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海泓盛拍卖有限公司2019年秋季书画拍卖会
预展时间:2019年12月17日 12:00-18:00
2019年12月18日 10:00-18:00
拍卖时间:12月19日9:30举锤
地点:上海市静安区南京西路1376号波特曼酒店4楼
2713
王文治(1730-1802)、姚鼐(1732-1815)、吴锡麒(1746-1818)、李鸿章(1823-1901)吴大徵(1835-1902)、王懿荣(1845-1900)、樊增祥(1846-1931)、梁鼎芬(1859-1919)、端方(1861-1911)等书,袁守谦(1904-1992)旧藏 清人墨迹册
册页六册 水墨花笺 尺寸不一
著录:
1.《明清书法丛刊》卷四、五、六、七、十。昭和62年(1987年)日本二玄社初版发行。
2.清咸丰五年(1855)海源阁刻本《惜抱先生尺牍》卷五。第2、2-3、3-4、4、17-18、18-19、19-20、20、22、22-23页。
RMB: 1,000,000-1,500,000
《明清书法丛刊》 卷四、五、六、七、十
清咸丰五年(1855)海源阁刻本《惜抱先生尺牍》卷五
此六册中所提及部分人物
此六册人物最早起于清中期“桐城派三祖”之一的姚鼐,终于清末“五虎”之一的端方,时间跨度极大,可明显感知打开国门前后士大夫们的心态变化及理念冲突。在内容上可分为姚鼐致新城陈氏家族信、清末洋务运动人物往来信以及部分家书及书法作品,将清末这一段跌宕起伏的政治事件、文坛故事,为人处事之道呈现在了我们众人眼前。
李鸿章致刘传铭信 一开两页 《卷十》P18-19
清人手扎合册便收录了众多清末政治人物的往来书信,将一段特别的故事呈现在我们面前。其中收录例如李鸿章致刘传铭信。信中说“嘉应克复,汪逆全股歼灭殆尽”。汪逆是指太平天国康王汪海洋,嘉应为梅州,汪海洋于同治五年(1866)战死于梅州。则此信当写于同年或次年。信中内容便开诚布公的表达了李鸿章与曾国藩之间的不睦,为研究湘军、淮军乃至晚清历史者所不可忽视的第一手资料。
吴大澂致吴大根信二开三页《卷十》P10-12
如吴大澂致其兄吴大根函,便提及了“俄官廓米萨尔来文,知和约已定”。《清史稿》吴大澂本传载光绪十一年,“诏赴吉林,会同副都统伊克唐阿与俄使勘侵界,即所侵珲春黑顶子地也”,据理力争,“于是侵界复归中国(即签订《中俄珲春东界条约》)”。信中所言条约即此。是时尚未签订,信中说“日盼寄谕到来”是也。又如端方致其弟端锦书。此函信息量极大,涉及史实很多,有较高的史料价值。
端方致端锦信六开十一页《卷十》P42-52(选三)
此信当写于光绪二十七年(1901),时端方在湖北巡抚任上。上一年,慈禧和光绪皇帝因八国联军侵犯北京,仓皇出逃陕西,以陕西布政使署理陕西巡抚的端方接驾有功,调任湖南布政使。次年又升任湖北巡抚。此时两宫尚未回京,故信中说“此时驾尚未还”。信中提到的香帅张之洞,从两广总督调任湖广总督后,大力兴办工业,如铸币厂、钢铁厂、纺织厂,把洋务运动办理得有声有色。但在被旗人同僚诗作“二毛”的端方眼里,却是另一种局面:“藩道各库一空,约计实亏不下五六百万。日坐愁城,终无了局。” 而另一通信札樊增祥致其师张之洞的信札也提及此事,角度完全不同,认为经费筹措仍不到位,表示忧虑。但张之洞对去世门生家族的照顾,又极有高士之风,又是典型的传统文人作派……种种信息信息交织在一起塑造出了一位立体且丰满的人物,对认识这段历史极为真实可贵。
樊增祥致张之洞信六开六页《卷十》P32-35(选一)
姚鼐致陈守诒信 三开五页 《卷五》P30-34 (选三)
而桐城派领袖姚鼐致陈守诒家族书信一册,则让我们领略了清中期文人较为闲适而稳定的生活。新城陈氏家族与姚鼐为故交,自陈氏家长陈道时便相识,陈氏家族的家长陈道之孙陈用光是姚鼐学生,两家可谓至交。往来信件跨度极大自陈道去世(1760),至姚鼐赴江宁(1790),姚鼐之孙姚永朴(1861-1939)在题跋中将其归为“吾家劫后所存”,弥足珍贵。其中收录有如姚鼐与钱大昕关于秦设三十六郡还是四十郡的学术分歧;也提及袁枚、朱珪、蒋知廉、胡虔、王昶等当时众多江南名士故事,细节之丰富,感情之真挚,让人莞尔;也有对于儿辈及学生的悉心培养,是一份立体研究桐城派的史料。并经蒯寿枢(清末民国)、张傚彬(1882-1968),并最终归袁守谦,传承脉络清晰。
谭钟麟致翁同龢信 四开七页 《卷七》P76-77 (选三)
此六册均为袁守谦旧藏作品。袁氏字企止,湖南省长沙人。黄埔军校第一期毕业。1932年参与发起组织复兴社特务处,1937年晋升国民革命军陆军少将,时任军事委员会政训处副处长。1945年晋升国民革命军陆军中将,时任军委会建军导报社社长兼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为台湾方面高级将领,后1962年任交通银行董事长。一代儒将,文质彬彬,亦为本册增色不少。






已展示全部
更多功能等你开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