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行走计划——肩膀、家信》,无关委员会,8 个彩色有声影像,8 台高倍显微镜凸镜,若干有微雕的谷物,2013年。
“……与大桥无关,与乡村无关,与铁道无关,与男人女人无关。
与吃吃喝喝有关,与你我有关,与美不美有关。特此声明。”
——无关委员会
2011年4月2日,在北京798,无关委员会实施了大家举栏杆把自己围起来的一个方案,这时候这个小组其实还没有确定的名字,但也是通过这个事情大家觉得应该发一个“无关”的申明,而这个“无关”的申明也最终变成了小组的名字。他们认为,“无关”是一种态度,一种旁敲侧击、抛砖引玉的态度。
在无关委员会的系列作品中,“行走计划”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行走计划”一直意在更新一种介入社会的语言,提出一种合法的强调个人意识形态的行动方式,在社会空间里坚持一种特质,以一种被过度敏感化的公共行为来讨论可能性。我们似乎一直在利用艺术,作为我们“声张”某种思想和新鲜观念的工具。我们容易陷入一种迷思:容易看懂的是不是“好艺术”?在界定“艺术”与什么有关,与什么无关的时候,我们往往不太坚定,也不太相信自己的直觉。无关委员会一直在用他们的实践,探索这个问题的答案。
在装置《家信》中,无关委员会的成员把他们父母写来的家信,用微雕技术刻在大米、豆子等谷物上。日常目之所及的谷物粮食取代了纸张直接变成了内容的载体。而这些特殊的大米、豆子借着赋予仪式感的显微镜,置于展厅,升格成为展品。观众通过显微镜阅读这些家信,通过疏离的检视让平时熟视无睹的一切重新凝重起来。在影像《肩膀》中,无关委员会的成员各自回到家乡,将父母的眼睛蒙上,带父母去一个地方。那是父母曾经带自己去过的地方。蒙上眼睛的父母被已经成长离家的孩子牵引扶携,这是多年来渐行渐远的亲人之间的重新关联。他们所重访的不只是一个地方,更是一种关系。
虽然名为“无关”,实则是深刻意识到今天的当代艺术与现实生活及活生生的人的情感过分无关,而试图去用团体行动建立一种“相关”。他们的作品都思考了家庭关系、亲子成长,乃至始终存在的艺术与感知的问题。他们更愿意把平素高蹈的艺术放低到一个几乎与生活平行的语境里,彼此交融。他们细致入微地观察和调研生活,最大限度地扣紧自身,在绵密的生活注脚里打开创作之门并以此证明,当代艺术不只是属于某个阶层的语言,它也并不单纯等同于视觉作品,或者影像。像无关委员会自己所表示的那样,艺术应该是一种“改造日常生活的能量和工作方法”。


























客人的到来: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馆藏展
The Return of Guests: Selections from the PSA Collection
时间:2019年9月20日 - 2020年5月17日
地点: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 2楼
主办: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
特别支持:爱普生(中国)、上海拓影、城集设计
票价:免费
2019年9月20日至2020年5月17日,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隆重推出第一个馆藏作品展——“客人的到来”(The Return of Guests: Selections from the PSA Collection)。展览展出PSA所收藏的近40位/组国内外艺术家的总计60余件作品,涵盖影像、摄影、绘画、雕塑、装置、文献等多种形式。展览容纳了中国当代艺术发展过程中有着重要价值的艺术家作品,极具潜力和能量的青年艺术家作品,兼顾历届上海双年展部分展品以及在PSA标志性电厂建筑空间中委任创作的作品。
本次展览参展艺术家为:雷姆·阿尔卡迪(Rheim Alkadhi)、aaajiao(徐文恺)、约瑟夫·博伊斯(Joseph Beuys)、蔡国强、陈界仁、陈劭雄、仇大雄(Franklin Chow)、致颖(Musquiqui Chihying)、勒力斯·塞池尼(Loris Cecchini)、大同大张、丁乙、维云娜·菲德(Verina Gfader)、黄永砅、郝敬班、胡晓媛、胡介鸣、胡为一、李山、林科、马海蛟、娜布其、纳利尼·马拉尼(Nalini Malani)、罗曼·辛格那(Roman Signer)、Superflex、沈远 、石至莹、无关委员会、佩·怀特(Pae White)、渡边博史(Hiroshi Watanabe)、帕斯卡尔·塔由(Pascale Tayou)、王功新、王劲松、余友涵、杨福东、杨振中、张小船等。随展期推进将持续更新艺术家及作品名单。






已展示全部
更多功能等你开启...