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天(3月6日)是版画家李桦的113周岁诞辰,中间美术馆的最新展览“动情:1949后变局中的情感与艺术观念”里有五件李桦先生的作品参展。
李桦(1907—1994)与古元(1919—1996)、彦涵(1916—2011)、力群(1912—2012)、王琦(1918—2016)并称为“中国版画五老”。他在20世纪30年代自费留学日本,“九·一八事变”后回国、在母校广州市立里美术学校任教,1934年他开始自学版画、发起组织“现代创作版画研究会”,与鲁迅的通信往来对他影响深远。1935年创作的《怒吼吧,中国!》成为中国美术史里不可缺少的一件作品。此后他一度携笔从戎,1954年负责组建中央美术学院版画系并担任系主任33年。
我们今天把展览中几件版画作品放在一起欣赏。李桦先生创作于20世纪60年代初期的两幅作品,都使用了虚实结合的方式来表现场景。《春风又绿江南岸》里不同浓淡的墨色对比展现了田间晨雾笼罩的样子,套印的嫩绿色又是如此鲜活得印衬出农民插秧时的劳碌与蓬勃。50年代末“大跃进”的紧张社会氛围告一段落,我们似乎能从画作中清晰地感受到艺术家轻松呼出的一口气。“借景抒情”在这里成为“历史实体感觉”的绝佳表述。
“动情细读”在过去6期里邀请读者一起从展厅入口开始,逐个部分细细观看:在20世纪50、60年代社会主义美术的范畴里,以“抒情”为线索、用四个主题来划分,接着下到一楼,以两个创作上“宽松”的年份为标尺再作另一种维度的探讨。今天的推送是其中一个年份“1960—1961”,从下期开始我们会乘坐电梯或爬两段楼梯去展厅三层,也从50、60年代抽身出来,投入距当下近一些的历史。
(编辑:钱梦妮)
展厅一层关于1961-1961年部分的展览现场
“情”的现场:1960—1961
展厅的一层聚焦于两个政治上较为宽松时刻:1956-1957年和1961-1962年。通过具体地呈现这两个阶段的美术和文艺创作在机制、话语、展览和创作层面产生的行动和论争,我们尝试勾勒出“情感”背后国家意志、系统力量和个体实践的协商过程。同时,这一部分也涉及到美术和文艺创作在中国与外部关系上扮演的角色,考察在内部与外部的复杂互动中,“情”的象征性力量是如何培养和内化的。
1956年4月,“双百方针”提出,阶段性地鼓励学术、文艺的观点争鸣和讨论;同期,赫鲁晓夫在苏共二十大上做的秘密报告,也对中国内部的局势产生影响。这段时期,美术界集中开展了大量激烈的辩论,涉及领域非常广泛,包括:油画民族化、民国美术遗产的接受、西方现代主义传统的合法性、革命浪漫主义、艺术创作的技术、媒介和方法、美术体制的进一步完善、民族与日常生活等创作题材的选择。在经过几年实践的背景下,50年代初在确立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创作原则后,经过几年实践,这些讨论集中地凸显出来,产生出巨大的内部张力。
经历了50年代末的不平静后,1961-1962年的美术界有了短暂的复苏,忠于真实的以及“抒情小夜曲”一般的创作出现在公众面前。艺术家获得了更多空间,得以表达暴风骤雨之外的风平浪静。这些可以在公共空间中讨论和看到的创作,部分地释放了郁结在艺术家心中无法表达的因素,也同时在信仰和创作之间,在现实主义原则之内,找到了一定的可以开拓的空间。
李桦,《春风又绿江南岸》,20世纪60年代,水印木刻套色纸本版画,29×39厘米,作品由私人藏家惠允

李桦,《轮休日》,1963年,水印木刻套色版画,26.5×39.5厘米,作品由私人藏家惠允

王琦,《晚归》,1955年,木刻套色版画,15.5×23厘米,作品由私人藏家惠允
王琦(1918-2016),版画家、艺术理论家,重庆人。曾任中央美术学院教授,《美术》《版画》杂志主编等。
古元,《秋耕》,1960年,纸本水彩,19×32.5厘米,作品由势象空间惠允
古元,《归舟》,1961年,套色木刻,32×42厘米,作品由势象空间惠允
古元(1919-1996),版画家、水彩画家,生于广东省珠海市。历任中央美术学院教授、院长。
吴印咸,《哈尔滨电机厂》,1965年,摄影,40.6×50.8厘米,作品由吴炜惠允
吴印咸,《鞍山钢管厂》,1960年,摄影,30.4×40.6厘米,作品由吴炜惠允
吴印咸(1900-1994),摄影家、导演。原名吴荫诚,生于江苏沭阳,新中国摄影创作和理论的奠基人。
魏德忠,《凌空除险》,1960-1969年,摄影,30.4×40.6厘米,作品由艺术家惠允
魏德忠(1934-),摄影家,生于河南。建国之初任沈阳军区《前进报》报社、《河南日报》摄影记者。
根据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防控工作需要,为避免人员聚集引发交叉感染,中间美术馆最新展览“动情:1949后变局中的情感与艺术观念”延期开放,恢复开放时间将根据疫情发展情况另行通知,敬请留意官方平台公告。中间美术馆祝愿大家健康平安!
In line with recent efforts to contain the new coronavirus and to protect the health of our staff and visitors, our latest exhibition Community of Feeling: Emotional Patterns in Art in Post-1949 China will extend our Chinese New Year closure period (originally January 20-Feburary 4). We will make another announcement on our official platforms when the museum is set to reopen. Beijing Inside-Out Art Museum wishes you all health and peace !






已展示全部
更多功能等你开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