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京大道文化节目制作有限公司出品
喜剧《戏台》
编剧 | 毓钺
导演 | 陈佩斯
主演 | 杨立新、陈佩斯
今晚上演
演出时间
2019/12/4 - 2019/12/7
(周三 - 周六) 19:15
场地
上海大剧院·大剧场
观众须知
演出时长约 150分钟
(无中场休息)
为保证良好的观赏环境,演出正式开始后,迟到观众请稍候片刻,在工作人员的安排下有序进入观众厅,谢谢配合!
*艺术家及节目信息或有变动,请以现场演出为准*

被誉为“当代舞台喜剧的又一座高峰”, “拥有强大生命力”的喜剧《戏台》,今日起将在上海大剧院“搭台唱戏”连演四场。入场之前,不妨再和我们一同探秘这部让人一刷再刷的“零差评”作品,究竟有什么魅力?
精华剧本
陈佩斯“等了60年”
《戏台》剧中20余名大小人物,在两个多小时的时间里,共同演绎了民国时期一段乱世之中求生存的戏班子的故事。从中更弘扬了以京剧艺术为代表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生发出关于文化传承这一现实命题的思考。
民国时期,军阀混战。时值洪大帅刚进占京城不久,闻名全国的五庆班将携大名角儿金啸天在德祥大戏院里进行为期三天的演出。五庆班侯班主和大戏院吴经理正在后台带着伙计们预备演出,二人正沉浸在戏票皆已售罄的喜悦之中,却不想一系列意外接连而至。
送包子的伙计、来视察的大帅、出逃的六姨太、黑帮刘拐子、大名角儿金啸天等这些似乎八竿子打不着的人物全都阴差阳错的纠葛在一起,德祥大戏院的后台彻底乱了。侯班主和吴经理浑身乏术东拆西补,然而无论二人如何应对,事情却不受控制的朝着出乎所有人意料的方向发展。
大名角儿金啸天最终是否登上了戏台?五庆班到底能否顺利开演?这一整个后台的混乱如何收场?《戏台》将为您揭晓答案。
本剧的编剧毓鉞,原名爱新觉罗·恒钺,是恭亲王的嫡系后裔。其幼年受到良好的文艺教育,擅长楷书、行书以及草书——《戏台》人物海报中刚劲有力的“戏台”二字就可见一斑。
毓鉞的主要作品包括京剧《宰相刘罗锅》《关圣》《胡笳》;话剧《官兵拿贼》;电视剧《李卫当官》《李卫辞官》《非常公民》《重案六组》等,编剧功力令人赞叹,对清史亦是了如指掌,擅长“严肃的戏说”。
《戏台》是一部思想精深、艺术精湛的喜剧作品,是一部从文本上就叫得响、留得下的好戏。剧中人物性格鲜明生动、台词语言地道幽默、故事架构智慧精彩:整部作品浑然一体,足见编剧的深厚功力。杨立新说剧本“四十年难遇”,陈佩斯说“等了它60年”,可见《戏台》剧本之精彩。
“戏骨”班底
杨立新陈佩斯联袂“飙戏”
《戏台》由陈佩斯执导、携手杨立新共同主演,两位“戏骨”级艺术家的同台,二人各自演绎的角色也极为吸睛,成为《戏台》吸引观众的一大亮点。
陈佩斯在剧中饰演五庆班班主侯喜亭,一己之力操持着戏班舞台上下大大小小的事务,是整个戏班的“主心骨”。
不同于轻松的晚会小品,“候班主”不再是简单的“撒开了欢儿”演的滑稽角色,而是一个立体丰富、内涵厚重的完整复杂的喜剧人物形象。
作为导演的陈佩斯,将他三十多年来沉浸在对喜剧艺术的研究之中,在舞台喜剧方面积累的多年经验倾注于《戏台》之中。首演到今天经历200余场演出,《戏台》的创作从未停止。从表演调度的调整到人物台词的处理、从开场的重新排演到结尾的反复推敲、从对个别演员的“单独指导”到整场戏的道具、灯光调换……他的导演使得这部作品在喜剧的艺术层面更加精道。
京剧“票友”杨立新,则在剧中饰演送包子伙计“大嗓儿”。该角色在戏里主要承担喜剧戏份,有许多唱念做打的表演,让杨立新过足“戏”瘾。
据说,“大嗓儿”的角色本来是陈佩斯留给自己的,而机缘巧合下,这个角色最终“落”在杨立新身上。陈佩斯亦透露,由于杨立新对京剧自有心得,深谙京剧门道,在排练中给创作提了很多好主意。
在采访中杨立新曾笑言“这是命中注定”。“很多时候所谓准备都是潜移默化的。这次的角色有一定难度,需要一定京剧基础,同时还需要懂点评剧。老北京有句话叫‘学的曲,唱不得;教的拳,练不得’,当我看到这剧本的时候,就想着我来吧,天作之合。”
喜剧中见思考
它是“欢乐而伟大”的
《戏台》以结构喜剧的方式呈现出一个深厚而有趣味的年代故事,陈佩斯称它是“中规中矩的喜剧上品”,剧情看似荒唐可笑,实则寓意深长。
通过呈现一个戏班“戏后戏”、“戏中戏”的故事,《戏台》可谓是“台上见台,戏中有戏”。它将舞台进行180度大翻转,一向神秘的后台变成向观众开放的舞台,深入后台众生相,360度全景式呈现戏台幕后故事。文本中对白混杂念白、台词穿插唱段,京剧和话剧在同一时空里融汇交合,互为推进。
在剧作主题上,《戏台》以小见大,以方寸舞台演历史变迁,以一代戏班的多舛命途,见“文化之传承”这一古老而永不过时的命题,立意深远,耐人回味。使观众无论是喜爱历史剧本,或是热爱传统戏曲,或是想一睹戏骨风采,都能够从全剧一幕到底,一气呵成的畅快叙述中有所触动。
创作的精湛功力,剧组的精益求精,使得《戏台》成为最受观众欢迎的口碑佳作之一——首演至今演出超过200场,巡演足迹遍布大江南北,至今依然每到一地都能售罄加座,引起轰动。不少观众洋洋上千字,书写自己对于《戏台》的读解和评价,这些对于《戏台》来说是非常宝贵的库藏。
有观众抒怀:“大悲大喜大慈悲,《戏台》,好戏!”有观众感慨:“有生之年看《戏台》,实我之幸!”有观众赞语:“《戏台》意味着中国的喜剧精神在舞台上的回归。”这些质朴的感悟、智慧的读解、精炼的概括,源自于观众们对于《戏台》的爱,而这也是《戏台》永不停歇的根本动力。
-END-
*本文内容编辑自相关媒体报道






已展示全部
更多功能等你开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