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百年风云——世界名人字札
预展时间:11月29日至12月3日
预展地点:全国农业展览馆
拍卖时间:12月4日(星期三)16:00
拍卖地点:北京四季酒店五层D厅
长按识别二维码浏览本场电子图录

蒋梦麟(1886年-1964年),原名梦熊,字兆贤,号孟邻,浙江余姚人,中国近现代著名的教育家。
1886年1月20日,蒋梦麟生于浙江余姚。曾参加科举考试并中秀才,1912年于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教育学本科毕业,随后赴纽约哥伦比亚大学研究院,师从杜威,并获得哲学及教育学博士学位。曾任国民政府第一任教育部长、行政院秘书长,也是北京大学历史上任职时间最长的校长。1949年随国民党政权去台湾。
蒋梦麟一生致力于教育工作,在任北京大学校长期间,他致力于“整饬纪律,发展群治,以补本校之不足”。在教育主张上,蒋梦麟认为教育的长远之计在于“取中国之国粹,调和世界近世之精神:定标准,立问题”,以培养“科学之精神”、“社会之自觉”为目标。主要著作包括自传体作品《西潮》、《新潮》、《谈学问》、《中国教育原则之研究》等。


徐贤乐(1908年-2006年),江苏无锡人,原北大校长蒋梦麟的夫人,出身望族。她的曾祖父徐寿是晚清著名的科学家,造船工程师,化学教育家。祖父徐建寅18岁时,就协助父亲研制蒸汽机和火轮船;后来又研发制成无烟火药,首次试制生成的无烟火药,理化性质很不稳定,遇热、撞击、摩擦、易燃易爆,在一次混合配料中发生爆炸事故,献身科学研究亊业。

LOT14658 蒋梦麟1957年日记及手稿资料
有关蒋梦麟的日记,在这之前是从来没有人提及的,甚至大多数的人不知道他有记日记的习惯。而《蒋梦麟日记,1957》的发现,是一直到2006年1月10日徐贤乐以九十八岁高龄逝世后的事。说到蒋梦麟有过三次婚姻,他的元配为乡下女子孙玉书,生有子女四人,长子仁宇,次子仁渊,长女燕华,幼子仁浩。而一九三三年他与北京大学已故教授高仁山(1894-1928)之遗孀陶曾谷结婚,而与孙玉书以「离婚不离家」的方式,协议离婚。一九四九年来台时蒋梦麟仅带女儿蒋燕华来台湾,其余三子均留大陆。而他和陶曾谷并无所出,仅有陶曾谷和高仁山所生的女儿陶燕锦亦来台。这也是老友胡适在劝告信中一直强调的:「然后在结婚之前,请律师给你办好遗嘱,将你的财产明白分配:留一股给燕华兄妹(案:蒋梦麟与元配生的子女,燕华为女儿),留一股给曾谷的儿女(案:陶曾榖与高仁山生的子女,陶燕锦为其女儿)」的由来。1958年,夫人陶曾榖因病去世。两年后,也就是1961年7月18日蒋梦麟与徐贤乐结婚,而短短不到两年,也就是1963年4月10日蒋梦麟便透过法律诉讼程序,诉请与徐贤乐离婚,一年后,蒋梦麟在1964年6月19日因肝癌病逝于台北荣民总医院。而离婚后的徐贤乐则一直寡居着,活到将近百岁,直到2006年1月10日,才走完人生的最后一程。

就在徐贤乐病逝后,因她无子女继承,而住所将收归政府,在清理卧房时在床铺底下发现一小包纸袋,里面有着她与蒋梦麟的合照,她自己的照片,和她当年和蒋梦麟打离婚官司时的档,包括银行账户、股票买卖凭据等等,还有当时蒋梦麟追求她时所写的诗句、便条纸,甚至蒋梦麟所预立的遗嘱,她都一一翻拍成照片,至于有些信函倒是保有原稿或抄稿,如她给蒋夫人宋美龄的中英文信函,及抄录蒋梦麟给陈诚副总统和陈雪屏的信函。而令人讶异的是居然有日记一本,首页以英文写着「Chiang Monlin 1957」,是蒋梦麟1957年日记无疑。
至于徐贤乐何以要扣留这一年的日记?1957年当时徐贤乐尚未在蒋梦麟生命中出现,甚至他们都还不曾认识。由此看来蒋梦麟是有记日记的习惯,而且是每年一本,1957年的日记可能只是众多日记中的一本,婚后的徐贤乐在打离婚官司前,可能只是随意扣留一本,而其他日记又在何处?这在目前没有答案,或许是当时蒋梦麟的女儿蒋燕华带到美国去,也或许永远消失在人世间了。
而1957年的日记里又记载了哪些内容呢?其中最重要的是蒋梦麟夫人陶曾谷在1956年被诊断为肾盂癌,1957年的日记不断地记载陶曾谷去医院看病检验之事,身体发高烧,小便出血等等病情,在7月10日日记云:「曾谷赴医院谒姜大夫,经检验据云成绩甚好,大致可无虑。自去年11月2日动手术至今计8个月8天,在此期间不知经过了多少忧虑和紧张心绪。」除了家事外,他毕竟是位学人,日记中记载他读了些什么书,以外文书为主,还涉及日本史、甚至《六祖坛经》等等。当然他身兼农复会主委及石门水库建设委员会主委,事情还是蛮多的,除了业务上的开会外,还需要接见许多外宾、访问团,而以他在党国的大老地位,有时在许多重要的宴会,他都需要参加,送往迎来,确实花去不少时间。我们看看这其中所记载的一些片段:
一月八日(周二):晚在副总统家开小组会议,本小组奉中央奖状成绩优良,余又被选为小组长,余任此职已四、五年矣。
一月十二日(周六):午后石门水库委会,通过工程顾问合同原则。副总统六十寿,晚在寓宴客,总统夫妇参加(阴历十二月十二日)。
一月二十日(周日):午前偕谷赴怀恩堂礼拜,并谒思亮、雪屏、大猷诸君,同谷赴圆山饭店午饭,今日为余七十一生辰,陈辞修副总统、俞院长、严主席、张岳军均来贺。晚农复会同人在自由之家晚宴。
四月三日(周三):午前赴立法院预算委员会报告农复会预算。
四月二十一日(周日):晨偕谷投票选举台北市长及省议员,傍晚看电影。
五月一日(周三):午后总统及夫人招待美军顾问团。
五月十八日(周六):午前参观美国海军设立之微生物研究所。中午在教育部开会讨论组合国文教组会员选举问题。
五月二十五日(周六):群众因Reynolds案,捣毁美大使馆及美国新闻处。昨晚军队开入台北市弹压,今日秩序已渐恢复。
六月三日(周一):午后外交部欢迎日本首相岸信介于中山堂。
七月四日(周四):美国国庆节,中午赴美大使署酒会。
九月二十八日(周六):孔子圣诞,在总统府宣读纪念文,总统请教育界午餐。
十月二日(周二):昨志希来电话,总统对于孔子纪念文甚嘉许。
十月二十三日(周三):午前全代会,同意举陈诚为副总裁,晚总裁在中山堂请全代表晚宴。
十一月一日(周五):西南联大二十周年纪念会,同学在中山堂聚餐。
十一月十九日(周二):午前菲律宾调查团来会讨论中日菲三国合作事业情形及问题。
十二月十六日(周一):晨视察虎尾灭鼠工作,午后赴彰化县政府听取防鼠工作报告。谒省主席周至柔兄,农厅长金阳镐兄,宿八卦山。
十二月十七日(周二):晚赴北京大学六十九周年纪念会并聚餐。
其中日记提及的Reynolds案,即是五二四事件,又称刘自然事件,是1957年一起示威事件,发生于前美国驻华大使馆所在的台北市中华路。本案为台湾于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少有的几次反美事件之一,亦为台湾戒严时期罕见之大规模示威活动。起因是同年3月20日,革命实践研究院少校学员刘自然在参加友人婚宴返家途中,于十一点在台北市阳明山驻台美军上士雷诺(R‧G‧Reynolds)的住宅门前,遭雷诺连开两枪毙命,但在两个月后的5月23日,美国军事法庭陪审团投票表决结果,以「杀人罪嫌证据不足」为由,宣告雷诺无罪释放,并于当日将其遣送回美国。5月24日,台湾各大报纸媒体纷纷刊出文章,抨击美方判决不公,当天的《联合报》社论更以「抗议美军蔑视人权」为题,攻击美方放纵人犯,而刘自然的妻子奥特华也在报上发表〈我向社会哭诉〉一文,向社会大众提出要求,并于当天上午十时手持用中英文书写的「杀人者无罪?我抗议﹗我控诉﹗」标语牌,到驻台美国大使馆前抗议,引发群众包围美国大使馆。
当天晚上七时四十分,群众冲破警察封锁线,再度进入大使馆进行彻底破坏,晚间八点,军方介入宣布进入紧急状态,并于九点钟实施宵禁戒严,十一点钟并有大批台北市卫戌部队开赴事件现场展开驱离及压制行动,为时大约十个小时的暴乱场面才被平抑下去,不过戒严令仍持续实施。蒋梦麟的日记应该是根据25日报纸报导的。
另外日记中提到孔子圣诞,在总统府宣读纪念文,并受到总统的赞许。根据日记蒋梦麟从9月16日开始写这篇文章,到9月19日日记云:「终日在家作纪念孔子文,九成以上完成。」之后又经修改,直到9月23日午前才完全定稿,前后花了一星期左右,9月28日宣读后,翌日全文刊载于台湾各大报,题为〈孔子学说与中国文化〉。概述孔子思想,天与人、人与人和人与物的三要点之相互关系,以及自然主义、理性主义和人文主义的三要素学说,奠定日后两千四百多年的中国学术方向,型塑了中国文化特性。日记中又说12月1日开始写〈耶稣教与中国文化〉一文。12月10日云:「作耶文,上篇毕」。而到了12月23日,这篇文章刊载于《新生报》。文中阐述西方文化的演进与中国文化的接触,西方透过船坚炮利打开中国门户,耶稣教文化因此传入,并改变了中国文化的思维。
除此而外,在日记中可看出曾经身为北大的校长和在抗战期间北大南迁昆明,与清华、南开合组「西南联大」,蒋梦麟又兼「西南联大」校务委员会常务委员,因此即使他后来来台,但每年的校庆,在台的师生校友都会聚会庆祝。日记中有11月1日:「西南联大二十周年纪念会,同学在中山堂聚餐。」12月17日:「晚赴北京大学六十九周年纪念会并聚餐。」之记载。
另外日记又记载有3月13日赴士林签名祝蒋夫人寿(阴历2月12日),而6月18日日记说:「今日为谷与余结婚廿五周年」,8月4日日记云:「午后李石曾先生新婚招待茶会」,此是李石曾的第四次婚姻,李石曾是前清大学士李鸿藻的五公子,李石曾的元配姚同宜1941年病逝于法国里昂,李石曾于1943年继娶美籍犹太人茹素(Rosenberg),1946年两人解除婚约。1947年2月2日李石曾和林素珊在上海「世界社」会所举行婚礼。1954年2月1日林素珊因脑血栓突然病逝。1956年李石曾从乌拉圭返抵台北,经旧友齐如山的介绍,才认识田宝田女士的。田女士是辅仁大学社会科学系毕业,系外交部亚东司帮办田宝岱之胞妹。他们是在7月26日结婚的,七十八岁高龄的李石曾和时年四十二岁的田宝田,可谓「忘年伴侣」,一时传为佳话。蒋梦麟日记所载是他们结婚后(8月4日)的招待茶会。
我常认为日记、书信等文献有其史料的价值,尤其日记是当时每天记下的,更有当下的意义。当经过数十年后即使当事者都有可能记忆模糊,但日记就白纸黑字地呈现在那里,它可补历史的不足,正由于它保留太多的细节,不管是国家大事或是个人生活琐事。《蒋梦麟日记,1957》虽只有一年时间,但也见证了许多事情,上至蒋介石、宋美龄、岳军(张群)、辞修(陈诚)、(蒋)彦士、(钱)思亮、(陈)雪屏、(吴)大猷、俞院长(鸿钧)、严主席(家淦)、朱骝先(家骅)等,一直到国外元首、驻华使节、访问农复会的外国嘉宾等等日记多有所记载。尤其是要研究当时台湾农业交流的情况,有相当重要的讯息存在其中。这也是《蒋梦麟日记》的首次面世,是目前为止独一无二的蒋氏一手史料,期盼日后再有其他年份的日记出现,或可更完整窥悉其晚年生命历程!对蒋梦麟先生的研究,这本首次问世的日记遗存,当只是一个发端吧?

LOT14658
蒋梦麟1957年整年日记1册共60页,附带蒋梦麟函稿、徐贤乐致宋美龄信函等文稿照片一组
此组拍品为非常震撼的前北大校长蒋梦麟亲笔手书的日记1册,实为国内拍卖首现。日记记录了其在1957年所发生的种种要事和心路历程,蒋梦麟在日记本首页亲笔签名“Chiang Monlin 1957”,日记本共计60页,全部写满。日记中有写到蒋梦麟的第二任夫人陶曾谷在1956年被诊断为肾盂癌,1957年的日记不断地记载陶曾谷去医院看病检验之事以及其与蒋介石、宋美龄、张群、陈诚等政要及名人的社交往来,弥足珍贵。
另外除日记本外此组拍品还包含蒋梦麟致陈诚与陈雪屏函稿2通、蒋梦麟第三任夫人徐贤乐致宋美龄的英文信件、徐贤乐手书储蓄账单、账户信息及手稿照片一组。


- The End -






已展示全部
更多功能等你开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