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自画像前言,自画像大展发起方 海南万库艺术品投资有限公司 姜秀莉
二、艺术家与自画像的反思,自画像策展人 魏野
三、自知是智慧的开端,自画像策展人 武東東
四、自为的存在——自画像,资深媒体人、青年策展人、自画像策展人 王志刚
五、自画像—无字自传,金融指导 夏天
六、寄语《艺术家自画像策展和自画像论坛》,产业资本构架师 汪牧青
七、身份的自我认同与反思,著名策展人 丁雪峰
八、人类简史+脸简史+艺术史2019,著名艺术家、策展人 黄岩
九、艺术家与自画像——人类灵魂的投影,自画像论坛主持 杨青松
十、生物学角度看自画像,伍佰艺书画网总裁 刘之强
十一、自画像——从真像到真相的自我救赎,百家湖国际展览有限公司总裁 黄炳良
十二、老门
十三、798宋洋美术馆 宋洋
十四、其他积极参与讨论的众观点论断(自画像论坛记录)

姜秀莉
当代艺术家自画像围绕当代艺术家的自我探索和自我认知,全方位的体现了艺术家的个性主义思想。
1、艺术家自画像对于中国当代艺术史来说是一个不可忽略的个案,无论是他的艺术还是他的生活方式对于这个特定的时代来说都是时代与历史性的深思和感慨。众多艺术家自画像打破常规、无限延伸与实验性成为时代的艺术现象特征。
2、当代艺术家自画像呈现了当代艺术史的轨迹,给当代艺术史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价值观。从改革开放30年,从无职业艺术家到职业艺术家,开创了艺术行业的基础,建设了一个从无到有的艺术市场,艺术家的创作充满了传奇,无限延伸了个性主义创作风格。
3、以行业化、标准化、金融化的方式策划当代艺术家自画像大展,先锋的、学术的、深刻的、正面的反映当代艺术家的思想潮流,呈现出当代艺术行业发展盛况
当代艺术家30年中创作的自画像作品,集中、全面的展现艺术家自我与艺术的反思、自我批评的深刻思想。


魏 野
艺术的文艺复兴以几百年的时间,孕育创造出艺术家这个最伟大的作品,但是它在创造艺术家,改造艺术家的同时又不断被艺术家所创造,人类作为大自然的对立物从它诞生的那天起,就是以大自然的主人的姿态站立起来的。它用神奇的大脑和灵巧的双手进行创造性的劳动,一方面把大自然变为自己无机的身体,另一方面又把大自然当成自己心灵的象征,在它上面欣赏自己的崇高和神圣。而艺术家为自己的生存和发展,用了几十万年的时间强化了社会力量,但同时也强化了社会对自身的束缚,无所不在的辩证法注定了人类要经历漫长的苦难历程。人类无可奈何地要以沉重的代价换取人类自身的发展,在几千年的阶级社会中,艺术家在痛苦地寻找着自己的位置,一部人类文明史,就是人类在寻找自己的位置和价值的历史。几千年的磨难,使人类的自我意识逐渐苏醒过来,使他通过劳动、创造、改革等实践活动而不断地复归自身。
艺术发展与艺术家的发展是同步的,从它诞生的那天起,它就是作为艺术家的心声,作为人类追求苦闷的律动而出现的,但是,历史老人仍然把它逼上痛苦的历程,使它常常不得不背弃自己的本性,作为一位伟大的艺术家总是在寻找艺术的地位和价值。从本体意义上说,艺术的发展史就是一部艺术本性的失落与复归激烈斗争的历史,人们终于找到这样的结论。今天,艺术正在人类主宰世界的光辉灿烂的天幕上,逐步找到自己的位置,它将作为人类伟大神圣的灵魂的投影,而显示自己巨大的价值。


武東東
自知是智慧的开端,理智不能解决我们的问题和悲伤,在自知中才能得到救赎,在当下我们要做的是理解我们自己,当你清晰的观查到某种事物,奇迹就会发生,自知是一个人自身在每时每刻的体验和发掘,真理从未被时间所束缚。
自画像已经成为我们这个自白时代的艺术家认知自我的视觉表达,自画像能赋予自己一种特权,得以触及自我的灵魂,从而消解现代城市化社会中芸芸众生所经历的疏离与籍籍无名。
黑暗不可能与光明统一,无知不可能变成智慧。智慧没有终点。当你每时每刻都能够体验,发掘无知,并将其消解,智慧便会到来。


王志刚
自画像是以自己为绘画对象的肖像画,作为表现画家存在的独特的方式,也是同画家的个人风格,精神密切相连。作为艺术家探索自我世界的一种精神表现外显的绘画,自文艺复兴后,重新确定以人为主体的意识觉醒,因此,绘画在当下所具备的价值即是探索自我世界的存在意义,也是对于当下社会时代的真实写照。


产业资本架构师 汪牧青
绽放生命的花朵是每个人内心深处的莲花,昨晚购买一束睡莲回家,忧忧的蓝红为沉寂夜带来敏捷深思,完成为《网络空间--谁主高峰,数经安全球网络极客红蓝军对抗赛》宣传片的编剧概览。
艺术的生面也开始在我的身上绽放,艺术家自画像用笔墨画笔完成,而我的自画像用文字和键盘构成。
然我们的内心都是相通的,受托为艺术家处理作品变现,踏入艺术金融之河对我是巨大的挑战。
以国学来研究这个命题,却能找到特别之处:
1. 灵动之音
中国字同音就同意,昨晚购买“一束睡莲”而进入创意策划巅峰,寓意”艺术生命”的真正诞生,而“易数金融”让我们认知到其中内在关系。
2. 艺术之花
“艺术生命”之花的绽放,需要坚持和执着,奉行长期战略聚焦于自己所长,适应于任何艰难困苦的环境。
3. 易数金融
“易数金融”的成功则需要能够明察秋毫,找到心理碰撞时产生的火花,将艺术作品和易数金融拉一个整体而实现流动,把艺术的感染力传递出去。
4. 运作实例
“自画像艺术家”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在他们的作品中我看到一种敢于自我解构的精神。
通过这些艺术家的视角来看社会,百态社会关系被凝聚在笔尖,流淌出自我解构、从不同角度看社会看人生的深刻的力度,对他们做近距离接触和展开艺术作品转换为现金的过程有了简化和量化的金融服务方案。
从商业模式创新角度,文化金融可以概括为“以文化友强阵营、以金融智添动力”,艺术金融可以概括为“易数的迭代试错方法”,经“吃一堑长一智”的纠错而快速成熟形成张力。
与“自画像艺术家”团体合作,我们正在通过艺术沙龙、作品巡展、易数金融教育均已样板推出,形成对话进而获得爆发。
5. 个人IPO
艺术家的典型属性是极客化,其深刻的创造性所具有的颠覆性观念和价值是经纪业存在和发育的基础,在集团化运作的框架下,可以为艺术家设计完整的IPO路线。
6. 金光大道
此举的创新尝试必将繁荣文化艺术市场,在中国5000年文明中找到养料,这也是中国龙全球展业发展基金最好的奠基礼,从此铺就中国文化走向世界的《金光大道》。


黄岩
人类简史锁定2019年,人类的生命史和人类的艺术史互为纠缠上下五千年,2019在时间标注上只是一个数字,而且是阿拉伯数字,人类的DNA史和人类的血缘史也同样纠缠在一起,DNA测试是人类血缘认证的最新标注,这种由人类科学支撑的一个分支化学,再分叉的人类生命之树图谱,在互联网人类发明的又一个技术平台的整合中,其神话效应被不断神话,从人的身体内DNA到外人脸识别完成现在人类意识形态的站队,在之前还有人指纹谱系的认证,每个人的唯一性,人的小宇宙和人类对应的大宇宙之间的关系,在2019年同样被科技帝国主义神话,人类不断鼓噪,被自恋所感动、被描述成人类历史的结点,人类历史的转折点、人类已知历史的结点。艺术家在人类社会分工中永远都是后卫,而他们、她们、我们、你们、他、她、我、你在人类史中,分工视觉再现记载了一种叫文明的东西,脸和肖像更是在人类艺术分类学、艺术图像分类学中穿越人类的时间简史,不管艺术家情商有多高,脸、脸的图像定制,画师的描绘被宗教团体定制,个人定制,而最极端的案例就是艺术家本 人的自画像,这都是人类前DNA时代艺术的使命之一。
我从哪里来?我到哪里去?艺术家描画的人脸记忆是永恒的,2019年科学家同资本家勾结在一起,制造、传播、一种人类血缘的成本论、人类血缘的资本论,并以天文数字击中每一个个体生命的人心。艺术老了吗?艺术家老了吗?艺术家群体老了吗?面对无数艺术粉丝用手机自拍自己的脸,自拍自己,人类2000年后到2019年手艺也从手绘穿越到了手拍,自绘像到自拍像,手机自拍像而且是后数字成像时代,艺术家的后卫特征也再次彰显出来,有那么一小搓艺术家:魏野、王轶琼、达芬奇、顾恺之、黄岩、季宏敏等等500自画像这个数字打破科技资本制造2019人类血缘的神话,制造2019年脸的人类白皮书……


刘之强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对自己的认知,虽然也都是通过外界的反馈来实现的,但是即便是这样,我们自己眼里的自我,与其他人眼中的我们,还是差别很大的,甚至完全不同。所以在哲学上才会不断的探讨什么是自我,超我,本我,之类的话题,包括在生物学领域也有探讨关于我的生物学定义,只有把“我”进行了足够清晰的定义,才能进一步讨论生死的界限,明确了生死界限,才能进一步探讨生命的意义,和活着的价值。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对自己的认知,虽然也都是通过外界的反馈来实现的,但是即便是这样,我们自己眼里的自我,与其他人眼中的我们,还是差别很大的,甚至完全不同。所以在哲学上才会不断的探讨什么是自我,超我,本我,之类的话题,包括在生物学领域也有探讨关于我的生物学定义,只有把“我”进行了足够清晰的定义,才能进一步讨论生死的界限,明确了生死界限,才能进一步探讨生命的意义,和活着的价值。


丁雪峰
事物的存在,皆有其道理
本次受邀艺术家所提出的主题是关于艺术家对自我身份概念的艺术化的反思,人的形成和发展的过程和知识、阅历对人们的影响。
我们是什么?或者说我们的想法是什么?我们从哪里来?我们将去往哪里?这些问题是我们塑造自我存在创意过程中的的产物。灵感也来自于我们对于时间过程中自我身份概念变化的一种反思。
在文艺复兴的意大利,自画像被称为“镜中肖像”。当时的自画像将艺术家本人描绘为NIMA或SAOJI,而并不表现艺术家工作的情形。从16世纪中起,艺术家们开始选择表现他们自己与画架为伍,手持调色板和画笔,支着腕杖。每一幅自画像都可被视为一种表演,艺术家为其观众选择一种特别的装束与姿态,呈现一个角色。几个世纪以来,无数画家耕耘于这一题材,文森特·梵高、勃朗·马尔曼松·里因、雷诺兹(Joshua Reynolds)、弗里达·卡罗(Frida Kahlo)等尤其留下数量可观的自画像。亦有收藏专精于这一领域,最著名的即是佛罗伦萨的美第奇家族的藏品。
从古典哲学纵横的悠久传统农耕时期到控制论、互联网和全球化的时代,对人类的讨论和试图对其描述分析一直是对各个文明的艺术家、诗人、作家和思想家的有趣挑战。自画像是一个被大多数艺术家采用的有趣视角之一,甚至以非常个人的方式乐此不疲地比较其特性。好奇和象征意能够精确识别同透明、诚实有相关含义的事物,关注事物的内在并注重对具有隐瞒、混淆、伪装身份的揭露。然而,事实上艺术家在“人”本体的思考中,意味着“自画像”随着历史的变迁已根深蒂固了。艺术家根据不同情况和所在场所不同采用不同身份,就像演员一样,自画像就像按照剧本和角色特征穿戴不同的衣服。
当看到艺术家自画像的作品时一切就忽然清晰易懂了,其作品将自画像和自我身份联系在一起,并有力地结合了传统的媒介如油画、水墨等,联想到了精神和辟邪的含义。


黄炳良
就对人的认知而言,没有比自己更了解自己的人了。在多重人格、多副面具的粉饰和掩盖下,个体的自然人总会被群体的社会人同化或异化成虚假的成像。
窃以为自画像是艺术家自我认知、自我表达乃至自我救赎的艺术呈现。自画像与自我的肉身行为是艺术家灵与肉的不同方式的展陈。
自画像作为肖像画的一种,早已不是或不仅限于是古典肖像绘画的艺术价值和审美标准。
放眼于世界艺术史的背景和视野中,探讨自画像的艺术魅力和力量,不得不提荷兰的艺术大师梵高和伦勃朗。
至少在我看来,后印象派大师梵高最打动我的作品,不是星空,不是向日葵,而是《割掉耳朵后的自画像》。史料说这件创作于1889年1月作品,是在他“割耳朵事件”发生一个多月之后。此刻,画家已找到了他内心的自我平衡,是梵高当时在阿尔勒的精神状态下的自画像。梵高在描绘自己时,敢于剖析,毫不掩饰地揭示出他性格中最令人感到意外,却又是最为动人的一面。
与梵高不同,同样出生在荷兰的伦勃朗应该算是最喜欢画自画像的艺术家。伦勃朗的自画像贯穿了他的一生,从少年开始,到中年,再到去世的那一年,几乎每一年他都有一幅画自己肖像的作品出现。伦勃朗通过自画像展现自己内心世界,将自己经历的不同事情在自画像中表现出来,尤其是晚年的自画像可谓五味杂陈揉会其中。在艺术技法上,伦勃朗借助光影、颜色、笔触的把握,形成自己独特艺术语言,用自画像传达和流露自己内心的精神。伦勃朗的每一张自像画都记录了这位顶级艺术家的人生历程和艺术生命。
话题切换到当下,魏野先生发起的艺术家自画像论坛,其积极的现实意义在于,艺术家作为社会人中的自然人,如何用艺术的方式和语言,认知自己,反思自己,救赎自己,并以己及人地认知、反思、救赎当下的社会人。
自画像不是画一个真像的自己,而是画一个真相的自己。像是表象,相才是真相。
人类的救赎只有从真正认识自己开始。艺术家认知自己就该从自画像开始。


夏天
我看着自己脸,略为心酸。
其实人是看不见自己的脸的,那是在那一刻设定好的一张脸。人也永远无法用自己的双眼看到自己面对别人时的脸。
但艺术家可以面对自己、盯住自己、观看自己、想象自己,得以用自画像这一形式最直接、最明确、最有效的“陈述”自己。这种陈述有大量的多样性,内容细节丰富——
可能是忠实的描绘自己,可能是跳脱自己描绘出理想中的模样,可能会变换个身份将自己戏剧性的表达出来,可能是放大自己最希望被人们看到的,可能叙事,可能抒情,可能是信手拈来的挪揄,可能是触及灵魂的审视批判,可能陈述自己最隐秘的恐惧、痛苦、欲望、诉求。
自画像是艺术家经历过的童年、少年、中年、老年,是那时间里的发生或想象,是时代背景中得以抓住的那一个刹那,是自己又不是自己,可以串联成一份无字的自传,可以并联成一个群体的合传,涵盖着非常多的个体信息、命运节点。
魏野先生发起的自画像论坛,透过当代艺术家过去30年创作的自画像,提供了作品与艺术家最直接、最极致的相遇和回顾。


宋洋
自画像是每个艺术家内心深处自我迷恋的桎梏,从伦勃朗到安迪沃霍尔,每一个艺术家都坚持默默的自我肖像绘画,我认为自画像一是一种直面自我与内心的最好交流方式。同时,我认为,自画像也是在当代艺术研究当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因为自画像一般是剥离出艺术家本身主题绘画系列之外的创作,所以更加的直白、生猛、隐晦、自恋、充满想象力………从艺术家的绘画你可以看到艺术家的年纪、阅历、个人喜好、甚至品味。所以这是一个非常值得让大家去关注与研究的一个主题就像是一面历史的镜子折射出当下的中国风貌。

阿煜、苍鑫、陈牧春、陈文令、陈逸青、陈元隆、大治、丁力、DUDU、方力钧、方子、冯丽鹏、高人杰、高强、郭建、郭全红、海涛、郝丽、郝志强、何树海、黑同、黑月、胡向东、胡月朋、华继明、侯光飞、黄刚、蓝京华、老门、黎明、黎国兴、栗春、李静涛、李天元、李铁军、李睿音、李星辉、梁卫平、林春岩、林雅轩、刘枫华、刘锋植、刘辉、刘浪、刘力国、刘加华、刘吉锡、刘梅子、刘馨雨、刘彦、刘峥、龙享国、罗氏兄弟、罗中海、吕美、贾有光、蒋焕、康羽、孔宁、库雪明、马东民、马建刚、马杰(北京)马杰(海口)、马培、摩根、饶松青、任戎、任思宏、如万山、沈敬东、沈亦然、申维、石心宁、宋洋、孙光华、孙佳璇、孙侃、孙学敏、陶立成、田太全、童振纲、庞永杰、祁志龙、秦风、田立斌(六哥)、田野、王聪、王放、王华祥、王利丰、王世平、王艋、王庆松、王强、王强(诗人)、王文生、王小帅、王小飞、王轶琼、魏立刚、魏新、魏野、武东东、武明中、吴振寰、张东初、张国龙、张建华、张梦宸、张谧诠、张思永、张卫国、张喜中、赵斌、赵能智、邢俊勤、许峰、徐若涛、徐一辉、杨得清、野雪、叶友、叶泽辉、乙妍、伊灵、俞心樵、喻晓昕、虞村、袁德强、岳敏君、郑文庆、钟照、朱发东、朱维彬、周光伟、周少波

艺术发展与艺术家的发展是同步的,从它诞生的那天起,它就是作为艺术家的心声,作为人类追求苦闷的律动而出现的,但是,历史老人仍然把它逼上痛苦的历程,使它常常不得不背弃自己的本性,作为一位伟大的艺术家总是在寻找艺术的地位和价值。从本体意义上说,艺术的发展史就是一部艺术本性的失落与复归激烈斗争的历史,人们终于找到这样的结论。今天,艺术正在人类主宰世界的光辉灿烂的天幕上,逐步找到自己的位置,它将作为人类伟大神圣的灵魂的投影,而显示自己巨大的价值。
为此:本期论坛特邀《艺术家探索自画像识别自我比其他任何事情更重要》的著名策展人魏野先生主持:艺术家与自画像---人类灵魂的投影
主 题:艺术家与自画像---人类灵魂的投影
主 持 人:魏野
论坛主持:杨青松(字:毅达)
时 间:12月3号晚上8:00至10:00
地 点:宋庄艺术论坛主持人群
各位专家学者晚上好,第141期的微信论坛又和大家见面了,通过七年的沉淀,我们分别从艺术、人文、哲学、个案研究、社会等各个生态进行交流探讨,感谢大家一直以来的支持和参与。
今天晚上我们的主题是:艺术家与自画像---人类灵魂的投影。为此我们特邀《艺术家探索自画像识别自我比其他任何事情更重要》魏野先生主持。
通过现代科技让我们知道,人类的大脑才开发大约百分之七,那么还有百分之九十三没有被开发,如何开发这一巨大领域,那么摆在我们眼前的就是我们的想象力,而想象力最丰富的莫过于艺术家,这个是大家所公认的事实。
艺术家的自画像,首先是对于自己的一个想象力的完善,只有通过这种自我完善,才能够让我们感知到另外一个真实而陌生的领域,他是我们想象力的结合,也是自我灵魂的投影。
魏野先生通过大量艺术家自画像的个案,从而展示了一个丰富多彩的世界,这个世界是陌生的,也是我们所熟悉的场景,为此:我们有请魏野先生和我们共同探讨:艺术家与自画像---人类灵魂的投影。
2019年12月3日20:00—22:00《宋庄艺术论坛主持人群》
老门
藝術家画自畵像由来己久,初學者甚至為了請不起模特兒而自晝,省事快捷方便不求人,但成為藝術家以後的自画像則有许多主動性和多重意義与象征,不同時期對自我肉體面具的紀录中的留連,更是對自己靈魂审視的一個丈量的机遇。
你看那個鏡中的小子是我嗎?
望到鏡中的自己有時是有間离感的,甚至有一刻你會覺的是個陌路人,更有甚者會出现对自己双重人格的單一方面的誤讀。
這最早的自畫像您知道有多早嗎?
上可追朔到古埃及法老艾赫那吞巴克於1365年就雕刻了自己和妻子的双人像。而繪畫方面則是法國画家让,富凯在1450年就創作了一系列自己的畫像,己被西方史上認定為是最早的一幅完整意義上的自畫像。到了歐洲文藝复兴時期,达芬奇,拉菲尔,米開朗哲罗這三杰更是不厌其煩為展现自己的技法而在此項目上不停的描摹,雕刻。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世界的藝術思維遭到了裂变,異化、解构後的混搭,重新的排列組合。藝術家中心更是由巴黎轉台到了纽约,现代主义風行全球,各種方式都被演譯了無数次。
自畫像從此己不被重視,到被主動迴避,以至到今天其實己淪落到了一個邊技末節甚至可有可無的状态,所以藝術家現在面對鏡子,面對自己,更及少讀解自己,追問靈魂,描摹自身。
記得一則阿拉伯寓言:在一支去麦加朝堅的隊部中,信徒們争先恐後的推抢,一位信徒总是相讓,甚至留在邊上歇會,給後來者讓路,别人嘲笑他:你不想早些到聖地嗎?他笑答:我等一等我的靈魂,我不能把它落下。
由此我想到了魏野此次發起的自畫運動多少有着苦信徒的使命感,會不會棒醒己陷入娱樂圈狀态的藝術家明星們,不忘初心,牢紀使命,拿出當年畫自畫像時的那份执着,干净、及自我的反省,
謝謝魏野
這埸自晝回歸之風潮刮的好,及時且準确的波动了众人繪畫生涯中的那丝情弦,使寒冬中回温了青春的血涌。
希望此股暖流會成为中国藝術界浮夸時代的一個拐點。
文西西
“陀思妥耶夫斯基把自己和其他作家作了很大的对比,因为他试图突出真相。
环境对个人的影响在他的作品中远比在自然学派的其他作家中可怕得多。但不管他在人类灵魂中画了什么地狱,陀思妥耶夫斯基总是热切地渴望把个人从地狱中解放出来。
对他来说,心灵关系到人的发展,而心灵则关系到他内心不变的东西。”
安德烈·塔尔科夫斯基:日记
-瓦莱里·埃利塞夫:启示录,2015年
西兮
画像,自古是一种权力的象征,只有神和英雄才有被画或塑造肖像的资格。文艺复兴之前,几乎是没有艺术家作自画像的。所以,自画像的产生应该是人追求自我权利的一种探索和象征
一谷张力
这个世界的角角落落都是扭曲的,"扭曲"也许是这个世界的真相,所以我的自画像也扭曲了
杨青松
自画像紧扣我们每一位艺术家,每一位观众的内心深处,是我们看到认为平日真实的一个投影
陶
@魏野 实际上,就跟签名一样,画家的每一幅画都是画家的”自画像”,从画作本身就能看出画家的福分、思想深度、水平和精气神等等。
@吕墩墩 说的好。实际上画家能否走得远,从作品能看出来。好作品有一种”贵气”在里面。
@程晓光 从梵高的作品人们仍旧能够感受到他的”燃烧”,但是本人早已不在。
@杨青松(字:毅达)”自画像 ”可以作为一个展览的名称。很好!
德威
艺术家的自画像,不只是一种自我权力的的彰显,
而是艺术家从个体视角观察,探索,认识这个世界的态度和情感表达。
艺术家的自画像,
既是个体世俗的视角,也是高古的精神祭奠。
艺术家的自画像,
既有现实的呐喊,也是对未来的憧憬。
艺术家的自画像,
既有真实,也有虚构。
艺术家自画像,
是从肉体的真实升华到精神真实的蜕变。
艺术渣子
自画像是艺术家个人成长史的艺术标识
魏野
这次展览的来由是著名艺术家刘辉发了一张自画像,当时触动了我,我们交流的时候突然突发想,想做这个展览,通过大家的交流和这个感兴趣程度越来越热,聚集了很多策展人、经纪人,还有艺术家,最终我们决定要做这个自画像展览
@程晓光 最后的浪漫
武海龙
当代自画像他不仅是一种挖掘自我内心的灵魂,或是一种情绪化的观念,或是个人爱好,等等,我感觉最重要的是一种启蒙
杨青松
关于自画像,魏野兄通过自己的微信,微博一直在对外进行征集,希望有更好的艺术家一起来参与,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好像是)说过教育是希望一棵树推动另一棵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魏野兄也是希望通过艺术家的自画像,用一个灵魂来唤醒另外一个灵魂
想象是艺术家的翅膀,@史绪
@杨文斌油画工作室 这也是自画像和照片之间的区别和意义所在
史绪
自画像更多的是反省自己,找寻自我,认识本我。生理上,心理上,我们天生容易看到别人,认识别人,长久了,反而不知道自己到底是谁,这样最容易成为盲从者,跟随者,同流而合污,自欺而欺人,一个民族种族缺少了反省自己,必然会奔向与劣等与无知,可悲而可叹。作为艺术家,思考人生的人,就应该通过自画像来反省自己,发现自己,真正认识自己,个性也才能真正建立起来,也才有希望,所以,这个话题应该往深入探讨,让每个人能反观自己,找寻自我,坚定本我的挖掘与树立,这样,对于个体生命来说,活着才有意义,否则,人生一世,没了希望和盼望,有何乐趣。
作为艺术家,现在这个时代信息咨询太方便了,应该打开自己,多和世界交流,多看看现在世界上最新的思维和感觉,我们已经封闭了几千年,勇敢的打开自己的内心,勇于接纳世界,世界也就同时接纳了自己,我们应该不仅仅装得下中国传统,我们也应该装得下全世界的文明。
以自画像作为一个切入点,是一个可行的方式,反省最重要,不然又会落入冷军式的表皮描摹,成为一个黑色幽默。
把自己的表象画出来,还是把自己的灵魂甚至想象画出来,这还真是最本质的选择。
德威
艺术家的自画像,实际上是艺术家个人与这个世界沟通的一种态度标识,个人价值在这个世界上所折射出的情感色彩,最好的例证是爱画自画像的毕加索,他的喜怒哀乐,对这个世界的热爱,憎恨,欢乐,悲愁,都在他的自画像中折射出自我和世界的交融界点。
他创作完《格尔尼卡》之后,他有一張自画像,真实的反映了毕加索与全人类同频的情感结构张力!一一一对法西斯暴行的愤怒和抗争!
艺术家的自画像,是个人内心情感的表象,同时,也与人类在现实中的焦虑有关,它既是个人的,也是全人类方方面面的焦点折射。
吕墩墩
随着照相术的诞生,印象主义者洞察到了这种生存危机,开始了绘画增加魅力的努力,比如用颤动的点表现光色。之后由于这种绘画与照出来的形象不再是差不多的,而是差得远的,形象被光、色侵蚀,以至于扭曲,它带来了形象的趣味,这便产生了表现主义。
表现主义至今仍然在全世界存在,同时,与之有渊源关系的抽象主义也占据着巨大的艺术领域。在杜尚以后,描绘对象的能力不够的人士可以用装置、照相机和电脑继续从事视觉艺术,但这种“视觉艺术”已经大大地不仰赖于视觉能力的发达了。
在这种情况下,我认为肖像画和自画像没有大面积的死亡。为什么?当一幅画声称画的是A,在相貌上你可能找不到A在哪里, 今天我们读图的方法需要提高一步了,在一幅抽象作品面前我们中的敏锐者应该可以闻到作品中作者的味道,甚至有些行家乐此不疲,专门寻求某种藏在作品中的“味道”,这种能力和癖好,就像电影《香水》中的那个恶魔一样,他享受着允吸芬芳的人体气味。
同样,热爱艺术的艺术家和收藏家乐此不疲。不管这种作品是以装置的形式还是影像的形式出现,作品的"字里行间”传达着有关作者的信息。难怪麦克卢汉认为,媒介是身体的延续。
艺术家和哲人通过罗斯科的作品立刻认出罗斯科,虽然那不是罗斯科的登记照。然而,即使登记照也不能反映出一个真实的人,而一幅画可以给出更多的信息,就拿自画像来说,一幅好的自画像揭示的东西应该比登记照还多,cia应该多多研究艺术家的肖像或者作品。严格的说,一位艺术家的作品就部分来说也是这个艺术家的自画像,不管是装置、是抽象画还是写实自画像,即使一个人没有把自己画像,一幅糟糕的自画像也是不知不觉把自己的信息留在了画里面。
作为艺术家,现在这个时代信息咨询太方便了,应该打开自己,多和世界交流,多看看现在世界上最新的思维和感觉,我们已经封闭了几千年,勇敢的打开自己的内心,勇于接纳世界,世界也就同时接纳了自己,我们应该不仅仅装得下中国传统,我们也应该装得下全世界的文明。
自画自说自己清楚!
自寻自看自在互动!
单刀直入~
李时元
艺术家自画像是自我的总结!
艺术家的自画像同时也代表艺术的本质
程晓光
艺术家的自画像是生命的切片,是精神分裂症的图式,是自我篆刻的墓志铭。
@陶船 一个艺术家在画自己时他精神的自我留在画布上,而生命随时间逝去。
@程晓光 从梵高的作品人们仍旧能够感受到他的”燃烧”,但是本人早已不在。
@魏野 @陶船 真正的艺术家以他的自画像印证他的灵魂,他顽固地向上坠落。
云溪居
1.所有文学艺术作品都是艺术家的自画像——广义自画像
2.造型艺术中的自画像的最高境界是化有形为无形——也是艺术家内心观照和投射。
3.一个平庸的社会是不会产生伟大的自画像——只有社会转型期才会有艺术家关心自画像。
杨文斌
自画像不是画自己的照片形象,而是把自己的灵魂勾勒出来!不至于被表皮而强奸灵魂。一些人很多事也是在意名声门面,觉着名人的自画像才是自画像。这也是一种门面字画吧!自己的灵魂自己的照片应该是有本质区别的。
季澎
自画像代表了这个时代的特征,时代烙印
可以考虑把自拍像也放进来,更能体现时代面貌
我想了个展览名字供参考:观相
九吉影视
能把本我的“相”呈现在自画像里,才算得上一副作品。如果只是摹以皮毛,表现在架上的不过是一张平庸的画像,甚至远不如镜头下的写实照片。
陶
@程晓光 确实。我想起清朝慈禧等人最初不敢照相,认为照相术会摄去人的灵魂。但是,画如其人。作品是艺术家思想的直接呈现。
魏野
@陶船 我们从三观价值观,人生观去思考自画像,我觉得他有新的层面和高度
艺术渣子
自观
杨文斌
个人觉着自画像的表现形式已经没那么重要了,从新审视人类的表相和扭曲的灵魂才是(自画像)意义所在
杨青松
@杨文斌油画工作室 这也是自画像的一种属性
吕墩墩
手的作为能记住自己以往的行为和行为方式,然而不知不觉使之系统化,这就是我之前说的肌肉的记忆能力,它使我们画如其人。虽然不能反对用现成品用新媒体,我只想赞成一个人的“”两栖实践“”都一致的人,并且两栖的“自画像”都一致的像自己。因为纯粹用现成品、装置、影像,就撇开了与身体的关系,(麦克卢汉是比喻的说法),那么脱离身体的作品可能都是关注的好的事物,(这也可能是伪装的假象)例如关注:环境、女权、战争等等,完全是一幅好的艺术家肖像,这很可能造成了欺骗。打个不恰当的比方,有个叫樊增的先生去搞了很多那种装置,给人印象颇好,有一天当看到了他的画,发现怎么那么俗气,大失所望,完全不是相互吻合的肖像。
陶
@魏野 像是表象,相才是真相。
杨健
我们眼里的自己永远与别人看到的是不同的。每个时期的自己也有不同。自己当时满意的作品,也许只有自己能看懂,那是那时的自我。
魏野:
@杨健1802 因为人的思想是独一无二的
杨健
以达利与德拉克洛瓦的自画像我最有感觉。
眼晴与颧骨个人觉得自己有表现欲望。
陶
@吕墩墩 从科学的角度,很对,说得很好!从佛教的观点: 我们的人生遭遇并非真的发生了(好比杨老师今天来拜访了我,实际上他根本没来,他根本就不存在,完全是我们的错觉),实际上一切皆是我们无始以来内心累积的投影(或者说业力导致的一个个幻觉)。
李川李不川
每一次画自画像都是艺术家对自己的审视,尤其在时间和空间的维度里,所有的线条与彩色都瞄中了自己,正如庖丁解牛者把刀切向了自己!
杨青松
@李川李不川 这也是一种勇气和力量
@李川李不川 也是你不同时期的表达
九吉
一些所谓的艺术作品(被资本豢养包装并叫卖)之所以没有生的迹象,就是因为作画者难以抵抗客体对他本我的诱蚀,在强大的外来力量面前,相被碾压扭曲,像也同样会慢慢失去原有的模样。这或许就是很多人渐渐变得越来越不像自己,甚至愈发丑陋的缘故吧!
杨健
风格因人而异,但也有人说画家会把自己融入给别人画的肖像,如蒙莎像。
@九颉影视
愈发丑陋是因为被碾压
杨健
我也觉得画家最喜欢照镜子思考玩。
野雪
@魏野 《人类灵魂的幻象》作为主题更有深度。
顿子兵
画家在画他人时,画里也会有一个隐性的自像寄居其中。熟悉画家的人比较容易看出。
陶
补上一段: 我们的内心收藏了什么,才会显现什么。或者说,我们的内心(阿赖耶识)隐藏了一个张三,导致了今天张三来拜访。(过去我们”刻”过张三的影碟,导致现在播放张三这个影碟)
吕墩墩
今天在中国不管搞哪一种艺术形式都可以当成是当代的,这反映出真实的中国现状,达明.赫斯特和伦勃朗共同起作用,有翘首学习的原因,也有信息的阻断的原因,还有传统的魅力起作用,这就是中国的当代,装不出来。至于是不是走在前沿,就看哪一种好和好的程度了。
杨健
字如其人,画如其人,诗如其人。
李川李不川
杜甫的画像就是画家参考自己画的,可见蒋兆和对诗人的感情。
杨青松
@所有人好,今晚感谢大家的参与,自画像也许是一个无法用一次论坛就能够阐述完成的一个主题,他是随着我们人类自身的不断成长,总是会有一个不同的价值认识观!人类在变化,社会在变化!人类的灵魂也一定是在变化的。这也许就是艺术的魅力,也是我们人类灵魂的特征所在,但不管如何?美一个时期的自画像,他不但结合了我们艺术家对于自身的认识,同时也一定的结合了当是时代的人文、哲学等等的认识,所以我们再次感谢!也感谢@魏野 先生的主题策划让我们打开的自己的思路,也要感谢大家的参与,让我们认识到了更多的真理
陶
字,想不如其人很难;画,想不如其人很难;诗,想不如其人也难。一个狭隘的人装不了博大。一个人做的每件事,都不可避免地呈现了他的风格。因此,提升作品的高度,唯一的方法是提升灵魂的高度。@杨健1802
秋萍
艺术的自由之境是一种高度,单刀直入是手法,而则面表现艺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含蓄之美……一幅自画像或许是标志,或许是阶段,也或许是自述与表白,总之,我个人认为:随心,心情释然。
老袁
人无法真正地看到自己,所有对自己的认知都来自虚拟的影像,镜子、照片或者视频,乃至撒了泡尿照了照。自画像实质上是对自己的想象。
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来讲,以监控拍到的影像来认定某人是站不住脚的,人是实体,影像是虚拟,凭什么说那个影像就是某人呢?你让那个影像喝杯酒试试?当然这似乎是诡辩,却也是实理。只是人类没有更好的非现场认定方式,便不讲理了,大家也都觉得合适。好像扯远了哈聊聊自画像艺术
海南万库艺术投资有限公司策划出品
邮箱:wkyishu@163.com
2019年12月4日
强化古城内在文化特性 第二届平遥国际雕塑节隆重启幕 | 亚洲艺术

欢迎订阅,点击关注






已展示全部
更多功能等你开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