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摄 / 朱国荣
市政厅建筑上的装饰雕塑(13 世纪)
在到弗罗茨瓦夫之前,完全不知道它是一座怎么样的城市,甚至连它的名字也是在旅行中第一次看到的,然而想不到的是,弗罗茨瓦夫竟是波兰的第四大城市,见到的竟是一座异常美丽的古城。古城的中心是市政广场,其规模在波兰仅次于克拉科夫广场。广场南边的市政厅是中心的中心,哥特式风格的建筑上布满了精美的人物雕像、动物雕刻以及装饰纹样,鹤立鸡群的钟楼俯瞰着四周。市政厅旁坐落着波兰的著名诗人、剧作家《亚历山大·弗雷德罗纪念像》,青铜坐像的表面泛出迷人的粉绿色。广场周边云集了各个时期的建筑风格的房屋,罗马式的,哥特式的,文艺复兴式的,巴洛克式的……因而人们将弗罗茨瓦夫称作是“缩小版的布拉格”,但是弗罗茨瓦夫的美丽却是命运多舛的身世带来的。
《亚历山大·弗雷德罗纪念像》(1956 年)
玻璃山水喷泉雕塑
弗罗茨瓦夫最早建于公元980 年。11 世纪初,罗马教廷在这块土地上设立弗罗茨瓦夫教区,1138 年成为西里西亚公国首都,13 至14 世纪先后被蒙古人和波西米亚国王所统治,1526 年归入哈布斯堡王朝,之后又被普鲁士王国合并,在19 世纪70 年代被改名为布雷斯劳。各个时代不同的国家,特别是德国对这座城市长期的持续不断的建设,使得布雷斯劳成为像慕尼黑、法兰克福那样的德国名城。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德国战败,导致国内民族主义情绪高涨。希特勒上台后对犹太人、波兰人等进行种族清洗,遂使得布雷斯劳成为一座纯粹的德国城市。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苏联占领了该城,根据《波茨坦协定》的规定,把德国东部的土地包括布雷斯劳划归还给波兰,作为将波兰东部割让给苏联的补偿。1948 年,布雷斯劳正式改名为弗罗茨瓦夫。
城市中的百年厅是1911 至1913年德意志帝国为纪念莱比锡战争打败拿破仑一百周年而建立,在当时作为布雷斯劳市政厅的所在地。百年厅由德国建筑师马克斯·伯格设计,吸收了现代主义的一些要素,坚硬厚重的建筑外观所展现的宏伟气派是古城中的各色建筑无法比拟的,尤其是它作为世界上第一座使用钢筋混凝土材料建成的大型建筑物,被认为是现代建筑技术和工程学的先驱,在2006 年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不过由于百年厅具有的强烈日耳曼建筑风格,使得波兰人最终于1948 年在百年厅正面的广场上竖立起一件高达106 米的金属抽象雕塑,它似一柄利剑冲天而立,雕塑背后表达的是当地市民祈望以这样的艺术造型能够镇住这座百年厅建筑的威势。从这件雕塑上可以感悟到波兰人不折不挠、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
百年宫前的大型抽象雕塑(1948 年)
波兰人很善于在艺术中幽默地来表达他们的思想,包括政治索求。在弗罗茨瓦夫城中无处不在的“小矮人”铜雕也是如此。
小矮人铜雕
1981 年12 月,在雅鲁泽尔斯基执政时宣布在波兰全国实行“战时状态”的戒严。弗罗茨瓦夫理工大学的学生为了表示对“军管”的抗议,一些学生头戴桔黄色的帽子,身穿彩色的戏剧服装,脚蹬尖头翘履,装扮成木偶戏中小丑的样子走上街头,他们到处涂鸦和表演街头活报剧,以此种讽刺和调侃的方式来表达不满。学生们的这种温和的抗议行为也遭到警察的干预,或被驱散,或被拘禁,但是他们装扮的“小矮人”却十分受市民们喜爱,成为人们心中的正义象征。




东欧剧变以后,1991 年,弗罗茨瓦夫市政府为了纪念学生在十年前抗议活动中的幽默举动,首批铸造了11 个小矮人铜雕安放在城市的各个角落里,如墙角、灯柱、商店门口边等。这些“小矮人”真的很小,一般高度在20 至30厘米左右,不注意的话,也许根本感觉不到它们的存在。几乎在一夜之间,城市里突然冒出了这么多的“小矮人”,顿时引发了民众的热情。这些“小矮人”铜雕的装束大都为当地传说中的“地精灵”模样,它们戴着有绒球的尖顶软帽,脚穿翘起的尖头鞋,动作却是与城市生活密切相连,有两人合抱水枪的消防员、有传递爱心的邮递员、有对着小小矮人拍照的摄影师,有正在倒酒的餐馆服务员等等,它们的身份和行为往往与被摆放的地点有关,因为有许多“小矮人”铜雕是由餐馆、旅店、商家的老板以及个人自发制作的,据说到现在已经有了300 多个。寻找“小矮人”已经成为到访弗罗茨瓦夫的游客的一个必不可少的活动内容,弗城于是获得了一个俗称“小矮人之城”。由于弗罗茨瓦夫盛产铜矿,民间又有做雕像的传统,当年弗罗茨瓦夫市政府想出创作和摆放首批“小矮人”铜雕的做法看来是有眼光的,他们找对了能够形成地方文化特色的几个要素。现今“小矮人”形成的规模效应也许已经超出了它们的预期,发展成为弗罗茨瓦夫的一种现代城市文化。
《过客》局部
在弗罗茨瓦夫街头,不仅有“小矮人”铜雕,还有一组与真人等大的青铜人物群像:十来个行人正在穿越马路,他们中有夹着公文包的上班族,有拄着拐杖步履蹒跚的老妪,有推着婴儿车的年轻妇女,有拿着自行车轮胎的修车工人……这类反映平民百姓的写实雕塑出现在城市里已经是很普遍的了。但是这组雕塑的奇特之处是,这群人从街对面的人行道上走过马路时,在路口逐渐地沉入地下,然后从马路对面又逐渐地从地上冒了出来,这样的构思设计与街景的结合却是绝无仅有的,被列为“全球最有意思的20 个雕塑”。波兰当代艺术家杰兹·卡利那塑造了这样一群现代城市人,从人物冷漠的表情和孤单的形态来看,作者也许有着什么更深刻的思考。
完


到达公交路线:763、759、753、753(区间)、173、闵行8路
到达地铁路线:1号线(莘庄站下)、12号线(虹莘路站下)






已展示全部
更多功能等你开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