况,实际上就是自我意识的表现。并不是说未来将要发生什么,而是让你在这种模拟中对自己做出规划,这就是我们所采用的原理和模型。


近期几乎所有机器人学的成果,都是通过模拟进行学习的。问题就在于,机器人能否获得自我模拟的能力?这似乎是拼图的最后一块了。

而我们人类是在哪里获得的自我模拟的能力呢?可能在我们婴儿的某个阶段,我们生来就有一些特殊的结构,我们在玩耍的过程中学到很多事件,这个玩耍不仅仅是刷时间,而是我们会了解事务,了解我们自己,了解我们身边的物理世界,了解我们的肌肉如何控制、如何动作。

几年前Lipson的团队做了一个机器人,它在试图自我模拟、自我建模。这个机器人是瞎的,它不能够看到世界,只能感受到自己。当时人工智能处于这样一个阶段,研究者要帮助这个机器人看到自己,告诉它自己什么样的机械,给它很多的暗示。

再看看更近的一些机器人,它只是一个机械臂,有几个电机,但是Lipson没有给它任何的信息,告诉它到底是什么、在做什么。一开始它只是四处甩,就好像一个婴儿躺在床上。

大概过了一天的时间,它对自我形象的认知似乎就产生了,这并不是完美的,但是已经足够好了,使得它能够了解到怎么做一些简单的任务。它不仅是自己学会做这件事,而且是在它对自己的模拟中学会的,这两点是我们将来走向机器人自我意识的核心要素。

Lipson团队做的这个机器人称之为粒子机器人,大概是由6、7个不同的粒子组成,它可以到处走,就算其中某一个坏了整个机器还可以继续工作。而他们的目标是希望能够制造一些机器,利用这样的结构,使它们能够相互模拟。


想象未来,这个机器不再是单一形态的,并不是说造一个机器人它坏了,就把它埋掉算了。实际上我们是制造大量的粒子,一个机器坏了之后,其它的机器可以用“死机器人”的部件、粒子,形成更好的机器人。

这就是生物学,我们吃植物、植物也吃我们,我们会不断地循环蛋白质和氨基酸,所有的一切都是100%循环利用。

小时候我们背诵古诗,即使倒背如流可能也无法完全理解诗的内容。但是大人们总会说:书读百遍,其义自现。背诵是一种复制,也是一种模拟,而模拟可能是了解一件事物最有效的方式。

这样的观念无疑是人工智能近些年发展迅速的一大推动力。虽然说我们中的大部分人对于有着自我意识的人工智能的出现会心有不安,但是这可能同时也是我们了解自己的自我意识如何诞生的好机会。

.  .  .

Brian  Greene

这人是谁————

著名理论物理学家、哥伦比亚大学教授、弦理论研究者。美剧《生活大爆炸》里的谢耳朵还曾带着Amy去听了一个学界大牛的报告。这个大牛就是他。

Greene是超弦理论研究的领军人物,研究成果包括卡拉比丘空间的“镜像对称性”、锥形奇点等,为弦理论及天体粒子研究开辟了重要道路。天赋过人的他,23岁读完博士,33岁已成为哥伦比亚大学数学及物理学教授,被华盛顿邮报称为“最擅长解释深奥物思想的人”。

说了些啥————
长期以来所谓“宇宙”这个词意味着——存在的所有事情都在里面。

但在过去10年当中科学家觉得,好像无所不有的宇宙其实只是一个更大、更宏伟、更宽广的宇宙全景当中的一个,这就是所谓的多重宇宙。

虽然我们目前还无法证明多重宇宙的存在,但是Greene分享的故事会激励我们认真对待这个概念。


我们都知道有个东西叫“引力”,通过引力我们可以预判物体的位置。当我们仰望星空的时候,数学说星辰在哪儿它们就在哪儿。

如果只有引力,物体之间自然是相互吸引的,星辰也是如此。但是哈勃发现了宇宙的膨胀,就像爱因斯坦计算出来的那样。所以,是什么力量在让宇宙扩张?更重要的是,原初的动力从哪里来?

70年代末,科学家开始猜测整个外太空当中有均匀分布的能量,形成所谓的反斥引力。这样的一种能量就像宇宙的燃料一样,它会推动着我们这个宇宙不断地扩张。

而这一理论也符合多重宇宙的大局观——如果说大爆炸是来自于这样的宇宙燃料推动着我们四散开去。但是如果还会剩下一些,剩下的会怎么办?再导致下一个大爆炸,再剩下来再爆炸一次,爆炸再爆炸,就使得一个宇宙就成为另一个宇宙。

讲完宇宙的故事,Greene带我们来到微观世界。我们都知道物质由微粒组成。但还有一些非常微小、振动的能量弦,也许它们才是物质的本质、核心。根据弦理论,我们所处的世界有着更多的维度,比三维多得多。


额外维度的几何形状决定了弦的振动方式,从而决定了所有物质该是有多少质量。最开始科学家发现的额外维度形状数量很少,而现在有10的500次方这么多不同的可能存在的空间形状。每种不同形状的弦都意味着不同的物理规则,也许,也就意味着多重宇宙。

第三个故事发生在90年代末,当时两个天文学家团队发现了宇宙扩张的速度,居然是越来越快,这跟我们的直觉逻辑恰恰相反。这意味着宇宙中存在一个特殊的能量场,推送着所有物体相互远离,即所谓的暗能量。而暗能量的存在,同样也暗示着多重宇宙的可能。

500年前,我们认为地球是宇宙的中心,之后发现不是这样。

我们意识到地球围着太阳转,我们自然就认为太阳是宇宙中心,然后又发现不是这样,后来我们发现太阳只是银河系几千亿颗恒星当中的一个。

但是,我们发现这样的银河系总应该是宇宙中心了吧?然后发现,原来咱们的银河系,又是几十亿个可观测宇宙当中的星系之一。也许这样的一个状况会不断出现,也许以后我们会认为我们的宇宙其实并不是整个宇宙空间的中心,而只是无数宇宙当中的一个。

这是令人宽慰的。

在某一个宇宙中,你很有可能就活成了你想要的样子。但同时,你的“得过且过”也有可能是“一个更为悲惨的你”所憧憬的模样,你所担心的在另一个世界悉数上演,你却一无所知。

我们都知道人类很孤独,茫茫宇宙中还没找到可以交流的智慧体——和外星人假说相似,多元宇宙论至少抚慰了许多生而为人的遗憾。

.  .  .

Carl June

这人是谁————
权威癌症免疫学家、宾夕法尼亚大学教授,开创的CAR-T细胞疗法通过唤醒人体的强大武器——免疫系统来消灭癌细胞。

说了些啥————
作为CAR-T细胞疗法的开创者,June上台之后开始介绍自己的生平——因为这与他的CAR-T细胞疗法息息相关。

上世纪80年代,June参加了海军学院,大量在做艾滋病方面的研究工作,一呆就是20年。正是基于对艾滋病病毒的足够了解,后来他才有了将其用到癌症治疗的灵感。

在海军学院的日子里除了研究艾滋病,June还是骨髓移植方面的专家。福岛、切尔诺贝利这样的辐射事件发生后,有很多潜水艇里面有这种辐射,所以很多病人需要进行骨髓移植。这就成了他的起点,也是后来对白血病进行治疗的一个起点。

而另一个契机,就是首任妻子因癌症在她的41岁早早去世。这一切都在冥冥中预设了未来人生的走向。


CAR-T的流程首先就是取血,在实验室取血通过HIV的病毒进行改造,就产生了一个经过改造的细胞,然后再进行冷冻,之后再放回病人的身体。

整个过程称为静脉对静脉,大概是几周的流程。从第一步——也就是从细胞的制造,到最后植入到病人的体内,两周的时间。

在临床实验中,有90%的癌症复发消除的概率,非常高效,尤其是针对晚期的白血病。于是这个就成为第一个强大的关于细胞和基因的疗法,2017年的8月由美国的FDA批准,明年中国的药监局有可能会对此进行批准。


有一家叫南京Neizte的公司,他们是针对骨髓瘤来生产这样子的T细胞,已经在和美国的强生公司合作。

CAR-T细胞现在已经有400多个遍布全世界的临床实验,其中大多数是在中国和美国进行的,很少在欧洲。除了澳大利亚,在南半球是一个没有,研究最活跃的地方就是在中国,第二活跃的就是在美国。所以,他预计之后CAR-T能够针对各种的癌症得到批准,这是未来几年我们希望看到的。

肺痨、糖尿病、狂犬病、黑死病……曾几何时,我们同样对这些病症束手无策。是科学的发展改变了这一切,假若没有医学的进步,很难说人类是否能存活到现在。

在当代医学中,癌症也是最难攻克的堡垒之一,而June的工作无疑为这曾经的“绝症”带来生命的新希望。

.  .  .

网大为

这人是谁————
腾讯首席探索官

说了些啥————
在支持青年科学家的同时,腾讯也聚焦前沿科技应对地球级挑战。

会上,腾讯首席探索官网大为跟观众分享了一种名为“EVTOLS(Electric Vertical Takeoff and Landing Vehicles)”的新型交通技术,这一技术旨在以具备垂直起降能力的混合动力飞行器取代汽车等交通工具。若能被广泛应用,无疑将会有效减少公路设施用地需求,以此从容应对日趋严重的人口问题。此外,在降低资源消耗、减轻环境污染方面也有有巨大贡献。

“这可以使得发展中国家不需要建设那么多基础设施,就可以实现用车模式的跨越式发展。


“我们怎样迎接2050年前容纳100亿人在世界上可持续的生活?食物、能源、水至关重要。这些领域又相互勾连,我们在一方面取得进展,就有助于解决其他方面的需求。科技向善,腾讯过去一年应对这些地球级挑战做出了很多努力。”网大为说。


近年来,腾讯不断加码基础科学投入,加快前沿领域探索,已建立起人工智能实验室矩阵和基于前沿科技的实验室矩阵,涵盖机器人、量子计算、5G、边缘计算、IoT和音视频技术等,并致力于利用新技术提高人类生活品质。

比如打造“会救命的AI”,利用AI医学影像分析和辅诊引擎进行疾病早筛和风险预测。再如腾讯AI Lab首创的农业AI系统,可以有效提高有效农产品的产量和自然资源利用率,为未来人类应对农业和食品挑战探索新的解决方案。又比如腾讯优图实验室利用计算机视觉技术,跨年龄人脸识别技术打拐寻人,两年来帮助找到走失家人的家庭1000多个。


今年上半年,腾讯提出将“科技向善”作为公司使命与愿景的一部分,让前沿科技发挥向善的价值,以科技之力助力解决更多社会重大挑战。


2019 
腾讯科学WE大会 
在"小宇宙"里看见大宇宙的轮廓




投稿邮箱:wumiaotrends@163.com
{{flexible[0].text}}
{{newsData.good_count}}
{{newsData.transfer_count}}
Find Your Art
{{pingfen1}}.{{pingfen2}}
吧唧吧唧
  • 加载更多

    已展示全部

    {{layerTitle}}
    使用微信扫一扫进入手机版留言分享朋友圈或朋友
    长按识别二维码分享朋友圈或朋友
    {{item}}
    编辑
    {{btntext}}
    艺客分享
    {{mydata.real_name}} 成功分享了 文章
    您还可以分享到
    加载下一篇
    继续上滑切换下一篇文章
    提示
    是否置顶评论
    取消
    确定
    提示
    是否取消置顶
    取消
    确定
    提示
    是否删除评论
    取消
    确定
    登录提示
    还未登录崇真艺客
    更多功能等你开启...
    立即登录
    跳过
    注册
    微信客服
    使用微信扫一扫联系客服
    点击右上角分享
    按下开始,松开结束(录音不超过60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