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活动回顾
疫情当前,为了安全,不少家庭都负责地做起了自我隔离。艺术作为精神爱意的流淌,终将灌溉每个具有潜力的灵魂。于源春伴着弹奏向我们介绍了她的“木头伙伴”琵琶,音乐人黄夕倍分享了她在洛杉矶的一天。
琵琶演奏家 于源春
我的木头伙伴

于源春是我国著名青年琵琶演奏家,同时任中央音乐学院青年琵琶教师,也是中央音乐学院首位琵琶博士(在读),曾任职中央民族乐团琵琶演奏家、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特邀艺术家。曾主演大型民族乐剧《印象国乐》、《又见国乐》,作为独奏演员出访三十多个国家,奏响卡耐基音乐厅、肯尼迪中心、柏林爱乐大厅等世界顶级音乐殿堂。

她自五岁便被琵琶长得就像枇杷的半梨状外表吸引,了解了琵琶由西域传入的悠久历史,而今“十六年级”的她更想把琵琶的内在美介绍给大家,她对“妈妈爸爸生活节”的主旨深有同感,相信每个孩子都能成为艺术家。

于源春先用大家都耳熟能详的童谣《小星星》向大家示范了琵琶独有的指法:“弹”、“分”、“轮”、“推”、“拉”、“吟”、“揉”,配合了改编的节奏、人工泛音和充满张力的扫弦,将曲目变得如同一支活泼的舞曲。
人的特性迥异,琵琶曲也有不同的类型。
文曲抒情写意,以物言志,以左手技法为重,于源春便弹奏了《琵琶行》和1925年前后由上海大同乐社改编自《夕阳萧鼓》的《春江花月夜》,指法舞动与层次的叠加融合,在观众眼前展开了一幅诗情画意的画卷。武曲重写实,多靠右手指法,于源春老师便奏起一曲扣人心弦的《十面埋伏》。
指法的结合演绎着琵琶的语言:游历东西,横贯今古,文武双全,有人说琵琶说的都是文言文,老师便奏上一曲“现代化”的《琵琶语》,其实琵琶讲的都是我们生活里能够见到、感受到的景象,有如《春江花月夜》流水被延绵地奏出,《诉》中“枫叶荻花秋瑟瑟”无奈婉转的风声和《秦俑》中的狂风,《春雨》里江流入海、春机盎然……除了风霜雨雪,还有《雀欲归巢》里鸟妈妈和小雀儿趣致的场景,《平沙落雁》中雄壮的群雁,《霸王卸甲》里交战后的马蹄声与嘶鸣……是唱着《唱支山歌给党听》的忠诚赞颂,是《彝族舞曲》里难以道会的欢愉……
一生一遇一相知,琵琶所说所教的是天人合一。留守在家中我们,更要自省,去感受人类与地球的关系,更多地关注身边的环境。

最后于源春弹奏了《天鹅》——献给正直者,献给所有逆行者。
就如罗曼罗兰在《米开朗基罗传》里所说:
"Il n'ya qu'un héroïsme au monde : c'est de voir le monde tel qu'il est et de l'aimer."
世上只有一种真正的英雄主义,那就是认清生活的真相后依然热爱生活。
歌手 黄夕倍
我选择当一只海鸟

黄夕倍说:姥姥做了一世的她自己,从现在开始,我要做我自己。在视频里,她分享了自己在洛杉矶的一天。







她喜欢一个人到海边与大海交换彼此的讯息。早市里有刚打捞起的深海石斑鱼,沿岸有上冲浪课的小朋友,去往湖边的沿途植被丰富,藏匿着许多小木屋,精致美好的玻璃教堂旁铺着写满祝福和愿景的地砖。
她爱家庭里年代久远的家具,人住多久,它们便存在多久,遍布了时间的痕迹。这里的商场有新鲜价廉的蔬果,USC旁也有便利店、咖啡厅,长椅上会有流浪汉,路边稀疏几个戴口罩的人。两次路过举办科比追思会的斯台普斯中心,黄夕倍都轻轻地感慨。

早上她在海边驻足,抛出一个问题:
海底的鲸鱼和天上盘旋飞翔的海鸟,你会选择什么?
“我会选择当一只海鸟”,这是黄夕倍的回答。




精彩回放


扫码进入
妈妈爸爸生活节爱心版空间


优酷视频



大麦网App


扫码观看
艺术与音乐内容回放







已展示全部
更多功能等你开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