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equiem ||
△ Gabriel Fauré丨Requiem
“我的《安魂曲》被人批评没有表现出对死亡的恐惧,它被人称为死亡的摇篮曲,而这正是我对死亡的感觉:一种快乐的救赎希望,一种能触及永善的未来,而不是为逝去的人哀伤。”(——福雷 Gabriel Fauré)
《安魂曲》是弥撒的一个重要形式,其功能是哀悼离去的人。最早保存下来的《安魂曲》产生在13世纪,由佛莱芒作曲家约翰内斯·奥克冈写就。
它的形式内容和风格在不断演变,因为合唱音乐是音乐和文学(诗歌)的结合,经过发展,也形成了声乐和器乐的结合,这种形式有着很大的发展空间,特别适合表现诗的意境和哲理性的思想内涵。从巴洛克时期开始,作曲家们常用取精用宏的合唱音乐来表达博大精深的创作思想。如巴赫的《b小调弥撒曲》,尽管仍保持传统弥撒曲的模式,有着其应有的章节:慈悲经、荣耀经、信经、圣哉经、羔羊经等,并沿用拉丁语演唱,可是每一部分都增加了不少表现世俗感情的分曲。使之脱离了在罗马天主教礼拜仪式中所用的初衷。
勃拉姆斯在马丁·路德翻译的《圣经》经文中,自己选辑了7段德文歌词,用于《德意志安魂曲》,并用乐队和管风琴伴奏。完全打破了用拉丁语演唱的戒律,以及传统安魂曲应有的框架。

勃拉姆斯《德意志安魂曲》
因此这类题材的结构形式慢慢就变得非常庞大,有独唱、重唱,合唱,以及它们相互的交替穿插,并且广泛采用了声乐与器乐相结合的形式。柏辽兹在他的《安魂曲》总谱中,要求的弦乐器有一百把之上,再配以相称的木管与铜管,至于合唱团的人数,他认为应该扩编到千人。最令人赞叹的就是在《震怒之日》中“神奇的号角”的开头部分:四组铜管乐器别出心裁地分布在乐队和合唱团四角,齐声奏响。这首《安魂曲》曲思极其雄伟而浪漫,尽管仍是沿用了拉丁文演唱,但几乎没有多少教堂礼拜仪式的成分在内,致使《安魂曲》具有一幕或多幕歌剧的规模。

柏辽兹《安魂曲》

瑞典古典时期作曲家克劳斯的《安魂曲》

凯鲁比尼为自己而写的《安魂曲》
福雷(Gabriel Fauré法国作曲家、管风琴家和音乐教育家)创作的《安魂曲》被乐界誉为四大安魂之一,在古今所有安魂曲中如此抒情动人的作品非常罕见,将近两个世纪以来,几乎每位《安魂曲》作曲家都把重心放在“末日经”上,都在挖掘“末日经”的震撼效果,福雷却摈弃了这段最常见的《震怒之日》的经文,对于那些关于最后审判日中,上帝惩罚罪人的恐怖场面,福雷一一回避,连淡淡地一笔带过都不存在,因此不再有任何“恐怖”的意味。他把重心摆在“安息”这个字音以及它的意义上。以“安息”开头,也以“安息”收尾,整体上追求一种温柔、宽恕与希望。
在福雷的《安魂曲》中没有最后的号角声、也没有泪水和被惩罚的痛苦、更没有末日判决的恐怖。他是带着赞美与抒情的感触来描写死亡的,希望死亡之翼不至于让人们感到恐惧惊惶。
福雷在1910年写给朋友埃曼努尔的信中有一句话最能概括这部作品的要义:“我的安魂曲.写它并没有什么特殊的理由,如果一定要我讲的话,那么创作它是为了愉快和喜悦!”
1.《进台咏与慈悲经》
2.《奉献经》
3.《圣哉经》
4.《主耶稣》
5.《羔羊经》
6.《请拯救我》
7.《在天堂》

—
生命被称为生命……
阿米亥 [以色列]
生命被称为生命,正如西风被称为
西风,虽然它吹向东方。
同样,死亡被称为死亡,虽然它吹向生命。
在墓地,我们回忆起生前,出了墓地——
就回忆起死者。正如过去通向未来,
虽然它称为过去,就如相爱时,你通向我,我通向你,
虽然我叫我的名字,你叫你的名字。
犹如春天供养夏天,夏天铺设秋天。
犹如我会思想,直到生命的尽头。那是我上帝的旗帜。
选自组诗《开·闭·开》的章节
《在我生前,凭我生命》
黄福海/译
—
今夜,我在屋子的前门边
巴列霍 [智利]
今夜,我在屋子的前门边
下了马,我曾在这里
在雄鸡啼声中挥手告别。
屋子锁着,没人应。
那张长凳呢?妈妈曾在那里
向大哥示范如何给马
装鞍,我没装鞍就上了马
穿过道路和田野,一个乡村少年。
那张长凳呢?我在那里离开痛苦的童年,
让它在阳光中发黄…… 还有那
框住门廊的哀伤呢?
那匹马,一个奇怪地平静的神,
也好像在叫唤,它打喷嚏
和嗅鼻子,在路上踢蹄。然后,带着怀疑,
它哀鸣起来,
竖着耳朵。
爸爸一定是在祈祷,也许
他会以为我回来晚了,
我的姐妹们,嘁嘁喳喳地谈论着他们的幻想,
她们都单纯,喋喋不休讨论
不久要开舞会的计划,
而现在几乎一切都已齐备。
我等着,等着,我的心,
是快孵化的蛋,却出不来。
不久前我们离开时还是个
子女众多的家庭,如今没人醒着,甚至没有
一根蜡烛
点在壁龛迎接我们归来。
我又叫,还是没人应。
我们沉默,并开始抽噎,马
又哀鸣、哀鸣个不停。
他们全都在睡觉,永远地,
并且那么安稳,使得我的马终于
也打起盹,不住地点头,
而在瞌睡中,每一次点头都在说
没事,没事,一切都会没事的。
黄灿然/译
—
雅斯沃附近的饥饿营
辛波斯卡 [波兰]
写下。写下。以平常的墨水,
在平常的纸上:不给他们食物,
所有人死于饥饿。所有人。有多少?
这一大片草地,每个人
能吃到几根草?写下:我并不知道。
历史将骨骼变成了零。
一千零一依然是一千。
“一”似乎从未存在:
一个虚构的胎儿,一支空无的蜡烛,
一本不为任何人打开的识字课本,
大笑、哭泣、生长的空气,
为虚空而伸展到花园的阶梯,
在这些事物之中缺少人的位置。
它就在此处变成肉体,在这片草地上,
而草地沉默,如一名被收买的证人。
阳光下。绿色。森林触手可及。
咀嚼木头,饮用树皮下的汁液,
日日夜夜,你的视线被这景象占据,
直到失明。天上,一只鸟
挥动着矫健的翅膀,影子
掠过他们的嘴唇。颌骨垂下,
牙齿咯咯作响。
夜晚,一把镰刀在空中闪耀,
为梦中的面包,收割黑暗。
手从变黑的圣像飞伸过来,
每一只都举着空的圣餐杯。
一个男人摇晃于
装着倒钩的铁丝架上。
有人唱歌,嘴里含着泥土。这首关于战争的
美妙的歌,瞬间击中了你们的心灵。
写下:此刻多么寂静。
是的。
胡桑/译
「 end 」






已展示全部
更多功能等你开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