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春辰:我眼中的“墨与物”(三)
{{newsData.publisher_name}}
{{newsData.update_time}}
浏览:{{newsData.view_count}}
来源 | {{newsData.source}} 作者 | {{newsData.author}}
「编者按」——第二届武汉水墨双年展以“墨与物”为题于2019年11月15日下午在我馆开幕,这是我馆自主策划的重要年度展览之一,展览分六个单元:墨与笔、墨与心、墨与墨、墨与物、墨与影、物与物,特邀请了四十位杰出水墨艺术家参展,展出水墨、综合材料、装置艺术等共一百余件作品。展览策展由著名策展人、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副馆长、教授王春辰担任,小编将分单元与大家分享他的展览介绍,看看策展人眼中的“墨与物”,本期推送展览第三单元相关内容。(点击上方图片获取相关阅读)
· 正 · 文 · 来 · 啦 ·
单元三丨墨与墨
文 / 王春辰(本次展览策展人)
水墨在今天是一个重新建构的对象和艺术门类,它所面对的是整个艺术系统的发展和开放,与之对话和借鉴,水墨也必将是一个开放与重构的系统。迄今,水墨已经蜕变为当代思维和当代理论视角下的现代水墨,它包含了既有的古典美学,同时也在兼收并蓄西学之艺术理论、与当代话语交汇。
可以说,我们今天对水墨的知识和理解已经超越了历史上的任何时候,我们对历史须持之公允,判断今日之水墨也必以今日之态度。故而,今天再谈水墨,可清晰地知道水墨之本是墨,而非水,水故可以使墨千姿百态,古典论画也是谈墨,而非谈水;当代艺术理论有物性之论、有物派之别、有物质媒介之议,处处显示当下我们对艺术本质的思考之深入。观察水墨,当代人的水墨追求其实质是求墨的变化和表现,水不过是辅助手段,墨与墨才是论水墨的根本,也是推陈出新的奥秘所在。
墨作为物质,其特性与表现力与墨之黑、墨之分形层级变化有关,古人论墨讲浓淡干湿燥,今天的画家依然秉持此论,但他们多了各种艺术的通感,不仅如此,墨所承载的意味增加了繁复的现代性、当代属性,能够区分古今的奥妙就在于墨与墨之间。墨是洞悉人性的通道,墨具有喜怒哀乐,墨是世界的化身,墨是生命的载体,求墨之变并非墨之变而是人之洞悉世界本质之变,墨之形态是万千历史沧桑的具身(embodiment)。墨与墨是我们与世界的关系,回到人的本源是墨回到真墨的当代命题,世间当祛除伪墨之杂,还原墨之墨的真实,以此,墨的新生与永恒故可期许。蒋世国山海关内人氏,向心绘事驰骋于燕赵大地,墨为其不解之缘,当代为其梦寐之的,何言水墨必为草木虫石,今日之器物何堪不可入画?故不惜尺幅,绘巨构器物,彰显我画故我在,独立精神溢于言表。
刘进安冀中人,其水墨风骨为燕赵一脉之杰出者,后入京师学堂,主持教育,硕果累累,又性沉稳,不事张扬,剑走偏锋,积墨叠染,不忌厚重,其墨需慧眼相识,其人需雅士再读;凡艺事如历史之沧桑,必历经淘炼而留金,今我者不舍此志。蒲国昌黔西南人氏,中央美院就学,明志回乡,终其一生耕耘黔贵云雾,开悟人物志异,各尽其妙,唯神态必显,去污浊,涤昏暗,线如鬼神游走,墨同魑魅吟诵,造像超越今朝,挖掘乡原故我才是当代追溯肉身之知与未知;何谓当代?知悉久远之神秘最是当下解惑。 水墨
496cmx246cm
2018 年
黄致阳久事绘画,本修水墨,辗转台北、德国、澳洲、纽约,后居北京,已十余年。其思考理路由古出今,追寻生命之源与原始奥秘,张力与无常本生存轨迹,物与物相生相克,仅以墨为器直指亘古未结之谜。
姬子燕北人氏,与古同姓,一生无他矢志于绘画,以宏阔超时空为境,不拘陈规,立意创新,叩问墨之墨所包蕴的天地演化之内涵,推敲经典美学与当代哲思的浑然一体,知永恒之本源自神圣宇宙,故而以墨载之,而谓之大道通天,悲悯仁慈乃未竟天道。
桑火尧如其名曰,寻迹在野,求烂漫,反躬绘事知天下非一尊,因而探索彩墨之行迹,线为结构,组合穿插不一而足,古无此例,于今何惧?当代人做当代事,我法故我知;国际语汇求简洁静穆,我何不以墨言语之?喜极而泣,有我矣有我矣。
吴国全又名黑鬼,可见其心志于墨之狂野肆虐,何惧之何惧之;八十年代由楚地而北京,居都城又二十余年,久居生厌而回楚,唯其志在墨之绘事,沉潜其内,于心思悟,终得其今日之真谛:无法唯有我法,我法全赖自由之心智,浸染当是泪点,悬置可为紧迫,墨有痕可谓天下之焦虑。自是,黑鬼复归于国全之名,以为墨之志。中:《向下在流淌?向上在升腾?哈!哈!向上与向下的悖论》郭桢本浙美国画系毕业,水墨为其本业,年轻时噬墨如命,敢作敢为,所以她的水墨打乱陈法,泼染如舞蹈,今旅居美洲,致力于女性命题,孜孜以求,墨在其心中不再是山川墨迹,而是人之属性。崔强冀中人,少有侠客之志,如今教学为本,依然有张剑豪气,于绘画由古入今,以现代消费为图,以今日之现实为景;本展之孤石系列,破解传统山石架构,使之各现其形,彰显其质,此又是当代艺术命题,孤悬乃生存本质。
供图/李沉 供稿/荆菲 编辑/严雨桐 审稿/张文博
{{flexible[0].text}}
{{newsData.good_count}}
{{newsData.transfer_cou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