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些天看了一部9.2的高分日剧《凪的新生活》,里面的女主让我发现了许多年轻人的一个通病。
剧里的女主大岛凪,每天醒来,她的手机上就有着许多的信息、邮件,有着无数的工作等着她去完成。
一到公司,她就要开始忙着处理事务,除开自己的,还有同事丢过来给她的、原本并不属于她的任务,下班之后,她又是被各种事情缠身。
现在我们很多年轻人,在慢慢丧失对于自己生活的掌控力。
有一次雷军参加潘石屹组织的活动,但路上堵车的时间实在太长了,已经够他公司开个完整的会议了。
再加上整个活动的时间,正常情况下,够他开四个会了。
这种无法掌控自己时间的状态,让他觉得很头疼,他的行程不是由他自己决定,而是在被别人安排着。
雷军的遭遇,我感同身受。
记得前段时间我去北京出差的时候,和朋友坐在一家拉面馆里面一边吃面一边聊天。
他说自己去上班的时候,每天堵在路上的时间需要2、3个小时,那些时间是无法掌控的,你只能按部就班,被这些东西给消耗。
他说,很多时候看到那些上班族的精神状态,都是面无表情。
除了堵车,我们还被那些低效率的排队、等待、延误,还有各种各样鸡毛蒜皮的事情耽误,浪费了大量的时间,让我们失去对生活的掌控感。
而这种对生活失去控制的感觉,最容易让人产生焦虑。
仔细想想,除了上面那些不可抗拒的东西,我们又何尝不是自己主动跳进那些失去掌控力的生活里面?
从每天早上醒来打开手机的那一刻开始,我们就一直在被不同的事情支配。
今天的微博还没刷,先点开看一看有没有什么大瓜;
朋友圈的动态又更新了,我看看是谁又发了日常;
抖音上面那个小哥哥小姐姐又更新了,忍不住点开......
哪怕前一天已经做好规划,要求自己今天要早睡早起,但只要捧上了手机,你所有的安排全都会被抛之脑后。
捧着手机看似是在获取信息,其实绝大部分都是无用信息,你不过是在不知不觉中失去了生活的掌控权,却还不自知。
我们正在失去对自己生活的掌控感,离自律的生活越来越远。
说好去健身,结果拍照两小时,锻炼五分钟,一张健身年卡到头来只去了几次;
说好要戒掉高热量的食物,却在看到食物的时候抑制不住自己的口腹之欲,最后又是半途而废;
说好了要学习清华学霸的作息时间表,却在起床的时候一次又一次关掉了闹钟…
用知乎上的一段话来说就是:
总是有这样的人,脑子很正常,道理也都懂,知道自己应该做什么。 但他无力掌控自己的生活,他不去做那些他应该做的事情,不去为了自己的将来而奋斗。他安于当前舒舒服服的生活,疲于给自己设置障碍。
道理我都懂,但就是做不到,这就是失去对自身掌控力最可怕的地方。
许多人,被生活一天天推着走,心慌又无力改变,间歇性踌躇满志,持续性混吃等死,就是他们的状态。
但我们以前不是这样的,在还是学生的年代,在没有这么多消遣活动的时候,我们对自己每天的安排都有明确的规划。
我们可以安安静静地写完一篇作文,开开心心地看完一本书,听父辈们叨叨絮絮讲完一个故事。
而现在呢?
诺大的一个空间,再也放不下一张安静的书桌,无法静下心来看完一本书。
生活失控,成了这一届年轻人的“通病”。
很少人发现,失去掌控力的背后,其实是注意力的稀释。
越来越多的人,手机无法离身,看个视频都想倍速,耗费时间稍微长一点的事情都会觉得烦躁,即使是看一本书,也忍不住要惦记着手机,坚持不了三分钟又要打开看看。
这其实是我们的专注力出了问题,我们的自律出了问题。
想要改变这种状态,我觉得首先是要把自己失去的宝贵专注力给找回来。
我们扪心自问一下,你有多久没有专注于一件事情而忘记了时间的飞逝?你有多久没有非常专注地做完一件事情而感到非常充足和踏实?
朋友和我说,他很怀念之前的日子,在图书馆看着看着书,忘记了时间,浑然不知外面的夜幕已经降临,还是出图书馆的那一刻才发现,那种感觉非常美妙。
而现在,他再也做不到了,这让他无比失落。
其实想想,我们很多时候失去对生活的掌控力,不就是因为总是被这样或那样的事情吸引,失去了专注力吗?
所以,找回对生活掌控力的第一步,就是把自己失去了专注力找回来。
其次,我们还要让自己过上自律的生活。
有句话说的很好,自律可以解决我们生活中99%的问题。
刷手机、玩游戏这样的趣味,偶尔玩玩可以,但是不懂得控制自己的欲望,就会让整个人坠入在这样的快乐里面。
而还有一些趣味,比如说坚持晨跑,又比如读完一整本书,一个学习计划。
当你去做这些事的时候,你会逐渐发现其中蕴含的快乐,而且探索越深,它们反馈给你的乐趣也就越多,就像一片可以无限撷取的海洋。
让自己变得自律,多做这样的事情,这样你的人生就会越来越神清气爽,又重新找回自己对生活的掌控感。
一个对生活拥有掌控力的人,无论遇到什么问题,都能快速找到解决方案。
作者简介:桌子,身高1.85米,有八块腹肌的兼职男模。前南方航空公司职员,新书《我们终将与美好的一切相遇》现已温情上市!三观比五官更正,思想比套路更深。
新浪微博@桌子的生活观
个人微信公众号:桌子的生活观(ID:zzdshg)。
来源 | 桌子的生活观(ID:zzdshg)
戳左下角“阅读原文”进入网站






已展示全部
更多功能等你开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