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ndex}}/{{bigImglist.length}}
{{memberInfo.real_name}}
{{commentname}}

站台中国十五周年|展览线上回顾-【2006】

{{newsData.publisher_name}} {{newsData.update_time}} 浏览:{{newsData.view_count}}
来源 | {{newsData.source}}   作者 | {{newsData.author}}

(For English please roll down)


2005年的5月7日,站台中国正式举办了草场地空间的第一个展览,我们在此分享站台中国成长的十五年历程,将按年度推出十五期展览回顾,感谢这十五年来所有相伴的你们。

2006





01.


13个:今日中国影像


由美国纽约的P.S.1 当代艺术中心与站台中国当代艺术机构合作,于 2006年2月26日至5月 29日由英国著名策展人邵大卫( DAVID THORP)和站台中国的孙宁共同策划的反映当今中国国内当代 VIDEO 艺术现状的一个大型展览。展览由MoMA资助,在P.S.1展出。


参展艺术家:董文胜、黄小鹏、李颂华、梁玥、陆春生、徐 坦、徐 震、八股歌、孟 瑾、马永峰、胡介鸣、崔岫闻、曹 斐。




这个展览是 MoMA 有史以来第一次大规模的有关中国艺术家的群展。同时也是第一次展览全部由video 作品构成的展览。展览获得了巨大的成功,有包括《纽约时报》,ArtNet,《世界日报》等多家重要媒体的报道。 



参加展览的十三位个艺术家大部分为生于60、70年代的年轻艺术家,主要生活在北京、上海、广州地区。此次展览主要展现了一个在目前中国发生社会经济巨大变革的背景下,主要以新媒体和影像语言从事及探索艺术创作的艺术家群。

展览展示了中国影像艺术的一个横剖面,从不同方面反映了当代中国的城市社会生活。范围从抒情到讽刺 , 从记录到幻想。


徐震《喊》影像 1998 3分40秒 彩色
Xu Zhen "Shouting" 
关于《喊》 :在人群的反方向大喊一声。拍下来。


徐震《彩虹》影像 1998 3分23秒 彩色
Xu Zhen "Rainbow" 


陆春生《化学史》2004 影像 29分27秒 彩色
Lu Chunsheng "The History of Chemistry
关于《化学史》:我想象一群人不为人知的一段经历。通过编造的事件,我试图让某种潜在的情绪蔓延开来。这个事件没有结束,所以也不会有什么结果。

曹斐《Cosplayers》影像 2004 8分20秒 彩色
Cao Fei "Cosplayers" 

这十三位艺术家在一起,为观众展开了一个窗口,引发了对一些当代中国的社会关注和社会价值等问题引人入胜的洞察。

徐坦 《建设郑道兴音乐厅》影像 
2002 18分20秒 彩色
Xu Tan "To Build Zheng Daoxing Concert Hall

李颂华《讲话》2005 影像 6分4秒 彩色
Li Songhua "Speech" 

关于《讲话》:我觉得胡锦涛这篇有关财富中国的讲话能够为我们勾画出一个当前中国的小的缩影.同时,我希望通过我四岁大的小孩(对这篇讲述中国经济奇迹的讲话稿)的童声演绎,以寄予人们对中国未来的美好期许.


展览开幕当天,就有近千人光临并欣赏了这些来自中国最新的,由 13 个年轻的艺术家参加的共 24 件 VIDEO 作品。展览原定结束于 2006 年 4 月 24 日,但应广大美国观众的要求,展览延期了一个多月,于 2006 年 5 月 29 日才结束。


胡介鸣《风中的城市》2005 影像 5分20秒 彩色
Hu Jieming "the cities in the wind" 

作为展览的主要组织者和策划者之一,站台中国当代艺术机构于 2006 年 7月22日至8月13日将此次展览巡回至北京,在其位于艺术东区站台中国展出。展览最大限度的重现了在纽约的展览。


原文链接(复制这段网址在浏览器中打开查看): https://www.platformchina.cn/ch/Exhibition/Default?panelHref=/ch/Exhibition/DetailPanel/120






02.

"上房抽梯" 当代艺术展



展览时间:2006年4月29日-6月18日。

艺术家:贾蔼力、李大方、李威、秦琦、王宁德、吴光宇、吴薇、杨大治、尹志欣、赵亮、郑强(按姓氏排列)
策展人:付晓东、孙宁




展览标题 "上房抽梯" 为三十六计之二十八计,源于《孙子兵法· 九地篇》。在这里,军事计谋的历史典故置换于当代艺术的语境中,可以衍生出多重涵义。


贾蔼力 《二月物语-永远(》300x600cm 布面油画 2006
Jia Aili "February Talk-Forever (sea)" 


展览中基于东北创作的年轻艺术家用一种新现实主义的手法和具像写实的形象、场景作为一把"梯子",将观者引上对叙事性情节猜测的"屋顶"。然而,任何情节的指向性都已经被模糊,被消解,是暧昧不清,不可琢磨,无来由的。将观众置于屋顶之上,不可得其意。


秦琦《椅子也可以救人》布面油画 200x180cm
Qin Qi "Chairs can also save lifes

这些70 年代出生的艺术家,经历了价值观转换的过渡期,当沿着理想主义的价值观爬上梯子时,整个社会已经转换为实用主义,利益原则盛行,原来所坚信的价值观体系全面失效,艺术家本人也被搁置在"屋顶",无路可去。

从终极意义上讲,建立体系是为了解构体系,跨越语言、图像、逻辑,砸毁工具,进入无碍的境界,终将"得鱼"而"忘筌","得意"而"忘像"。


王宁德《某一天 NO.30》摄影
Wang Ningde "Someday NO.30" photography

展览现场

原文链接(复制这段网址在浏览器中打开查看): https://www.platformchina.cn/ch/Exhibition/Default?panelHref=/ch/Exhibition/DetailPanel/121






03.

边界线国际影像艺术节


展览时间:2006年6月22日-6月25日

组织:站台中国和动舞台

我们将重点放在中国的录像艺术,同时也有几位国际艺术家被邀请加入讨论,并且比利时电影节Courtisane 也对此次探险进行有选择性的国际录像艺术的互动。




边界线录像艺术节将对一切不同录像艺术本身的身份和表述,以及它们之间可能存在的相互作用进行探讨,包括:录像 装置, 短片, 手机片, 一分钟片, 动画, 新媒体, 当代舞蹈, 表现艺术, 音乐, 纪录片等等。


展览现场


在中国,北京,录像艺术很难得到展览, 更没有一个专业的方式来集中展现, 所以边界线意欲寻求最原始的途径。录像的界限作为一个艺术性的学科是什么? 现实与现实中显现的图象区别在哪里? 录像的观察者是操作还是被操作? 是 近乎于现实的一个客观重现另一种存在么? 人们通过摄像机的镜头看到的是另外的自己么?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参展艺术家

原文链接(复制这段网址在浏览器中打开查看): https://www.platformchina.cn/ch/Exhibition/Default?panelHref=/ch/Exhibition/DetailPanel/160





04.

《蝴蝶》理查德威尔逊影像展


展览时间:2006年6月24日-7月16日

艺术家:理查德威尔逊
策展人:邵大卫
展览地点:站台中国798项目空间




《蝴蝶》是英国艺术家理查德·威尔逊(RICHARD WILSON)以VIDEO的方式,来记录基于他的一件作品创作的过程,旨在探讨与揭示对于演变的认知,以及试图恢复逝去的某种形态的渴求。

理查德·威尔逊(RICHARD WILSON)买了一架报废的Cessna 喷气式飞机。他重新组装它,剥去它原有的可以识别身份的油漆,露出铝制机身。然后用专门用来挤压报废的机械的工业粉碎机将其挤压成一个大致的球状。这个巨大的金属固体被悬挂在一个厂房的天花板上。

 


威尔逊(WILSON)的VIDEO作品就是从这里开始的:这个巨大的金属球被悬挂在4个柱子中间。最初的物体被挤压成一种压缩的形式,没有留下多少空间让观众能够得知它以前的样子。

随着影片的推进,理查德·威尔逊(RICHARD WILSON)和他的助手们在这个巨物上拴上缆绳。这些缆绳被用力拉紧,并被拴在厂房的墙上,然后通过人工滑轮牵引装置用人力不断加力。这个悬浮于空中的金属球体就这样,在它的各个部分被这些缆绳的牵引和以车体修复工艺下慢慢的开始恢复它的原状。

 


威尔逊(WILSON)和他的助手们就这样只用这些手工工具和缆绳,通过利用建筑结构的方式工作了四个星期,使飞机再次回到其原先的形状。 

作为两次特纳大奖的竞争者,理查德·威尔逊(RICHARD WILSON)以他雄心勃勃和宏伟的与展览所处建筑本身发生关系的装置作品获得广泛的国际赞誉。






05.

《你心里有鬼?!》


展览时间:2006年9月2日-10月22日

艺术家:李威

策展人:孙宁




李威 《你心里有鬼》
Li Wei "You have a furtive thought

李威的作品,会让人陷于一种潜意识的恐慌与不安之中。只是很平常的生活场景或瞬间,经过他的安排与渲染,给观者的第一感觉就是一种不安,仿佛随时会有什么事情会发生或已经发生了什么事情。这种潜意识的人的心理阴暗面的暗示在他的画面中,使我们所有人都不得不去面对我们心中的 " 鬼 " …..


原文链接(复制这段网址在浏览器中打开查看): https://www.platformchina.cn/ch/Exhibition/Default?panelHref=/ch/Exhibition/DetailPanel/122






06.

“帧——萧搏个展”


展览时间:2006年9月9日-10月22日

艺术家:萧搏

萧搏参加过多次重要的展览,此次为他在北京的第一次个展。展览中,艺术家运用新的语言“帧”为基本元素,将历史上重要的时刻再现于展厅中。






“帧”顾名思义,是运动的图像在一秒钟内静态的定格,帧与帧之间快速连续的显示便形成了动态的图像,萧搏的作品正是运用了帧的这种特性,他把只能在电脑屏幕上出现的“帧”搬到画布上,用一帧帧的油画作品记录了重要的历史时刻。

展览现场

在这里,重大的历史事件被分秒定格在这数幅乃至数十幅画布上,将观众拉回到历史齿轮的那一瞬间,使其在心灵上产生某种震颤……

在今天这样一个数码泛滥的时代,萧搏反其道而行,将数码的东西运用至画布上,为艺术提供了一种新的说话方式,也为观众打开了一个新的视窗。


原文链接(复制这段网址在浏览器中打开查看): https://www.platformchina.cn/ch/Exhibition/Default?panelHref=/ch/Exhibition/DetailPanel/123






07.

《生成景观》


展览时间:2006年10月28日-12月9日

艺术家:马永峰

策展人:邵大卫

马永峰是一个主要以录像装置和当代摄影作品来表现其艺术理念的艺术家,以其独特的艺术视角,别具匠心的艺术语言,为我们展示了一个人为生成的自然景观。




此次展览名为“生成景观”,由两部分组成:摄影和录像装置。作品所拍摄的均为动物园中的实景----一个人为制造的假象自然,绘制出来的瀑布、人为制造的阳光,甚至鸟类用以栖息的树枝也是由干枯的木棍堆积而成……一切的一切,都是由人类自己所构建起来的。人类试图去做世界的造物主,于是,这种狂妄、自大、以自我为中心的本性通通暴露无遗。

本次展览的作品所告诉我们的并不是作者对人类的思考,而是引导我们自己去追问——我们是谁?自然是什么?我们在世界中的定位是怎样的?


马永峰 《物种起源 07》
Ma Yongfeng "The Origin of Species 07

原文链接(复制这段网址在浏览器中打开查看): https://www.platformchina.cn/ch/Exhibition/Default?panelHref=/ch/Exhibition/DetailPanel/124






08.

《他乡,旧事...》


展览时间:2006年12月9日-2007年1月6日

艺术家:孟瑾、方二

展览地点:站台中国798项目空间





这个展览中,两位艺术家以强有力但微妙的观察探索着我们日常所居的这个所谓超现代的建筑的真实性。超现实主义的幻想在两位艺术家的作品中是如此的引人注目。


孟瑾 《匿名建筑系列:泉
Meng Jin "Anonymous Architecture Series: Fountain






09.

《化学史2——过于拘谨的登山爱好者


展览时间:2006年12月16日-12月29日

艺术家:陆春生





继陆春生的video作品《化学史1》在《13个:中国今日影像》展览放映之后,今年夏天,在他伦敦的Gaswork的驻地创作时间里,陆春生制作了他的最新电影:《化学史 2- 过于拘谨的登山爱好者》。总片长达 96 分钟的这件新作品与上次的黑白电影《化学史1》不同,这次我们看到的是彩色的影片。



原文链接(复制这段网址在浏览器中打开查看): https://www.platformchina.cn/ch/Exhibition/Default?panelHref=/ch/Exhibition/DetailPanel/158






10.

《哈克龙》


展览时间:2006年12月16日-2007年2月3日

艺术家:史金淞


哈克龙是从一个中国农民的角度来对现代化的生活方式的想象和自我设计,也可以说是一个农业大国对现代化的想象之于日常的投影,是对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内在结构及其文化脉络的变化和价值结构的剖析。这应该是一件基于解剖学意义上的写实主义作品,不过是以设计、制造、参与、把玩的过程来呈现一个当代中国的缩影。






《哈克龙HALONG-KELLONG》将手扶拖拉机套版哈雷摩托车的形式,再加上现今流行的卡拉OK、西式自助餐以及上网、看大片等功能设备,嫁接出一个四不象的转基因的全新物种(和中国龙的衍生方式同出一辙)。用不锈钢、电镀金属、电镀塑料等材料做成(不锈钢、镀硌的质感在中国几乎是现代感的标志性符号),酷而且时尚甚至有点未来感的外形,看起来比哈雷摩托车更大、更牛、功能更多,不过其农用柴油机的马力虽大而速度却不一定能很快,因为其安全系数还不太确定,有待进一步观察和调试。


展览现场


《哈克龙HALONG-KELLONG》试图将我所知道的大家认为最时尚、最酷、最现代的生活方式尽可能的揉捏在一起。一边飙车兜风喇叭按得震天响,一边和美女唱着卡拉OK,看着各种盗版或套版影碟。那些看起来特象武器的农具,寒光闪烁不仅很酷而且还可耕地干各种农活。侧挎箱是西餐厅里常见的加热式自助锅,满载饭菜食粮,并配有红酒架、咖啡机、榨汁机和饮料机等,可谓集餐饮、娱乐、健身、工作于一体。

——史金淞作品构想


原文链接(复制这段网址在浏览器中打开查看): https://www.platformchina.cn/ch/Exhibition/Default?panelHref=/ch/Exhibition/DetailPanel/159


继续浏览,英文部分还有精彩展览现场!



English 








01.

The Thirteen Chinese Video Now

2006.02.26-05.29







The exhibition is organized by P.S.1 Adjunct International Curator David Thorp and Platform China Contemporary Art Institute Director Sun Ning.

Artists: Dong Wensheng, Huang Xiaopeng, Li Songhua, Liang Yue, Lu Chuansheng, Xu Tan, Xu Zhen, 8gg, Meng Jin,Ma Yongfeng,Hu Jieming, Cui Xiuwen, Cao Fei

梁玥 《天光》影像 9分 彩色 2004
Liang Yue “Light of sky

The thirteen artists in this exhibition are all based in mainland China, in the cities of Beijing, Shanghai and Guangzhou. Two are represented by galleries in London and New York, and some have shown in group exhibitions outside China. 

崔岫闻 《TOOT》影像 2001 3分30秒 彩色
Cui Xiuwen "TOOT

For many, this exhibition was the first time their work has been seen in New York. The exhibition includes a cross section of video art that has a real intimacy with the social dimensions of urban China . It is diverse, ranging from the lyrical to the satirical, from documentary to fantasy. Together these artists provide fascinating insights into some of the concerns and values of modern China. 

马永峰《漩涡》影像 15分6秒 彩色 2002
Ma Yongfeng "Swirl

董文胜 《惊蛰》影像 7分5秒 彩色 2003
Dong Wensheng “Insects awaken

黄小鹏 《悬空总是让我紧张
影像 6分4秒 彩色 2005-2006
Huang Xiaopeng “I always get a bit jumpy when I'm suspended in the air

八股歌 《News Dance影像 2分50秒 彩色 2005
8gg “News Dance

Websitehttps://www.platformchina.cn/en/Exhibition/Default?panelHref=/en/Exhibition/DetailPanel/120





02.

Removing the Ladder 
2006.04.29 - 2006/06/18
Curator:Fu Xiaodong  Sun Ning
Artists: JIA Aili, LI Dafang, LI Wei, QIN Qi, WANG Ningde, WU Guangyu, WU Wei, YANG Dazhi, YIN Zhixin, ZHAO Liang, ZHENG Qiang




Platform China is pleased to launch another Chinese young emerging artists’ exhibition in year 2006 after its successful video art show at the beginning of this year in P.S.1 in NY. Corresponding of DIAF 2006, the show will be opened in the evening on April 29. The title- Removing the Ladder -quoted from the 28th strategy of Thirty-six Strategies, take its source at the Art of War by Sun Tzu. It may spread out multiple implications when this historical literary quotation from the military scheme is replaced in a contemporary art semantic meaning. 

李大方 《牛皮书包》190x320cm 布面油画 2006
Li Dafang "Leather bag

Websitehttps://www.platformchina.cn/en/Exhibition/Default?panelHref=/en/Exhibition/DetailPanel/121





03.

Borderline International Video Festival
2006.06.22-06.25    


展览现场

Websitehttps://www.platformchina.cn/en/Exhibition/Default?panelHref=/en/Exhibition/DetailPanel/160





04.

Butterfly
——Richard Wilson video exhibition
2006.06.24-07.16
Artist: Richard Wilson 


Butterfly is video work by British artist Richard Wilson that documents a process based sculpture that is centred upon a sense of unfolding revelation and the desire to recover a lost form. 

Richard Wilson bought a scrapped Cessna light aircraft. He reassembled it, stripped its identifying paintwork from its aluminium body and crushed it into a rough ball using an industrial compactor, the kind used  to crush scrapped vehicles. The solid lump of metal that resulted from this process was suspended from the ceiling of a warehouse.

 


Wilson’s film begins by showing this large ball of metal strung between four columns in the empty space. The original object has been crushed into a compressed form and there is little to let the viewer know what it once was.

As the film progresses, Richard Wilson and his assistants attach steel cables to the cube. The cables are stretched under tension to islets sunk into the warehouse walls and then put under tensile pressure by hand operated pulling machines. The metal ball is suspended in space and a slow process of pulling it apart begins using the web of cables and vehicle body repair techniques.

 


Wilson and a team of assistants worked for four weeks using only hand operated tools, the cables and the structure of the building, to help them reveal the form of the aircraft once more. 

This process was continuously documented by time- lapse photography and edited to produce this film work that documents the recovery of the aircraft in compressed time. Finally, at the end of the film, the sculpture’s imperfect form finally reaches a point as close to its original shape as Richard Wilson and his team can achieve by hand.






05.

YOU HAVE A FURTIVE THOUGHT?!
2006.09.02-10.22
Artist: Li Wei
Curator:Sun Ning



展览现场

The works of Li Wei let people sink into a kind of subconscious tension and uncertainty. Only a very normal life scenes or a moment, after the artist’s arrangements, makes viewers feel uneasy, as if at any time something will happen or has happened. This subconscious psychological dark side of the picture, as he implied, suggesting that all of us have to face the “ghost” in our hearts.

Websitehttps://www.platformchina.cn/en/Exhibition/Default?panelHref=/en/Exhibition/DetailPanel/122





06.

FRAME
2006.09.09-10.22
Artist: Xiao Bo



This exhibition uses the new language "frame" as basic elements and it makes an important historical moment reappeared in the space.


展览现场

Here, every seconds of the significant historical event, are fixed on these several and even dozens of canvas. This method will force the audience back to the moment in history and allowed to have a tremor in mind…
In this epoch of digital spread, Xiao Bo going the other way, he transports the digital thing onto the canvas . He provides a new artistic expression and open a new window for audiences to see the world.


Websitehttps://www.platformchina.cn/en/Exhibition/Default?panelHref=/en/Exhibition/DetailPanel/123






07.

Becoming Landscape
2006.10.28-12.09
Artist: Ma Yongfeng




Websitehttps://www.platformchina.cn/en/Exhibition/Default?panelHref=/en/Exhibition/DetailPanel/124





08.

Been there done that
2006.12.10-2017.01.06
Artist: Meng Jin、Fang Er




方二作品
Fang Er's work





09.

History of Chemistry 2--

Excessively Restrained Mountaineering Enthusiasts

2006.12.16-2006.12.29
Artist: Lu Chunsheng




After showing last summer History of Chemistry (2004) in The Thirteen: Chinese Video Now group show, we are happy to present the sequel piece by Shanghai based filmmaker Lu Chunsheng. During his residency this summer in Gasworks, London, Chunsheng made this new film, entitled History of Chemistry 2, Excessively restrained mountaineering enthusiasts (96min). 

Websitehttps://www.platformchina.cn/en/Exhibition/Default?panelHref=/en/Exhibition/DetailPanel/158





10.

HALONG-KELLONG
2006.12.16-2007.02.03
Artist: Shi Jinsong



展览现场


Websitehttps://www.platformchina.cn/en/Exhibition/Default?panelHref=/en/Exhibition/DetailPanel/159



点击图片回顾<站台中国的2005年>



{{flexible[0].text}}
{{newsData.good_count}}
{{newsData.transfer_count}}
Find Your Art
{{pingfen1}}.{{pingfen2}}
吧唧吧唧
  • 加载更多

    已展示全部

    {{layerTitle}}
    使用微信扫一扫进入手机版留言分享朋友圈或朋友
    长按识别二维码分享朋友圈或朋友
    {{item}}
    编辑
    {{btntext}}
    艺客分享
    {{mydata.real_name}} 成功分享了 文章
    您还可以分享到
    加载下一篇
    继续上滑切换下一篇文章
    提示
    是否置顶评论
    取消
    确定
    提示
    是否取消置顶
    取消
    确定
    提示
    是否删除评论
    取消
    确定
    登录提示
    还未登录崇真艺客
    更多功能等你开启...
    立即登录
    跳过
    注册
    微信客服
    使用微信扫一扫联系客服
    点击右上角分享
    按下开始,松开结束(录音不超过60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