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柏林 B》,佩·怀特,棉麻壁挂、涤纶及特雷维拉聚酯纤维,2014年。
棉布跳脱自身原有性质的渴望。
——佩·怀特
来自美国加州的艺术家佩·怀特在创作中将艺术、手工艺、设计和建筑元素相结合,通过对司空见惯的物件和景象的巧妙重置,展现出日常生活与自然世界中固有的“艺术性”。陶瓷、纱线、悬挂的玻璃碎片——怀特运用创作中对不同材料和媒介的探索性处理,构建出充满多样性的大型装置作品。在这些常常是场域特定的作品中,一片片精巧排列的材料被悬挂、并置,仿佛在空间中不断变化与融合,鼓励观众用更积极的视角去观看、审视日常生活中的物品,以及其所处的形态和空间。
自然界中的转瞬即逝性是怀特一直以来关注的主题,她常常试图在具象的作品中捕捉、凝固以及放大稍纵即逝的景象。而飘渺的烟雾是她经常使用的题材,怀特曾尝试在不同媒介上呈现烟雾的意象。从2006年起,怀特开始在挂毯作品中加入烟雾摄影图案。《柏林 B》是其烟雾主题的新作之一。本作品将缥缈的烟雾和厚重的织物进行对比,展现了怀特本人所说的“棉布跳脱自身原有性质的渴望”。原本转瞬即逝的景象在空间中定格和悬挂—— 传统中用于记载英雄史诗的挂毯与轻柔曼舞的飞烟一起,凝聚成为一座丰碑。该作品将司空见惯的日常景象,转化为关于无常与想望的迷人意象。
在这一系列作品中,“如何编织烟雾”成为了作品的核心议题。创作起始于怀特用数码照相机拍摄下滚动的烟雾,而完成于比利时的工厂中,娴熟的针织工人一针一线将图案编织于挂毯上。在棉线与纤维的重叠和扩张中,非物质性的烟雾被精准定格。结合了先进的数码技术与传统的手工艺生产,怀特模糊了当代艺术与设计美学的界限,通过对生产细节的精准控制,定格了转瞬即逝的意象。

客人的到来: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馆藏展
The Return of Guests: Selections from the PSA Collection
时间:2019年9月20日 - 2020年3月8日(暂定延期,时间未定)
地点: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 2楼
主办: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
特别支持:爱普生(中国)、上海拓影、城集设计
票价:免费
2019年9月20日至2020年3月8日,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隆重推出第一个馆藏作品展——“客人的到来”(The Return of Guests: Selections from the PSA Collection)。展览展出PSA所收藏的近40位/组国内外艺术家的总计60余件作品,涵盖影像、摄影、绘画、雕塑、装置、文献等多种形式。展览容纳了中国当代艺术发展过程中有着重要价值的艺术家作品,极具潜力和能量的青年艺术家作品,兼顾历届上海双年展部分展品以及在PSA标志性电厂建筑空间中委任创作的作品。
本次展览参展艺术家为:雷姆·阿尔卡迪(Rheim Alkadhi)、aaajiao(徐文恺)、约瑟夫·博伊斯(Joseph Beuys)、蔡国强、陈界仁、陈劭雄、仇大雄(Franklin Chow)、致颖(Musquiqui Chihying)、勒力斯·塞池尼(Loris Cecchini)、大同大张、丁乙、维云娜·菲德(Verina Gfader)、黄永砅、郝敬班、胡晓媛、胡介鸣、胡为一、李山、林科、马海蛟、娜布其、罗曼·辛格那(Roman Signer)、Superflex、沈远 、石至莹、无关委员会、佩·怀特(Pae White)、渡边博史(Hiroshi Watanabe)、帕斯卡尔·塔由(Pascale Tayou)、王功新、王劲松、余友涵、杨福东、杨振中、张小船等。随展期推进将持续更新艺术家及作品名单。






已展示全部
更多功能等你开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