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ndex}}/{{bigImglist.length}}
{{memberInfo.real_name}}
{{commentname}}

中央美术学院大师班,艺术与科技方向

{{newsData.publisher_name}} {{newsData.update_time}} 浏览:{{newsData.view_count}}
来源 | {{newsData.source}}   作者 | {{newsData.author}}

 探讨在新的自然、科技和社会环境里 

 艺术与科技的多样化创新结合及应用 




与大师同窗
艺术与科技短期研修班
-
“灵感来自身体”

时间

2019年12月9日-2019年12月19日


地点
中央美术学院(花家地校区)7号楼设计学院
五层教室




课程概述


在高度智能化生存的时代,具身认知和感受力对于每一位艺术家和设计师已变得尤为重要。本期研修班以“灵感来自身体”为主题,集中训练学生用身体去感知,用行动去获取创作灵感的能力。“与大师同窗”艺术与科技短期研修班将为学生提供一个能与活跃于当今世界艺术与科技舞台的重要艺术家和设计师在普通教室里成为“同桌”的机会亦师亦友,边做边聊,分享他们的经验、见解、创作经验和科技手段,共同展开科技时代艺术与设计前沿话题的讨论与创作实践。
 


课程介绍


 第一单元 
赛博格行为艺术
Cyborg Performance Art
12月9日 - 12月10日 上午9:00-12:00
史帝拉(Stelarc)教授
卡耐基梅隆大学艺术和机器人技术教授
著名生物+机器人行为艺术家


史帝拉( Stelarc)是一位活跃在世界舞台的生物与行为艺术家,他在视听上不断探索和放大自己的身体,并拍摄了三部关于身体的电影。在1976-1988年间,他完成了26次身体悬吊表演。他利用医疗器械、假肢、机器人技术、虚拟现实系统、互联网和生物技术来设计与身体亲密且无意识的链接。

“推进:身体和耳朵在机器手臂上 Propel:Body on robot arm and propel : ear on robot arm”(2015)


他曾通过第三只手、延伸手臂、虚拟手臂、胃雕塑和外骨骼进行表演。他的“分形肌”(Fractal Flesh),“弹跳身体”(Ping Body)和“寄生”(Parasite)的表演探索了通过远程技术和互联网信号刺激肌肉引发的身体被动状态。他的“假肢头”(Prosthetic Head)是一个具体的对话主体,可以与审问它的人对话。 


“手臂上的耳朵(Ear on Arm)”(1997-2007)


而在生物艺术方面,他耗费10余年时间在自己左臂上构造了一个耳朵,这个位于左手前臂的耳朵一半是通过手术植入,一半是靠细胞自然生长而形成。照片显示,这只耳朵的外形与人类正常的耳朵无异,并且也有自己的供血系统,已经成为史帝拉( Stelarc)身体的一部分。他并在该耳朵里植入了互联网通信功能,使其成为在任何地方的人都可公开访问的声学器官。他探索了具有增强和扩展身体结构的替代解剖结构。

“第三只手(Third Hand)”(1980-1998)



 
 第二单元 
身体与媒体
Body and Media
12月9日 - 12月19日 下午2:00-5:00(周日休)
加里·希尔(Gary Hill)教授
中央美术学院特聘教授
艺术家


加里·希尔(Gary Hill)是一位在华盛顿州西雅图生活和工作的美国艺术家。他经常被视为视频艺术的重要艺术家之一。如今,他以国际展览装置和表演艺术而闻名。他关注创新语言和技术,广泛地在媒体领域工作。他从语言的物理性、联觉和感性难题到本体空间和观众互动。他的有影响力的作品已在全球大多数主要的当代艺术博物馆展出。


“因为它总是已经发生 (Inasmuch As It Is Always Already Taking Place)” (1990)

加里 · 希尔(Gary Hill)的作品经常被讨论与他在视频和装置中加入语言、文本有关。20世纪70年代后期,他居住在纽约州巴里敦,将他对语言的兴趣扩展到诗学和复杂文本,以及表演艺术上。对他而言,最初的“语言”并不是特定的词语,而是在电子空间中出现的说话体验,他称之为“电子语言学”。



“高船(Tall Ships)”(1992)


 第三单元 
当代文化语境下的艺术与科技
Art and Technology in Contemporary Culture
12月11日 - 12月14日 上午9:00-12:00
 
陈小文教授
阿尔弗雷德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
央美设计学院艺术与科技客座教授,学科主任
艺术家


陈小文,艺术家,长期关注科技、文化、政治如何延伸和异化人对外界的感知,人的意识是如何经由肉身的体验,去提取、处理、合成模拟和数字信息,记忆和直觉是如何将信息转化为知识,等话题。并围绕这些话题,创作了大量架上绘画、视频艺术、交互影像,以及合成绘画和电子元件/设备的作品。曾任美国康乃尔大学建筑、美术、城市规划学院教授、美国罗特岛设计学院客座教授。现任美国阿尔佛莱德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终身教授、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院客座教授。活跃于中美两国艺术学院、美术馆、画廊,举办个人展览并应聘参加了许多重要主题展。参与策划了中国美术馆举办的“美国当代版画展”,“北京媒体艺术双年展”。

“引力场域研究 (Study of gravitationalfield)”(2018-2019)



 第四单元 
具身认知
Embodied Knowledge
12月17日 - 12月18日 上午9:00-12:00
安·汉密尔顿(Ann Hamilton)教授
俄亥俄州立大学艺术系教授
艺术家


安·汉密尔顿(Ann Hamilton)1956年出生于美国俄亥俄州莱马市,先后毕业于堪萨斯大学、耶鲁大学,并分别获得纺织设计专业的学士学位,以及雕塑硕士学位,现任俄亥俄州立大学艺术学院教授。


作为20世纪80年代崭露头角的视觉艺术家,汉密尔顿因大型多媒体装置而被人熟知。她的创作风格多样,并获得众多荣誉,其中包括亨氏奖、麦克阿瑟奖、美国艺术家奖、NEA视觉艺术家奖、路易斯·康福特·蒂芙尼基金会奖以及斯科希甘雕塑奖和古根海姆纪念基金会奖。

安·汉密尔顿(Ann Hamilton)的创作风格多样,获得了众多荣誉,并被评为2014年国家艺术奖章的获得者(国家艺术奖章是美国政府授予艺术家的最高奖项),该奖项由美国总统巴拉克·奥巴马(Barack Obama)颁发。

“线程-事件(the Event of a Thread)” (2012年)

“唧唧复唧唧(again, still, yet)” (2016年)



课程安排




12月9日 - 12月10日 上午9:00-12:00


赛博格行为艺术
Cyborg Performance Art


史帝拉(Stelarc)教授



12月9日 - 12月19日 下午2:00-5:00(周日休)


身体与媒体
 Body and Media


加里·希尔(Gary Hill)教授

 


12月11日 - 12月14日 上午9:00-12:00


当代文化语境下的艺术与科技
Art and Technology in Contemporary Culture


陈小文教授



12月17日 - 12月18日 上午9:00-12:00


具身认知
Embodied Knowledge


安·汉密尔顿(Ann Hamilton)教授




证书授予


学习期满,成绩合格,颁发《中央美术学院短期研修证明书》。




课时间&地点



1.招生专业名称:“与大师同窗” 艺术与科技短期研修班
2.学制:11天(72课时)2019年12月09日-2019年12月19日
3.教学组织:
 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院艺术与科技研究方向
4.教学地点: 中央美术学院本部(花家地)7号楼设计学院 5层教室



报名条件


招生人数:共 30人 (面向美术高校教师、艺术家等社会人士招收10~20人,对校内在读各院系博士生、研究生、本科生择优录取15人)。
1.无心理疾病、身体健康,政治思想好,品行端正,遵纪守法。
2.参与此课程须对艺术创作或理论研究有一定基础,授课期间将安排专业翻译,专业及语言突出者优先录取。




课程学习费用&报名方式



 学习费用 

普通报考人员学费28000元/人,
高校在职教师凭院校介绍信,学费20000元/人。

 报名流程 


登记报名→资格审查→录取通知→缴纳学费→正式入学


 扫描二维码,登记报名!


报名截止日期2019年12月5日12:00


课程咨询



联系电话:18701836024



导览




主办单位
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院
中央美术学院视觉艺术高精尖创新中心


协办单位
中央美术学院继续教育学院


承办单位
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院
中央美术学院研究生会学术部


艺术与科技方向


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院艺术与科技方向已获得教育部批准成为中央美术学院第22个本科专业,该方向旨在引导学生在新的自然、科技和社会环境里探索艺术与科技的创新结合,以跨学科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意能力、技术能力和思辨能力。


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院


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一级学科正在成为中央美术学院引领国内、对话国际的战略优势学科和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已经建成涵盖视觉传达设计、数字媒体艺术、设计历史及理论、艺术与科技、公共艺术与设计、环境艺术设计、生活产品设计、设计史及理论等目录内的二级学科,以及自主创设的服务设计、设计管理、创新设计、社会设计等新增二级学科。同时,在保持现有学科口径范围优势下,设计学科以对中国社会未来形态和经济模式整体研判为基础,以积极应对全球科技、经济和社会变革为契机,以培养具有中国文化立场和全球意识的顶尖人才为目标,以服务于国家重大战略举措为根本,全面深化改革和创新驱动发展。

中央美术学院视觉艺术高精尖创新中心

中央美术学院视觉艺术高精尖创新中心成立于2015年11月,是北京市教委首批确定的北京高校高精尖创新中心之一。中心以以“视觉北京”为核心概念,从“空间北京”、“图像北京”、“时尚北京”和“生活北京”四个重要方面入手,从文化战略的高度和艺术的角度介入北京城市发展和文化建设的顶层规划,主导参与重大项目实施。中心持续引进国际顶尖人才,已拥有一支具备国际顶尖水平,涵盖领域广泛的中心专家队伍,并在理论研究与实践中发挥出显著作用。通过不同类型的工作室开展以学术统领实践、以研究带动教学的多元化创新美术人才培养。





MANA 全球新媒体艺术平台MANA是全球新媒体艺术行业媒体与资源对接平台,致力于建立艺术、设计与科技协同创新的生态系统。MANA持续聚焦追踪行业热点,旨在提升优秀原创、艺术科技跨界的影响力,为相关领域人士提供交流互励平台,为优秀创作者赋能,为企业及品牌整合对接优质的行业资源,推动行业发展。/ 官 方 网 站 /www.manamana.net


{{flexible[0].text}}
{{newsData.good_count}}
{{newsData.transfer_count}}
Find Your Art
{{pingfen1}}.{{pingfen2}}
吧唧吧唧
  • 加载更多

    已展示全部

    {{layerTitle}}
    使用微信扫一扫进入手机版留言分享朋友圈或朋友
    长按识别二维码分享朋友圈或朋友
    {{item}}
    编辑
    {{btntext}}
    艺客分享
    {{mydata.real_name}} 成功分享了 文章
    您还可以分享到
    加载下一篇
    继续上滑切换下一篇文章
    提示
    是否置顶评论
    取消
    确定
    提示
    是否取消置顶
    取消
    确定
    提示
    是否删除评论
    取消
    确定
    登录提示
    还未登录崇真艺客
    更多功能等你开启...
    立即登录
    跳过
    注册
    微信客服
    使用微信扫一扫联系客服
    点击右上角分享
    按下开始,松开结束(录音不超过60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