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周末,上海电影博物馆和香港电影资料馆、上海电影资料馆联合主办的“光影双城”影展正式拉开帷幕!本次影展放映8部反映沪港渊源的经典电影,香港电影资料馆还将把五十至千禧年代电影女星穿着过的9件旗袍戏服和以上海为背景的16幅香港电影海报,带到上海电影博物馆展出。本周末放映继续,还有少量余票,排片表和购票方式见文末!
今天电博君和大家聊聊本周末放映的《上海之夜》。
斯蒂芬·金有句名言:“你要相信你所写的东西。”而徐克就是这样一个全心全意的相信《上海之夜》里的一切相遇、一切巧合以及人和人之间的温情的诗人。他也曾说过:“我着重去写一段爱情——那份分离之后重认,又再分手,那种久不接触而又突然重认时所产生的感觉,大家都很矛盾、彷徨、惆怅的心理。”
《上海之夜》里,阿舒和董国民的相遇仿佛冥冥中自有注定。简简单单的吻,代表着双方千丝万缕的情谊。再次相遇即使互不相识,心与心之间的距离也在不知不觉的缩短,两人越走越近,这或许是爱情最朦胧,也是最好的时候。不论是认出彼此后的相拥还是差点分离后在火车上的相拥,都是爱情最好的模样。
徐克真是浪漫极了,黑暗中连对方的相貌也未曾看清,甚至姓名也未知就许下了十年之约并痴心等候、寻找,现在有几人还能相信这样的誓言,又有几人能做到这般痴心的等候。
《上海之夜》是徐克导演成立工作室后的第一部电影,同时也是他自己最喜欢的电影。他说过,《上海之夜》是他最浪漫的作品,“很耐看,很温暖”,就连香港电影节形象大使莫文蔚,第一个要推荐的也是它。
好的电影不仅会得到观众的认可,更是会获得专业的认可,电影上映后获得第四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电影、最佳导演、最佳女主角、最佳女配角、最佳新演员、最佳剪接、最佳美术指导、最佳原创电影音乐、最佳原创电影歌曲等提名。
不可否认,这是一部你看了开头就知道结尾的故事,很有费兰克·鲍沙其通俗剧的影子,但是如果你真正去看这部电影,你就会发现,这并不是一部无脑的爱情片,相反,它会让你难以忘怀。
当年要拍摄《上海之夜》,徐克从未来过上海。为了呈现最完美的作品和最对的感觉,他专程来上海一趟取灵感,回来后再以香港有限的空间去创作上海感觉。上海与香港的光影,在《上海之夜》有限却又无限的空间里联动飘荡。
作为香港新浪潮电影的代表人物之一,导演徐克的影片必定带有“新浪潮”的“新”。那是一种与传统分离的感觉,同时也意味着影片带有力求突破传统,树立个性化的艺术风格的特征。
“新浪潮”更新了电影的表现方式和包装手法,开拓了香港电影的视野,改造了主流电影的观念。同时,“新浪潮”也使徐克等导演有着更广阔的思路与更新颖的艺术创作手法。徐克的创新不仅表现在他在艺术表现风格方面的创新,更表现在他将电影的深意和表现手法很好的结合,电影简单明了但又不失深刻,更显电影风格的独树一帜。
徐克的电影总是充满着乱世情怀。比如《黄飞鸿》系列电影反映了外国殖民者的侵略,《上海之夜》选择了抗战后的上海作为背景。徐克在电影中不仅表现爱情,更是将历史使命感和民族情感灌入其中。在一群见利弃义的人大发国难财、在表叔劝董国民“现在世界乱糟糟,做小丑最聪明”的时候,他毅然决然决定不再当小丑,选择当兵击退日本人,这两者形成的鲜明对比,更显电影的深刻。
对徐克来说,乱世也是一种特定的符号,通过乱世背景,在反映一定历史的同时,也能揭露人性,发人深省,引起人的追问与思考。除此之外,相对于内地电影来说,徐克电影独特之处则是反映他对香港人身份的追问与对中国文化的认同。
徐克在越南出生,那时越南正在经历战争,战乱成为他不可磨灭的童年记忆。十几岁时,他跟着家人从西贡到了香港。经历了英国统治下的香港生活,又经历了美国留学,他有着丰富的人生阅历,这些经历使徐克可以以一种独特的角度去看待整个社会,他能够发现香港社会的诸多矛盾,所以在他的电影中也会折射出一些社会问题。
20世纪80年代正是香港回归的过渡期,徐克的影片中或多或少地反映了香港对中国本土文化的态度、对中国身份的认同的思考。《上海之夜》也突出了本土情怀,它反映的是抗战后的上海,时局动荡,物价飞涨,上海被塑造为如香港般拥挤与残酷的城市。
在这个城市中有“卖国贼”赚国难财,也有董国民放弃赚钱依然从军,有不顾女子无依无靠偷钱包,也有阿舒素不相识仍旧收留邓仔,包吃包住。有着西洋音乐,也有着中国传统音乐。在不经意之间反映出社会中理想与现实的差距,结尾处邓仔祝福“曾经的自己”好运,在一定程度上表现出社会中的善意,给予观众们一些积极的心理安慰并缓解他们的焦虑。
《上海之夜》是一部非常精彩的喜剧。有人曾评价道:“钟镇涛吹大喇叭、张艾嘉跳舞、叶倩文参选月历皇后、三主角与一小贼在屋内捉迷藏、两女角抓老鼠抢床位。无一不被拍得妙趣横生,同时徐克更灵活地运用色彩构图及主题音乐,为影片‘人景结合’及‘人声结合’的喜剧场面,增添了更为独特的艺术效果,从而在商业及艺术的夹缝中找到了表现大时代悲欢离合的载体,尽管未能做到统筹兼顾,但对这一时期徐克的喜剧风格而言,无疑具有先锋意义。”
徐克结合了《马路天使》及《十字街头》的素材,让两位女角在同一屋檐下相依为命,展现喜怒哀乐的人生,相比《我爱夜来香》中的“大女人主义”,《上海之夜》则多了一种源于生活的乐趣。
虽是喜剧,但是影片从头到尾也都处处显露出悲剧的色彩。喜剧向来比悲剧难做,而悲伤的故事用喜剧的方式讲述更显张力。有的时候,幽默也具有强大的攻击性,更加打动人心。
无论是轰炸中董国民想要救阿舒却和她一起跌落桥下,还是价格一万块比钱还贵的草纸,亦或是通过砸水管才来的水、战乱的流离失所、少女投奔的无依无靠、桥下残疾士兵的苟延残喘;两位女子的相依为命......在电影中,徐克并没有刻意煽动悲情,反而用欢快音乐带动节奏,穿插各种喜剧场面,赋予小小的人物大大的含义,用令人发笑的细节来反衬人们的痛苦,增强观众的感受。
《上海之夜》故事完整生动,更是让大家享受到一场视觉盛宴。无论是舞厅里的歌舞,还是男女演员的颜值,都会让人眼前一亮。钟镇涛的帅气、张艾嘉的气质、叶倩文的灵动......各色各样的旗袍也是美感十足。徐克导演通过巧妙的色彩构图让影片展现出浓浓的温情,这样一个夜上海,怎能不浪漫,又怎会不令人向往?
对谈:《上海之夜》与《阮玲玉》的上海传奇
11月9日,我们安排了本次影展的第二场对谈:《上海之夜》与《阮玲玉》的上海传奇,我们特别邀请了著名电影学者叶月瑜,以及电博的老朋友汤惟杰老师,为大家解读这两部香港影片中的上海传奇。
主讲人
叶月瑜,美国南加州大学电影电视学院博士,现任岭南大学林黄耀华视觉研究讲座教授。
学术著作包括Early Film Culture in Hong Kong, Taiwan and Republican China (University ofMichigan Press, 2018);《走出上海:早期电影的另类景观》(冯筱才,刘辉合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16年); Staging Memories: Hou Hsia-hsien’s A City of Sadness (Nornes Markus 合著,University of Michigan Press, 2015); 《华语电影工业:新历史与新方法》(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年), East Asian Screen Industries(戴乐为合著,British Film Institute Publishing, 2008; 中译本《东亚电影惊奇:中日港韩》,书林出版公司,2011年); Taiwan Film Directors: A TreasureIsland(Darrell William Davis合著,ColumbiaUniversity Press, 2005; 中译本《台湾电影百年漂流:杨德昌、侯孝贤、李安、蔡明亮》,书林出版公司,2016年); Chinese-Language Film:Historiography, Poetics, Politics (Sheldon Lu合编,Universityof Hawaii Press,2005,获美国图书馆学会刊物《Choice》选为「二零零五年最杰出学术著作」之一)等。
学术论文共计六十多篇,若干著作翻译成中、日、西班牙与匈牙文。
汤惟杰,同济大学人文学院副教授,中文系硕士生导师。上海作协会员,上海电影评论学会常务理事,上海国际电影节选片人。研究领域:比较诗学,城市史与都市研究,视觉文化研究与电影史。
报名参与
时间:2019年11月9日(周六)
16:00~17:30(以活动实际时间为准)
地点:上海电影博物馆一楼艺术影厅
签到地点:博物馆一楼(15:30开始签到)
报名方式:
1,凭影展《阮玲玉》《上海之夜》电影票免预约入场;
2,未购票或购买影展其它场次者,请识别下方二维码免费报名,审核通过后获取二维码电子票,现场出示二维码签到入场,不对号入座;
3,友情提醒:前一场《貂蝉》观影者,若想参与对谈,同样需要扫码报名。
“光影双城”影展火热售票中
票价:60元/场
博物馆场次购票方式:
1、上海电影博物馆会员可于博物馆会员线上系统及博物馆前台线下购票,享受会员折扣(会员不限购,但每场最多享受两张票价折扣);
2、非会员可于博物馆前台线下购票。
资料馆场次购票方式:
1、SFC上海影城(新华路160号)现场购票;
2、淘票票、猫眼电影APP或网站购票(打开平台APP或网站-找到SFC上海影城-选择影展相应电影购票);
3、“上影电影”APP购票(打开“上影电影”APP--定位“SFC上影影城(上海影城店)-选择影展相应电影购票)。






已展示全部
更多功能等你开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