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58届威尼斯双年展
May You Live in Interesting Times(愿你生活在有趣的时代)
策展人:Ralph Rugoff(拉尔夫·鲁戈夫)
2019年5月11日 - 11月24日
作为本届双年展策展人,来自英国海沃德美术馆的著名策展人拉尔夫·鲁戈夫(Ralph Rugoff)选择了一句颇具意味的“中国诅咒”—— “May You Live in Interesting Times”(愿你活在有意思的时代)作为本届双年展主题,无论关于其出处的历史考证还是文化挪用的话语权讨论,早在展览开幕前便已赚够热度。这也正是鲁戈夫选题的巧妙之处,一方面回应了大时代背景下的个体感受,一方面完成了对网络时代“假新闻”和“真相误读”的后现代结构。鲁戈夫曾指出:“本届双年展将会探讨艺术作为娱乐大众和激发批判性思考的两种社会功能。展览关注极具挑战常规思维和语境的艺术家和他们的创作,并试图打破大众对于物体、视觉、习惯性动作和情境的解读。”
作为中国当代艺术界的领军人物,1972年生于北京的艺术家刘韡在创作中深受21世纪中国社会的特殊变动和起伏所影响,其中“城市和人文景观的变迁”是其创作的主要议题之一。刘韡的创作包括了影像、绘画、摄影、雕塑等多种形式。近年来,在全球化和政治语境转折的影响下,刘韡在创作中赋予了更多对世界的描述,对知识的认知以及人类对不同社会景观的观看方式的关注。“所有的艺术创作都是一个连续体。”他指出,“我一直都在继续之前的主题,但只是用了一种新的方式来表达它们,艺术创作是我理解并结合现实与认知的方式。”
当观众面对刘韡展示于军械库展厅的大型装置作品《微观世界》(Microworld)时,强烈的感官冲击力是最为直观的感受。在这件由铝材质所构成的作品中,材料本身的原始金属质感被打磨、喷漆等工序消解,当观众被巨大的玻璃墙隔离在作品的另一侧观看时,能够在刹那间体会二维的视觉效果。而玻璃幕墙也将作品空间一分为二成雕塑放置的封闭空间及另一个开放的观看空间。被LED强光照亮的雕塑空间与无光源的观看空间形成鲜明的对比,使观众瞬间如若置身古生物博物馆中。铝制的球体和曲面层叠错落,再现了透过显微镜才能观测到的微观粒子景象。艺术家在此用自己的语言完成了一次对世界冷酷而宏伟的叙述,并在同时引入一种新的观看方式,印证了约翰·伯格式的论调——“在哪里看、在什么时间看,决定了我们看到了什么”。对于缺乏科学技术的古人来说,通过仪器观看是一种特权。然而,在技术与信息过度泛滥的当下,人们已经将其遗忘。艺术家在《微观世界》的创作中,通过反思自然的不可超越性和不可感知性,旨在将当前世界的权利结构再次呈现于被现代文明所围绕的观众。

刘韡
《微观世界》(细节) , 2018年
第58届威尼斯双年展现场
图片由立木画廊(纽约、香港、首尔)提供,摄影:Roberto Marossi
而展示于绿城花园的新作《吞噬》(Devourment)则在某种意义上呼应了刘韡在《微观世界》中对于权利的关注。这件装置由废弃的衣柜、铝制雕塑、沙发形状的石膏体、球体和树脂地台组成。散落在地上的艳绿色石膏体打破了作品的沉默,引入了颇让人玩味的的趣味感;而这种带有活力的美感则与“沙发”“衣柜”等作品中无生命的物件构成和谐的整体。出现在其中的铝制雕塑无疑暗示了其与《微观世界》的内在联系,同时也是对不同物质之间共生关系的表达。这一系列充满废弃感的物体被艺术家组合在一起,唤起某种集体存在感,而在将缺乏逻辑连贯性的物体重新组合的过程中,刘韡捕捉了一个随机的,甚至可能是被误读了的场景,并在此之上重新构建了一个独立的、相互依存的生态系统。刘韡曾说:“重要的是,艺术的功能是什么?我们该怎么呈现艺术?我可能找不到答案,但那没关系。”
刘韡
《吞噬》, 2019年
混合媒介
235 x 180 x 225 厘米
图片由立木画廊(纽约、香港、首尔)提供
刘韡
《吞噬》, 2019年
第58届威尼斯双年展现场
图片由李昢工作室、立木画廊(纽约、香港、首尔)提供,摄影:Roberto Marossi
刘韡作品的内在逻辑似乎很难被语言描述,“对观众来说,哪怕看不懂一件艺术品,这对他来讲也是获取一个知识或一个新的经验。”他说:“看不懂的时候,或者你对它产生疑问的时候,便是一个作品的价值所在。我们对艺术的理解,其实也是我要跳出的艺术本身。”
作为当今最重要的韩国艺术家之一,1964年出生于韩国瀛洲的李昢此次参加威尼斯双年展的两件作品灵感均来自韩国国内的重大事件,这也是对艺术家近年来反乌托邦主题的延续。展示于军械库的(Arsenal)的作品Aubade V以表现黄昏时恋人分手的情歌而命名,整个装置如同一座灯火通明的塔楼,其金属材料则来自朝鲜和韩国之间非军事区(DMZ)被拆除的7个哨所。作为对于朝鲜的善意,首尔政府于 2018年用炸药销毁了这些哨所。而当这些废弃金属转世为艺术作品,其也成为了韩国政治局势的新纪念碑。一连串围绕于灯塔内部的LED灯不断闪烁,仿佛正在发射某种难以破译的军事代码,又为整件作品赋予了强烈的不确定性与未来感。事实上,这些LED信息的确来自于美国宇航局通信。对于李昢来说,从历史事件中获得创作艺术作品的灵感并不意味着放弃冷静的观察——拆除哨所并不预示着完全的和解,联系朝鲜和美国近期一系列会谈状况,李昢说:“这是作为韩国人所不能忽视的。我的‘塔’是历史情况的陈述——分离。”
李昢
Aubade V, 2019年
第58届威尼斯双年展现场
图片由李昢工作室、立木画廊(纽约、香港和首尔)提供,摄影:Roberto Marossi
李昢
Aubade V, 2019年
第58届威尼斯双年展现场
图片由李昢工作室、立木画廊(纽约、香港和首尔)提供,摄影:Roberto Marossi
李昢
Aubade V(细节), 2019年
第58届威尼斯双年展现场
图片由李昢工作室、立木画廊(纽约、香港和首尔)提供,摄影:Roberto Marossi
而李昢呈现于绿城花园(Giardini)的另一件大型装置作品Scale of Tongue则由不同纹理的织物和金属骨架组成,其造型很容易让人联想到2014年韩国悲剧事件主角之一——世越号客轮。金属骨架的轮廓仿佛已经倾斜的船尾,垂坠至地面的布料则如同正在吞噬船体的海平面。2014年4月16日,载着476人的世越号客轮沉没在自仁川港驶向济州岛的途中,304名乘客和船员在事故中罹难,这是韩国1970年底以来最严重的轮渡灾难,给整个韩国社会造成了巨大影响。在翻船、沉沒和随后的新闻报道期间,政府报告以及媒体报导內容也不够一致和准确,甚至与事实完全不符。“这不仅仅是恐怖”李昢谈及对这次事件的看法时表达,“我们仍然处在那一刻,没有结束。大众能感觉得到,我能感觉得到。大众明白,我也明白。我知道我没法改变事实,我没有那么强大,但是我必须做点什么。”当谈到作品名称时,李昢自己抛出一个问题,却欲言又止:“也许人们应该问我(在题目中)为什么使用‘scale’(尺度)这个词?可能我想说的是语言和文明的尺度?”



★当前展览与博览会
★展览预告
艺术家、作品、画廊信息垂询: hongkong@lehmannmaupin.com
中文官网: www.lehmannmaupin.com/ch
关注立木画廊微信公众账号:LehmannMaupin1996






已展示全部
更多功能等你开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