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论坛发言|SPEECH OF FORUM 」
各位同学,各位在座的嘉宾大家下午好。这是我参加的最跨界的活动,我讲的主题,包括我的身份和大家都有非常大的差异性。我今天来非常受冲击,因为每一位嘉宾提到的词,很多都是我所听我的,或者我所数量的,但是这些嘉宾理解的和我在本专业中用的方式和看待的角度接通的。我这15分钟给在座的各位带来的东西也是一个相对陌生的领域。
我大概从四个方面讲它的界定、功能、行业现状、发展方向。商科和艺术的人讲东西,思维体系不一样,会觉得我特别的结构化。我先问大家一个问题,如果从这个PPT当中大家看到的,哪些属于可穿戴艺术展,或者哪些不属于?
最右的是一个手提式的音响设备,认为算的举手,大家认为不是很肯定。第二个是有助于睡眠的设备,算吗。左下角是给狗带的,但是确实可以了解这个狗的所有的生理习惯,并且可以帮助狗交朋友,算吗?中间是一个桌子,有非常强的应用功能所有的桌面就是一个触屏,点击桌子的任何一个部位都是操控一个电脑,算吗?最奇葩的是左上角的那个,小药丸的那个,以色列的科学家研究出来的,可以吞下去,可以用个装置摇动开启它的马达,从胃一直到大肠一直振动,可以解决便秘的问题。所以我在想,这一页当中,我按照今天前面的嘉宾的演讲,几乎的所有都可以划到里面。但是详细的界定,有一些可能不属于窄的可穿戴艺术展。这是麻省理工学院的一个定义,我找了很多以后,大家理解也相对客观的。觉得可以直接穿在身上,或者是整合到衣服上的便携式的设备。以不凸现异物感的输入或输出仪器侦测特定情境并连接网络,进而成为使用者在行动中处理信息的工具。这是麻省理工对于可穿戴设备的一个非常科技化的界定,非常清楚的表明了可穿戴设备的技术特征,它的服务对象,以及最终的使用目的。 这是把世界上目前可穿戴的设备,为什么狗狗不算,如果按照麻省理工学院的定义,可以穿在身上,是默认在人,还没有泛指动物。如何穿戴,可以分这么几个,从头到脚,头上可以头可以戴的设备,包括额头,眼睛,耳朵。这有各种各样的戴,可以放在任何地方。还有你的手腕,这是一个可穿戴设备,包括手表,包括我们所说的个各种各样的记录运动的腕带。这是一个探测器,可以接受所有的身体的信号,包括定位。最后放在你的鞋上,里面做的各种各样的体感的装置,基本上从头到脚,也就是他所说的直接穿戴,或者是穿戴在用户的衣服上,或者是其他的可以便鞋,只要是这种设备都叫做可穿戴的设备。
下一个问题,这种设备一个最重要的特征是什么,我同样是从商业的角度问,我是商学院的老师,我专门做电子商务。我们也非常关注,但是我们是从商业的角度看待它,一个最重要的特征,区别以往的设备或者其他的衣服配件,什么特征?可计算、贴近、智能。可计算只代表一部分,一定是现在我们谈到可穿戴设备的时候,其实应该给他加一个定义,这个定义大家认为是默认,实际上今天是智能化的可穿戴的设备,光有计算能力不一定真的实现它的商务功能。你看它的界定,第一为什么说体现在智能,不凸现异物感的输出或者输出装置,我带在身上任何的地方,相当于我们电脑的屏幕或者是鼠标,还有一个功能,一定有某种探测的功能。要求能够侦测特定的情境,现在包括人体所有的健康指标,包括所有的定位,包括你周遭的环境,以及包括可解读对象的任何信息,所以一定要有侦测环境。但是并且要求一定连接网络,因为这个设备有可能太小,所以本身可以进行非常局部的计算,但是大量的计算都要通过在云端的大数据的处理系统进行支持,所以一定要有一个条件,就是必须连接网络,如果不连接网络,就成为一个死的设备。最后的目的就是成为处理信息的工具,实际上某种程度上,会成为你智慧的助手,成为决策当中非常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所以未来的作用,我们是不可以忽视的。我们看一下,可穿戴设备的商务功能,有一些学者在划分的时候,他是按照我的可视的眼镜,或者耳朵有什么功能,我认为左右的可穿戴设备,而且不同的品种之间,功能可以互相演化和替代的。第一大类在健康医疗,但是它的健康医疗,实际上更偏重未病时候的信息探查。所以是日常的大众健康这一块入手,所以非常强调大家的健康状态的侦测。比如大家经常戴的智能手环,会记录你的心跳,运动的频率,都属于我们身体的一个数据。包括所有的设备,可以是集中在某一个大众化设备当中的功能,比如智能的手表,有一个功能是计算心率,计算晚上睡觉的时候,多少时间在深度睡眠,多少时间浅水面,这是第一个非常大的大类,在健康医疗。目前这一大类的产品非常的丰富,第二个叫综合信息处理。这个里面最典型的代表,就是关于我们的智能手表。或者还有另一大类的处理就是我们的耳机,可能大家没有想到,耳机实际上成为现在智能的可穿戴设备当中非常大的类别,无论是出货量还是商业占比市值占比都非常大。很典型,通常而言,他会利用这种智能的来间接操控你的手机。如果从耳机角度来说,可以通过语音操控,在这个当中可以连一个麦克风,用语音操控你所有的其他的智能设备。因为耳机所运用的计算能力和数村能力都不够。如果意用你的智能手机,会经常问siri一些问题,你会发现它很笨,可能存在一个技术瓶颈。
第三个是我们觉得对未来冲击最大的一块,叫现实增强。这个当中的非常的典型的代表,就是大家所说智能眼镜。左上角的图的智能眼睛,算是一个很深的用途,我一看到这个图象的时候,就有一半是看到现实的状况,有另外的屏幕给你做信息的展示,一半是现实,一半是所有的数据处理系统提供给他的实时关于这个对象所需要的信息。这个人看到的时候,他可以立刻显现所有的头骨,一定是加载了特殊的系统。会看到底下的眼镜,会是好几个摄像头,可以帮助你在看到这个眼镜的同时,就以第一人称视角的方式拍摄你所看到的所有的东西。还包括这个的AR和VR,所有的增强现实,这一很大的一块。还有一个问题,如果我真的要实现可穿戴设备,我刚才所说的成为你人身的智能的助手,是有一些技术条件的。它的技术条件大概分三块,第一块硬件,第二块软件,第三个社会整个的形态支持。我们先来看硬件方面,第一个就是终端设备,可能诸位在座的艺术家们,考虑这个东西的时候,永远是从艺术设计的角度考虑,但是商科的人在想,这个东西怎么实现我想它实现的功能。这个东西要能实现我所实现的信息,包括芯片技术,包括传感器技术,还有进场的射频技术,还有嵌入技术,识别技术,这些技术都必须配套其中。而且必须内化在一个非常酷的工艺设计当中,所以一定是一个跨界的动作。如果有了终端设备以后,再下来必须要有网络的基础设施。因为我在看到这个数据的同时,立刻我的数据传到云端,云端经过计算,再传回来到我的数据上。 这是2018年全球的平均网速,9兆,中国只有2点几,全世界已经到了40多。还有什么,云端的计算机系统,其中软件这一块还要有应用系统和大数据分析,未来还要有产业形态的支持。可穿戴行业的状况,就是预测2021年大概出货5亿台,大概销售数据达到500亿美元产业的规模。当中最大的占比在哪里,头戴式的显示器,智能手表,应该是最厉害的这些产出的类比。2021年整个的占比。
最后一个,可穿戴设备的未来发展方向,并不是现在才有的事物,出现了20多年。早些年当中不具备智能,不具备联网,不具备大数据的处理。17、18年有一个词,今天的可穿戴设备已经可以成为一个系统集成方案,有一个缺陷,使用的体验,我是不是一定要追求这个东西。我是不是一定在我的场景使用当中非常的酷,非常的炫,这是未来的一个方向。如果我再问一个方向,我请大家看一段小视频。他戴了一个VR的眼镜,我想凸现的就是未来的社会一定是这样像一个半人马的社会。有很多人形容电子商务的年代,不可能所有的在线下,一般在线上,一般线下。人们一半在现实,一半的虚拟,一半的当下,一半的信息来自于远程,机器传递的信息。我们如何交互,也是我们设计家要考虑的问题,从商的人也要考虑的问题。谢谢大家!
▼
「 展览图片|EXHIBITION IMAGE 」

梁碧和 《Rhythm I / Rhythm II》
吴冕《金戒指|两枚含金量相同的戒指》
班晓雪《立体水晶外套》

Esther Brinkmann 《As a vase contains a flower 》
| 首届国际可穿戴艺术展 |
展览时间 | Exhibition Dates:
2019年11月15日—11月30日

图文编辑 | 李琪







已展示全部
更多功能等你开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