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ndex}}/{{bigImglist.length}}
{{memberInfo.real_name}}
{{commentname}}

【寻味孤山】西泠印社楹联碑刻(六十九)

{{newsData.publisher_name}} {{newsData.update_time}} 浏览:{{newsData.view_count}}
来源 | {{newsData.source}}   作者 | {{newsData.author}}

编者按



西泠印社坐落在杭州西湖孤山南麓,从白墙黑瓦的圆洞门入内,楹联、匾额、摩崖石刻比比皆是,目不暇接,文化韵味扑面而来。这片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交汇地,累积千年历史文化底蕴,凝结印社百年辛勤耕耘,铸就起今天的园林精华、印坛重镇。“保存金石,研究印学,兼及书画”,西泠印社如今每天吸引数以万计的海内外宾客来此看楹联、碑刻遒劲丰采,领略篆刻艺术之美妙。


创社115年之际,我们特设“寻味孤山”栏目,与读者一同回到孤山,领略楹联匾额和摩崖石刻的魅力。







汉三老石室石刻及藏石




罗振玉著《石交录》云:“吾浙两汉刻,一为余姚客星山周氏所藏《三老讳字忌日记》,一为跳山《大吉买山地记》。”汉三老石室1922年秋建成,以庋置汉三老石而名,吴昌硕撰并书记。后陆续收藏魏、周、唐、宋、元、明、清等时代的碑刻及石鼓文、画像石等。室外有石刻门楣及石柱楹联4副。





清·曲园书藏 光绪七年(1881)


释文:曲园书藏

光绪七年,吾与徐花农太史、吴叔和比部,登俞楼后山之文石亭,鸣銮议凿石内(纳)曲园先生全书于中,花农诸君韪之既成。鸣銮篆曰:书藏,并为记,而属花农书之石,钱唐汪鸣銮识。

十二月十九日仁和徐琪在六一泉为东坡作生日,遂送书入藏,乃为之铭曰:右台之山有书冢,孤山之藏并推重。夜有祥光吐白凤,神物守之弗敢动。与会者长洲江澄、仁和蔡世佐、泉唐吴寿臧。






清·徐琪《俞楼记》
(仅存四块,残,原石每块六行,每行十六字)


释文:

(1)山水/即为/屋万/未筑也/第一楼/为俞楼/

(2)一泉侧得地数弓,面/其山即孤山也,与君/南,望富春帆影,落樽/没云雾,又如遥相楫/此,庶其宜乎?爰乃披/以修廊短篱,四时花/

(3)扁舟往来其间,病其/池当山足,石骨坚凝/健儿,荷锸从事,分沙/五个无此神力也。而/山泉湖液,交汇于此/异日吾师至此,举/

(4)/其工者,仁和汪培元、/戟卫至此,亲课将作,/余宗禄、孟名发,善化章/备书之志同契也。/维单阏律中夹钟之月/仁和徐琪撰并书。钤印:臣徐琪印 香海庵。







小编注:微信后台输入”寻味孤山“,即可查收本栏目往期回顾


责任编辑:高佳晨、刘铭



您的转发与点赞是对我们工作的最大鼓励!

{{flexible[0].text}}
{{newsData.good_count}}
{{newsData.transfer_count}}
Find Your Art
{{pingfen1}}.{{pingfen2}}
吧唧吧唧
  • 加载更多

    已展示全部

    {{layerTitle}}
    使用微信扫一扫进入手机版留言分享朋友圈或朋友
    长按识别二维码分享朋友圈或朋友
    {{item}}
    编辑
    {{btntext}}
    艺客分享
    {{mydata.real_name}} 成功分享了 文章
    您还可以分享到
    加载下一篇
    继续上滑切换下一篇文章
    提示
    是否置顶评论
    取消
    确定
    提示
    是否取消置顶
    取消
    确定
    提示
    是否删除评论
    取消
    确定
    登录提示
    还未登录崇真艺客
    更多功能等你开启...
    立即登录
    跳过
    注册
    微信客服
    使用微信扫一扫联系客服
    点击右上角分享
    按下开始,松开结束(录音不超过60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