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ndex}}/{{bigImglist.length}}
{{memberInfo.real_name}}
{{commentname}}

考古讲座丨跟随一线考古学者,沉船考古,丝路寻踪

{{newsData.publisher_name}} {{newsData.update_time}} 浏览:{{newsData.view_count}}
来源 | {{newsData.source}}   作者 | {{newsData.author}}

说起考古,小伙伴们会想到什么?


是考古学家们拿着小刷子在一堆土中刷刷刷,然后发掘出一堆骨头和文物的场景吗?


其实,考古的方式远超你想象……


泰坦尼克号沉船


曾经泰坦尼克号沉船的照片吸引了无数人的目光,如果想了解沉船背后的故事,这里就需要出动专业的水下考古学家,走入水下,开展“水下考古”工作。


哇哦,所以说“水下考古”是考古工作的其中一个分支咯?


是哒!


水下考古工作


那“水下考古”一定对考古工作者的要求非常高吧?水下考古就是“海底寻宝”吗?那些宝物移出来又放哪里呢?“水下考古”可真是一项技术超高的工作啊!


不说不知道,我们高难度的“水下考古”工作,在我国已有30多年的发展历史了!而中国水下考古的中坚力量,不在别处,竟然在我们广东省


而通过两艘古船,竟然可以俯瞰“中国水下考古”的从无到有,从发展到壮大。有请——“南海Ⅰ号”与“南澳Ⅰ号”。


“南海Ⅰ号”的高光


曾被意外发现的南宋沉船“南海Ⅰ号”,是迄今为止世界上发现的海上沉船中年代最早、船体最大、保存最完整的远洋贸易商船,船舱内目前共计发现各式陶瓷类、金属类、漆器等文物共计18万件,真是一只宝藏船船啊!因其文物数量与价值,“南海Ⅰ号”更有“海上敦煌”之称,考古价值也堪比兵马俑。


“南海Ⅰ号”全面发掘现场


“南澳Ⅰ号”的高光


同样意外发现的明代沉船“南澳Ⅰ号”,经过三次打捞,出水文物近3万件。而“南澳Ⅰ号”正值15世纪以后的大航海时代,人类文明通过海上交往正发生着历史重大转折。它的发现助于进一步认识明代海外贸易体系,可谓是海上丝绸之路上的一颗明珠。如今,它的船体遵循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的“原真性原则”,依然保存在水下,是我国第一个采用了水下工程和技术手段对水下沉船遗址进行的原址保护项目


“南澳Ⅰ号”打捞现场


想不到两艘小小的古沉船

竟然是个如此四两拔千斤的独特切入点

能够撬动

中国水下考古和海上丝绸之路

两大巨无霸IP的深度主题探究


既然有这么好的切入点,

当然要成为Acitve Learner,

以古沉船撬动主动学习啊!

还不赶紧跟随老马......




          沉船考古,丝路寻踪       

2+2+1 人文考古通识项目

(春季共学)


教研团队


崔勇

老马识途特约学者


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


◆ 从事水下考古工作31年;◆ 全程参与“南海Ⅰ号”宋元沉船的调查和试掘,以及整体打捞方案的制定、细化和论证和整体打捞工作;◆ 主持“南澳Ⅰ号”于2007年的调查和试掘工作,于2010年-2012年的发掘工作。2010年度的发掘工作入选“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论坛六大发现”,同时荣获“2010年度中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郭丹丹

老马识途教研负责人,香港教育大学教育硕士。曾任职于香港教育大学,从事中外“翻转课堂”的创意教育研究工作。


◆ 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人文通识栏目《电影人文工作坊》主讲人;◆ 香港教育大学嘉宾讲者;◆ 常年受邀进入广州市各大中小学,开展人文通识教育项目;◆ 现致力于以博物馆、旅行、电影为载体,提升学习者学习动力的理论构建探索与创意教育实践。 


刘瀚学

老马识途“考古文博课题组”导师。西北大学文物与博物馆硕士。


◆ 曾赴美国交换学习一年,期间于新不列颠美国艺术博物馆交流实习,观察与研究国外博物馆体系的公众教育发展与现状;◆ 曾于陕西历史博物馆实习,专注于博物馆儿童教育活动的开展。◆ 致力于把文史知识与多元化教育形式相结合,提升儿童对历史与艺术的兴趣,调动孩子的主动学习能力。


周静怡

老马识途“考古文博课题组”导师。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东亚语言与文明系东亚美术史硕士,武汉大学历史学院考古学硕士。


◆ 曾多次参与田野调查和考古发掘工作,国家奖学金、“嘉德·徐邦达艺术教育奖学金”获得者。◆ 致力于通过博物馆、旅行等方式,结合多层次、多维度的材料和方法,提升学习者对中国考古学和美术史的兴趣和知识储备,消除隐形误解。






项目亮点


亮点一

从两艘“普通”沉船,建立对

“水下考古”与“丝路发展”的框架认识


1

以沉船为横坐标,中国水下考古,从这边看起


“南海Ⅰ号”,中国水下考古的起点

我们将从细节入手,从难得的数据、图片、一线考古勘察等多元维度,解构这世界首创的“整体打捞”方案,一起从门道上认识中国水下考古的里程碑之作。


正在被“整体打捞”的南海Ⅰ号


“南澳Ⅰ号”,考古技术的飞跃发展

我国第一个采用了水下工程和技术手段对水下沉船遗址进行的原址保护项目。我们将通过两种不同的水下考古手段,从不同的保护方案看水下考古的发展。


“南澳Ⅰ号”的沉船位置


2

以沉船为纵坐标,寻踪海上丝绸之路两个

要的发展阶段


海贸繁盛时期的“南海Ⅰ号”

“南海Ⅰ号”所处的时代——南宋,正是我国海外贸易大发展的时代其出水的18万件文物与船体本身,对研究我国乃至整个东亚、东南亚的古代造船史、陶瓷史、航运史、贸易史等具有非同寻常的价值,对见证宋代海上丝绸之路的繁盛有着重要意义。


大航海时代的“南澳Ⅰ号”

明代严格的海禁政策,限制着民间海上贸易,而地理大发现的背景促成了局部短暂的开海。“南澳Ⅰ号”的出水,正是见证了海禁政策背景下局部暂时开海时,民间贸易的发展情况,为研究明代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和中外经济交流提供了重要的史料价值。



亮点二

“南海Ⅰ号”一线考古专家亲自授课

权威解读水下考古


为了我们能对“南海Ⅰ号”、“南澳Ⅰ号”与“水下考古”和“海上丝绸之路”的发展有更直接、更全面的了解,老马特邀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崔勇副所长为我们开讲!与水下考古学家面对面的接触交流,将满足您对沉船考古所有的好奇。


这不是一次简单的讲座,而是2次不同视角的深入学习!


我们将带您从“南海Ⅰ号”与“南澳Ⅰ号”出发,看中国水下考古从零开始的发展轨迹,领略海上丝绸之路的发展历程:


1、讲座一:《海贸繁盛时期的“南海Ⅰ号”》

  • 发现经过及调查

  • 整体打捞

  • 全面发掘及收获

2、讲座二:《大航海时代的“南澳Ⅰ号”》

  • 发现经过及调查

  • 水下发掘及保护创新

  • 发掘收获及研究成果



亮点三

严谨不失趣味的共学模式

催生强大学习驱动力


 必修 + 选修 + 课后延伸实地考察模式 


1

2节必修课


采用面对面交流授课的形式,通过一线考古专家的必修课,以两艘考古领域上举足轻重的古沉船为切入点,构建对水下考古与丝绸之路的全景式学习框架,建立具体与清晰的通识学习认知。


2

2节选修课


采用灵活参与的线上小课堂形式,在对“水下考古”与“丝绸之路”的大背景有了较全面认识后,学习者可以自由地对4个学习专题进行投票,选修大背景下不可不知的小主题,为框架学习添砖加瓦, 填充具体而有趣的专题内容,避免认知停留在空泛的大语境中。


在线上课堂中,我们将在绵长的学习海岸线中吸取养分:


  • 在沉船考古中寻找中国内陆陶瓷的窑址;

  • 在品味精美的外销瓷器风采中学习世界美术史与文明史;

  • 我们还将一起探索中国古代先民是如何一步步认识海洋,探索神秘的大海。


3

1次课后延伸实地考察


在丰富的背景与主题学习后,感兴趣的伙伴可自愿报名参与到课程结束后的“南海一号实地研学考察项目”中去,我们将一起前往阳江,从沉船、展品、展览的维度,展开博物馆深度研学让所学结合古迹实物与自然文化环境,更富立体性。


参与人文考古季度学习计划的伙伴,可优先报名,并享延伸学习优惠。共学表现积极者,更可获得“老马Active Learners奖学金”,老马全力支持你的后续延伸学习!


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博物,“南海一号”的家





课程表


“沉船考古 丝路寻踪”

2+2+1 人文考古通识项目

(春季共学)



必修课

2次全景式学者讲座

丝路寻踪——水下考古与海上丝绸之路》

  1、系列通识课之一:

  《海贸繁盛时期的“南海Ⅰ号”》

  2、系列通识课之二:

  《大航海时代的“南澳Ⅰ号”》

选修课

2次专题性线上共学小课堂

选你所学,学你所选:4选2,投你兴趣的一票!


完成“必修课”全景式学习后,将开放选修课主题的投票。得票最高的两个学习主题,将成为本次项目的选修课共学专题。


专题一:沉船考古中所见的中国内陆陶瓷窑址

专题二:外销瓷器中的世界文明史与美术史

专题三:中国古代先民对海洋的认识与探索

专题四:海洋百科探秘——海洋的前世今生

课后延伸

1次阳江“南海一号”实地研学考察

实地考察档期,将于完成两次选修学习后公布。

(自愿报名,费用另计)





项目详情


对象

家有中小学生的亲子家庭;

博物馆爱好者;

对人文考古感兴趣的亲子社会大众

内容

  • 必修:2次全景式学者文化讲座

  • 选修:2次专题式线上共学小课堂

  • 延伸:1次实地研学考察(自愿报名,费用另计)

时间

学者通识系列讲座

  • 2019年12月28日(周六)15:00-16:30

  • 2020年1月11日(周六)15:00-16:30


线上小课堂

  • 2020年2月13日(周四)20:30-21:10

  • 2020年2月20日(周四)20:30-21:10

地点

学者通识系列讲座

广东教育出版社乐橙空间

环市东路472号粤海大厦3楼

(地铁:动物园站对面)

线下小课堂

微信共学群

费用

499元/人(大小同价)

二人同行,享优惠价450元/人。


报名说明:

  • 报名截止日期:2019年12月26日

  • 参加者付费报名时所填写的信息,作为参加者现场签到确认信息,请准确填写;

  • 工作坊一经付费报名,恕不接受退款,请谨慎报名;如无法参与,可将名额转赠亲友;

  • 识途教育拥有在活动过程中所有拍摄影像资料的使用权利。


咨询&报名

微信、电话咨询详细行程安排,

缴纳费用后视为报名成功。

咨询电话:18912737832(微信同号)




往期珍赏 · 珍品目录

(点击标题  即可阅读) 


最值得种草的 11 本 2020 年文博日历

唐招提寺,是什么?

袁隆平:「90后梗王」的两个梦

樊锦诗:我为敦煌尽力了

为什么狮子林在“苏州四大园林”中最特别?

豆瓣9.5分,这才是真实的唐僧!

最美的雪景,在这里!


多棱镜游学:长按识别左图二维码关注,收获最全面的文化游学信息与最有趣的历史、文化知识



文 博  /  历 史  /  文 化  /  展 讯  /  馆 舍 推 荐  


后台回复关键词“投稿”

可查看约稿函

微信ID:atmuseum
微博:@博物馆的那些事儿

微信群:    扫下方二维码即可


(人已满员,小编正在开拓新号,

若好友申请未通过请过几天再尝试)

来都来了,点个在看再走吧~~~

{{flexible[0].text}}
{{newsData.good_count}}
{{newsData.transfer_count}}
Find Your Art
{{pingfen1}}.{{pingfen2}}
吧唧吧唧
  • 加载更多

    已展示全部

    {{layerTitle}}
    使用微信扫一扫进入手机版留言分享朋友圈或朋友
    长按识别二维码分享朋友圈或朋友
    {{item}}
    编辑
    {{btntext}}
    艺客分享
    {{mydata.real_name}} 成功分享了 文章
    您还可以分享到
    加载下一篇
    继续上滑切换下一篇文章
    提示
    是否置顶评论
    取消
    确定
    提示
    是否取消置顶
    取消
    确定
    提示
    是否删除评论
    取消
    确定
    登录提示
    还未登录崇真艺客
    更多功能等你开启...
    立即登录
    跳过
    注册
    微信客服
    使用微信扫一扫联系客服
    点击右上角分享
    按下开始,松开结束(录音不超过60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