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笼罩下的文化生存,旁观者在思考什么?
{{newsData.publisher_name}}
{{newsData.update_time}}
浏览:{{newsData.view_count}}
来源 | {{newsData.source}} 作者 | {{newsData.author}}
“如果不对影像进行思考,
那么距离再近,也仍然只是观看。”
——《旁观他人之痛苦》苏珊·桑塔格
大家还好吗?
在这个非常时期,
文化力编选了历史上瘟疫时期的文化作品,
在这期间人类如何对抗疫情?
疫情又如何催发了文学作品的诞生?
我们又该如何以史为鉴?
1889-1890年俄罗斯流感(Russian Flu)1346-1353年黑死病(The Black Death)541-542年查士丁尼瘟疫(Plague of Justinian)165年安东尼瘟疫(Antonine Plague)
背景:一般相信历史上鼠疫有四次大流行,首次发生于东汉末,死亡人数约为汉帝国人口的三分二,第二次大流行发生于6世纪,起源于埃及的西奈半岛,波及到欧洲所有国家,死亡近2500万人;第三次发生于14世纪,起源于美索不达米亚,仅欧洲就死亡2500万人,即历史上著名的黑死病;第四次发生于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死亡1200万人。
Pieter Bruegel's The Triumph of Death (c. 1562)

在黑死病期间,威尼斯人设计了一种“鸟嘴”防疫面具:用帽兜盖住头,再戴上一个带有又长又弯鼻子的面具,使得医生免受瘟疫感染。
《鼠疫》是法国存在主义作家加缪的代表作,被认为是加缪最有影响力和社会意义的作品。作品描述了在一个叫奥兰的小城发生的一场持续将近一年的鼠疫之灾。“鼠疫”曾被指代为当年的法西斯恐怖,后来被越来越多人喻为人类过去曾经面对、现在正在经历,甚至将来仍旧无法幸免的突如其来的各种灾难的象征和缩影。The Decameron, Giovanni Boccaccio 
1348年繁华的佛罗伦萨发生一场残酷的瘟疫(黑死病),在整个欧洲,因此病而死的人多达一千万人。隔年薄伽丘以这次瘟疫为背景,执笔写下了《十日谈》。A Journal of the Plague Year,Daniel Defoe 
小说描述了1665年大瘟疫袭击下的伦敦城。1665年9月2日,伦敦市长下令所有街道、胡同、短巷、小街焚火三日,与瘟疫作斗争;1666年9月2日凌晨,伦敦一家面包店的炉火中的火星飘出来,引燃伦敦大火,三周不熄,300公亩土地变成焦土,鼠疫遂绝迹。在这本书中,笛福巨细靡遗地描述了具体的社区,街道,甚至是哪几间房屋发生瘟疫。此外,还有伤亡数字表,并讨论各种不同记载、轶事的可信度。
伦敦大瘟疫是一场1665年至1666年间发生在英国的大规模传染病爆发,超过10万人死于这次瘟疫之中,足足相当于当时伦敦人口的五分之一。

“它是很有意思的,在那里面,鼠疫被当作恐惧的大规模混乱的时刻,那时人们被传播着的死亡所威胁,放弃他们的身份,抛弃他们的面具,忘记他们的身份,投入到大规模的放荡淫乱中去,他们知道自己将要死去。有一种关于鼠疫的文学讲的是个体的分解;一整类鼠疫的酒神狂欢节似的梦想,在此,鼠疫是个体解体的时刻,在此,法律被遗忘。当鼠疫发生的时刻,这是城市中所有规则被取消的时刻。鼠疫跨越法律,就像鼠疫跨越身体。这至少是有关鼠疫的文学梦想。但你们看到还有另一种有关鼠疫的梦:关于鼠疫的政治梦,正相反,它是政治权力发挥到极致的美妙时刻。”The Ghost Map,Steven Johnson 
伦敦瘟疫如何重塑今天的城市和世界?此书对1854年霍乱有详细的叙述,涉及公共卫生、流行病、19世纪医学、Soho区街道、伦敦下水道。人们开始修建下水道,构建城市公共设施,保证水源的清洁,避免与污物处理源进行接触。这张死亡地图创造了一种全新的生活方式。
背景:1910年,末代大清,鼠疫从西伯利亚肆虐而至,很快蔓延到女真龙兴之地,日俄争霸之锋,中国东北。10月26日,第一例病例报告出现在满洲里10月27日,哈尔滨被鼠疫攻克10月30日,长春告急11月02日,沈阳沦陷11月15日,疫情最严重的哈尔滨,数万中国人聚居的傅家甸因感染死亡人数过多被隔离。

该书是东亚地区较早自觉以医疗社会文化史的理念和方法探究中国疾病史的开创性研究。通过广泛利用方志、海关报告、地方档案和报刊等资料,系统地梳理了晚清民国时期发生在中国(包括港台)的鼠疫以及霍乱等重要传染病,对近代中国引入和实施卫生行政的过程进行了颇为全面的分析,并在近代中国社会文化转型的脉络中,探究了卫生制度化对于中国近代化的历史意义。
此书基于1910到1911秋冬之季的东北大鼠疫,这场最早出现在俄国境内,其后经满洲里,蔓延至哈尔滨的鼠疫由流民捕猎旱獭引发,到了1910年底,已经呈现失控的状态,哈尔滨的傅家甸尤甚。清政府派去北洋陆军军医学堂帮办伍连德,他在最短的时间内,通过尸体解剖等一系列科学手段,判断此地流行的是新型鼠疫——肺鼠疫,并确定这种鼠疫可以通过飞沫传染。他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防控措施,如呼吁民众佩戴口罩,对患病者厉行隔离,调动陆军实行封城,及至焚烧疫毙者的尸体。虽然清王朝已是暗夜中一盏残灯,但摄政王载沣难得的一次开明,下旨焚尸,使东北鼠疫防控现出曙色。背景:1918年3月4日一处位于美国堪萨斯州的军营发生流感,接着中国、西班牙、英国都发生了流感。当时的症状只有头痛、高烧、肌肉酸痛和食欲不振而已。但到了1918年秋季则在全球大量爆发,至1920年春季,在全世界造成约10亿人感染,近4000万人死亡。其名字来源,因为当时西班牙有800万人感染了流感,甚至连西班牙国王也感染了此病,所以被称为西班牙型流行性感冒。
大流感期间美国北卡罗莱纳州的插画

《大流感—历史上最致命瘟疫的史诗》 约翰·M·巴里The Great Influenza,John M. Barry
《大流感》讲述了1918年全球性大流感故事的始末,再现了这场最致命瘟疫发生、发展及肆虐全球的过程,是一部关于20世纪科学与医学的传奇。1918大流感的死亡人数最初估计为2000万,后增加为5000万—1亿。这个数字不仅高于历年来命丧艾滋病的人数总和,更远超中世纪黑死病所造成的死亡人数。
The Flu That Killed 50 Million 2018
此纪录片重现了1918年西班牙大流感如何在人类社会中蔓延并最终杀死了5000万人。背景:埃博拉流行最早出现在1976年,在现在的南苏丹和刚果民主共和国两个地方同时发生。自那以后,每年通常有不到5百例感染病例;1979-1994年期间没有一起通报的感染病例。从2018年8月1日到2019年8月30日,刚果(金)累计报告3004个病例,其中确诊病例2899例,死亡病例2006例。这是全球史上第二严重的埃博拉疫情。
2014年《时代》周刊年度风云人物:埃博拉病毒医护人员THE HOT ZONE,Richard Preston 
这是一本“人命关天”的书,普雷斯顿采访1967-1993年间大量埃博拉病毒亲历者,再现人类历史上病毒灾难来袭的真实场景。理查德•普雷斯顿(1954— ),美国非虚构作家,《纽约客》撰稿人。这本描写埃博拉病毒缘起的作品获得了巨大的成功,长踞《纽约时报》非虚构类畅销书榜首达61周。The Coming Plague,Laurie Garrett 
美国著名女记者劳里·加勒特获得普利策奖的作品。全书以文学的笔法记录了20世纪后半期世界各地瘟疫爆发以及研究的过程,冷静地分析了瘟疫产生的根源。全书以文学的笔法记录了20世纪后半期世界各地瘟疫爆发以及研究的过程,冷静地分析了瘟疫产生的根源,以令信服的口吻告诉人们:人类在与瘟疫的战争中打了败仗。作者是美国对外关系委员会全球卫生高级研究员,除本书外, 另有《失信:全球公共卫生事业之瘫痪》《流行天下!传染病的世界》等。BBC Horizon: Ebola - The Search for a Cure (2014)
没有人确切地知道埃博拉病毒的来源,但可以肯定的是,这是科学界已知的最致命的感染之一。Horizon的这一特别节目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寻找治愈方法的科学家和医生,并亲眼目睹了这种疾病的传播与生存。We Want You to Live: Liberia's Fight Against Ebola (2015)
在利比里亚境内,埃博拉疫情始于首都蒙罗维亚,随后迅速向全国其它地区蔓延。这部纪录片讲述了一个利比里亚社区为抗击埃博拉而奋斗的故事。
这部电影在利比里亚、塞拉利昂和几内亚实地拍摄,以扣人心弦的视角,透视埃博拉疫症对个人生活的影响;从首个确诊者来自的偏远村落出发,穿越三个疫情最严重的国家。
电影里的“莫他巴”病毒和现实中的埃博拉病毒极其相似,影片从多个角度,让大家了解病毒。Pied Piper of Hamelin Robert Browning 
《花衣魔笛手》是英国诗人罗伯特·勃朗宁的一首童话故事诗,故事本身来自欧洲民间传说。据说,中世纪时,哈默尔恩鼠患猖獗。当时,出现了专门捕捉老鼠的行业,捕鼠人多是能演奏乐器的流浪艺人。哈默尔恩镇鼠多成患,居民不胜其烦,镇长也束手无策。
Eugene Onegin,Alexander Pushkin
首版1825

1830年秋天,由于霍乱流行,普希金被困3个月之久,结果完成了诗体长篇小说《叶甫盖尼·奥涅金》、《高加索的囚徒》、《茨冈》和一系列抒情组诗。Les Misérables,Victor Hugo 
该书展示了一幅自1793年法国大革命至1832年巴黎人民起义期间,法国近代社会生活和政治生活的辉煌画卷。1831年底的一场来势凶猛的瘟疫成为了导火索。这场瘟疫袭击法国的一些大城市,造成大量死亡。根据史料记载,瘟疫肆虐时,巴黎每天有上千人死于非命。因为阔人纷纷逃往乡间避难,故死者多为营养不良、居住条件极差的贫民,这使得不满更加高涨。Death in Venice,Thomas Mann 
德国小说家托马斯·曼在小说中利用了自己前不久的威尼斯之行中的亲身经历。书中情节为德国作家前往威尼斯度假,他恋上一个少年,又因为某种机缘滞留威尼斯。此时威尼斯开始流行霍乱,而政府则封锁了消息。作家迷恋少年,长时间地追逐使他精疲力尽,同时他又吃了过于成熟而几近腐烂的草莓,染上霍乱,死于当地。The Painted Veil,W. Somerset Maugham 
英国小说家毛姆根据自己于游历中国(1919—1920年)的亲身经历创作而成的。英国女子凯蒂,为了避免自己变成一位老姑娘,接受了生性孤僻的医生瓦尔特·费恩的求婚。她离开了上世纪20年代伦敦浮华而空虚的社交圈,随瓦尔特远赴神秘的香港。对婚姻感到不满和无趣,凯蒂开始悄悄与令她芳心摇动的香港助理布政司查理·唐生偷情。瓦尔特发现妻子的不忠后,孤注一掷,开始了他奇特而可怕的报复计划:凯蒂必须随他前往遥远的中国内地,去平息一场正疯狂流行的霍乱瘟疫。Le Hussardsur Le Toit, Jean Giono 
小说描写一个逃亡的意大利轻骑兵上校来到法国南部,正赶上一场蔓延的霍乱,也邂逅了一位高贵美丽的法国少妇,两人开始了千里同行的旅途。途中到处碰到官兵对感染者的追杀。两人在患难中渐生微妙的情愫,而少妇最终还是没能逃过瘟疫的阴影。Plagues and Peoples, William Hardy Mcneill 
历史学家威廉·麦克尼尔从疫病史的角度,以编年的手法,从史前时代写至上世纪前半叶,详实探讨传染病如何肆虐欧洲、亚洲、非洲等文明发源地,而这些疾病又如何塑造不同文明的特色。《瘟疫与人》是威廉·麦克尼尔备受欢迎的一部经典作品,也是宏观论述瘟疫与人类历史关系的史学佳作。《纽约书评》称 “此书从此扭转了人们看待世界历史的角度”,《纽约客》则认为此书是 “一部真正的革命性作品”。
Illness as Metaphor and AIDS and Its Metaphors,Susan Sontag
《疾病的隐喻》一书收录了桑塔格两篇重要论文“作为隐喻的疾病”及“爱滋病及其隐喻”,在文章中桑塔格反思并批判了诸如结核病、爱滋病、癌症等如何在社会的演绎中一步步隐喻化,从“仅仅是身体的一种病”转换成了一种道德批判,并进而转换成一种政治压迫的过程。文章最初连载于《纽约书评》(1978年),由于反响巨大,此后数年中两篇文章被多次集结成册出版,成为了社会批判的经典之作。Regarding the Pain of Others,Susan Sontag 
《关于他人的痛苦》是苏珊·桑塔格继《论摄影》之后又一本关于摄影的专著,也是她生前的最后一部作品。这本书聚焦于战争摄影,探讨影像反映出的人的痛苦与观者之间的关系。若不经思考而直接相信影像之内容,我们的道德判断力只会愈来愈弱。桑塔格以纯文字书写影像,为观者提供思考空间以正视“他人的痛苦”。“我们被那类曾经带来震撼和引起义愤的影像所淹没,渐渐失去了反应的能力。同情已扩展至极限,正日趋僵化。”Guns, Germs and Steel,Jared Diamond 
《枪炮、病菌与钢铁》一书是理解人类社会的一个重大进展,它记录了现代世界及其诸多不平等所以形成的原因。
全书分为四章,分别围绕鼠疫杆菌、天花病毒、流感病毒和艾滋病毒这四种烈性微生物对历史产生的巨大影响,从几个不同的侧面阐述微生物这个肉眼看不见的翻云覆雨手是如何改变、推动过去、今天和未来的人类历史的。A Planet of Viruses,Carl Zimmer 
甲流、埃博拉、SARS,这些病毒让人类措手不及,它们本来只攻击蝙蝠、老鼠或鸟类等,怎料自然演化无意之间将人类写进了病毒的黑名单。尽管疫苗不断更新,但演化的力量让病毒一次次地突破我们的防线。这本书会让你重新理解病毒与人类的关系,认识人类在万物中的位置。
影片讲述了一种新型致命病毒在几天之内席卷全球的故事。剧情灵感来自于2003年的SARS非典,以及2009年的甲型HINI全球大流感。The Cassandra Crossing (1976) 
影片从恐怖分子闯进了日内瓦的国际卫生组织总部,感染了肺鼠疫,然后窜上一列开往斯特哥尔摩的火车上说起。该片的拍摄手法与内容成为灾难片的经典模式。 Why Do Viruses Kill (2010)
跟着来自世界各地的领先研究人员,他们试图揭示病毒的秘密,以了解何时以及为何杀死病毒。Outbreak: Anatomy of a Plague (2010)
1885年蒙特利尔的天花大爆发,死亡人数超过之前所有人类战争死亡人数之总和。面对这种无法预测也无法避免的瘟疫,人类显得如此无助,身处21世纪的人们有何良策呢?Pandemic: How to Prevent an Outbreak (2020)
这部系列纪录片记录了那些奋战在抗击流感第一线的英雄们,了解他们为阻止下一场全球疫情的爆发所做出的努力。
{{flexible[0].text}}
{{newsData.good_count}}
{{newsData.transfer_cou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