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ndex}}/{{bigImglist.length}}
{{memberInfo.real_name}}
{{commentname}}

ARTCO典藏 | 《弗朗兹.韦斯特(Franz West):缪思与闲散的偶合》

{{newsData.publisher_name}} {{newsData.update_time}} 浏览:{{newsData.view_count}}
来源 | {{newsData.source}}   作者 | {{newsData.author}}

卓纳画廊展位现场,西岸艺术与设计博览会,2019

图中墙上绘画均来自约什·史密斯(Josh Smith),家具与雕塑作品均来自弗朗兹·韦斯特(Franz West)


在刚结束不久的西岸艺术与设计博览会上,卓纳画廊呈现了奥地利著名艺术家弗朗兹·韦斯特(Franz West)与美国炙手可热的艺术家约什·史密斯(Josh Smith)的双人展位,给西岸的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弗朗兹·韦斯特是画廊在1993年成立时代理的首位艺术家,而本次展位是画廊首次在亚洲展出韦斯特的作品。以下文章选自《ARTCO典藏》2019年10月刊,这或许能在西岸精彩而短暂的展示之后,进一步带领观众走进韦斯特独具一格的艺术风格与人生经历。



《弗朗兹.韦斯特:缪思与闲散的偶合》

文/ 金振宁
本文原载自《ARTCO今艺术》2019年10月刊
经官方授权转载



我对艺术的想像:应该是“缪思”与“悠闲”(即“闲散”)这两个概念的结合,反之亦然。艺术与闲散的偶合,这是我对艺术的认知。


——弗朗兹.韦斯特


弗朗兹.韦斯特(Franz West)于1947年2月16日出生奥地利维也纳,父亲费第南·佐肯(Ferdinand Zokan)塞尔维亚裔,从事煤矿生意,富裕犹太裔家庭出身的母亲艾蜜莉·韦斯特(Emilie West)则是牙医。韦斯特上有姐姐安.韦斯特(Anne West)和大他17岁同父异母的哥哥奥图·科巴勒克(Otto Kobalek)。


韦斯特一家栖身在维也纳市中心的一栋国宅内,他的母亲在隔壁开业,诊所随时飘扬着音乐,墙上挂了许多复制画,病患中不乏艺术家与诗人。她空闲时喜欢带孩子去意大利看展览。韦斯特与父亲不亲,热爱艺文的母亲却对他的艺术生涯有不可磨灭的影响,去年底至今年巴黎蓬皮杜中心、巴黎国立现代艺术博物馆与伦敦泰特现代美术馆合作的巡回回顾展,便是从他母亲开始说起他的故事。


韦斯特并非从小立志当艺术家,26岁方初试啼声。巡回回顾展的韦斯特专辑以“混乱”一词描述他的教育历程。他16岁辍学,在此之前“换过16所学校,其中包括位于奥地利的巴特奥塞(Bad Aussee),一所专收成绩不佳学生的学校。”辍学后有半年在土耳其、黎巴嫩、叙利亚、约旦、伊朗和伊拉克旅行,期间染上毒瘾。在这段放荡不羁的岁月中,他整日泡在咖啡馆和酒吧里。1967年他与朋友因持有毒品被捕入狱,还登上奥地利老牌报纸《皇冠日报》(Kronen Zeitung)的新闻。 


弗朗兹·韦斯特(Franz West)在威尼斯,1977

摄影 | Freddie Jellinek

© 弗朗兹·韦斯特文献 © 弗朗兹·韦斯特遗产


韦斯特的艺术创作始于1960年代末,他为早期的一批绘画取名为Mutterkunst,意思是“取悦母亲之作”,与母亲的好感情可见一斑。他与大哥也特别好,科巴勒克既是诗人、行为艺术家又是作家,带他接触当时活跃于维也纳的实验作家和艺术家,对他有不小的影响,不过大家只当他是哥哥的小跟班。1971年父亲的过世似乎让韦斯特的内心产生了变化,朋友观察到他改变行为和衣着,“像是下定决心认真创作一样。他想成为一名艺术家,大鸣大放赚大钱。”同年,他正式改从母姓。 


进入1970年代韦斯特奋起画画,不过作为自学艺术家,作品是投进池里的小石子,激起几圈小涟漪却没有获得关注,他始终被视为圈外人。他转而尝试用报章杂志相片制作拼贴作品,颇有波普艺术的味道。当时盛行的维也纳行动主义(Actionism)对他有所启发,不过他更偏好呈现温和的幽默感。(此艺术运动借由折磨肉体探寻存在意义,在激进的演出中手淫、自残为常见元素。韦斯特曾戏谑地说,母亲诊所传出的病人惨叫声是他对此运动的初体验。)


本次西岸展出的作品之一

该作品曾于洛杉矶当代艺术博物馆、维也纳MAK奥地利应用美术博物馆、巴塞罗那当代艺术博物馆和东京当代艺术博物馆(1998-99)展出

弗朗兹·韦斯特(Franz West)

《适应(附视频和使用提示)》 ,1996年

塑形纸浆、石膏、金属和颜料,共2部件,附视频及显示器,置于木板之上

整体尺寸随装置可变

左:68.6 x 53.3 x 43.2 厘米

右:73.7 x 41.9 x 25.4 厘米

木板:2.5 x 222.3 x 59.7 厘米 


韦斯特所制作的《适应》系列使用视频一例


韦斯特在1974年用石膏、纸煳(papier-mâché)和金属条或铁丝制作作品“适应物”(Paßstücke,英文Adaptives),此为一种供人把玩的抽象物件。Paßstücke是韦斯特母亲的一位诗人病患起的名字;纸煳则学自母亲诊所的助理,这名助理也是舞台设计师。“适应物”通常是白色的,形状怪里怪气,有的可以套到腰间当裙子穿,有的可以假装与之翩翩起舞,观众有多少创意便有多少种使用方法。这系列作品打开了可见与不可见的对话,将触觉引入艺术体验的范畴,摘下视觉凌驾其他感官的王冠。它为韦斯特打开艺术圈的大门,更是二十世纪艺术史上早期的互动式雕塑。造型粗糙、态度诙谐、思维出格和乐于与人接触,“适应物”的种种特质浓缩了韦斯特日后的创作取向。 


3年后韦斯特届满而立之年,进入维也纳艺术学院(Academy of Fine Arts)就读。或许是为了对母亲有所交代,韦斯特说去念艺术有很大因素是:“让我妈安心,她对我游手好闲的容忍已经到顶了。”韦斯特接受凋塑家布鲁诺·基荣克里(Bruno Gironcoli,1936-2010)的指导,在1982年完成学业。 


卓纳画廊展位现场,西岸艺术与设计博览会,2019
图中墙上绘画均来自约什·史密斯(Josh Smith),家具与雕塑作品均来自弗朗兹·韦斯特(Franz West)

卓纳画廊展位现场,西岸艺术与设计博览会,2019
图中墙上绘画均来自约什·史密斯(Josh Smith),家具与雕塑作品均来自弗朗兹·韦斯特(Franz West)

1980年代初他以“饮料雕塑”(Labstücke,英文Refreshment Sculptures)再次获得注目——威士忌或啤酒瓶用石膏、塑胶、纸煳、压克力颜料制成的混合媒材包裹起来,只露出一小截瓶口,东倒西歪的像醉汉倒在地上,或者傻愣愣地杵在一旁。韦斯特说:“那时我喝酒喝得凶但舍不得把酒瓶丢掉,因为酒瓶让我想起里面的酒……既然把酒倒进身体,它已成为我的一部分。”这一番自述显见他使用拾得物没有特殊考量,身边有什么便用什么,即兴的态度贯穿所有的艺术实践。


作品《自行承担》在韦斯特回顾展现场,泰特现代美术馆,2018

摄影 | Matt Greenwood

© 弗朗兹·韦斯特文献 © 弗朗兹·韦斯特遗产

图片由弗朗兹·韦斯特文献弗朗兹·韦斯特遗产及泰特现代美术馆提供


韦斯特的家具作品在卓纳画廊展位现场,西岸艺术与设计博览会,2019


同年代韦斯特的作品披上更多色彩,他的选择通常具有意义或特定指涉,例如粉红色让他联想到母亲诊所的石膏和漱口水,或者女人内裤。此时期的“家具”作品是另一新尝试。他的“家具”造型怪诞,坐在上面不免感觉别扭。“作品的外观不重要,重点是如何使用它”,韦斯特对美嗤之以鼻,有人称赞好看时会毫不犹豫地毁掉那件作品。第一件户外作品《自行承担》(Eo ipso,英文 On its Own Account,1987)是一个左右拉长的双人椅,当两个人坐在上面时不但不太舒服,也因距离遥远根本无法聊天,看上去相当愚蠢,尴尬的互动在他人眼前展露无遗。 


韦斯特的名气在1990年代前后大跃进,国际舞台的镁光灯终于照到他身上。1992年参加德国卡塞尔文献展(Documenta),一组作品是散落在卡塞尔各处,提供路人歇脚的椅子和沙发。另一组作品《礼堂座椅》(Auditorium)则排列在文件展的停车场中。他走遍维也纳大大小小的干洗店,搜罗没人认领的旧地毯披在金属椅架上面,制作出72个“临时沙发”。这组作品吸引许多人离开主场到停车场,摆明了反体制的姿态。观众与作品之间产生关系,这是韦斯特乐见的结果,作品不能只用眼睛去看,“要透过穴道来感受”。 


在1992年的第9届卡塞尔文献展上,韦斯特用72把沙发(即本次西岸展出的《睡椅》)组成了大型装置《礼堂坐席》,摆在文献展的中央广场供观众休息

《礼堂坐席》(即本次西岸展出的《睡椅》)在泰特现代美术馆的韦斯特回顾展现场,2018

摄影 | Matt Greenwood

© 弗朗兹·韦斯特文献 © 弗朗兹·韦斯特遗产

图片由弗朗兹·韦斯特文献弗朗兹·韦斯特遗产及泰特现代美术馆提供


从1996年起美术馆广场、公园纷纷立起韦斯特的户外雕塑。部分雕塑使用橘色、粉红色、天蓝色等淡而柔和的单一色彩,这些颜色是韦斯特对亲爱的哥哥的纪念,1995年科巴勒克骤逝,韦斯特说:“这些颜色看起来就像他葬礼上的花朵。”


打出国际知名度后,韦斯特在创作中导入新的人脉和合作关系。他与伯恩哈特·里夫(Bernhard Riff)合作《四首盖勒特艺术歌曲》(4 Gellert Lieder,1992-1996),纪录艺术家与策展人在开幕酒会、晚宴和会议中的片段谈话。影片里的精英从事观念艺术、贫穷艺术、录像艺术,但听不到他们对艺术或创作的观点。查尔斯·瑞伊(Charles Ray)和杰森·罗德斯(Jason Rhoades)谈抽烟,黛安娜.塔特尔(Diana Thater)谈抽脂。在一个晚宴中,镜头捕捉到一名客人把烟灰点到另一人香槟杯里的行径。艺术界不应如同影片里的贝多芬配乐一般高雅?画面却揭露一个荒诞而诡异的世界,充斥着怪胎和强迫症患者。 


韦斯特回顾展现场,泰特现代美术馆,2018

摄影 | Matt Greenwood

© 弗朗兹·韦斯特文献 © 弗朗兹·韦斯特遗产

图片由弗朗兹·韦斯特文献弗朗兹·韦斯特遗产及泰特现代美术馆提供


韦斯特往后持续颠复艺术界的精英制度、美学标准和宣传机制。举例来说,画廊和美术馆总是精心设计文宣品以树立品牌风格,但是韦斯特喜欢自己设计,采用丑陋的字体和软色情或俗气的图片,印在廉价的纸上。他也做出一般美术馆策展人不会做的展览,将超级艺术明星和名不见经传的艺术家,八竿子打不着的作品兜在一起。在2011年威尼斯双年展中与超过30名艺术家合作装置艺术,其中包括他的艺术家妻子塔姆纳·希尔比拉兹(Tamuna Sirbiladze)。开展后每位艺术家都跑去展场,宣称自己在参与名单上。韦斯特称之为“丑的民主——每个人都有权力展示自己的东西”。 


韦斯特曾在一次访谈中说:“我喜欢那种放在街头的艺术;它的存在再单纯不过,我们不需要专程去看作品,甚至连看都不用看。这是我心目中最理想的艺术。”话虽如此,他早已在欧洲战后艺术的殿堂中留名,世界重要美术馆和双年展均推出他的展览,在其艺术生涯中更获奖无数,1988年维也纳市立视觉艺术奖(City of Vienna Prize for Visual Arts)、1998年科隆奥托·哈恩奖(Wolfgang-Hahn-Preis,Cologne)、2011年威尼斯双年展金狮奖终身成就奖与奥地利科学与艺术荣誉十字勋章(Austrian Decoration for Science and Art)只是其中几项,当年的青涩小伙子发下豪愿想成为大艺术家,他完成甚至超越了这个梦想。韦斯特本着朋克精神游走于缪思与闲散之间,2012年7月25日因病逝世,走完65个精彩年头。 


本文原载自《典藏·今藝術&投資》2019年10月刊
弗朗兹·韦斯特(Franz West)专题, p. 70-75


相关阅读:弗朗兹·韦斯特(Franz West)之《适应》系列与抽象雕塑
相关阅读:弗朗兹·韦斯特(Franz West)之家具作品


关于卓纳画廊


卓纳画廊是位处纽约、伦敦、香港及巴黎的当代艺术画廊,现代理近60位在世艺术家和已故艺术家遗产,拥有过百人的专业团队。画廊自1993年创立至今,成功举办了众多具开创性的展览。卓纳画廊活跃于一级和二级艺术市场,一直致力于培育艺术家的职业生涯,当中许多已在当今最具影响力的艺术家之列。


网站:www.davidzwirner.com

微博:卓纳画廊

微信:david_zwirner


{{flexible[0].text}}
{{newsData.good_count}}
{{newsData.transfer_count}}
Find Your Art
{{pingfen1}}.{{pingfen2}}
吧唧吧唧
  • 加载更多

    已展示全部

    {{layerTitle}}
    使用微信扫一扫进入手机版留言分享朋友圈或朋友
    长按识别二维码分享朋友圈或朋友
    {{item}}
    编辑
    {{btntext}}
    艺客分享
    {{mydata.real_name}} 成功分享了 文章
    您还可以分享到
    加载下一篇
    继续上滑切换下一篇文章
    提示
    是否置顶评论
    取消
    确定
    提示
    是否取消置顶
    取消
    确定
    提示
    是否删除评论
    取消
    确定
    登录提示
    还未登录崇真艺客
    更多功能等你开启...
    立即登录
    跳过
    注册
    微信客服
    使用微信扫一扫联系客服
    点击右上角分享
    按下开始,松开结束(录音不超过60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