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ndex}}/{{bigImglist.length}}
{{memberInfo.real_name}}
{{commentname}}

2020年泓盛空间项目(一)

{{newsData.publisher_name}} {{newsData.update_time}} 浏览:{{newsData.view_count}}
来源 | {{newsData.source}}   作者 | {{newsData.author}}


展览时间:
2020年1月2-4日 10:00-18:00
展览地点:
上海市徐汇区衡山路516号富豪环球东亚酒店2楼


林风眠(1900-1991)


林风眠
小溪潺潺
彩墨 纸本
签名:林风眠;
钤印(朱):林风眠印
68×68cm 
1989 年
出版:《名家翰墨——林风眠封面特辑》,1990 年,第 53-54 页。   
   《林风眠作品集》,上海画报出版社,1998 年,图 16。
来源:张五常教授旧藏
估价待询

出版物
 


林风眠色墨交融的艺术境界(节选)
文/聂危谷
 
作为 20 世纪中国现代艺术的先驱者,林风眠的最大贡献是突破和拓展了中国画的形式语言。尤其值得瞩目的是,他赋予了中国画前所未有的色彩表现力,在同代中国画家中如入无人之境。
 
色墨交融是林画的总体特征,分别由以墨入色和以色入墨两大类画法构成。前者以色为主,墨为辅,将墨作为黑色掺入色彩或与色并置—具体画法有以墨托色、以墨融色、色墨反替。当然也有滴墨不掺的全色法,其视觉效果脱胎于西画。后者则以色入墨,在将色韵化为墨韵“和声”的同时,也使墨蜕变为含有色彩关系的墨—具体画法有以色托墨、以色融墨以及全墨法,视觉效果略近中国水墨画。
 
一、以墨入色
(一)以墨托色法。满地浓墨为背景,画面上丰富的色彩皆笼罩于大片墨底中,生成幽邃如梦的境界。再通过冷色或暖色、浓艳或灰暗的各种微妙色彩变化,营造出或忧郁、或深沉、或静谧、或辉煌的色彩情调,犹如童话般斑斓神奇的境界。康定斯基发现:“黑色是色彩中最缺乏调子的颜色。它可作为中性的背景来清晰地衬托出别的颜色的细微变化。”而林画墨色关系却又多了一层色墨互渗的变化—薄色为墨浸润,于是吉光片羽般地在墨底上忽隐忽现;厚色则在墨底烘托下熠熠生辉,恍若夜幕下璀璨的宝石。(二)以墨融色法。于色彩中掺入适量水墨,色中有墨而相互映发。由于降低了色彩纯度,画面色调趋于低沉,这在林画中最为常见。(三)色墨反替法。色与墨交替互现,色衬墨,墨托色而相得益彰。和以色融墨不同,此时墨已由虚转实。即由涵容于色的潜因素转化为与色互补的黑色块。这种画法强调平面空间构成,故较多地出现在具有装饰意味的戏剧人物和静物画中。(四)全色法。放弃用墨而全部施之以色彩,在林画中比重不大,但由此也足以表明,林风眠只以自由表现情感为目的而无视画种界限。上海时期主要用此法表现瓶花,到香港后延伸到仕女、风景画。


局部图


二、以色入墨
(一)以色托墨法。和以墨托色法正好相反,背景设色,主体则纯用墨。为突出主体,底色采用冷色或淡暖色。(二)以墨融色法。比重上墨多色少。即以多量之墨溶合少许之色。据黄宾虹体会,墨掺花青或藤黄能使墨色保持湿气扑面的错觉,故黄氏山水常见此法。林风眠画山水、渔舟、鸳鸯,亦采用以墨掺色,营造出山色空蒙、天水一色的氛围。(三)全墨法。一点不用色而全以水墨在林画中其实并不可见。故将仅在局部点色之作视为全墨法。林风眠运墨功夫“独得轻灵却又有凝重之趣。”然而有意味的是,即使在那些水墨淋漓、意境自足的画面中,自称“好色之徒”的他仍然忍不住要添上一两笔极其轻淡、貌似可有可无的色,却于似不经意中造成微妙的色彩关系。


傅抱石(1904-1965)


傅抱石
高仕观瀑图
设色 纸本  立轴  
95×39cm 
1962 年
钤印:傅抱石印、壬寅
款识:维桢同志属画即乞教正。一九六二年十二月杪,傅抱石写于杭州。
出版:《傅抱石画集》,大业文物出版社,1988 年,图 171。 
   《二十世纪中国水墨大观》,台北历史博物馆,1988 年 8 月,第 121 页。  
   《ART CHINA 新潮艺术 DECEHBER》,1999 年 12 月,第 136 页。
展览:“二十世纪中国水墨大观”,台北历史博物馆,1988 年 9 月 2 日 -1988 年 9 月 26 日。
说明:此作品附《中国书画鉴定证书》,翰墨轩有限公司,傅益瑶签名。   
上款人“维桢”即为宫维桢,曾任江苏省政协副主席,江苏省副省长中共江苏省委常委等职。
估价待询


 
出版物


作为傅抱石最爱的题材之一,傅抱石早在金刚坡时期即开始描绘观瀑图。居蜀八年,巴蜀的山山水水给予了傅抱石极大的灵感启发。他用破笔散锋画山石飞瀑,或提或按,或湿或干,顺来逆往,自由挥洒;观瀑高仕,形象高古,超凡脱俗,仰观飞流之下,尽显天下之大,山川秀美,一派天人合一境界。
 
作为一位具有北方气质的南方画家,他嗜酒行为中的豪爽,助长了他用笔的奔放不羁,而此次东北之行,与南方截然不同的山水地貌更是吻合了他的才情,极大的的激发了他内心深处的豪情壮志,他直呼此行“兹游奇绝冠平生”,天池瀑布和镜泊瀑布所带给他的震撼,更是将他的观瀑图带到一个全新境界。


局部图


古人多以线描勾出水口,他弃之不用,而用散锋皴擦水口的山石,透过布局衬托流水质感和动势,水的万千姿态瞬间凝固在画面中,令人浮想联翩。傅抱石每每提及,一个画家要有自己的绝招,也就是与众不同的笔墨技巧。只有对笔墨进行创新,才能有所成就,有所收获。对瀑布水口的创新是他体会「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古训,深入观察自然山川,经过理性的思考、归纳而得来的,影响被及后世。


局部图


此幅《高仕观瀑》为傅抱石 1962 年作于杭州,从中不难看出,此前的东北之行所带来的深刻影响。整幅画作,取法北宋范宽“中轴巨碑式构图”,画中瀑布由高山之上奔崖注壑一般倾泻而下,大小石块阻于瀑间,山泉飞速奔流跃动,水击坚岩的雷霆之声仿佛响彻于观者耳畔,轰鸣之声回荡于山谷之间。
 
画家以简洁的构图,以暗衬明的手法最大限度地突出了“观瀑图”的核心主题“水”。更将勾勒和渲染巧妙结合,用墨酣畅淋漓,使人们在观画时能感受到“咫尺之内,便觉万里之遥”的空间感、云雾感以及光照感。两位高仕立于巨崖之上,设色清丽淡雅,衣衫飘逸于风中,潇洒俊朗,尽显豪迈气概。


陈佩秋(1922-)


陈佩秋
鸳鸯湖石图
水墨绢本镜心 28.1×72.1cm  1970 年代
款识:健碧
钤印:乂之
来源:艺术家家属
估价待询





陈佩秋和她的画
文/郑重
 
在中国当代画坛上,陈佩秋的花鸟画是独树一帜的。无论是工笔细写,亦不管是泼墨写意,都别具风韵,表现出她是位有独特性格的画家。
 
她出生于一九二二年,租籍河南古郡南阳,在春城昆明,度过了她的青少年时期。一九四四年到重庆,考入国立艺术专科学校,对素描和速写都进行了严格训练,更多时间是临摹明代和清代的山水书。这一时期,她专习山水。
 
抗战胜利后,她随学校来到杭州,当时的国画名家黄宾虹、潘天寿、郑午昌都云集国立艺专,在艺术风格上,这些名家对她虽有影响,但她不为老师束缚,独自追求她认为理想的艺术风格。她在国立艺专苦读六年,直到一九五O年才毕业。三十年来,她的作品参加上海和全国历届美展,由出版社出版的单幅画就有数十幅。一九五六年她画的《天目山杜鹃》获得上海青年美展等奖,全国青年美展一等奖。《水佩风裳》这幅作品用工笔画了荷花、鸳鸯和鹡鸰,曾在意大利、西德展出。她现任上海画院画师,是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上海美协会员、杭州西治印社理事。

局部图


陈佩秋开始学山水,后学花鸟。她的山水是从清代开始溯流而上;而她的花鸟则从宋元开始顺流而下。现在,她很少画山水,专攻花鸟。陈佩秋的花鸟取法宋人,用工笔双勾,把这种传统技法和对现实生活写生结合起来,这就使她的花鸟画既呈现出得天独厚的传统功力,又充满着生活气息,打破了传统桎梏的束缚,从摹本中走向生活。在当代中国画坛上,从事工笔花鸟量的已经是凤毛麟角了,在艺术技巧和艺术境界上,她的造诣更为精深。
 
近年,陈佩秋由工笔转向写意,她研究八大的绘画,吸取八大笔墨简练、章法奇特、纯净清华的墨韵,但是她不放弃宋元工笔写实的风格,而是把写意和写实、细笔和粗笔结合起来,形成了含蓄的特殊秀美的风调。她画的《柳荫白鹭》,在混沌濛泷的泼墨重彩的柳荫中,一只工笔细写的白鹭,在那里怡然自得,这种粗犷与细腻,奔放与含蓄,抒情与写实,达到完美的统一。
 
看过陈佩秋的画,使人不能忘怀的是她那千姿百态的兰花。兰花是中国画中常见的题材,自元代郑所南以简略的笔致为兰花写照之后,就像文同的墨竹一样,在画史上出现了不少画兰的专家,但大体不过是陈陈相因,在后者的画中很容易看到前人的面貌。陈佩秋画的兰花是经过十数年的写生得来,无论是叶子的交叉组织,或是花瓣的勾勒、点染和形体,都与已往画兰诸家不同。


局部图


陈佩秋的绘画所以充满生活气息,和她重视写生分不开。为了观察鸟的生活,她不但到山林和家禽侗养场写生,还自己养过许多鸟,如黄鹂、山鸬、百灵、寒鹊,长期地进行观察。她了解鸟的动态,也了解鸟的生活,当她生病的时候,坐在床上给鸟喂食,她热爱鸟就是热爱她的艺术。她知道艺术是离不开生活的,她有许多写生的小本子,无论走到哪里,都注意观察物象的形体和结构。不论是花卉、飞鸟,或是草虫及兽类,在陈佩秋的笔下都有着形态准确生动的形象。
 
中国画和西洋画,就象中医和西医一样,在过去一般看来好象是各不相容,但在陈佩秋看来,中国画和西画虽然有着不同的表现方法,但在艺术内在的规律上却是共通的。七十年代初,陈佩秋开始注意西方早期印象派的画,特别是法国的印象派画家马奈(一八三二至一八八三)的作品弓|起她的兴趣和爱好。马奈善于应用鲜明闪亮的色彩,凝铼准确的笔触,加强明暗和色彩对比的方法,她都进行了研究,给了她很大的启发。她画的《竹鸟图》,在一片水墨竹子中,有几只色彩鲜艳的小鸟;在幼嫩细腻的兰花旁,一块泼墨巨石压在那里,轻嫩与沉重对比强烈了;在墨绿暗淡的荷塘中,是浮水的五彩鸳鸯。这种色彩对比的鲜明带来了打动人心的力量。
 
倔强,是陈佩秋性格中所特有。她并不因为自己是女子,就在艺术上向男子示弱,她认为女画家也可以比男画家高明。在她的绘画中,如仙人球这些别人不愿意表现的题材,她能画得很成功。陈佩秋还写得一手怀素草书,阶梯均整,线条流动,笔势酣畅,把书和画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倔强,是陈佩秋的性格,更是她的艺术性格,在她的绘画及书法艺术中”已经摆脱了女艺术家带纤细、妩媚的艺术特色。这一切都给人留下了鲜明的印象。
 
一九八〇年一月
 
陈佩秋
红梅手卷
设色 纸本
己丑(2009 年)
题识:(一)健碧截玉轩中写,己丑夏日。钤印:陈氏、佩秋、颖川、乂之、忆谢堂、秋兰、朋乐   
   (二)己丑夏,健碧。钤印:陈氏、佩秋、颖川、乂之、秋兰、朋乐
引首:两般颜色一般香,己丑春,健碧书。
钤印:高华阁、南阳陈氏、佩秋、秋兰
跋诗:健碧书林和靖诗,己丑秋日。
钤印:南阳陈氏、佩秋、秋兰、忆谢堂
尺寸:引首 24.5×103.1cm;   
   画(一)24.1×46.1cm;   
   画(二)24.1×45.5cm;   
   跋诗 24.1×135.1cm
来源:艺术家家属
估价待询


局部图


作品咨询请联系:


孙佩韶(泓盛空间 总经理)
Tel:+86-13611921552
E-mail:sunpeishao@hosane.com


郭萌(泓盛拍卖 纸杂文献部经理)
Tel:+86-13817079890
E-mail:guomeng@hosane.com


姚笛(泓盛拍卖 当代艺术/油画雕塑部经理)
Tel:+86-13764538709
E-mail:yaodi@hosane.com


王艷(泓盛空间 业务经理)
Tel:+86-13817079903
E-mail:wangyan@hosane.com



泓盛空间
泓盛空间是面向高端、高品质、开放型艺术收藏市场的多功能平台。泓盛空间成立于2015年12月,空间汇集展览、拍卖、私人洽购、讲座、艺术沙龙、品牌合作及公司项目等丰富的文化活动。
泓盛空间自开幕以来,已举办和支持多个重要艺术类展览活动: 如“沧浪画展”36周年回顾展,“内在风景一罗中立、周春芽、袁庆作品展”,“苍穹之韵刘国松水墨艺术展”,“凄美如诗,幽寂如歌一何多苓《雪雁》的艺术伤怀展”,肖鲁“洗钱”作品展,“悯伤的史诗一程从林作品大型项目”,“20 世纪名家艺术系列一潘思同精品特展”,毛同强大型装置艺术三部曲“《工具》、《地契》、《经书》”,“20 世纪名家艺术系列展一李詠森,冉熙·樊明体·沈绍伦·王碧梧·陆敏荪”,“20 世纪名家艺术系列展——周碧初作品与文献展”等等。




{{flexible[0].text}}
{{newsData.good_count}}
{{newsData.transfer_count}}
Find Your Art
{{pingfen1}}.{{pingfen2}}
吧唧吧唧
  • 加载更多

    已展示全部

    {{layerTitle}}
    使用微信扫一扫进入手机版留言分享朋友圈或朋友
    长按识别二维码分享朋友圈或朋友
    {{item}}
    编辑
    {{btntext}}
    艺客分享
    {{mydata.real_name}} 成功分享了 文章
    您还可以分享到
    加载下一篇
    继续上滑切换下一篇文章
    提示
    是否置顶评论
    取消
    确定
    提示
    是否取消置顶
    取消
    确定
    提示
    是否删除评论
    取消
    确定
    登录提示
    还未登录崇真艺客
    更多功能等你开启...
    立即登录
    跳过
    注册
    微信客服
    使用微信扫一扫联系客服
    点击右上角分享
    按下开始,松开结束(录音不超过60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