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们不管遇到什么困难,都不要怕。战胜恐惧最好的办法,就是面对恐惧。”热衷于抖音的孩子们最近经常把这句话挂在嘴上。向来不太喜欢更不会关注时下的各种没有营养价值的流俗软件,但这句话每天被孩子们反复提起,倒是觉得很经得起咀嚼。
人,最恐惧的就是失去。失去健康、失去亲人、失去爱情、失去友情、失去信任、失去金钱地位,失去种种,然后种种也终将会失去。除了能够打包带走自己的善恶,任何的一切都会随着失去生命就此告一段落。有位艺术家说,人活着,所做的绝大多数的事情其实都并没有意义。人们已习惯在无谓中消耗生命,吃喝玩乐中虚度了大把的年华,待时光老去,自己收获的也只是一片苍白。很多人喊着做自己、不忘初心,但其实根本不知道那个自己和初心到底是什么。
谎言,总会有疏漏的时候,不愿再去细究追问,不拆穿,是因为念及以往的情分。说谎是人性而已,看懂了习惯了便不再会是梗在心里的沟壑。所有对谎言的辩解在我看来,都是对时间的亵渎,是一种无端的浪费。愿意听说谎者的辩解,是被骗的人心里还残存着不切实际的希望。而,不听,则是因为从来就没有希望过什么。所以,彼此远离才是一种能够让相互之间都较为体面的妥帖的方式,不如就安分地让过往的情义成为留存在心里的铭谢吧。有人说喜欢《百年孤独》,是因为更喜欢这本书的名字。在每个人经历里,有谁又不是孤独的呢,而孤独是种能力。只是非常惭愧,我还没有具备应对孤独的能力。坦诚地说,心里依然会在面临寂寞时感到些许的慌张。又有人说,人和人的相遇只有一段而已。的确。生命里的际遇不分先来后到,而是谁来了却一直没走。走了的,就是走了。
情以至用之时,总会被人说傻,确实。但我却忠实于内心的炽烈与直白,不想伪装懦弱、不想矫饰爱憎,而我更没有很多人信誓旦旦的无所不能的本事,又何必费劲假装自己很完美。我总是不愿含糊其辞,一板一眼地捅破那层窗户纸。于是,总是可以在瞬间洞悉到人们心底闪过的那道狡黠,游戏人间才是很多人的生活旋律,是我错在了太过认真。可我宁愿这么一直傻着,因为心里踏实,不用穷极闪躲。但无论聪明,还是傻,我们终将只对自己负责。
信任,是人与人之间最难建立的东西,却也最容易打破。
结束了一段混乱无序的日子,倒不如说更像是经历了一场幼稚的游戏。厌倦了扮演是是非非的角色,任何人的江湖我都没有参与的兴趣。什么关怀备至、推心置腹都不过又是一次重蹈覆辙的虚情假意,又是一次假惺惺的正义,自卑感得到了释放,成就感得到了满足,耐性与热情也随之消失。每个人都需要别人,同样,每个人也有被别人需要的希求。说白了,人不能没有存在感,这是所谓自我价值的一种体现。一样的结果,一样的人性,所以又哪来那么多心可伤,伤不过来的。人性的规律有迹可循,但千万别就此以为自己了解所有人,这是一种傲慢自负。自认为的那些所谓的了解,不过都是自己认为或想象的部分,是对旁人进行情感控制的一种心里预演。我们连自己都尚未搞清楚,又何谈对别人的了如指掌。人性纳垢,人心难测,往往都是高估了自己的演技,低估了别人的智商。
孩子们经常会为了一句话、一个玩具而争论不休,甚至动起手来。我告诉孩子们,人生并没有输赢可言,争执了半天,反射回来的都是对自己对他人没有必要的伤害。其实标榜着成熟的大人们又何尝不是这样,逞一时之快,把对错分列的细致入微,但哪又有什么对与错。我们都习惯于刻意放大被别人辜负的部分,揪住自己的无能为力懊悔不堪,一切都是该来的,也必然会过去。
收工回家的路上,车窗外,一轮浑厚的明月悬挂在万家灯火之上,像是人心里的镜子,映照着每个人的秘密。没有人不善良,也没有人完全邪恶。感触于最近交集过的所有人,不同的人不同的事却都在直指着同一个指向:何谓包容。我把这些“巧合”看作是一种启示,我看到了自己对人对事的狭隘,对于以往的那些苛责,我很诚挚地道一句歉意。事事如果全然都是从自己的角度和立场上去看,就势必会有好坏的界定。扪心自问,对于以往的遭遇,我太过于为自己而感到忿忿不平,碎碎念的声张里始终在意的也都是自己的得失,在失去里投入了太多的缅怀......面对现实,如果自己不想积极认真的从过去走出来,那么其它任何外在的都毫无用处。
与其说我喜欢现在平静的生活,倒不如说我已然接受了该来的现实。陪伴孩子们嬉笑玩耍,带他们去看看早晨的太阳、公园里的白鸽、听一听寺院的钟声......虽然仍有一堆迫在眉睫的困难要去面对、虽然面对窘迫仍是无计可施、虽然仍是没有情感的依靠,但我知道,这是我应得的,应该一个人需要去面对的。
人生,本来就是一次体验失去的过程。从出生,就已经开始在时间的递进里逐渐失去生命迈向死亡,随而失去一切一定会失去的,虽然也根本没有任何的得到。但人们始终觉得自己不是失去了这个,就是失去了那个。人生可以苦短,但不能消极,否则就是轻意扔掉了最不应该失去的。
不吝,是一种人生态度
对于旁人,尽己之力不吝啬一切
对于困苦,混不吝任由来去






已展示全部
更多功能等你开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