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巴塞尔迈阿密海滩艺博会 Art Basel Miami Beach 展位 F20 贵宾预览 12月5日,上午11时至晚8时 开幕酒会 12月5日,上午11时至下午3时 公众开放 12月5至8日,上午11时至晚8时 (12月5日于下午3时开放) 展会地址 美国佛罗里达州迈阿密海滩会议中心 Miami Beach Convention Center Miami Beach, FL
相关阅读:豪瑟沃斯参展巴塞尔迈阿密海滩艺博会 | 展位F20 相关阅读:巴塞尔迈阿密作品赏析:路易丝·布尔乔亚、冈瑟·弗格、菲利普·加斯顿等多位已故艺术大师 | 展位F20

▲ 查尔斯·盖恩斯(Charles Gaines),《面孔1:身份政治,#9,卢斯·伊里加里》(Faces 1: Identity Politics, #9, Luce Irigaray)(局部),2018,压克力板,丙烯酸涂料,清漆,木材,188.3 x 150.5 x 14.6 厘米 / 74 1/8 x 59 1/4 x 5 3/4 英寸,© 查尔斯·盖恩斯,图片:艺术家、豪瑟沃斯,摄影:Thomas Barratt
▲ 大卫·哈蒙斯(David Hammons),《无题(精神的脸)》[Untitled (Spirit Face)](局部),1975,颜料粉,纸上,71.1 x 58.7 厘米 / 28 x 23 1/8 英寸,© 大卫·哈蒙斯,图片:艺术家、豪瑟沃斯,摄影:Thomas Barratt
▲ 大卫·哈蒙斯(David Hammons),《无题(银挂毯)》[Untitled (Silver Tapestry)],2008,
混合媒材,261.6 x 228.6 厘米 / 103 x 90 英寸,© 大卫·哈蒙斯,图片:艺术家、豪瑟沃斯
摄影:Thomas Barratt
▲ 大卫·哈蒙斯(David Hammons),《无题(银挂毯)》[Untitled (Silver Tapestry)](局部),2008,混合媒材,261.6 x 228.6 厘米 / 103 x 90 英寸,© 大卫·哈蒙斯,图片:艺术家、豪瑟沃斯
摄影:Thomas Barratt
▲ 拉希德·约翰逊(Rashid Johnson) ,《无题逃生拼贴》(Untitled Escape Collage),2019,瓷砖,镜面瓷砖,品牌红橡木地板,乙烯基,喷涂瓷漆,油棒,黑皂,蜡,246.4×307.3×6.4厘米/ 97×121×2 1/2英寸,© 拉希德·约翰逊,图片:艺术家、豪瑟沃斯
母亲是非洲历史学博士,父亲酷爱摄影,1980年代的美国芝加哥街头常常上演着社区街头艺术,1977年出生于芝加哥的拉希德·约翰逊(Rashid Johnson)就在这样的背景下长大。在艺术家五六岁时,他的母亲改嫁了一位非洲移民,这样的身世赋予了拉希德·约翰逊看待美国黑人身份及其文化的双重视角。
“我的创作都是关于我的个人经历,并不代表美国黑人整体经历,但我相信有些人能感同身受。”拉希德·约翰逊在接受《艺术空间》(Artspace)杂志采访时说道。


与密切关注种族歧视问题的上一代黑人艺术家不同,拉希德·约翰逊代表了新一代的黑人艺术家。拥有芝加哥哥伦比亚学院(Columbia College)摄影学士学位以及芝加哥艺术学院(School of the Art Institute of Chicago)艺术硕士学位的他,成为了“后黑人艺术”(Post-black,非裔美国艺术的一个门类)的代表。约翰逊的作品是当代艺术构成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 马克·布拉德福特(Mark Bradford) ,《我的头变成了石头》(My Head Became a Rock)(局部),2014,混合媒材,拼贴于画布,335.5 x 305.5 x 5.5厘米/ 132 1/8 x 120 1/4 x 2 1/8 英寸,© 马克·布拉德福特,图片:艺术家、豪瑟沃斯
▲ 马克·布拉德福特(Mark Bradford) ,《我的头变成了石头》(My Head Became a Rock)(局部),2014,混合媒材,拼贴于画布,335.5 x 305.5 x 5.5厘米/ 132 1/8 x 120 1/4 x 2 1/8 英寸,© 马克·布拉德福特,图片:艺术家、豪瑟沃斯
▲ 杰克·惠滕(Jack Whitten),《快进》(Fast Forward),2013,丙烯酸,画布,165.1 x 165.1 x 10.2 厘米 / 65 x 65 x 4 英寸,© 杰克·惠滕艺术资产,图片:杰克·惠滕艺术资产、豪瑟沃斯,摄影:John Berens
惠滕于1939年出生在阿拉巴马州的贝塞麦市,由他的母亲在种族隔离的南方将他抚养成人。“你在一个无爱的社会环境中长大,但你拥有一个教你如何去爱的家庭,拥有一个同样教人去爱的教会,你就有了一个大家庭式的社交圈。” 1960年,在多年积极参与民权运动之后,惠滕离开南方,前往纽约库伯联盟学院求学。在那里,他建立了另一个社交圈。在他在纽约的转型时期,惠滕受到威廉·德·库宁(Willem de Kooning)和诺曼·刘易斯(Norman Lewis)的指导,并认识了弗兰兹·克莱恩(Franz Kline)、巴内特·纽曼(Barnett Newman)和雅各布·劳伦斯(Jacob Lawrence)。对抽象表现主义方法论的同化和接触,促使惠滕尝试用同种比喻性的、自我反省性的姿态来创作自传式和政治性的作品。
在惠滕的职业生涯中,他不停地变换着各种风格和技巧,不断地尝试在机械自动化和精神表达之间找到一种微妙的绘画语言。横跨他众多艺术实践的阶段,其中最共同的特征——他将其描述为“概念性的”——是一种对技术狂热探索和对抽象熟练掌握的潜力。这种潜力往往能在非洲裔美国人的经历中找到,是一种能在地理、社会和心理上做定位的能力。 “作为一名抽象画家,我采用不可视的东西作画,” 惠滕说。“谷歌提供了一张完整的世界地图,我们也有火星地图。然而我们没有灵魂地图,这让我很感兴趣。”
▲ 杰克·惠滕(Jack Whitten),《快进》(Fast Forward)(局部),2013,丙烯酸,画布,165.1 x 165.1 x 10.2 厘米 / 65 x 65 x 4 英寸,© 杰克·惠滕艺术资产,图片:杰克·惠滕艺术资产、豪瑟沃斯,摄影:John Berens
杰克·惠滕的《快进》(2013年)中,一个空心的红圈将一个指向右边的黑色箭头包含在内,两者全部存在于蓝绿混杂的表面之上。这幅作品由两个简单的几何形状组成,核心形式十分抽象,到达了“无可知”的境界。但作品的标题却又能让人联想到日常科技中的常见符号:播放键。这一符号在当今的图形用户界面(GUIs)中已是无处不在。
无论是创作主题还是创作技艺,惠滕的作品都浸透着他对科技的兴趣。《快进》的象征不仅包括了科技,还有音乐——这也是惠滕创作中的重要主题。《快进》把科技与音乐,数字与方针结合,呈现出惠滕作品中一贯的好奇心、通晓百家的兴趣和开放的心态。
▼ 点击图片识别二维码
或登录www.vip-hauserwirth.com 浏览更多






已展示全部
更多功能等你开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