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爱桃花》期待2020
由上海话剧艺术中心制作出品,邹静之编剧,何念导演,杨皓宇担任复排导演,杨蓉、张羴、王佳宝主演的话剧《我爱桃花》将于2020年1月16日至22日、1月31日至2月9日跨年献演。
时隔十年,曾在《我爱桃花》中扮演张婴、并获得上海白玉兰最佳男配角奖的杨皓宇,这一次接下了导筒,首次担任复排导演。
大众对杨皓宇这个名字并不熟悉,但是由他诠释的角色却几乎人人看过:比如《龙门镖局》里的恭叔,《流浪地球》里的何连科、《西红柿首富》里那个碰瓷儿的等等等等……
即便作品颇多,但杨皓宇却非常低调,采访前我基本上找不到他太多信息——也许这让我们的对话变得更“不确定”了,因为,真正陌生人与陌生人的对话,就像是探险,也不是没有触礁而亡的风险,不是吗?
文 | 宋雯婷
采访的前一天是2019年12月24日,杨皓宇的单人话剧《每一件美妙的小事儿》在北京国家大剧院的小剧场首演,它讲的是一个被抑郁症困扰的主人公如何自我治愈的故事。
我去看了。
走的时候,我的外套里多了一些擦眼泪用过的纸巾团。
第二天采访,我穿的是同一件羽绒服。采访结束我回家才发现,那几团纸巾一直在我身上。


“需要我是天使我就是天使,
需要我是魔鬼我就是魔鬼 。”
为什么做演员
我上来问了他一个很没有意思但是很重要的问题,我问他为什么做演员。
杨皓宇很轻松地就进入了聊天的状态中:
这个之前其实也说过,最早的时候,是因为没有朋友。
当时我到了一个陌生的环境,也很年轻,十六七岁,没有朋友,也不知道该做什么,然后当时的工作让我一眼就就能看到我退休的时候,就没有意思,每天晚上又很无聊,后来就报了一个表演班。
然后在这个表演的过程当中,第一它能让你有一堆的朋友,第二表演本身最早的时候是以一种游戏的形式存在的,我们当时这么多十七八、二十岁的大人还能去做游戏,我觉得是一件很快乐的事情。
这些都让我觉得这是一个特别好的行业,然后我就开始了漫长的艺考之路。考了好几年,因为基础也不好,每年到了春天的时候就觉得噢又该艺考了,每一次都是失败而归,直到有一次比较幸运,终于考上了戏剧学院,就走上了专业的道路 。
“考上的时候多大年纪啊?”
他脱口而出:
22岁。它招生的那一年就招到22岁,当时已经考到我不能再考了。
我都已经想好了,本科考不了了就再考专科嘛,专科考不了了还有进修班嘛。
我有很多做演员的朋友,我也听过很多演员艺考意外被选上的故事,比如黄晓明、胡歌;我也听过要做演员并且特别执着的故事,比如汤唯、段奕宏。
但是在特别年轻的时候,就决定在一条河上“破釜沉舟”的,非常少见。我惊讶于他的执着。
但杨皓宇并不觉得自己是最执着的:
我有个朋友你知道吗,他考了八年,他是我的偶像。
说出他的偶像,他依然带着一些敬佩。
“你现在一直都还有以前的那种动力吗?”我问他。
一直有。
他一秒都没有想就回答了。
“那它是怎么保持下来的呢?”
好像我问的每一个问题他都想过一样,他说:
我觉得每以个作品,你把它细分到每一场戏,你把它都完成了之后,只要挖掘出来了那些该被挖掘出来的东西,我会有快感。


《每一件美妙的小事》剧照
“我会有快感”这句话他重复了一遍,然后接着说:
如果这场戏,你不让我动你的词,好,我一个词儿都不动,然后我完成之后,还是有很好的效果,我就觉得这是一件挺幸福挺快乐的事情。
一件事情你做它你觉得不快乐,就麻烦了。
“快乐”这个词出现得有点迅速。
“你是从刚接触到表演开始,就享受到这种快乐了吗?”很多演员都告诉我,他们都是演了很多年,慢慢才获得演戏的乐趣的。
杨皓宇不是,他是相反的。他是被表演带来的快乐“奖励”之后,被它吸引了,然后他才会在演员这个职业并不是那么吃香的年代,那么执着:
对,最早是游戏嘛。最早戏剧本身就是游戏,在游戏的时候多快乐啊,多好玩啊。
“但是游戏会有输赢。”我没有轻易放过他。
这个问题杨皓宇想了一会儿,然后说:
那要看你在乎的是什么了。你如果在乎游戏本身,那你就快乐嘛。
“那这种快乐是工作带来的,还是表演带来的呢?”
都有,既有从自己内心里来的,也有从外界来的,如果我在那演戏,有人扔臭鸡蛋,那我肯定也早就崩溃了,其实就是还是有一部分人接受我的表演吧,这个很重要。

我最难过的一次是拍完《欢喜密探》,有人骂我。我觉得骂我都没关系,这我能接受,因为我演的是个反派嘛。然后有一天,我听到人说看着我演的角色说:看到这个人我不想看了,我要快进。
我的确是演的是一个坏人 ,但是这不是我的问题,但是我辛辛苦苦演了一个角色,你为什么要快进,为什么不看我。
我就觉得我很失败。那种挫败感是比不给我钱或者骂我,更加让我难以接受。就完全崩溃了。
我听着不知道该说什么。
演员这个职业,有时候的确就像花蕊一样脆弱。
怎么做演员
我们聊到了杨皓宇本科时期的同学,冯绍峰、佟大为、严屹宽、杨蓉…… 他们都是一个班的。我们聊到了时间对人的改变,聊到了同学们职业的变迁,也聊到了艺人对自身的管理等等。

上戏表演97级
我问他平时会怎么管理自己。
他说他不怎么管理,但是会保持学习。
说到这里有小插曲我可以分享。
采访杨皓宇之前,我本来打算让摄影师录个视频,然后跟工作人员商量,她告诉我,杨老师特别不拘小节,他可能洗个脸戴个头箍就上镜了,她担心这样会不会太粗糙。
我说没事的,简单收拾下就行。
到了采访当天,杨老师出现,他竟然真的什么都没弄,就带了一个外套一个头箍,坐下了。

一个头箍解决所有造型的杨皓宇
说回来,杨皓宇说到表演,有很多的热爱,但是说到表演的方法,他强调的一直都是态度。
他说了很多次“学习是一辈子的事情。”
我问他是如何学习的,他说,就是把它当成生活的一部分:
我会看剧本、看片儿,有时候自己也写东西,各种锻炼。上海话剧艺术中心很好,包括戏剧学院也是,他们会邀请一些有成就的国内外的导演、演员、专家来上海讲课,只要我有时间,我都会去听 ,然后他们也对我很好,不收我学费,我就觉得特别幸福。
就包括前年英国皇家莎士比亚剧团来上话,他们就讲演员怎么跟导演合作。我觉得他们讲到的两点是特别重要的,我前段时间工作都在用他们的方法, 特别有帮助。
皇莎的导演让我们做了一个小练习,每个人走进一个陌生的环境,都会下意识觉得有气场合的、有气场不合的,大多数人其实都会觉得很陌生,觉得人跟人之间隔着一层,不会太接受别人。
他就让我们在开始合作之前,要求我们相互赞美,真诚地去赞美。
对方身上有你不喜欢的不要说,就说你喜欢的,它能让你去找到你对这个人的感情。这一点很有用。你总能从对方身上找到一些他值得赞美的地方,然后这个时候你就会开始真正喜欢他。
我们工作中,很多情况下你会发现它其实跟专业没有太大关系,到后面就只是说你喜欢不喜欢。
我们排练《我爱桃花》的时候,三个主演一来,除了杨蓉我很熟以外,另外两个演员我完全不认识,那么作为两个男演员来说的话,他们一见我,他们也紧张。
然后我用了三天时间,就爱上了他们。

后面的工作我就觉得,很舒服,很舒服。
我内心的想法就是:
不管我们能不能在复排的时候挖掘出更好的东西,或者是找到一些比以前更好的方法,重要的是我们彼此相爱。
在这个基础上,他们也信任我,我也信任他们,所以这个时候,我觉得出了很多比原来还要好的、有趣的内容,这个很重要、这很宝贵。
我们读书时候老师也说过,比如“演员不能把任何情绪带到舞台上去”、“要尊重舞台要尊重每一个人爱每一个人”等等,但是具体在做这些事情的时候就会很难。
包括前段时间他们让我回学校去上课,我觉得也没什么好上的,我就回想我自己是怎么做的呢?比如我很爱我的排练厅,我会打扫它,我认为打扫排练厅不是阿姨的事情,是我的事情。
狗狗为什么到处撒尿呢?就一样的,这个地方我打扫了它就是我的。它就是你的一块领地,你就可以在你自己的领地里完全地解放出来,获得自由。
其实就是一种心理暗示。服装化妆道具其实都是,你不爱它它就不爱你,它只是一件物体,是你的一部分。你爱它了,你们之间就有感情,你拿起它的时候,感觉就不一样。
这一大段话,杨皓宇是一口气说的,声音轻轻的,但是非常流畅。
“怎么理解这个爱呢?”我特愿意听不同的人聊爱。
杨皓宇想了一小会儿:
不管是拍秀的服装还是演出的服装,穿它之前我都要认认真真地穿,把它穿得服服帖帖的,穿完之后把它挂好。
爱就是这些小细节的东西吧。

“所以爱就是珍惜吗 ?”
有尊重,有崇敬,有感激…… 反正是很复杂的一个情绪。我觉得尊重和感激是最重要的。
“因为它给了你很多你原本没有的东西?”
我经常看日本的一档综艺《全能住宅改造王》,他们所有的人,在面对他们住了四十年的房子要被拆掉时,首先是感谢房子照顾了我四十年。这样的思维某些文人身上可能会有一些,感谢一个东西的陪伴。
我觉得这样的思维是能够精致地去完成一件事情的重要方法。如果说自始至终思路都很粗糙,那就不存在精美的结果了,只有把每一个细节都做得很好、很在意,才能找到更好的呈现方式,要不然就会忽略很多重要的东西。作品也是。
电影演员与话剧演员
电影现在明显地分为了两种,而且大家更加趋向于商业电影。
我跟杨皓宇也聊起了我们各自对电影的见解,他告诉我他还是会更喜欢文艺电影一点点。
电影完全走向商业之后变成了快餐,就像所有的肯德基麦当劳都是一个口味,火锅也是。每次我去吃火锅,基本上能点的就那些,每个人在一个很有限的范围内根据自己的口味点,不会再多了,这就是它商业化了。
电影也是。
它慢慢地就变成了一个大众消费品,原本的艺术功能越来越少。
“原来的那种艺术功能”,实际上是我们前面聊的:艺术与生俱来有一种不确定性:
艺术永远是探讨人性的、探讨人本能的、那种不被开发挖掘的东西,或者是各种各样不那么常见的行为与认知,因为它会出现不同的美。
它不是大众审美,艺术审美一定是很小众的,一部分人能接受的。
当然,我觉得这也不是一个问题。喜欢商业电影,就把商业这块做好,因为商业电影也要研究很多东西,比如大众的心理等等。
我明显能够感觉到杨皓宇是不排斥商业这一块的东西的,他演了很多喜剧,他喜欢开心地在表演的世界里面玩耍,但是他是从艺术中去吸取养分的,一如他从话剧中吸取养分:
伯格曼有个电影叫《婚姻生活》,我看了三遍都看不进去,确实前面节奏很慢,但是很奇怪的时候,我真的看完了之后,它带给我的震撼是无比大的。

伯格曼《婚姻生活》海报 豆瓣9.1
商业片没有这种震撼,不可能给你那种灵魂上的冲击力。没有的,不可能有。
我们以前看电影的时候,伊朗的、姜文老师早期的等等,看完之后,就坐在那里半个小时不想说话,可能会思考一些人性的东西。我觉得那种是艺术。
但你觉得每个人都需要它吗?不是每个人都需要,无所谓,没有必要说电影一定是怎么样,我们就是通过它来表达。
舞台也是。

我们回到《我爱桃花》上,这个剧本真的好。
杨皓宇说完最后这句话,我不由自主地乐。他心里还是有那个我们是在做采访的那种责任感。
话剧和影视剧确实是有区别的。
演《每一件美妙的小事》的时候,有若干次我就在台下对戏,就在像我们现在这样音量的范围里面对戏,到后面我会悲伤到没有办法再说台词再继续下去。
像这种状态在舞台上很少有,因为在舞台上的时候,我要把声音尽量放大,尽管已我们已经戴麦了,但是还是要把声音放出来。
然后随之而来的是你的形体动作也要放大,你就没有那么悲伤了。
这两年我们拍影视都拍得挺多的,我也有很多的感触,的确影视更容易出情绪。因为它细微。你只要足够专注就可以了。 你足够专注的话,那种情绪会自然地流淌出来。
但话剧不是,话剧如果在台上像咱们这个音量说话,你就没有办法把情绪传递出去。就只能把自己的声音放大,但是一放大情绪就没了,就算有也是很少的,偶尔小小的瞬间会有,但是那种大块的大色彩、就是我自己难过到崩溃的那种状态,没有。

2010年《我爱桃花》杨皓宇剧照
以前杨皓宇是作为演员去参与《我爱桃花》这个作品的,他说他之前会提出很多的看法,但是那个视角全都是自己角色的视角。
这一次作为复排导演,他发现自己视角打开了。他会以每一个角色的视角再去重新看待整个故事的结构与编排。
说起这个作品,他的表达滔滔不绝,语气中也有了更为明确的抑扬顿挫:
这个剧本真的好,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这个剧本是我这么多年碰到的、为数不多的、台词具有多义性的好本子。
我们演员说台词,这个台词有一个字面意思,我们需要把它的字面意思说出来,但是《我爱桃花》厉害在哪里呢?就是邹先生(编剧邹静之)他写的是:我台词有一个字面意思,但是除此之外,它还有一个潜在含义,这个是特别厉害的。

编剧:邹静之
作家、剧作家,历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1997年,编剧个人第一部电视剧《康熙微服私访记第一部》,从而开启了他的编剧生涯。2000年,担任古装剧《铁齿铜牙纪晓岚》的编剧。2003年,担任爱情话剧《我爱桃花》的编剧,该话剧参加在日本举行的第11届中日韩戏剧节,是唯一一部参演的中国话剧。2005年,凭借民国剧《五月槐花香》获得25届中国电视剧飞天奖优秀编剧奖。2008年,编剧的战争片《赤壁(上)》在中国大陆上映。2010年,担任动作片《大武生》的编剧。2018年,凭借电影《进京城》获得第21届上海国际电影节最佳编剧奖。著有长篇小说《琉璃厂传奇》《康熙微服私访记》,诗集《幡》,小说诗文集《骑马上街的三哥》,散文集《美人与匾》《一地景象》《风中沙粒》《知青咸淡录》等。其编剧的影视作品有《夜宴》《铁齿铜牙纪晓岚》《千里走单骑》《一代宗师》等。
“比如说?”
比如说这个故事是两个人在排一个戏,一个唐朝的爱情故事,这两个排戏的演员呢,他们在舞台之外是有感情的,这个是背景。
在排戏的过程中,这两个人说的是唐朝的台词,但是他们每一句话对应的都是他们舞台之外、现实生活里的东西。
这就导致他们这个戏最后排不下去,因为他们各自读到的信息不一样。它有好几层。
邹先生的原稿是三维,我个人是非常喜欢那个版本的。
它第一维说的是一个唐朝的故事;第二维是这一对情侣在现实中是一个婚外恋的情况,这一部分观众很容易道德判断先行,很难共情,有点像《廊桥遗梦》,包含着特别痛苦和纠结的东西;第三维呢,先生又完全把它颠覆掉了,就是这一对婚外恋的恋人其实是一对夫妻,就是又翻转了一次,翻转得非常棒,一下子就让这个作品的三观很正了。
你想想看一个妻子,夫妻俩都是演员,然后妻子为了丈夫,她甘愿把自己情感上受到伤害的所有的东西,搬到舞台上来,而且最后他们还面临着一个情感上非常悬疑的东西,它本身和唐朝的故事也有关系,所以还能套在里头,我就觉得特别好看。
这次作为复排导演,我其实跟制作人商量过要把第三维加上,但是他们开会之后决定还是按照原来二维的版本来呈现,因为邹先生的确也特别喜欢这个版本。

然后我说好吧,但我还是不甘心,我知道原来那版确实非常好,但是我总觉得少点什么。这次演出呢,因为正好在春节档,所以我又跟何念导演商量能不能加一个彩蛋,不知道邹先生会不会骂“你们这是画蛇添足。”
哈哈哈。
说着杨皓宇自己笑起来,喝了口水,然后继续说:
我觉得你要是有想法了,就要去争取和表达。
包括我作为演员拍戏的时候也是,我每一个角色我想到了什么对于角色设计,我都会去沟通,因为如果我不说不争取,那就是我自己的问题,但是如果我说出来了被否定,都没关系,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
但是我如果不说,一定是我的问题。
他的这番话,让我不得不想到《喜剧之王》中周星驰扮演的那个“死跑龙套的”尹天仇:
“其实,我是一个演员。”
“咱们一直说演戏是演人,演人演多了之后,对他人的新鲜感会下降吗?”
不会,我觉得我永远充满新鲜感,因为我演的是不同的人。
《我爱桃花》里有句台词我喜欢。这个戏它前面是讲两个人在一起怎么样怎么样,然后最后有一句台词是:
岂不是一辈子当了两辈子来过?
我喜欢演员这个职业就是因为你可以过好几辈子。作为男人来说,一定要演军人,然后一定还要演个变态,再演个黑道大哥……

《我爱桃花》宣传片拍摄花絮


杨皓宇又笑了:
这个可能是写在DNA里的一些奇怪的东西。比如说色情和暴力,为什么会有人喜欢看?人类文明在走的一个过程中,科技得发展成什么样,才能把人的兽性都给去掉?
但是在黑暗中,人也有爱,有怜悯,也有扶持,有帮助,那些也有。他们都存在。要不然为啥说有天使有魔鬼呢?
“那你是天使多,还是魔鬼多?”我们聊到后面就经常笑,不知道为什么笑。也许是因为我们能在说一些,当我们在说到“戏剧”的时候,才会使用的语言。
我啊,我现在基本上就是让自己纯净。
需要我是天使我就是大天使,需要我是恶魔的时候我就是大恶魔。

“怎么样让天使和魔鬼都住在心里啊?这不矛盾吗?”
不矛盾,因为这个世界上有很多复杂的事情,你得读懂他。
当你读懂他了,那份悲苦的东西你就把它放在心里面了,你明白,这个东西它是存在的。我最羡慕的就是我们学校的陈明正教授,上戏的学生都认识他,他就像个孩子一样,永远乐呵呵的。
每回他给孩子们排戏的时候,他都充满了激情,当你需要他去表达人世间那种邪恶的时候,他也会去表达。但这不妨碍他平实的纯真。
九十多岁了,很了不起。
“有什么方法让自己变回小孩吗?”
简单点。
无欲则刚。
杨皓宇聊到表演,他的那份心意与热情,真的非常强烈。
这让我产生了一种对他的生活态度的窥探欲。
我知道,对于非主角的演员来说,每一次有想法都去表达,是一件很容易吃闭门羹、很容易沮丧和放弃的事情。
“你在生活中也这么勇敢吗?”我问他。
杨皓宇突然混不吝起来:
生活当中…
生活中我已经没有太多勇敢的事情了,也不勇敢了。但是在专业上我不放弃。
生活就爱怎么样怎么样,生活谁搞得懂啊,我前两天还在听何勇的歌,“谁出的题这么难,到处全都是正确答案。”
杨皓宇说到专业那叫一个诚恳、那叫一个投入,但一说到生活,一种不知道从哪里冒出来的酒意在我们四周漫散着开了。
“生活中你思考吗?”我准备结束我的提问。
他抿着嘴,幽默地说:
我假装思考。
然后我俩一起哈哈大笑。

后记
跟杨老师聊天非常开心,因为他真的是一个知识储备非常丰富,也不太矫情的好演员。
在我们的聊天中,他有一句话我印象特别深刻,他说道一些人的自我苛责时说:
“我们没有做错什么。”
生活中各种各样的压力,的确常常我们感到焦虑和不安。但他的这句话,让我在那一个瞬间感到被安慰了。
我感受到他的真诚与善意,也非常感谢他的豁达与随和。
最后,感谢“戏剧”让我们这些陌生人有机会“彼此注视,假装思考”。

上海话剧艺术中心·后浪新潮演出季
话剧
《我爱桃花》
I Love Peach Blossom
一场偷情引发的戏中戏
《铁齿铜牙纪晓岚》编剧邹静之话剧代表作
何念导演作品
杨皓宇担任复排导演
杨蓉时隔18年首次回归话剧舞台
演出信息
演出时间:2020年1月16日-1月22日,1月31日-2月9日19:30(周一无演出,2月2日、9日仅14:00下午场)
演出地点:上海话剧艺术中心·艺术剧院(安福路288号1楼)
演出票价:180元/280元/380元/580元(周二全场80元公益场)
购票方式
剧场门售:上海话剧艺术中心售票处(安福路288号,工作时间:9:00-20:00),票务咨询电话:021-64730123
天猫购票:上海话剧艺术中心天猫旗舰店(sdac.tmall.com),客服工作时间:(国定工作日)9:00-17:00

微信购票:上海话剧艺术中心微信公众号(sdac_anfu288)

团体购票:请致电021-64733789,工作时间:(国定工作日)9:00-17:00
故事梗概
唐时,渔阳燕市少年,与牙将张婴之妻通奸。某夜,张婴醉归,张妻忙将冯燕藏起。待冯燕欲逃时,却发现自己的巾帻被压于张婴身下,他示意张妻将那巾帻拿来,不料,张妻却会错了意,以为冯燕是要张婴腰间的刀……我们的故事就从这场嘀笑皆非的误会开始说起。围绕着“杀”还是“不杀”,“该杀的究竟是谁?”这两个戏剧化的问题, 演员在舞台上穿梭三个时空,用戏中戏的方式将人类古今如一却从未被说清的情感困惑,逐一道来。
演职员表
制作出品:上海话剧艺术中心|出品人:张惠庆|总监制:田水|艺术总监:喻荣军|编剧:邹静之|导演:何念|复排导演:杨皓宇|制作人:赵媚阳|舞美设计:桑琦|服化设计:冷佳
主演:杨蓉、张羴、王佳宝
* 建议年龄16岁以上观众观看
* 具体演出信息与演出阵容以剧场当日公示为准
|猜你感兴趣|
(点击图片即可阅读)
演员阵容 | 2020开年大戏《我爱桃花》
导演何念专访 | 我爱原野,我也爱桃花

点击“阅读原文”,即可购票






已展示全部
更多功能等你开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