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共10天
2019年11月16日—2019年11月25日
三大板块
数字音画交互演出
“失联”、“声·相”
展览
“行走的视觉”+“?走的媒介”
第?届上海国际数字视觉展
论坛
“包容性设计”
2019第四届上海国际数字媒体艺术教育研讨会
他们来自中国、德国、西班?、日本、加拿大、瑞士、英国、委内瑞拉等,以“?走”的视角,呈现视觉语言在传统与科技之间的对撞,文化与认知之间的异同,数字媒体内容与媒介的叠加。
第?届上海国际数字视觉展
2019年11月16日-25日
展览时间:2019年11月16日—2019年11月25日(每日10:00-16:00)
展览地点:base艺术空间(上海市黄埔区半淞园路20号)
“?走的媒介”参展艺术家及展出作品
《Physis》
“Physis”作品视频
关于创作团队
Hotaru Visual Guerilla
独立创意工作室
《Virtual Mutations》
关于艺术家
Camila Magrane
多媒体艺术家
Camila magrane是一位来自委内瑞拉加拉加斯的多媒体艺术家。她一直在尝试探索将科技和互动的元素融入艺术创作,以此为动力获得了计算机科学学士学位(游戏开发方向)。她通过创作交互式视频、装置和游戏来持续提升自己作为创意编码员的技术及能力,以“数码摄影拼贴”作品而闻名,通过将传统的暗房技术与数码工具的使用相结合的方式来确立了其后现代美学的创作风格。
《Apart and/or Together》
关于艺术家
《透明社会:下一刻》
数字时代,人生活在相对真实中,“愉快”的行走在被数字信息所拼凑的坦途上。我们悄悄在社交媒体中品味他人喜怒哀乐的同时,自己的生活也在被他人咀嚼。 这个时代我们又似乎是可以掌控万物的神,却也被万物掌控。这是一种永无休止的博弈,也是被数字时代所营造的奇异景观。
关于艺术家
许毅博
媒体装置艺术家
鲁迅美术学院媒体装置雕塑研究文学硕士;纽约艾尔弗雷德艺术与设计学院电子交互艺术MFA硕士;京畿大学国际艺术博士;任教于鲁迅美术学院当代艺术系,负责艺术与科技教学工作;葡萄牙“红门Hangar驻地艺术家;荣获“王式廓艺术基金”今日当代青年艺术家奖、第七届明天雕塑奖、武隆·懒坝大地艺术奖;入选韩国光州数字媒体艺术展、“时间开始了-乌镇当代艺术邀请展”、“共同的神话”第二届安仁双年展、入选第二届“后生命”北京媒体艺术双年展、入选“不同”大同国际雕塑双年展。
《Digitalism is Dead》
“Digitalism is Dead”作品视频
关于艺术家
Jan Bernstein
艺术家
《Manual》
“Manual”是Remanence项目的一部分,该项目封装了一系列将来的文物。作品同时具有象征意义和不可替代性;在神圣的图符和科幻小说之间徘徊,通过构建投机性的未来来探索集体记忆。
“Manual”与卡巴拉(Kabala)的古代著作《创世记》(Book of Creation????????)一起,是未来躯体的暗示性蓝图。亚克力上的隐藏式照明设备与纸质希伯来文字一起营造出重新布置过去和现在的感觉。闪烁的元素指的是丢失的漂移信号,就像旅行者金唱片一样。
关于艺术家
Ziv Ze'ev Cohen
视觉艺术家
芝加哥艺术学院教师
《exodus》
关于艺术家
ACCI BABA
视觉艺术家
庆应义塾大学客座教授
《不要温和地踏入那个良夜》
“不要温和地踏入那个良夜”名称取自英国诗人狄兰·托马斯的同名诗歌,作品采用VR的形式,以时间为线索,分为晨,午,暮,夜四个片段。
观看者以公共电话为通道,进入异度的虚拟世界。他出生在清晨的木船,踏入午时的影院,奔跑在暮色下的工厂,入夜后,他又缓缓进入坟墓。四个场景共同构成一天也是片中人的一生,在我的世界,木舟可以飞翔;荒废的剧院可以播放电影;化石可以行走;而进入沙漠,进入深远良宵的孤独旅程,亦有着无数陌生的目光陪伴,相随。
关于艺术家
董彦泽
数字媒体艺术创作者
1996年出生于河北唐山,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现工作生活于北京,以虚拟世界和精神领域为关注重点,研究并创作vr影像,数字影像艺术。在其作品中,艺术家使用虚拟现实的科技手段将人的精神世界具像化,视觉化,并且进行着对于精神饥饿的反思与追溯。
《几何们:数位音像雕塑协作集》
关于艺术家
张方禹
光影艺术家
韩承业
摄影师
音乐制作人
《股票交易所》
“股票交易所”是DIP青年艺术基金孵化项目中的一件表现虚拟币艺术基金、以及关注艺术未来发展可能性的新媒体装置艺术作品。代码视觉装置由新媒体艺术创作者霍霜霜创作,声音部分由赵淼创作,作品由三块大屏幕组合形成,构建了艺术交易所的空间概念,屏幕中闪烁跳动的指数图形将艺术基金的抽象概念通过直接、前卫的艺术实践呈现于现场环境中,营造沉浸式体验。
关于艺术家
霍霜霜
新媒体艺术创作者
交互设计师
霍霜霜,新媒体艺术创作者和资深交互体验设计师。在美研究生毕业后获杰出人才签证留美工作三年。回国后曾任北京服装学院新媒体系兼职讲师,现在IT公司就职,业余时间进行独立艺术创作,常驻北京。擅长使用新媒体与科技手段,以观念艺术为根基,关注人的个体或集体在网络媒介生态和混合现实语境中产生的新议题。
《蝣2.0》
装置是一个无限循环的机械系统,通过机械外力以及油本身物理性质的相互运作下,油滴陷入打散、穿梭、拉伸、断裂、挣脱、融合的无限循环,犹如我们的生活一样枯燥循环却又充满着不确定性。
关于艺术家
李心夷
李心夷,多媒体艺术家,创作涉及装置、影像、版画等多个领域,作品主要利用科技与材料的可变性来探讨社会生活方式和生活空间的变化。本科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跨媒体艺术学院,研究生毕业于芝加哥艺术学院艺术与科技专业。曾获中国美术学院毕业创作暨林风眠创作金奖;芝加哥艺术学院“New Artist Society Scholarship”奖学金;中国美术学院青年艺术家扶持项目成员。现任教于浙江传媒学院,设计艺术学院。参与翻译《科学与艺术对话中的摄影教育》论文集。
《无聊凝视/正经视界》
“无聊凝视/正经视界”想尝试呈现视觉艺术与设计语言之间的暧昧对立关系,也想从自然法则中寻找视觉语言的文化属性,取材中国各地丰富自然地貌的质感、色彩、线条、纹理结合当下数字视觉的构建方法创作出来的一套交互视觉作品。当传统的视觉设计形式遭遇新兴媒体与科技,原有设计语言被充分掌握后,还能有什么想象?
关于艺术家
程斌
中国美术学院上海设计学院数字媒体设计系主任
上海市动漫行业协会理事成员
高校数字艺术专业委员会理事成员
日本电通博士访问学者
兼任摘星堂数字创意机构合伙人COO
参展可口可乐雪菲力2013新包装参展APD亚洲包装展;作品《Traditional Colour》参展2016亚洲海报设计展并收录于亚洲海报设计展作品集;获上海市申通德高杯公益广告创意大赛优秀指导教师奖;策划主持“上海评弹团”戏曲复兴形象重振项目,并获得IAI国际广告大奖铜奖。2019 International Group Art Exhibition in Paris参展2019年度ISPVA首届巴黎国际群展,并获三等奖,获奖作品在ISPVA online gallary永久展示。大型交互新媒体作品《山海经异兽志》参展2019澳门科技周暨国家科技创新展。
《Nimbus》
“Nimbus”的概念可能始于2015年初,当时是一组图形作品“noPlanet”。但是,我发现我对这些静止的视觉效果不满意,即使它们充满了流畅的运动感。因此,我决定开始着手一个新作品,这部作品名为“Nimbus”。这次,与艺术家之前的作品不同,没有从高角度看待虚拟世界。施政开始深入探究这个世界的内部,捕捉这种气体漂浮的细节流动。
关于艺术家
施政
《Gut Feeling》
关于艺术家
Eric Parren
跨学科艺术家
Eric Parren (NL/US)是一位在上海工作的跨学科艺术家。他的实践处于艺术、科学和技术的交叉点上。利用数字和模拟媒体的结合,他调查了我们对塑造未来的理念和技术的理解。埃里克的作品通常是来自自身的感官体验,探索感知模式和光与声的物理学。他对媒体艺术、电子音乐作曲和扩展电影的历史有着深刻的了解,他的作品将过去、现在和未来联系在一起。
《I AM IN THE REAR ROOM WITHOUT ME》
这个项目展示了艺术家对空间在垂直和水平范围内张力的推测,同样也是艺术家思想的呈现。这种手与眼、行动与认知、维持生命与获得知识、近身与远地之间的基本人类张力是我工作的探索领域。技术和资本的加速已经宣告了水平方向为主要方向。什么是垂直运动?比如生火,挖一个坟墓或者用这样的坑来储物或者种植庄稼。还比如烹饪和行走也是一种垂直运动。德语“Raum”的含义同时具有英语中对“空间”和“房间”意义的表达。同时它也象征着关于宇宙本质的最抽象的概念和人类设计自己的环境能力的最具体的表现。
关于艺术团队
REICHRICHTER
瑞奇瑞奇特(REICHRICHTER)是一位“后观念创作”的跨国艺术家角色,在德国居住和生活,并由Rebekka Reich 和 Marcus Vila Richter 两位艺术家组成。瑞奇瑞奇特试图分析“生存/居住”与“意识和判断力”的相关性,来审视“空间和叙事结构”与社会环境中“自我概念”的纠缠关系。类似的创作活动往往以观念为基础,并最终以多种媒介方式流畅的呈现,例如装置、影像、绘画、文本、印刷、对象元数据、艺术书籍、摄影或者讲座。
《意念有痕》
易经》里所述:“德化情,情生意,意恒动。” 意念在转瞬即逝间如何稍作停留?该作品将脑海中意念的流逝,转化成数字屏幕中的笔触,去定格意念有痕停留的瞬间。作品使用脑电波传感技术对人的4种情绪变化进行读取检测,将人脑中的动态信息沟通与数字代码做连接,进行可视化表达。作品生成的画面作为一种数字记忆的文件,不仅是保存过去的一种手段,也是一种循环当下和尝试塑造未来的手段。
关于艺术家
张正楠
数字媒体艺术创作
王雅歌
余娴
余娴,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音画交互专业,上海音乐学院数字媒体系研究生在读。擅长运用光的语言来叙事,创作领域涉及现场灯光设计、影像以及交互编程。2018-2019李泉系列音乐会灯光设计及现场操控。
黄超越
黄超越,就读于纽约大学,善于通过代码进行设计和艺术创作。尝试探索利用生成设计方法在不同的设计和艺术领域。专注于生成设计、交互设计、交互装置等领域。2019年作品FEELIT参加NYCML'19 Demo Expo。
《孑舟》
主题创意:Natasha Stott、李辰川
创作团队:曾曼玲、傅沁姨、张凝萱、王子钰、张晴
Natasha Stott通过即兴创作探索运动体与投影图像之间的对话,通过参与式调查,调查表演者和投影机之间的对话,同时重新解释表演者如何 在其环境中使用投影。艺术家对变幻莫测的艺术很感兴趣,艺术介于两者之间,正是这种进步的艺术和我正在探索的方法。
……
“?走的视觉”展出作品
“SHIFT+ VISUAL ?走的视觉”是从传统的视觉设计“?走”的思考,以瑞士卢塞恩平面设计节10多年积累的创作作品为核心,我们试图从视觉设计的原点开始,平面设计的发展moving在数字媒体技术的巨大影响下是如何进行衍化的,其自身原有的特征是被替代了还是进化了?
更多展览详情
可以扫描下方二维码
加入“上海国际数字视觉展”官方社群了解
数字音画交互演出
2019年11月15日 13:30-20:35
《失联》
《声·相》系列作品
在音流学原理的基础上,利用其频率的对称效应构建实时交互系统。以水、沙等材质为元素,捕捉自然与心理的共振。让这两种不同的语言进行交流与碰撞,结合情绪与氛围的主观感受营造一个不同的音画世界。
创作者:於阗、戴哲、岳光
关于艺术家
於阗
音画交互实验者
中国美术学院副教授
2019第四届上海国际数字媒体艺术教育研讨会
2019年11月9日(8:30-17:00)
数字媒体设计教育国际论坛是由中国美术学院上海设计学院、中国美术学院创新设计学院主办的,中外?流艺术?学参与的数字媒体专业设计艺术论坛,是基于一流设计大学,强调专业,教育,学术,创意,实践和设计批判的国际论坛。
邀请来?全球各地的数字媒体艺术家、?化和数字媒体领域的专家、学者、教育者,从数字媒体艺术作品创作的实践?度出发,通过对?己的创作实践的解读、 探讨?己在数字领域的转型和成?的过程,分享?己的教育从业经验或是?己的成?经验。通过沙龙的形式为年轻的设计师和教育者提供平等对话的机会,不论是分享者还是聆听者,都将在研讨会的现场获得可以被期待的变化、发展机会和启发。
8:15-8:45 入场
8:45 开幕式 主持人发言介绍嘉宾
9:00-9:10 吴小华院长致辞
9:10-9:20 应邀评委致辞(林俊廷教授)
9:25-9:30 研究生代表发言
9:30—9:40 学术主持发言
9:40—10:05 Acci Baba(日本)视觉艺术家/客座教授
演讲主题:《Meta》
10:10—10:35 Camila Magrane(委内瑞拉)多媒体艺术家
演讲主题:《探索艺术与技术的融合》
10:40—11:05 Josh Schaub(瑞士)动态设计师/策展人
演讲主题:《数字动态化视觉》
11:10—11:35 林俊廷(中国台湾)教授
演讲主题:《传承东方能量,设计幸福未来——谈新媒体艺术与生活美学》
11:45—12:05 Roy Chilvers(英国)副教授
12:10—13:15 午餐
13:15—13:30专家入场、观众入场
13:30 学术主持宣布下午论坛开始
13:30—13:50 REICHRICHTER(德国)教授
演讲主题:《平行于地平线---设计实践的批判性思考》
13:55—14:15 Ziv(美国)副教授/视觉艺术家
演讲主题:《未来考古》
14:45—15:05 茶歇
15:10—15:30 霍霜霜 新媒体艺术创作者/交互设计师
演讲主题:《新媒体艺术作者生存指南》
15:35—15:55 Ander Ugartemendia&Jone Vizcaino 媒体艺术家
演讲主题:《数字艺术与空间》
16:00—16:20 Raphael Schoen(瑞士)视觉设计师/策展人
演讲主题:《Poster Town:瑞士卢塞恩的图形设计》
16:20—16:35会议总结
开幕式
2019年11月15日晚18:30
开幕
2019年11月15日晚19:00
展览时间
2019年11月16日-25日(每日10:00-16:00)
展览地点
base艺术空间(上海市黄埔区半淞园路20号)
论坛大会
2019年11月9日(8:30-17:00)
论坛地点
base佰舍/苏河 (上海市静安区新疆路518号8楼)
主办单位
中国美术学院
中国美术学院上海设计学院
中国美术学院创新设计学院
瑞士卢塞恩平面设计节
承办单位
中国美术学院上海设计学院数字媒体系
协办单位
MANA全球新媒体艺术平台、base佰舍
ELEKTRA国际数字艺术节
全程合作媒体
MANA全球新媒体艺术平台 陆俊毅_设计现场
战略合作
时浪设计SnapDesign、域起网络
DrawTogether数绘工厂
技术支持
disguise缔铠仕中国
研究单位
中国美术学院数字娱乐与健康设计中心 D-Lab
报名方式 免费预约
1.扫码 注册报名
2.点击阅读原文 下载APP 注册报名
(报名有任何疑问,可以添加微信号:artmana)
近期文章及活动推荐
设计:Chris
编辑:东 申
合作/投稿/转载请添加微信号:artmana
未 经 允 许 请 勿 转 载 到 其 他 公 众 号
商业洽询,请联络ziyi@manamana.net
MANA | 全球新媒体艺术平台,MANA是全球新媒体艺术行业媒体与资源对接平台,致力于建立艺术、设计与科技协同创新的生态系统。MANA持续聚焦追踪行业热点,旨在提升优秀原创、艺术科技跨界的影响力,为相关领域人士提供交流互励平台,为优秀创作者赋能,为企业及品牌整合对接最新的行业资源,推动行业发展。/ 官 方 网 站 /www.manamana.net






已展示全部
更多功能等你开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