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ndex}}/{{bigImglist.length}}
{{memberInfo.real_name}}
{{commentname}}

【新世纪】与时共制丨在自然光线下看画——沈瑞筠对话王音

{{newsData.publisher_name}} {{newsData.update_time}} 浏览:{{newsData.view_count}}
来源 | {{newsData.source}}   作者 | {{newsData.author}}

新世纪·与时共制


第十二辑:在自然光线下看画



时间:2018年5月23日

地点:王音工作室

沈瑞筠(下文简称沈)你在镜花园的个展“友谊”,因为自然光线的原因到下午四点就闭展了,我觉得这个在观念上挺有意思的,你作为画家不光把控了画面,还把控了整个观看环境。你把时空也纳入了画面观赏的因素。为什么你会对特定的时空这么重视呢?

王音(下文简称王):其实也没想太多。你看我工作室的光线就跟镜花园空间的光线挺相近的,我工作就是在这样的环境里。通常在美术馆里做展览,我们要在它的规定里行事,美术馆有一套固化的展览生产制度。是你要去适应它一一比如稳定的光源、固定的空间。如果我在镜花园这样的空间,就有可能去还原跟我工作更为接近的光感。我常年习惯在日光条件下画画。


“王音:友谊”展览现场,镜花园,广州,2018
图片由艺术家工作室和维他命艺术空间提供
©Artist Studio and Vitamin Creative Space


沈:我觉得这个挺有意思的。因为这个特别个人化。放到美术馆,光都是平均的,是逼迫你把个人的东西标准化。

王:我有机会做这样的展览,也是因为正好空间也提供了这样的可能。可以在自然光线中看画。看起来很舒服。


沈:你怎么看写生呢?

王:这些年我也写生,练练笔。


沈:对比你以前的写生作品和现在的写生作品,现在的作品精减了很多,在这个过程中你减掉了什么?

王:还是看东西的眼光不同了。没有刻意,像是一个自然而然的过程。


《风景习作》丨Landscape Study

2016

纸本水彩丨Watercolour on paper

20×13 cm

图片由艺术家工作室提供丨©Artist Studio 


沈:你会对着景物写生?

王:对。我主要就是练习,有时候空闲会出去写生,就是练练手。


沈:写生的时候会不会被景物带着走呢?因为你是在画外面的东西。

王:写生的时候,通常会更主动地取舍,主动地观察。


沈:你觉得写生过程中获得的意外更重要,还是写生过程中培养一种判断力对你来说更重要?

王:我自己主要还是练练手和观察力,像做功课的状态。


沈:你画了好几幅花,为什么你对花这么感兴趣呢?

王:也说不上,可能因为常见。这两件“花”和展览主题有关。兴趣在于,花朵之间的那种“友谊”状态。

 

《友谊 2》丨Friendship 2
2017
布面丙烯丨Acrylic on canvas
55×100 cm
图片由艺术家工作室提供丨©Artist Studio


沈:你是如何理解这种“友谊”状态的?

王:就像花朵与花朵彼此间的关系,重点是“关系”。


沈:你怎么理解“关系”呢?

王:这里讲的还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沈:那你为什么喜欢那些造型,稍微往几何形那里提炼呢?

王:画不同的画也不一样。有时候倾向于方一点,有时候倾向于圆一点。


沈:但对比纯写实的绘画来说,你是有点几何化的。

王:我比较注重形和形之间的比例关系,比如说有些负形我会注意。


沈:除了用笔。你从中国传统里还获得了什么东西呢?

王:很多呵。比如像精减。宋词里有这么一句,“午阴嘉树清圆”,多好!六个字,便全有了。


沈:对。古文是这样的。这句话中除了描述还有意境。在你的作品表达中会考虑“意”的层面的表达吗?

王:会呵。通常大家会讲“格”,其实意思差不太多。


沈:我观察你作画的时候,好像没有故意去处理虚实,我感觉你是用颜色和笔触来处理的。

王:画都应该是实的,应该有远近,但不是说远处就是模糊的。


沈:因为无论远近都是真实的存在吗?

王:不是说远处就是虚的,远处可以远,但不能虚。


《灰》丨Grey
2018
布面丙烯丨Acrylic on canvas
180×140 cm
图片由艺术家工作室提供丨©Artist Studio


沈:我觉得这个是挺有意思的。你说远的东西不虚这个挺有意思的。你在乎的不是你的眼睛看到的视觉图像,而是那个东西是不是存在。还有一个问题,我感觉你是画一种心境,那你每张画有不一样吗?我相信肯定有不一样,不然不会画另外一张。但这个不一样对你来说是什么样的状态?

王:这张画我也会反复变化,我在草图上就会变很多。你得有很多草图去确认一个东西。


沈:那你画的过程中会变吗?

王:会呵。就是一个不断变化的过程。


沈:问题是你考究这么多次才最后定稿,那你是定了一种感觉?因为放大后会变的。

王:有时候画到一个阶段,对画面形象又有些吃不准了。通常,我要重新画一些草图熟悉这个东西,比如这个手的指头再往下挪一挪...也需要你自己再去推敲,这是工作中随时需要再画的。是手指头翘一点好,还是下面一点好.....


沈:所以草图是一个排演的过程?

王:对。它就是这个功能。画草图就是为了对一个内容反复熟悉。


艺术家王音(右)和“与时共制”策划人沈瑞筠(左)


新世纪·与时共制

策划:沈瑞筠


艺术家创作离不开他/她所处时代的背景,这个背景包括现实环境和文化语境。当今是一个多元的时代,艺术家作为一个个体,他们是如何在具体的环境里面接收、消化、回应,以及用艺术语言来转化我们所处的时代信息,从而形成独特的个体声音?“与时共制”这个研究项目希望把艺术家放到这两个特定语境下探讨他们的实践。我们用2-3年时间,通过在一定的研究的基础上针对特定话题发起对谈、座谈,继而通过项目支持和展览等形式有针对性地促成艺术的发生。希望通过深入合作,促进具有创造性的艺术语言和认知方式的生成。



关于新世纪当代艺术基金会


新世纪当代艺术基金会(NCAF)是由收藏家王兵先生和薛冰先生共同发起的非营利基金会,旨在研究、推动中国当代艺术的发展,它将通过严肃地观察艺术、研究艺术,在现有的艺术生态系统之中为中国当代艺术的发展做一些支持补充性工作,为推广中国当代艺术提供更多更好的平台。

官方网站:http://www.ncartfoundation.org

微博:新世纪当代艺术基金会

Instagram:ncaf_china


北京空间丨朝阳区798艺术区797东街A05号 新世纪当代艺术基金会

上海空间丨徐汇区龙腾大道2555-4号 池社



{{flexible[0].text}}
{{newsData.good_count}}
{{newsData.transfer_count}}
Find Your Art
{{pingfen1}}.{{pingfen2}}
吧唧吧唧
  • 加载更多

    已展示全部

    {{layerTitle}}
    使用微信扫一扫进入手机版留言分享朋友圈或朋友
    长按识别二维码分享朋友圈或朋友
    {{item}}
    编辑
    {{btntext}}
    艺客分享
    {{mydata.real_name}} 成功分享了 文章
    您还可以分享到
    加载下一篇
    继续上滑切换下一篇文章
    提示
    是否置顶评论
    取消
    确定
    提示
    是否取消置顶
    取消
    确定
    提示
    是否删除评论
    取消
    确定
    登录提示
    还未登录崇真艺客
    更多功能等你开启...
    立即登录
    跳过
    注册
    微信客服
    使用微信扫一扫联系客服
    点击右上角分享
    按下开始,松开结束(录音不超过60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