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还记得那个童趣无限的夏天吗?
2019O'Kids 国际儿童艺术节
云朵实验室陪伴大小儿童们
在原·美术馆度过了难忘的夏日时光:
“趣味工作坊”、“小小导览员”中
那些欢声笑语仿佛依旧萦绕在耳边
本期轮值艺术主理人
云朵实验室的创办人程海英(Zhuzhu)老师
将与我们以另一种方式相约
从她所从事的教育、艺术领域出发
为大家带来她的宅家分享和思考
轮值艺术主理人
程海英(Zhuzhu)
三维数位艺术家
儿童创新教育机构“云朵实验室”创办人
“艺术和公共教育”策展人
擅长运用硬件/软件进行创作,作品一直在个体情感与公共感知之间展开讨论,作品以视频动画,交互装置为主,作品多次在美术馆、艺术空间、公共空间展示,近年的工作延展至儿童艺术教育的创新实践。
△展览记录
[测量的臆想]新媒体艺术展 2012,重庆
[真实的维度]图像/声音/交互 新媒体艺术计划 2013,重庆
“A4青年艺术家实验季”2013 ,成都A4当代美术馆
2016-2019年,连续参加成都A4美术馆“iSTART儿童艺术节”
△策展经历
“童”奏你的声音-O'Kids 国际儿童艺术节 2019,重庆原·美术馆
“一场报告:儿童创新教育作品展” 2019,器·Haus 空间
“我的世界”儿童装置艺术作品展 2018,重庆二厂文创公园

程海英的宅家艺术分享

2020年的开头很特殊,一次漫长的“寒假”,一场和新型冠状病毒的全民斗争。
与家人一起,深宅在家,祈祷,也为身处湖北和武汉的朋友加油。
谢谢原·美术馆的邀请,在这个特殊的时间段里,我将从自己所从事的艺术和教育的领域出发,和大家分享一些“宅”的内容,关于电影,关于生活,关于教育。


让我们从电影开始。应该很多人已经看过《1917》,对其中的“一镜到底”一定会印象深刻,关于它的评论已经很多,不过觉得还是可以一起来聊聊“一镜到底”。
“一镜到底”的英文是“one-shot”,简单说,就是一个镜头一部电影,很极端的形式。这意味着导演和摄影对于现场的极致调度,演员和表演的一步到位,现场的一气呵成。所以每一部“一镜到底”电影的出现都会备受关注。因为它太珍贵,类似于体育比赛里的极限挑战。
但是,《1917》只是一部伪“一镜到底”电影,通过天衣无缝的剧本编排和高超后期,算是完成度很高的一部one-shot风格的电影。这在导演的访谈里有说明,据说最长的镜头在八分半的时间。但是这不影响观影的“one-shot”体验,身临其境的现场,紧张的氛围,强烈的带入感和运动感。
相对于“一镜到底”在电影里的珍贵,这种创作类型在录像艺术和MV音乐录影中,则相对的普及,像激浪派的很多行为录像就采用这种方法,还有鲍勃迪伦的音乐录像作品,另外,安迪沃霍的《帝国大厦》,也是被介绍得比较多的极端的“one-shot”影片。
OK Go乐队的歌曲<The Writing's on the Wall>的MV,就运用了“一镜到底”的拍摄手法,再配合影片的中极具创造性的视觉错位,不得不让人感叹:这的确是一支最“好看”的乐队。
△ Ok Go乐队<The Writing's on the Wall>MV
如果有兴趣,推荐大家可以看看另外一部真正的“一镜到底”的杰作《俄罗斯方舟》,它来自俄罗斯导演索科洛夫,2003年的电影。俄罗斯两百年的近代史被浓缩在100分钟内,典型的俄罗斯式电影。


接着想和大家推荐2018年的奥斯卡金像奖电影《绿皮书》,这是一部反映美国60年代黑人种族歧视的公路片,也是一部根据真实人物和事件改编的传记型喜剧片。讲述一位成功的黑人音乐家和落魄的白人司机共同踏上演出旅程的故事。


有关种族歧视的电影题材是蛮严肃的题材,但是《绿皮书》轻快明朗的微喜剧风格有淡化这场激烈的社会矛盾的嫌疑,这也是这部电影被不少影评人诟病之处,“虽然这是一部关于黑人和种族歧视的电影,但是它依旧还是一部白人视角的电影”。奥斯卡颁奖礼上,著名的黑人导演斯派克·李就以离席退场表示了对这部影片获奖的抗议。
斯派克·李导演的传记影片《黑潮/马尔科姆 X》,也是一部关于种族歧视的电影。讲述了60年代美国黑人运动的激进派反抗领袖马尔科姆X的故事,推荐感兴趣的朋友观看。
△影片《黑潮/马尔科姆 X》 导演:斯派克·李
关注到这部电影其实和我们的教育工作有关,在对美国教育改革的了解中,发现他们的第二次教育改革(60年代中期到70年代)的核心内容就是有关黑人运动背景下的教育平等权的讨论,1965年,美国国会通过了《初、中等教育法案》。该法案要求根据各学区贫穷儿童的数量分配资金,通过为小学、初中学生提供课本、器具和实物来确保贫困生有足够的学习资料,资金由各州和地方政府控制,由此保障贫困以及少数族裔的儿童有平等入学教育的权利。
深宅在家其实也是一次难得的和家人、和自己相处的机会,很适合深度学习,虽然我们早已习惯了从快视频或者电影来获取知识,但是深度学习最好的伙伴还是专业的书籍。这本《美国平权运动史》便通过对各种社会活动代表性事件的重点考察,客观地再现了美国平权运动的历史,有助于加深我们对平权运动的理解。
△《美国平权运动史》作者: 特里·H.安德森
接下来的电影推荐是《贫民窟的百万富翁》,英国导演拍摄的印度题材的电影。也是当年的奥斯卡最佳影片。一个孟买贫民窟的小孩如何通过电视的有奖问答来获得巨额大奖的故事。虽然不少介绍有提到影片改编自印度作家维卡斯·史瓦卢普(Vikas Swarup)小说《Q/A》,但是小说自身却受到了另外一个著名的儿童创新教育案例【墙中洞计划】的影响。
△《贫民窟的百万富翁》 导演: 丹尼·博伊尔 / 洛芙琳·坦丹
*【墙中洞计划】(Hole-in-the-Wall)是一个1999年起源于印度的教育计划,项目由英国纽卡斯尔大学教育技术学的苏伽特·米特拉 (Sugata Mitra)教授发起,内容是在贫民区的一个公共区域设立“学习站”:在一面墙壁上嵌入一台连上网际网路的电脑。学习站无条件提供儿童与其他大众使用。目标是在游乐场之中加入合作学习方式,以及鼓励儿童探索、学习以及享受电脑。在2004年,柬埔寨也实行了这个实验。
最后给大家推荐一部泰国电影《天才枪手》:一个和考试有关的故事,一场亚洲学生西方求学的生动演出。教育制度背后的黑幕、社会的贫富差距,这部电影不仅题材新奇、青春感满满,同时也为教育带来了更多的启示。
△《天才枪手》 导演:纳塔吾·彭皮里亚

以上就是今天轮值艺术主理人程海英的宅家艺术分享
在宅家的日子里
程海英(Zhuzhu)老师仍然心系教育、潜心学习
希望大家能够通过她的艺术分享
延伸出更多的思考和感受
相信一切都会恢复如初
和「云朵实验室」一样
充满朝气、活力满满
推荐阅读
往期回顾

原·美术馆由罗韶颖女士于2016年发起和创办,位于重庆市南滨路东原1891商业建筑群落中的滨江球体建筑,因其独特的造型,又被誉为“重庆眼”,是立于“长江岸,观世界”的先锋艺术场所。美术馆面积近2000平方米,并带有临江无敌观景的高空露台,是集个性化景观建筑、艺术专业场馆、艺术收藏品鉴、公共艺术教育、时尚潮流策动发布以及高端消费社群互动的跨界空间,可支持架上、雕塑、装置、多媒体等多种艺术、戏剧、舞蹈及音乐形式的呈现。







已展示全部
更多功能等你开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