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ndex}}/{{bigImglist.length}}
{{memberInfo.real_name}}
{{commentname}}

直击当代水墨生态 ,第五届“视墨湖”——“共振”隆重开幕

{{newsData.publisher_name}} {{newsData.update_time}} 浏览:{{newsData.view_count}}
来源 | {{newsData.source}}   作者 | {{newsData.author}}


11月30日下午,第五届“视墨湖”学术邀请展“共振——当代水墨人物创作的阐述逻辑与探讨空间”在上海八号桥艺术空间隆重开幕,本次展览由中央美术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葛玉君、上海八号桥投资管理(集团)有限公司CEO 鲍颖共同策划。“视墨湖”为“水墨画”的上海方言谐音(“视”:视觉文化;“墨”:水墨传统;“湖”:包容,五湖四海),是近年来八号桥所着力打造的具有学术性、公益性的品牌性学术平台,从2015年至今已走到第五个年头。


五年来,上海的艺术氛围发生了显著变化,在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华东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先后成立以及中央美术学院中法学院落地上海等一系列艺术教育事件的推动下,上海俨然成为中国当代艺术最为重要的中心之一。八号桥文化及“视墨湖”品牌也是伴随着这一背景逐步成长起来。而“视墨湖”系列展览,在某种程度上也是一种民营资本推动艺术学术进程的典型案例。本次展览“共振”作为五周年推出的节点式展览,具有重要的意义。



而本次展览所探讨的“当代水墨人物创作”,指的是一种更为“直观”、更为“近距离”的与社会现实发生“同频共振”关系,在某种意义上以批评性视角表现当代消费文化、都市文化语境下的生存体验与生命状态的“当代水墨人物创作”,以及与此相关的或“在场”或“不在场”的文化景观。旨在尝试性在全球化、都市化语境下,对当代水墨人物创作的阐述逻辑与探讨空间进行研判。


本次展览选择了在当代水墨人物创作方面具有先锋性和代表性的八位艺术家,即刘庆和、冯斌、蔡广斌、章燕紫、白璎、彭薇、潘汶汛、朱小坤。他们各自生活的时代、学习的经历、面临的问题都各不相同,但同时又在水墨人物创作方面寻找到了各自新的突破点。围绕此次展览召开以“当代水墨人物的发展所面临的问题与未来可能性”为主题的研讨会,邀请了知名美术评论家和艺术家共同展开热烈的探讨,希望能为当代水墨发展提供一些有益的思考。


开幕式嘉宾致辞


研讨会主要议题分为两个。其一,关于中国当代水墨生态的探讨,即当下水墨界各种风格、样式以及价值取向层出不穷,各种创作背后的思想资源和所要反映问题的差异化、多元化的生态背后的阐述逻辑。一定意义上,20世纪以来,多重不同的时间性线索被共时性地置入到一个空间场域当中,所以在某种意义上对历史或艺术史的叙述,不仅仅是从“古代”到“现代”的线性叙述方法,同时也存在从“这儿里”到“那儿”的这样一个空间性、横向性的转变。在这种复杂的语境下,再来思考当代水墨各种风格面貌,似乎能够对当代水墨的生态有一个更为客观的认知和反思。其二,本次展览所探讨的“当代水墨人物创作”,一方面批判性的面向现实,一方面又与传统有着密切的关联,无论是水墨在当代艺术语境下自我身份认同中逐步消亡,还是有一种“再水墨”的可能性,当代水墨人物创作在某种意义上都是一个非常关键的“发生器”,一个内在的“引擎”与推动力。


研讨会:“当代水墨人物的发展面临的问题与未来可能性”


研讨会:“当代水墨人物的发展面临的问题与未来可能性”


研讨会:“当代水墨人物的发展面临的问题与未来可能性”


研讨会:“当代水墨人物的发展面临的问题与未来可能性”



出席本次研讨会和开幕式的艺术家有:

 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刘庆和先生;

四川美术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重庆市美协副主席冯斌;

华东师范大学美术学院中国画与书法系主任、当代水墨研究中心主任、教授蔡广斌;

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副教授白璎;

中央美术学院研究员、实验艺术学院硕士生导师章燕紫;

中国美术学院中国画与书法学院副教授潘汶汛;

中央美术学院博士、四川美术学院讲师朱小坤。


出席本次研讨会和开幕式的重要嘉宾有:

中央美术学院艺术管理与教育学院院长、中法艺术与设计管理学院院长、中央美术学院国家艺术与文化政策研究所所长、中国美协美术教育委员会副主任,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艺术产业研究委员会副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余丁;

上海八号桥投资管理(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鲍炳新;

上海八号桥投资管理(集团)有限公司CEO鲍颖;

中央美术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葛玉君;

中央美术学院中法艺术与设计管理学院副组长、上海校区主任王可;

艺术评论家、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副总编徐明松;

艺术史学者、批评家、策展人杨维民;

艺术评论家汤哲明;

上海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文汇报文化中心主编张立行;

上海中国画院创研室主任、画师何曦;

上海中国画院画师鲍莺;

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副教授丁小真;

中国美术学院现代书法研究中心研究员,美国伯克利大学博士后任先进等。



在当代水墨成为一种显学的背景下,“视墨湖”展览举办五届并不断演进,其价值和意义在于拓宽文化视野,提供学术思考的逻辑,它不仅是一场展览,更是一种创作交流和方向探索。



刘庆和先生认为,“曾经有一度画水墨的人在强调‘当代性’,好像意味着你对当代有思考。我们难免从个人的角度,也就是从符号的角度切入,我们往往把符号的东西看得重,其实这些年在中国画领域,我们拼命追求符号感、形式感的时候,超过了我们对自己的认知,我们经常会把自己丢弃,然后想办法跟发展平行,不让自己落后。其实自己身心是哪样的,我们有时候恐怕忽略了,这个倒不是故意要树立什么,我的感觉是到了这把年纪在画画的时候,能客观认清自己是最重要的,所以我想尽量少参加一些活动,让自己静下来。葛玉君给我介绍在上海有这样的活动,很振奋。说到建筑环境,这样的建筑环境很容易把画吃掉,我试一试把画拿来,跟环境做的关联,蛮有意思。”



中央美术学院艺术管理与教育学院院长余丁表示,“参展艺术家都是中国在水墨画领域最有名的一批艺术家,年龄跨越不同时代,从60后到70后、80后。从古至今,人物画是最难画的,当下水墨人物画不仅要反映时代发展的变化,还肩负着水墨画从传统走向当代、语言转换的艺术自身探索使命。八位艺术家的作品不仅反映了城市、乡村、人文的变化,更多的是他们用自己的艺术创造来探索水墨语言在人物画当中的变化。人物于这些艺术家来说是一种语言转换的媒介,在本次展览中呈现给各位观众的不仅是对于现实生活不同角度的呈现,更多的是他们的语言,他们对艺术本身所作出的贡献。”



展览场地八号桥艺术空间1908粮仓拥有一百多年的历史,曾为杜月笙的私家粮仓,水墨画作与老建筑之间产生了良性互动,可谓相得益彰,受到艺术家和观众的一致好评。






作品欣赏





第五届“视墨湖”展览画册


本次展览将持续至12月7日,欢迎前来观展

研讨会嘉宾发言内容将陆续推出,敬请关注



第五届“视墨湖”:共振——当代水墨人物创作的阐述逻辑与探讨空间


出品人:鲍炳新

策展人:葛玉君  鲍  颖

主办单位:上海八号桥文化产业投资有限公司

承办单位:八号桥艺术空间1908粮仓


艺术家:刘庆和  冯斌  蔡广斌  章燕紫  

 白璎  彭薇  潘汶汛  朱小坤


开幕式:2019年11月30日 15:30

展览时间:2019年11月23日—12月07日

展览地点:八号桥艺术空间1908粮仓




更多精彩,敬请关注





▇ 八号桥艺术空间1908粮仓 ▇


开放时间:9:30-17:00(周一闭馆)

地址:上海市黄浦区南苏州路1247号

(地铁1号线新闸路站1号口出)



八号桥艺术空间1908粮仓,始建于1908年,原为“中国通商银行第二仓库”,后为民国大亨杜月笙的私家仓库,历经百余年而屹立。空间汇集“仓、河、桥、砖、木”元素,良好的艺术氛围和独特的空间结构让它成为苏州河畔一道靓丽风景。在这个历史建筑里,我们聚焦生活美学,举办展览展示、文化交流、艺术活动、影视摄制、话剧演出、时尚发布等等。这里不再有上海旧梦,有的却是苏州河畔的人文新篇章,阅读建筑,品位艺术,漫步苏州河畔,感受上海的城市温度。

{{flexible[0].text}}
{{newsData.good_count}}
{{newsData.transfer_count}}
Find Your Art
{{pingfen1}}.{{pingfen2}}
吧唧吧唧
  • 加载更多

    已展示全部

    {{layerTitle}}
    使用微信扫一扫进入手机版留言分享朋友圈或朋友
    长按识别二维码分享朋友圈或朋友
    {{item}}
    编辑
    {{btntext}}
    艺客分享
    {{mydata.real_name}} 成功分享了 文章
    您还可以分享到
    加载下一篇
    继续上滑切换下一篇文章
    提示
    是否置顶评论
    取消
    确定
    提示
    是否取消置顶
    取消
    确定
    提示
    是否删除评论
    取消
    确定
    登录提示
    还未登录崇真艺客
    更多功能等你开启...
    立即登录
    跳过
    注册
    微信客服
    使用微信扫一扫联系客服
    点击右上角分享
    按下开始,松开结束(录音不超过60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