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林丛欣:猪仔叹和毒物赋”改期

林丛欣,《机器之言,我父所写》,2019
木板、镭射刻字、铁门、铁丝
图片由艺术家惠允
原定于2020年3月21日至5月24日于广东时代美术馆举办的林丛欣个展“猪仔叹和毒物赋”将调整至2021年相关档期。“林丛欣:猪仔叹和毒物赋”属于时代美术馆2018年启动的“前景”系列,展览中的新作由时代美术馆、戈维特布鲁斯特艺术画廊、斯派克岛艺术中心三个机构联合委任。展览原定的第二站将于2020年8月在新西兰新普利茅斯如期举行,时代美术馆的展览将按计划延后至2021年1月英国布里斯托斯派克艺术中心的展期之后,具体开幕日期请留意时代美术馆官方信息。
在新冠疫情全球蔓延的危机之中,我们看到林丛欣在她的艺术实践中所触及的方方面面,如何与我们当下的境况纠缠。林丛欣个展中所涉及的后殖民主义、种族修辞、细菌学和致瘾药物史等议题,将太平洋两端的中国东南沿海与美国加州联系了起来。通过探讨鲜为人知的“猪仔和毒物”的历史,林丛欣试图回应在制度化和全球资本主义的框架下,我们该如何对待身体和物?对生命度等级和现代人文主义的批判,激发林丛欣在时代美术馆的空间中探索物的联系,并将自己对病毒和草本在中国契约劳工迁徙中的影响的长期研究,置于时代美术馆所在地广州的独特历史背景之中。
广东时代美术馆公众号将于原定的展览开幕日3月21日当天,发布策展人蔡影茜于今年1月疫症爆发前撰写的策展文本,并通过线上或线下的方式,介绍林丛欣的部分作品和项目。
2019年“一路向南”委任支持方案
亚德利安·梅里斯
《喘息之师》
媒介:声音、影像装置

亚德里安·梅里斯在东莞的工厂参观
亚德利安·梅里斯提出的方案基于他2018年11到12月间在广州及东莞地区的考察。方案探讨了个体劳动力与庞大的经济结构博弈时的脆弱性。劳动者的身体在发展主义的框架之内往往是赤裸裸的、毫无防护的和用完即弃的。在《喘息之师》里,劳动者的呼吸声将演绎一曲《咱们工人有力量》。这首创作于1947年的东北解放区的歌曲,将工人塑造成改造世界的革命者,歌词描述了建筑与设施、工业生产、农业技术和战争武器蓬勃的现代化景象,并以工人自豪的劳作呼号结束。
梅里斯原定于2020年2月到广州实施委任方案,现受疫情影响将推迟行程。他现在意大利参与驻地项目,我们近期将发布对梅里斯的简短访谈,聊一下身处意大利-欧盟境内艺术家面对疫情时的具体情况。
亚德利安·梅里斯(Adrian Melis)是2014-2015荷兰皇家艺术学院的驻地艺术家(阿姆斯特丹,2014-2015),毕业于哈瓦那艺术大学。他于2006年参与了艺术家Tania Bruguera主导的行为艺术项目,曾于巴塞尔美术馆、华沙现代美术馆、蓬皮杜艺术中心和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展出;他也曾参与乌克兰的“未来世代艺术奖”及第十届上海双年展。
相关阅读:
2020年“一路向南”驻地艺术家公布
广东时代美术馆2020年的“一路向南”驻地研究项目与位于越南胡志明市的The Factory当代艺术中心进行交换合作。经过两个机构项目成员的集体协商,决定邀请艺术家Ngoc Nau到中国,以及李继忠前往越南参加为期一个月的驻地。两位艺术家在申请时提交的研究计划,体现了珠三角及胡志明市这两个选定的地理坐标之间跨文化和跨地域的共鸣。时代美术馆将在两位艺术家完成驻地后,就其中的优胜计划提供5万元(人民币或等值外币)的委任创作基金。在此,我们感谢众多的艺术家和研究者一直以来对“一路向南”的关注和支持!
Ngoc Nau

Ngoc Nau生活工作在胡志明市,是一位多媒体艺术家,毕业于越南艺术大学,主修艺术史与批评。她的作品涉猎广泛,包括从动画、视频投影、全息投影到增强现实和拼贴摄影。Ngoc Nau曾在日本、香港、北爱尔兰、韩国、英国、加拿大和越南参与多个展览和艺术项目。部分展览包括:新加坡双年展(新加坡,2019);“南风,艺境:亚太当代艺术展”,国立台湾艺术教育馆(台北,2018);“亚洲名伶:缪斯和魔鬼”(首尔,2017);“寻找无情小姐”,Para Site艺术空间(香港,2017);“技术恐惧者”,The Factory当代艺术中心(胡志明市,2016)等等。
Ngoc Nau暂定于2020年下半年访问时代美术馆。她将在中国东南沿海区域探寻越南的三府四府信仰和中国的天后崇拜之间的关系。“三府四府”祀母将天、山林、土地和江河分别转化为四位神灵,以服装颜色的红、黄、白、绿区分。现在胡志明市的第五区的天后宫,始建于18世纪,当时主要用以满足广东移民的宗教需求;后来,祀母信仰也开始在越南流行。越南革命时期,“三府四府”一度被禁,少人问津。天后宫中的神灵塑像和三府四府信仰系统相比,既有融合之处,又存在不少差异。一方面有研究表明越南的三府四府在仪式、服装和哲学等许多方面受到中国文化的影响;另一方面,越南政府也通过历史证据明确这一信仰的本土根源。研究将探寻在民族国家框架之内,中国华南与越南传统宇宙观在性别、移民、意识形态上混杂的幽微之处。
李继忠
李继忠生活工作在香港,2014年毕业于香港城市大学,于创意媒体学院完成硕士学位。他的创作主要关注历史事件、政治体制和意识形态,以及各地公共机构在历史档案上乏善可陈的情况。李继忠透过一系列研究、行为、影像和装置来回应固有的历史陈述和编纂方式。他在2018年获香港艺术发展局颁发的“2017艺术新秀奖(视觉艺术)”。近年参加的展览包括:首尔媒体艺术双年展(2018)、上海双年展(2018)、亚洲艺术双年展(2015)。李继忠在2016年创立长期研究项目“人人档案”,与不同的机构展开对话与协商,探讨历史档案在社会政治架构内的现状,并把历史和档案议题的创作延伸到合作企划、教育和出版等方面。
李继忠正在与The Factory当代艺术中心协商开展驻地的时间。他于2017年以“迁移”为议题,展开了一个由五个互相关联的项目组成的研究系列,探索在泛亚洲脉络中的历史政治意涵。该系列的第一部分《复还、缮修和进退维谷》(2017-2019)审视香港公共雕像的物质和意识形态转变;第二部《通往深海的狭道》(2019-2020),将研究在香港日占时期,香港和广东市民流离失所,及其后发生的臭名昭著的南石头大屠杀事件。李继忠在越南的研究方案即源自第二部,将围绕“美国战争”(越南语境中对“越南战争”的称谓)中化学武器——具体而言,即橙剂的使用和其后果,并审视战后对于社会资源再分配的争论。
相关阅读:







已展示全部
更多功能等你开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