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ndex}}/{{bigImglist.length}}
{{memberInfo.real_name}}
{{commentname}}

玉壶先春,冰心可鉴

{{newsData.publisher_name}} {{newsData.update_time}} 浏览:{{newsData.view_count}}
来源 | {{newsData.source}}   作者 | {{newsData.author}}

玉壶买春,赏雨茅屋。坐中佳士,左右修竹。

白云初晴,幽鸟相逐。眠琴绿阴,上有飞瀑。

落花无言,人淡如菊书之岁华,其曰可读。


 — 晚唐·司徒空 《二十四诗品·典雅》


唐人多称酒为“春”,因此而得上面的诗句:“玉壶买春”;至宋时,又有佳话在民间广为流传:“苏东坡与他的好朋友佛印大师相约景德镇时,偶遇一名制瓷老人,相谈间便赋诗一首,其中‘玉壶先春,冰心可鉴’两句甚为脍炙人口。佛印大师闻之,便也随即附之‘清如玉壶冰,贞见玉壶春’的诗句。”但翻阅苏东坡流传下来的诗词文集也并未有过“玉壶先春”这样的诗句,可能这也只是后世为了表达对苏东坡以及玉壶春的喜爱,将这两者并揉进了一段美丽的小故事中吧。


玉壶春瓶器形成熟于宋代,作为酒器使用,由于线条优美柔和,逐渐演变为观赏性的陈设用器。元代无论是青花或如下幅图中的蓝釉玉壶春瓶,都承袭宋代窈窕的造型,体形瘦劲,颈部较细。


北京诚轩2017年春季拍卖会第874号拍品

元 琉璃蓝釉玉壶春瓶

24.4cm. High

成交价(人民币):8,625,000


元代国祚短暂,在陶瓷史上却成就非凡,景德镇成功创烧青花、蓝釉、釉里红、红釉瓷器,开启制瓷工艺上的新格局。其中的青花、蓝釉瓷器,自创制成功即已达到最高水平,蜚声海内外,出窑的蓝釉器发色稳定、翠亮、匀净不晕散,釉色幽静雅致,仿似蓝宝石一般,后世鉴赏界誉之为“琉璃蓝”。


上图中的玉壶春瓶细长颈,垂胆形腹,器形瘦劲,亭亭玉立如豆蔻年华的少女。胎体轻盈,口沿及底部修胎的旋状痕迹明显。外壁施蓝釉,底部施透明釉,蓝釉色泽明丽静谧,令人感到神秘而深远,如澄澈夜空,又如纯净的蓝宝石,故有琉璃蓝釉之美誉。


北京诚轩2009年春季拍卖会第847号拍品

明洪武  龙泉窑青釉暗刻缠枝牡丹纹玉壶春瓶

33.6cm. High

出版:

《诚轩拍卖十周年精品图录》,2015年11月,页203,图334

成交价(人民币):2,968,000


不同于宋元两代的窈窕瘦劲之姿,明代的玉壶春瓶器身有粗壮的趋势,圆腹渐趋丰硕,瓶颈加长,重心下移。


早期洪武时期的玉壶春瓶,还具有元末明初瓷器厚重粗壮的风格,外廓曲线与下腹曲线的转折比较明显。瓶身的纹饰方面,明代初期喜用潇洒风格的大花大叶作装饰,配以在明朝时期大放光彩的釉里红所展现出的热烈奔放的气质,两者结合下的玉壶春瓶整体给人以妩媚柔美的感官体验。


北京诚轩2006年春季拍卖会第13号拍品

明洪武  釉里红缠枝牡丹纹玉壶春瓶

33.2cm. High

成交价(人民币):1,078,000


釉里红是中国瓷器烧造最不易把握的品种,它以含铜的彩料作为着色剂在瓷胎上绘画,因铜红料极端敏感的特性和窑炉内还原气氛人工难以控制的原因,而使其呈色极易偏差,甚至部分纹饰会在窑火中消失。因此釉里红技法虽已在唐代长沙窑即已出现,直至元代中期才方可言烧制成功,其后明代洪武年间在政府政策的支持下进入了其黄金岁月。


上图中的洪武时期釉里红玉壶春瓶的瓶身纹饰分为瓶颈和瓶腹两大部分,通过这两处纹饰各自变化和两者之间的互相搭配,而呈现出多样化的面貌。此瓶颈部自上而下绘蕉叶、回纹和卷草纹装饰,腹部绘缠枝牡丹纹图案,所绘流畅洒脱,加以布局的丰满,腹部的壮硕,反映出明初社会大胆与奔放的独特性格。


北京诚轩2008年秋季拍卖会第669号拍品

清雍正  白釉暗刻四季花卉纹玉壶春瓶

26cm. High

出版:

《香港苏富比二十周年1973-1993》,两木出版社,1993年,页241,图361

《诚轩拍卖十周年精品图录》,2015年11月,页237,图394

成交价(人民币):2,240,000


明代永乐时期,烧制出了能够与唐三彩、两宋八大瓷系齐名的永乐甜白釉。甜白器以其胎洁釉润、纹饰秀雅而风靡一时,并对后世影响深远。后至清朝,雍乾两朝尤为推崇永乐甜白器,曾多次下令烧制此类瓷品。

上幅中出自清雍正时期的白釉玉壶春瓶正是雍正官窑以永乐甜白玉壶春瓶为蓝本而制。玉壶春瓶造型秀美,全器满施白釉,温润如脂。自口沿而下暗刻回纹、如意云头纹、卷草纹、缠枝四季花卉纹、如意云头纹、卷草纹等多层纹饰。刻花宛转曲折,线条流畅清晰,工艺精湛,为雍正官窑白釉刻花器的代表作。


北京诚轩2011年秋季拍卖会第818号拍品

清乾隆  青花竹石芭蕉图玉壶春瓶

29cm. High

成交价(人民币):1,380,000


玉壶春瓶自元代开始出现青花品种,明永乐时期始绘青花竹石芭蕉图,清代承袭烧造,以乾隆时期制品最为精细。

上幅清乾隆时期的青花玉壶春瓶腹部绘以青花竹石芭蕉图,庭院栏杆前沿,芭蕉和绿竹生于奇石之间,生机盎然,富有园林小景的别致趣味。颈部饰蕉叶纹、缠枝花纹以及如意头纹,胫部饰变形莲瓣纹和朵花纹。纹饰描绘细腻,奇石皴法自然,笔意娴熟,构图疏朗得当,给人以水墨画的清幽之感,颇具永宣风骨。


北京诚轩2011年春季拍卖会第612号拍品

清道光  米色釉粉彩缠枝莲花纹玉壶春瓶

28.6cm. High

出版:

《诚轩拍卖十周年精品图录》,2015年11月,页230,图380

成交价(人民币):1,725,000


玉壶春瓶发展到清朝中后期,造型上较之前代并未有过多的变化,但烧制工艺愈趋成熟,釉彩品种更加丰富多样起来。

如上幅图中玉壶春瓶则是以米色釉为地,口沿下饰如意头纹一周,自颈部向下满绘缠枝莲花纹,莲花盛放正妍,莲叶田田,恰有“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之感。莲叶以绿彩深浅表现阴阳向背,摇曳生姿,莲花依瓶身线条自上而下逐渐增大,分布错落有致,在绿色枝叶的陪衬下,鲜艳欲滴。画面饱满繁密,描绘细腻传神,施彩娴熟而高超,瓶底落矾红彩“慎德堂制”楷书款,为道光皇帝御用陈设器,相当珍贵。







{{flexible[0].text}}
{{newsData.good_count}}
{{newsData.transfer_count}}
Find Your Art
{{pingfen1}}.{{pingfen2}}
吧唧吧唧
  • 加载更多

    已展示全部

    {{layerTitle}}
    使用微信扫一扫进入手机版留言分享朋友圈或朋友
    长按识别二维码分享朋友圈或朋友
    {{item}}
    编辑
    {{btntext}}
    艺客分享
    {{mydata.real_name}} 成功分享了 文章
    您还可以分享到
    加载下一篇
    继续上滑切换下一篇文章
    提示
    是否置顶评论
    取消
    确定
    提示
    是否取消置顶
    取消
    确定
    提示
    是否删除评论
    取消
    确定
    登录提示
    还未登录崇真艺客
    更多功能等你开启...
    立即登录
    跳过
    注册
    微信客服
    使用微信扫一扫联系客服
    点击右上角分享
    按下开始,松开结束(录音不超过60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