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雕塑之上 Beyond The Sculpture 」 - 单元2 Section 2 -
{{newsData.publisher_name}}
{{newsData.update_time}}
浏览:{{newsData.view_count}}
来源 | {{newsData.source}} 作者 | {{newsData.author}}
B e y o n d T h e S c u l p t u r e
Section 2
名和晃平 Kohei NAWA
90年代网络科技的发展逐渐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而接触互联网的独特初体验引发了艺术家 名和晃平Kohei NAWA (b. 1975) 对科技的介入如何影响人类感知变化的好奇。自 90 年代以来,艺术家尝试使用3D 建模等新尖科技作为其创作工具,创造了诸多崭新的雕塑形态。本单元将通过三个不同系列之代表作,呈现这位当今日本最受瞩目的艺术家如何通过科技拓展雕塑语言的极限。
名和晃平1975年出生于日本大阪。目前在京都市立艺术大学任职教授助理,亦为SANDWICH的创始人、负责人——艺术设计、建筑创意艺术平台,成立于2009。名和晃平作为一位备受国际赞誉的日本雕塑艺术家,不断打破着当代日本艺术的边界,拓展着公众对于当代日本艺术的认知。作品曾于多家国际重要机构展出,其中包括美国国家美术馆(华盛顿,2019)、巴黎卢浮宫(2018)、东京都现代美术馆(2014)等;作品也被日本东京当代艺术博 物馆、日本森美术馆、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韩国阿拉里奥收藏等其他杰出收藏机构所收藏。
工作中的明和晃平
Photo : Nobutada OMOTE|SANDWICH
名和晃平的作品关注自然、科技、材料,以跨学科的方式探索着对于虚拟与实体空间的感知。对于自己的研究与创作路径,他曾这样阐述 :
“ 我对于这个地球上的所有现象和物质的兴趣要早于我的创作本身。有时候正是这些持续变化着的物质在引领着我去发现那些使人类的感知力可视,或是将无形的‘力’可视化的现象。在另外一些情况下,我则会非常慎重地进行研究,来选择用哪种材料和组织形态去创作,才能更加接近我试图在一样独特的作品身上产生的表现力。”
在求学于京都市立艺术大学雕塑专业期间,名和晃平钟情于对京都寺庙、日本佛教和神道教文化的研究。而后在伦敦皇家艺术学院留学时,则受英国雕塑家安东尼·葛姆雷(Antony Gormley)作品的启发,名和晃平的探索命题发生了转向,并逐渐形成一种更具逻辑感与反思性的视觉语言。
他的创作彰显着社会逐步进入网络化不断高速发展的时代身份,带着强烈“当下性”色彩的现代科技语言,此中流露的是他这一代艺术家的新“日本身份”:热烈地拥抱前卫新兴科技的同时,又深深敬畏甚至质疑其所带来的诸多未知。
▲ Throne (g/p_pyramid), 2019, Mixed media
155.2 x 72.6 x 49.5(d) cm
hrone系列雕塑的作品形象源自东方文明节日庆典中常出现的彩车和神龛,艺术家以3D建模的技术输出极具未来感的“神像”,又结合日本传统漆艺和最早可追溯至古埃及的金箔技艺,以“王座”象征绝对话语权,同时也隐含了艺术家自身对于科技时代下多样性缺失问题的担忧 :
在这个日益全球化的世界中,多样性是社会发展的基本要素。过去由皇室主宰的或其他形式的专制统治时期,具有绝对化价值观和原则的单一系统被用以着色众人的生活,这在如今已很少见。
但现在计算机和人工智能加速发展,如果其达到拥有绝对化智能的阶段,社会和国家或许就很可能会盲目跟进。若自古以来的绝对化统治一直存在——以金字塔为例, 那么我们必须考虑未来会如何。
—— 名和晃平
In our increasingly globalized world, diversity is an essential element in the transformation and growth of society. Single systems of absolute values and principles are used to color the lives of large numbers of people, under the rule of royalty or monarchy. But such coherence is now rare.
The progress of computers and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is accelerating, and if they reach the stage where they boast absolute intelligence, society and whole nations are likely to blindly follow. If instances of power and authority have ruled since ancient times, and the pyramids provide one example—we must ask what the future will hold.
—— Kohei NAWA
Throne(g/p_boy), 2017
Mixed media
▲ Throne (g/p_pyramid) - detail , 2019
Mixed media
155.2 x 72.6 x 49.5(d) cm
于是在“Throne”系列作品中,艺术家将这种忧虑和预言呈现为一个巨大的“漂浮着的、空缺的王座floating vacant throne”。仔细观察,会发现“THRONE”作品中间部分往往有一个空缺的空间,或有一娇小的、看似幼童的形象端坐其中,艺术家借此寓意“新智(new Intelligence)”仍处于初步阶段,尚在养成中。位于作品正反面中央部分的球形镜则都由铂金箔制成,代表“俯瞰世界之眼”,正面者看向未来,背面者则映射过去。
滑 动 以 全 观 | Slide to see the whole work >
▲ Throne(p/g_boy), 2019, Mixed media
80 x 23.7 x 38.2(d) cm
rans 系列作品中,名和晃平将虚拟数据进行了物质化转变:在让人体模特进行 3D扫描后,艺术家于扫描所得的多边形表层上附加特殊视效并设定材质和质感,制成具有流动形态的雕塑。其中,来自人类身体的三维化数字信息(Voxel data)捕捉了存在与现实之间的阴影,从而在真实世界与虚拟世界之间建立了平行关系,被控制的流体式三维表面则如同某种虚无的能量,由此,艺术家质疑着数字空间中关于“存在”的现实。
滑 动 以 细 观 | Slide for detail >
▲ Trans–Yana (Stroke),2012
Mixed media,196 x 66 x 73 cm
lement 系列的平面作品则是名和晃平试图通过印刷技术来呈现表面颜色与纹理变化,体现着其一贯的创作理念——改变人们的感知方式以拓展、挖掘理性的新维度。
滑 动 以 细 观 | Slide for detail >
▲ Element Black#2, 2018
silkscreen on paper, acrylic, wooden, panel
80x60x3.8(d)cm
(后二为细节图)
▲ Element Black#4, 2018
silkscreen on paper, acrylic, wooden, panel
80x60x3.8(d)cm
(后二为细节图)
接下来的四个单元会在
3 月12、15、19、22日
的推送中一一呈现,
敬请期待。
正 在 展 出 | CURRENT EXHIBITIONS
阿拉里奥画廊天安 ARARIO GALLERY CHEONAN
43 Mannam-ro, Dongnam-gu, Cheonan, Korea阿拉里奥画廊上海 ARARIO GALLERY SHANGHAI
Arario Online Viewing_Beyond The Sculpture_The Unrealized_2020 03 03 - 04 30 1F, No. 2879 Longteng Avenue, Shanghai, China 阿拉里奥画廊首尔 ARARIO GALLERY|SEOULArario Online Viewing for unrealized 2020 ART BASEL HONG KONG_ 2020 03 03 - 04 3084 Bukchon-ro 5-gil, Jongno-gu, Seoul, Korea即 将 展 出 | UPCOMING EXHIBITIONS
阿拉里奥画廊首尔 ARARIO GALLERY|SEOULYoungsook Park_Tears of a Shadow_2020 03 26 - 06 0684 Bukchon-ro 5-gil, Jongno-gu, Seoul, Korea
{{flexible[0].text}}
{{newsData.good_count}}
{{newsData.transfer_cou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