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梦见了画,然后画下了梦

29
5/2019
吴冠中:“不要洗调色盘,看上去很“脏”,与鲜的彩色适当微调,可获得各种高级灰色。”
文 | 只是艺术
吴冠中
/个人介绍
我国二十世纪最重要的画家之一
吴冠中(1919—2010),江苏宜兴人,当代著名画家、油画家、美术教育家。是首位获选法兰西学院艺术院通讯院士的中国籍艺术家。吴冠中毕业于国立艺术专科学校,油画师从方干民和吴大羽,国画师从潘天寿。
《画里阴晴》
作者|吴冠中
车窗外 ,雨洗过的茶场一片墨绿,像浓酣的水彩画。细看,密密点点的嫩绿新芽在闪亮;古树老干黑得像铁;柳丝分外妖柔,随雨飘摇;桃花,我立即记起潘天寿老师的题画诗“默看细雨湿桃花”,这个湿字透露了画家敏锐的审美触觉。
湿,渲染了山林、村落,改变了大自然的色调。山区的红土和绿竹,本来并不很协调,雨后,红土成了棕红色,草绿色的竹林也偏暗绿了,它们都渗进了深暗色的成分,统一于含灰的中间调里,或者说它们都含蕴着墨色了。衣服湿了,颜色变深,湿衣服穿在身上不舒服,但湿了的大自然景色却格外地有韵味。中国画家爱画风雨归舟,爱画“斜风细雨不须归”的诗境。因为雨,有些景物朦胧了,有些形象突出了,似乎那位宇宙大画家在挥写不同的画面,表达着不同的意境。
我自学过水彩画和水墨画后,便特别喜欢画阴天和微雨天的景色,我不喜欢英国古老风格的水彩画。我以往的水彩画可说是水墨画的变种,从意境和情趣方面看,模仿西洋的手法少,受益于中国画的成分多。
西洋画中也有表现风雨的题材,但西洋画中是将风雨作为一种事故或大自然的变态来描写的,很少将阴雨作为一种欣赏对象的审美趣味来表现。西方风景画之独立始于印象派,印象派发源于阳光。画家们投靠阳光,说光就是画面的主人,因之一味分析色彩与阳光的物理关系,甚至说“黑”与“白”都不是色彩,而中西画家大都陶醉于阳光所刺激的强烈的色彩感,追求亮、艳、丽、华、鲜……多半是从“晴”派生出来的。
曾有画油画的人说:江南不宜画油画。大概就是因为江南阴雨多,或者他那油画技法只宜对付洋式的对象。数十年来,我感到在生活中每次表现不同对象时,永远需寻找相适应的技法,现成的西方的和我国传统的技法都不很合用。浓而滞的油画里有时要吸收水分,娇艳的色彩往往须渗进墨韵……
人们喜欢晴天,有时也喜欢阴天,如果阴与晴中体现了两种审美趣味,则鱼和熊掌是可以兼得的。又画油画又画水墨,我的这两个画种都不纯了,只是用了两种不同的工具而已。头发都灰白了,还拿不定主意该定居到油画布上呢,还是从此落户在水墨之乡了!
吴冠中《水彩人物》
吴冠中《 北京清真寺》
吴冠中 《水乡》
吴冠中 《洗衣服》
吴冠中 《义务劳动》
吴冠中 《拉萨节日》
吴冠中 《垦荒》
吴冠中 《水彩风景》
吴冠中《绍兴菜市》
吴冠中《北京百货大楼》
吴冠中 《贵阳花溪》
吴冠中 《高山让路》
吴冠中 《村边小河》
吴冠中 《假日》
吴冠中 《水彩小景》
吴冠中 《暖色风景》
吴冠中 《扎木便桥》
吴冠中 《船》
吴冠中 《江南乡镇》
吴冠中 《海南岛之城》
吴冠中《烟袋斜街》
吴冠中 《水彩寺院》
吴冠中 《水彩庭院》
吴冠中 《北京一条街》
吴冠中 《北京钟楼》
吴冠中 《门前》
吴冠中 《姑嫂》
吴冠中 《人民民主进藏区》
吴冠中 《西藏雪顿节》
吴冠中 《拉萨菜市》
吴冠中 《两个藏民》
吴冠中 《西藏雪顿节》
吴冠中款 《工农兵》
吴冠中 《金秋》
吴冠中 《故乡的云》
吴冠中 《凡尔赛一角》
吴冠中 《无锡人家》
吴冠中 《水乡》
吴冠中 《景物》
吴冠中 《淀山湖夕阳》
吴冠中 《无锡农村》
吴冠中水彩心得
“我画水彩就用大笔画,水分易足,后用小笔勾。有些阴影处的丰富对象(屋檐,斗拱)用覆笔,即:用笔先调彩色,尖头蘸墨,画时先墨点到纸上,然后用力一转,调上去很丰富。西画景是景物是物,中国画则有意境。最重要的是美的境界,技术仍是比较容易的。”
往期好文
【只是艺术】
让艺术成为你有趣的灵魂
微信:zgmsjx7
添加时请备注【学画】






已展示全部
更多功能等你开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